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游赏花正当时。朋友相约,奔赴中原大地,在河南郑州洛阳两城,览人间春色、赏牡丹百花、游仙山名刹、阅文博历史,行程丰富多彩,短短11天之旅,赏心悦目,收获满满。 <p class="ql-block"> 3月19日,一早从家里赶到广州南站,乘坐9点开出的G1310次高铁列车前往河南郑州。列车一路北上,路旁田野春色盎然,绿油油的麦苗,黄灿灿的油菜花,一路伴我们从南方走向北方。</p> 坐了6个小时的高铁,我们从温暖潮湿的南方广州来到了中原河南的郑州,天高云淡,空气干爽,气温不冷不热,感觉十分舒服。我们在车站打车前往预订的酒店,街上的环卫洒水车身的一条标语令我有点诧异——“全民共携手,净街捡烟头”。难道郑州人都喜欢随地丢烟头? 的士很快把我们送到预订的善于兮酒店。入住的房间有点特别,长长的,两张床头对头地摆放(这是我第一次遇见的摆法),电视是投影的,房间整洁光亮,还是不错的。 在房间休息后,迎着傍晚的夕阳上街找吃的去。 我们来到酒店不远的“老院子”饭庄,今晚就吃吃这家的民间家传菜。 这河南菜不是很油,也不是很咸,味道还可以。 吃过晚饭,在街上走走,郑州市动物园就在回酒店的路旁。 <p class="ql-block"> 20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日,行程安排是参观河南博物院。博物院不远,在酒店吃过早餐走路过去。天气晴朗,路边的树还未抽芽出绿,枝头上长着一球球的不知是花还是果?</p> 路人在街边摆卖的小摊上选购蔬菜,红薯才1.5元一斤。街心公园旁,一群老人在吹拉弹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的曲调正唱得欢。 走不多远,便来到了位于郑州农业路的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占地1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 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博物院的展品,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其中有九大镇馆之宝之称的国宝级文物。 一、贾湖骨笛 。出土于中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7800~9000年,用鹤类尺骨制成,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用竖吹方法测试,可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七孔骨笛,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二、商乳丁纹青铜方鼎,又称杜岭方鼎。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杜岭郑州商城,发现于内城东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内、外城之间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区。乳丁纹青铜方鼎共两件。一件通高100厘米,口径横长62.5厘米,纵长61厘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是目前所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于河南博物院的这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 三、商妇好青铜鸮(xiao)尊。是商代晚期铜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原器为一对两只,器身铭文“妇好”,造型生动传神,整体作站立鸮形,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撑点,构思奇巧。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是一件祭祀酒器,展示了一代女将军的丰功伟绩。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四、虢国玉柄铁剑。是我国出土的最早冶炼铁,距今2800年。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剑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属西周晚期器物。玉柄铜芯铁剑(即玉柄铁剑),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为一体,制作精美,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五、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8月25日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子婴所配的礼器,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 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此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六、春秋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铜禁禁长103厘米、通长124厘米、禁宽47.3厘米、通宽68.3厘米、禁高14.5厘米、通高29.5厘米,重达95.5公斤,呈长方形。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尾插着尾花。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至于禁面上边,其状像是眼睛在盯着禁上的美酒,垂涎欲滴。禁底有12个龙形兽支撑着禁身,挺胸凹腰。整体使用失蜡法铸就,展示了春秋时期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 七、四神云气图壁画。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王王陵,长5.14米,宽3.27米,整体面积约16.8平方米。壁画主题图案以朱砂红为底色,上面用白、绿、黑等颜色绘有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等四种神禽异兽,以及灵芝、花朵和云气纹等吉祥图案。 图中巨龙尤为醒目突出,身呈“S”形弯曲,占据整幅画面的中央,龙身长约7.5米,龙舌卷住一怪兽的尾部,龙身覆满鳞纹,背生有双翼,足踏云气、长枝花朵等。龙舌卷住的怪兽为鸭嘴、长颈、鱼身,身覆鱼鳞纹,背生羽翼。下方白虎前爪攀附在仙山上,口衔长枝花朵。上方朱雀长喙啄住龙首的一只长角,长长的雀尾上扬飘摆。四周边框装饰有连线穿璧纹和云气纹等。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 八、武则天金简。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金简。