2024.3.21——4.25,参加了一次长途骑行活动,上海出发郑州火车回,途径安庆、武汉、襄阳、武当山、丹江口、南阳、老君山、洛阳、小浪底、王屋山、沁阳、巩义、嵩山、登封、开封等地,历时35天骑程2860公里。第一阶段与月浦浦江之春队共骑上海至武汉,这是两队安亭汇合留影。 本次骑行轨迹图 两个小字辈也都65啦。午饭后在周庄古镇牌坊前留影。 年龄最大的78啦! 一路上莺飞草长,杨柳依依,菜花金黄,穿过古镇锦溪周庄,莞坪老街,过横扇见到江村景区,那是费孝通故乡开弦弓村,费老上世纪在此做社会调查,考察分析村级经济、乡镇发展,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的里程碑”,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江村已辟为景区,行程匆匆没进村,刚向小村行完注目礼,七都到了,今晚在此住下,行程141公里。 D2 今天一日三省,朝辞江苏七都,午经浙江湖州长兴,暮宿安徽广德。过湖州市特地去看了湖州地标月亮酒店,国际度假大会曾在此召开,辟为永久会址,豪称七星级。今日行113公里。 D3 今从广德经誓节、宣城至南陵,进入丘陵地区,路有起伏,行130公里。宣城有中国鳄鱼湖,2万条鳄鱼结束冬眠,纷纷爬出来晒太阳。一动也不动,样子挺怕人,其实性格温和,从不主动攻击人。 也有胆子大的 宣城市内有名胜谢朓楼,每来必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有“大小二谢”,大谢,是指晋末宋初的谢灵运,山水诗的宗师巨匠,与陶渊明双峰并峙。小谢,是南齐时的谢脁,山水清音从笔尖流泻,清新自然。二谢同出于“旧时王谢”,这个家族虽然到了南朝已经日渐衰微,但仍然有较大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谢脁早有文名才华出众,很受各方重视,但谢脁本人不擅长政治,在各个政治集团间想要明哲保身,最终却还是稀里糊涂做了牺牲品,年仅三十六岁就被处死。<br> 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历史事件和人物众多,名噪一时的人现在多湮没无闻。谢脁之所以为今人熟知,谢朓楼屡废屡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仙李白。李白对230多年前的小谢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诗中反复致意,比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把谢脁的清新诗句与汉魏风骨并提;又如“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来到谢脁曾经登上过的高楼,俯仰古今,把自己视为谢脁的异代知音,大有恨不同时之感。其他还有——“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脁望长安。”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脁曾任宣城太守,而李白一生在安徽行迹甚多,屡屡被谢朓的才气、人品所折服,时时为他的遭遇鸣不平,多次向偶像隔空致意,常常登谢朓楼追念偶像,可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无意间也让自己的偶像名垂不朽。<br><br> D4 南陵——青阳——池州 大雨转阴 行108公里<div>青阳九华,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途经青阳,梵音声声奇香阵阵,佛教气息浓重,一路上尽是“文明三支香,寺庙免费供”的标语牌,骑友车子补胎空闲时有新收获——发现路边的滕子京墓,去瞧瞧!</div> 离公路50米处,一片灌水农田中央有一孤岛树木葱茏。走近有石阶石栏,沿石阶攀缘而上,缓步走近,一块高大的墓碑映入眼帘,上书“宋名臣天章阁待制滕子京墓”。不大的空间里,秀竹与翠柏簇拥,乔木与藤蔓交织,玲珑幽静,气氛肃穆。 看到滕子京便想到范仲淹,想到《岳阳楼记》。他俩是北宋同科进士,在泰州有共同的任职经历,算是同事,还是朋友铁哥,同僚二十余年互相帮助支持,范仲淹入朝后多次向朝廷推荐,使滕子京得到朝廷提拔和重用。庆历三年滕身陷“泾州挪用公款案”的漩涡中,庆历四年春,被贬知岳州,治内水患得以缓解,人民安居乐业,重修的岳阳楼受到当地百姓和好友范仲淹的极力称赞,“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兴冲冲的范仲淹写下了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文武双全却经历坎坷,正是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们通过岳阳楼记了解到一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div>池州是座江南小城,不太有名气。但杜牧有诗《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杏花村,据考就在今天的安徽池州。低调的池州,是一座杜牧担任过刺史的古城,可惜杏花村美名似乎被山西夺去了。</div>池州有齐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题名齐山的是包拯,我们爬上小山,欣赏刻在山崖巨石上的”齐山“两字,刚劲内敛,方正严谨,真是字如其人,不怒而威。 小山顶上有岳飞广场、岳飞塑像。