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香椿头“涨”蛋是老家六合一道乡野菜肴,它伴随着我慢慢长大,不仅是我喜爱的美味之一,更是人生的传承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香椿头“涨”蛋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其主要食材有鸡蛋、香椿头、火腿丁等。制作前期,首先要把香椿头放入烧好的开水中烫一分钟,捞出后切成碎粒,同样也要把火腿切成碎粒,然后把切好的香椿头、火腿粒放入大碗中,打入5至6个鸡蛋(根据食用人数决定),加适量的油、盐和水均匀搅拌。要想做好香椿头“涨”蛋,关键在烹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需要把握好。其一必须用猪油,主要是有了香椿的“香”,还要有猪油的“香”溶入其中,做到“香香与共”。其二是把握火候。把搅拌备用的食材混合物倒入油锅中,此时需要用大火,并不停用铲上下翻铲,快速把混合物中的水进行蒸发,直至成为胶体状,此过程一定要防止“糊底”;然后,在锅边撒入微量开水并盖好锅盖,同时把火力转换到最小,慢慢地浸烧。其三要聚气。尽量用密封性好的锅盖,防止漏热气影响“涨”蛋的“丰满度”。小时候家中用土灶,锅盖常把洗脸盆当作锅盖,简单适用,严严实实。其四是把握时间。小火烹制大约10分钟左右,需用耳听听锅里的发出声音,当听到“滋滋”的声音,同时用手在锅边轻轻地划着空气,又闻到特殊的“香”味时,一道底部金黄、透着椿香、焦嫩可口的香椿头“涨”蛋便跃然眼前。</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住农村,物质生活贫乏,香椿头“涨”蛋的食材都是自制自产、不用花钱的菜品,也是一道晕素结合、不失体面的“贵客菜”,只有家中来重要客人时才做。记得有一次,父亲与公社的一些同事在附近村工作,临近中午没有准备饭,便领着他们来我们家“打牙祭”。外婆是个好客人,把其中最拿手的香椿头“涨”蛋作为其中的一道菜做给他们吃。由于时间仓促,临时让我帮助烧锅,那时的我只是个10来岁的孩子,也希望中午能“蹭”一点美味,于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外婆打下手,哪知外婆却有言在先,“好菜”是招待“客人”的,小孩子不要有奢望。这彻底打破了我的期望,在烧锅时,我心怀怨气,故意在关键的时刻把火力加大,结果把这道菜变成了一道焦味十足的“坏”菜,希望以客人的闲弃留下我心中的美味,可最终还是“光盘行动”、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 香椿头“涨”蛋是小时候从外婆那儿学来的,为什么用“涨”这个字至今不得而知,也许是当时六合用的方言或土话,也有可能是“涨”这样特殊做法,可以使鸡蛋像发酵后的馒头,鲜嫩松软,又不失荤香。与炒蛋不一样,少了死板,与蒸蛋也不一样,多了些色彩。经历了几十年,我常把这首菜做给家人和朋友品尝,每每受到欢迎和称赞时,心中的兴奋比这道的本身还要香、还要久。</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美食美味越来越多。于我而言,香椿头“涨”蛋是一道永不过时的美味,因为它不仅映射着时代印迹,也是对家庭历史的传承,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朴素亲情和美好生活的追忆,原汁原味,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