金简为长方形,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28.5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去世前5年所制,是武则天为自己消灾除罪的金简,也展示了武则天的道教信仰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1982年5月21日,登封市唐庄乡王河村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峻极峰采集草药时,在祭坛中岳的“登峰坛”边的石缝中发现,在我国是首次发现,独一无二。 <br> 九、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宋代文物,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古代汝州)汝官窑遗址,是汝窑中极为珍贵的作品之一。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瓶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瓶的圈足底部露胎,并沾有细小砂粒,显系垫烧而成。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不重装饰,向以釉色取胜。该瓶造型秀丽,釉面光亮,器表配以若隐若现的刻花装饰,口小底大,器身轮廓呈流畅的“S”形曲线,为汝窑传世品中所未见。侈口,长颈,腹圆鼓,圈足。<br> 这些镇馆之宝不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和工艺水平,也反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除了九大镇馆之宝外,博物院的藏品还十分丰富。这是商代后期的刻辞龟甲,以及甲骨像形文字。 精美的陶器。 大大小小的青铜器。 列鼎列簋。西周的礼乐制度,在主要青铜礼器的配置上,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鼎在祭祀、宴飨、随葬时的数量,依贵族身份分为五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高级的士三鼎,而低级的士只能是一鼎。 这套春秋时期的“王孙诰”编钟,共26枚甬钟,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套甬编钟。 这件馆藏的金缕玉衣,长180厘米宽125厘米,1986年在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玉衣出于西汉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个玉片,用金丝缀合而成。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玉衣为上古贵族的敛葬服饰,始于战国末期而盛于两汉,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此件金缕玉衣还附有供手握的玉猪(左下图)、口含的玉蝉、玉耳塞、玉鼻塞等。 精美的玉佩。 石刻。 这只精致生动的玉虎形跽坐人,是西周时期的工艺品。 精美的唐三彩,图四中牵马的还是一个胡人。 这座汉白玉弥勒佛坐像,造型与我们现在常见的肥头大耳的大肚弥勒佛有很大的差别。 河南博物院的展品实在丰富,整整一个上午参观,也只是看了其中的一部分。离开博物院回到旅馆休息后,我们来到了如意湖。此时,月光挂在半空,河(湖)水静静地流着,岸边游人不多,夕阳斜照,微风拂拂,柳枝摇曳,真个是心旷神怡。 我们在岸边欣赏夕阳,取景拍照,流连忘返,直到太阳落下。 天还未黑,月下赏梅,又是一种享受。 美女们在花丛中尽情地拍照,流连忘返。 “看看我拍的花”。 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梅花丛,我们来到萧记烩面馆品尝地道的河南烩面。 吃过烩面,我们走在路上,只见远处一个高大的建筑物灯光明亮,原来这就是玉米楼,又叫千禧广场,是郑东新区CBD的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人称“大玉米”。 21日,今天一早,我们包了一辆车从郑州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开封。首先,我们来到了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建筑之一的繁(读音po第2声)塔。 繁塔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京都四大名寺之一的天清寺内,因而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故俗称“繁塔”。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北宋早期六边形佛塔的典型代表。 繁塔初建时九层,高约76米。在明初被拦腰截断,现仅剩三层,通高36.68米, 塔基面积501.6平方米,塔身内外镶嵌近7000块佛砖,一砖一佛,犹如武士铠甲,壮丽辉煌。 繁塔的造像艺术极为精美,塔身内外遍嵌造像砖近7000块,一砖一像,包括佛祖、菩萨、乐伎、行脚僧等百余种,姿态各异,形象生动。佛像砖每块一尺见方,中心为一圆形佛龛,佛像结跏趺于莲花座上,形象端庄,雕工精细,以观音菩萨的变化最多,有四臂、六臂以至十二臂。这个就是十二臂的观音菩萨。 塔内保存完整的碑刻有178方,以宋代居多。 繁塔旁还有一个梁园,不过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离开繁塔,我们驱车前往大名鼎鼎的开封府。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br> 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二百余名开封府府尹的任职情况。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碑上刻着任职者的姓名,其中刻着包拯名字地方(图中右下角),因被人们抚摸的次数太多而凹进去,原来的字迹已完全见不到了。 仪门和鸣冤鼓。<br> 树立在正厅院里有一块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戒石铭前留个影。 绕过戒石铭,便是开封府的正厅,这里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大堂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开封府的府印就摆在一旁的架子上,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br> 厅内陈列着宋真宗御制文臣、武臣七条和戒百官举行真宗文武七条诏。 随后来到的院落是潜龙宫。据记载它是宋仁宗为纪念他的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 宫后的大殿是潜龙殿,殿内有三位皇帝的雕塑,他们在没做皇帝之前都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说开封府藏龙卧虎之地。 