岳飞曾长期驻守池州,诗作《池州翠微亭》是岳飞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诗篇:<br>经年尘土满征衣,<br>特特寻芳上翠微。<br>好水好山看不足,<br>马蹄催趁月明归。 还我河山字迹 王阳明也来过池州,那年他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向朝廷献俘归来登齐山揽胜,同行官员刻石记事 D5 3月25日 小雨转阴 池州——安庆 骑行63公里 冒着出行的第一场雨只用了小半天到达长江边的安庆,公园里的一块字牌所写:一座有戏的城市,下午和明天一天,一天半的时间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他的戏剧元素吧! 御碑亭前地上铺的地砖上刻的是黄梅戏“女驸马”剧名 菱湖公园石雕《天仙配》,道尽“到底人间欢乐多”,应了卢照邻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耸立街头的雕像是程长庚。程长庚(1811-1880),安庆潜山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是京剧形成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他自幼在当地的徽戏科班学艺,率徽班进京得以入宫演出,得到了慈禧和同治皇帝的赏识,获五品顶戴殊荣,他兼任三庆班、春台班、四喜班的总管,统领“四大徽班”中的三大戏班,虽以唱老生而闻名,被誉为京剧“老生泰斗”,实际上皮黄、昆曲、文戏、武戏等也样样精通,其表演艺术水平之高,人不能及,人们又称他为“伶圣”,门生中高手如云,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和杨月楼都是他的弟子,成为京剧的第二代演员。陈德林幼年在三庆班学习时,程长庚苦口婆心,言传身教,使他成为戏剧青衣泰斗,梅兰芳、尚小云、韩世昌都是陈德霖的弟子。体验安庆的戏剧文化元素,有必要认识一下程长庚这个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公园绿地边,处处都有戏曲术语知识的介绍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倒爬狮景区巷子口戏曲装饰。 严凤英纪念馆 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原名严鸿六,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黄梅戏传承发展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七仙女的美好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史无前例的年代,击碎了几多人生欢乐事。严凤英的美好人生和事业演成了一场悲剧,她遭受批斗侮辱后服安眠药自杀,虽然只活了38岁,但她对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黄梅皇后”,没有严凤英,黄梅戏或许到现在也只是地方的一个小戏种。 毛 主 席曾评价她说:“严凤英是一名出 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全国人 民皆知。” 徽班进京,徽人之戏班,吸纳融合出一个占了大半个中国和五十多个剧种的戏曲声腔——皮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 安庆博物馆背后就是中国黄梅戏博物馆,远看就是一幢建筑物。 黄梅戏和安庆实在是割舍不了啊 同光十三绝。所展现的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又都是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程长庚(左六)扮演的《群英会》鲁肃。 D6 安庆市内休整参观一天。先去看长江畔的振风塔,安庆的标志性建筑,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 寺门为清光绪帝御书“迎江寺”匾,其中“寺”字无故缺点,是帝王文人故弄玄虚。山门两侧各置有重铁锚,寓意城为船、塔为桅。 迎江寺一侧有辛亥二烈士专祠 纪念范传甲、熊成基 穿过一条小山坡上狭窄的弄堂寻到英王府 太平天国后期,诸王内乱,石达开拉十万精锐出走单干,唯小字辈陈玉成苦苦支撑,破清朝江北大营,攻克武汉黄州岳州,三河大捷全歼湘军精英主力,回援天京,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后被暗中降清的苗沛霖捕获,速被凌迟处死,年仅26岁。安庆保卫战成了他的滑铁卢,他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一抹亮色。 英王府门前是一条民族街,有许多买清真食品新鲜牛羊肉的摊位,满满的人间烟火味。 英王府出来骑车拐几个弯就到了赵朴初故居。佛教居士楷模,“四代翰林”之家。赵朴初(1907-2000),出生于安庆天台里的一个书香世家,“四代翰林”的状元府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大师。 将“人间佛教”作为口号提出来,概括其要义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将佛教的“出世”与“入世”相结合,变“遁入佛门”,不食人间烟火,为植根民众,造福现实。 