潜龙殿前的龙纹大缸。 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小院之中,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满园梅花正盛放,飘着淡淡的清香。 北宋大文豪苏轼(东坡)曾任开封府推官。 不远的包公祠隔着包公西湖与开封府遥相呼应,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是国家AAAA级景区。 包公祠是为纪念包拯而建。 包拯一生清正廉明、执法如山被世人尊称为“包青天”。 离开开封府和包公祠,我们来到AAAAA景区——清明上河园。这是按照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1:1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公园按照图中所表现的北宋东京的社会、经济、民俗、风物等诸多方面,策划了宋文化广场、民俗街、宋代科技管等民俗风情的项目,也引进了北宋以来流传在民间的手艺,恢复传统民间建筑。 走进园区,路旁有民间手工艺人捏面人的小摊和艺术造型。 在“东京码头”,我们登上游船,乘船游河,欣赏两岸的景色。 虽说这些都是人造的景观,坐在船上观赏还是很好看的。 走进国际灯笼馆。 这条巨龙,龙身弯弯绕绕有几十米长,也有一些气势。 站在高处看看园区。 <p class="ql-block"> 航拍园区。</p> 石桥上铺着一条巨龙。 这边,“东京保卫战”正在上演,宋金两军对垒,战事正酣。 宋金两军鏖战正急。 战胜金兵,百姓安宁。 22日,同行的朋友今天要上郭亮村去游览,那里我们4人以前已经去过,便在市内乘地铁到郊外去走走。 我们来到了郑州西流湖生态公园。 公园空气清新,枝头缀着点点樱花。 树林里。 湖边休闲。 走出西流湖公园,来到附近一家叫须水邓记的吃鸡专门店,吃一只招牌“叫化鸡”,解决一下肚子问题。 晚上,去郭亮村的同伴也回来了,我们一齐去酒店附近的“南京大牌档”酒家吃晚饭。酒家装修古色古香。 还有评弹艺人坐唱。 饭前留影。 大牌档里的大牌菜。 23日,今天下午就要离开郑州前往洛阳。上午,我们来到郑州市内的二七纪念塔,参观二七纪念馆展览。 除了二七大罢工的史料外,展馆还陈列了一些几十年前的用品,看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用品,不觉勾起了改革开放前生活的记忆。 离开二七纪念塔,我们来到了郑州文庙。 郑州城隍庙,始建于明初,明清多次重修。大院里整齐排列着的十二生肖的塑像,活泼可爱。 吃过中午饭,我们坐上了郑州至洛阳的K131列车。大概是多年没坐绿皮火车了,这短短一个小时的旅程,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相对于高铁列车的整洁安静,这里嘈杂、烟味实在令我难以忍受。 终于到了洛阳,入住古都御景酒店后,便慕名前往洛阳有名的“真不同”饭店,今晚要品尝来到洛阳不得不吃的“水席”。 水席与武则天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开席前,先有歌舞和武皇帝入场仪式表演。 与女皇合影。 素菜荤做、满席汤水,是洛阳水席的两大特色。吃一套完整的水席,必须有24道菜,这和洛阳作为东都的历史密不可分,与武则天事要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道牡丹燕菜,以萝卜丝为原料,经过巧妙的工艺制作而成,这道菜最初就是由武则天“发明”的。茶壶里装的是牡丹花泡的香茶。</p> 24日,上午打车前往蒋宋别墅,中途因路上堵车,转而回到洛阳博物馆参观。 洛阳博物馆也算得上是藏品丰富的,这众多的菩萨和佛像,相当精美。 这座金丝楠木塔共三层,高约6米,重约4吨,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一个龛供奉一尊金菩萨。除鎏金菩萨外,其他部分均为金丝楠木。整个佛塔雕刻手法多样,全部采用榫卯工艺,不用一颗铁钉,堪称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参观“时裳——武则天”展览。 “寻找中国龙”展览。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石辟邪。 高1.9公尺,长2.9公尺,重达8吨。这个石辟邪是光武帝原陵神道一侧的石碑,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身如虎豹,头如狮子,嘴大牙,身长双翼,昂首怒目,长尾拖地,双翼直立,头形如虎,造型十分奇特。</p> 午餐是牛肉汤刀削面。 来洛阳,重头戏当然是观赏牡丹。吃过午饭,我们首先来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还未到牡丹园,首先看到的是满园的桃(樱)花。 再往里面走,才来到牡丹种植园。今年我们来得早了,遍地的牡丹多数还未进入开放期,有的还只是含苞待放,雨水洒落在叶子上,显得有点儿凄楚。 这些种在人工大棚里花儿,已静静地开放了,虽然来得早了点,但还算是看到了一些。 25日,今天的主要任务还是赏花。我们来到另一个赏花主会场王城公园。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更多品种的牡丹花。 二乔牡丹:别名洛阳锦,牡丹名品种之一。花朵蔷薇型,花蕾扁圆形,花复色,同株、同枝町开紫红色和粉色两色花;同朵亦可开相嵌紫粉两色。我们也算有幸看到了。 绿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该品种属于栽培类型,花的绿颜色为上品,有“国色天香”之称。因培植方法独特,所以极为名贵。 千姿百态的牡丹。 离开国花园,我们来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AAA级景区的洛邑古城。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是古城的主要景点,始建于北宋,后毁于战火,清初重建,是洛阳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为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下大上小,逐层内收,近塔看有崇雄感,砖砌的塔身层层塔檐都很短,像竹节。。塔基用方形青石砌成,每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塔身9层,以大青砖砌成,基层7米见方,第1层至第9层逐层递缩,最高层每边长3米。1层至8层均向北开一弧形拱门,第9层四面开门。拱门皆有题额,如“高瞻远瞩”。</p> 古城是新建的景点,除了保留了部分古迹外,大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也没什么特别的。倒是园内到处可见的穿着汉唐服装的美女,有时还会吸引一下眼球。 有“中原第一门”之称的丽景门,是金明洛阳城西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西关,在隋唐应天门遗址东北。