晚年因病长期住院,他以佛法的世界观面对生老病死,坚持工作并写下遗言:“生固欣然,死也无憾”。他深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心存感恩并欣然接受生死,信心坚定。 D7 安庆—宿松118公里 D8 宿松——黄梅——蕲春——浠水 117公里<div>出宿松不久就进入湖北省界。地形有了变化,黄梅到蕲春一连三个大坡,顶头风狂吹,载重卡车身边呼啸鼓噪。我们车速不改,过蕲春路平风小,2点多浠水住下。</div> 晚饭特地点了武昌鱼。三国时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欲迁都武昌,劳民动众,怨声载道,童谣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句。更有名的是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句。与上海的鳊鱼比,肉质更细嫩肥美,鱼刺也不多。 D9 浠水——黄冈——鄂州——武汉 148公里<div>鄂黄长江大桥,又一次过长江,武汉近在眼前啦!<br><div><br></div></div> 武昌光谷三路森林大道口,9天同行980公里,两支队伍要分道扬镳,他们去长沙南昌,我们奔武当洛阳,依依惜别拍照留念. 先在东湖边打个卡 穿湖心而过的沿湖路上游人如织,步行的,坐游览车的,,平衡车,自行车,共享单车……近期大武汉有许多的演艺商业活动,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旅馆都告客满,这大大出乎意料,好不容易在一条叫忠孝门的小巷里找到一家公寓房…… 武汉“过早”的最佳地点户部巷名气大却不如驻地附近的粮道街 青年人在地铁口以黄鹤楼为背景打卡 省博物馆鹿角鹤身青铜器 所尚若陈,琴瑟常和,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房星心想事成,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幸福祥和。 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东湖边李白放鹰台 辛亥革命起义博物馆,北洋时期是鄂军都督府,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铁血十八星旗,首义之旗,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十八颗星为汉地十八省,代表全国;黄色代表炎黄子孙。武昌义旗一举,各省云起响应,一场全国规模的反清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最后导致清王朝的终结。 黄鹤楼夜景 D11 武昌——汉阳——汉口 骑车过长江 汉口龟山脚下,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汉阳兵工厂和824工厂的废弃工业厂房,已打造成创意园区。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新军所开的第一枪,用的就是汉阳造,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中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都大量使用“汉阳造”。汉阳造从辛亥革命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传奇的神话。 艺术区要借“汉阳造”之名,为中部文化艺术发展点燃薪火。 来到汉阳,就是知音。这里有俞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的古琴台,<br>这里传承着“晴川历历汉阳树”的诗赋文脉 当年的汉阳兵工厂 如今已改建成博物馆,工厂遗址摆放着锈迹斑斑的机器,高耸入云的老烟囱…… 过了汉江大桥就是汉口了。汉江也叫汉水,发源于陕西大巴山,自西北向南流入湖北,全长1497公里,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我们来到汉水注入长江的入口处看风景。有趣的是,这个入口形势是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形成的,至今只有500多年。在这次汉水改道之前,汉阳、武昌均为古城,隔长江对歭相望,而这次的汉水改道,将汉阳一分为二,劈出了一个大汉口,于是双城演化为三镇,确立了三镇鼎立的格局。清清的江水波澜不惊,我们感叹大自然改天换地的神奇 汉水改道,河面狭窄,岸陡水急,船多倾覆,为求平安造庙祈福,龙王庙屡毁屡修,1930年,国民政府修路,龙王庙及其牌坊全部被拆,结果1931年发大水,汉口城整整被淹了两个月,死亡33600人,据说,成语“大水淹了龙王庙”即源于此。 江汉关大钟楼是汉口的标志性建筑 已整体辟为博物馆 樱花树下的年轻人 特色文化街吉庆街满满的文艺气息 差点以为是上海的武康大楼 黎黄陂路,汉口的一条慢生活特色街,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武汉黄陂人 各种特色楼房,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情调 汉口江滩夜景<div><br></div><div>谢谢收看,且待下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