历史上金明丽景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这位于老城区的丽景门是洛阳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丽景门原址重建的,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并且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p class="ql-block"> 走过丽景门,我们来到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这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生活、理政场所,是隋唐洛阳城遗址群中“宫城区”遗址的核心所在。13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洛阳,称神都。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紫微城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p> <p class="ql-block"> 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宫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p> <p class="ql-block"> 走进明堂大殿,建筑高大宏伟,金碧辉煌。</p> 大殿内,一场仿古歌舞表演正在进行。 <p class="ql-block"> 走出明堂,天堂就在不远。据文献记载,明堂建成之后,公元689年初,武则天下令开始建造天堂,用时数年,几乎耗尽了国库。然而公元695年正月,天堂与明堂一起毁于大火。天堂从兴建到烧毁只有短短6年。</p> 离开天堂和明堂,已是夕阳西斜。我们来到不远的一家老饕,吃了一餐广东风味的叉烧煲仔饭。 <p class="ql-block"> 入夜,明月当空,我们再次来到景区,在紫微宫应天门前欣赏灯光夜色。</p>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紫微宫内。 月色下的紫微宫,比之白天的嚣闹,更多了几分神秘和深邃。 <p class="ql-block"> 26日,一早打车到新安函谷关遗址参观。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函谷关历史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我们来到的这是汉关。</p> 进关前,我们看到了古道路和石刻题记。古道路凿山而建,路面上还有明显的车辙。石刻题记刻于断崖上,还有“上元二年十月”及“王”、“赵”姓氏等字样。 西汉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因“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史称“汉函谷关”。 新安函谷关关楼与鸡鸣台、望气台的平面呈“H”形分布。其中,关楼在其西;鸡鸣台、望气台在其东侧,南北对峙,中间的通关古道宽约50米。 关楼遗址为砖石结构,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为平坛,坛高9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坛下中部为拱形东西通道;中层为砖混结构,是四面相通呈“十”字形对称的窑洞,洞宽2.6米、高2.9米,每室壁间各嵌“无字碑”两通(共8通),地面灰陶方砖,角对角、缝对缝,铺设考究。室外设平台,四门各有石联,上层已经坍塌。 鸡鸣台位于古道北侧,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0米,残高15米;望气台位于古道南侧,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5米,残高约15米。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这函谷关门楼两侧还刻着一对楹联:“功此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 <p class="ql-block"> 穿越函谷关。</p> 回程中,租车司机向我们介绍了中午吃饭的一个去处——西工饭庄,这是洛阳本地人都喜欢去的食肆,我们在这里吃了地道的“小街锅贴”。 吃过小街锅贴,回酒店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东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参观。东周王城是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至周悼王及周赧王共14王的都城,时间达300余年。 展览馆内展出了东周时期的出土文物。 博物馆内最主要的展品,是反映周朝时期的车马殉葬制度的墓坑。周代规定:皇帝级别的是六匹马拉的两轮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是周礼的重要内容,被统治阶级作为代表等级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商周时期特有的一种以实用的真车真马殉葬的车马殉葬制度,是贵族阶级丧葬礼仪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上为天子驾六,殉葬的马共有六匹,图下是某一代周王陵的陪葬坑,只有两匹马陪葬。 看过天子驾六,我们来到了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内重要的皇家池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 美景随手可拍 穿唐服的美女穿梭在美景之中,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夕阳西下,蓝调的天空映衬下,紫微城更显露出其妩媚的身姿。 27日,今天的行程是参团游少林寺和白马寺。第一站来到了天下驰名的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 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 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少林寺的镇寺之碑—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 该图(小图)将儒、释、道三教祖师融于一体,整体看为一人,分开看为三人。从左边看,头戴儒巾的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头像;从右边看,发髻带簪的是道家道尊老子的头像;去掉儒巾和发髻看,一人光头盘膝而坐,是佛教本师释迦牟尼像。 大殿檐角上的造型。 大殿内墙壁上的少林僧人练功图和练功在地上留下的凹印。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 少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塔——法如塔。法如,为唐代禅宗北宗领袖,与神秀、慧能同被尊为禅宗六祖。 第二站我们来到白马寺,它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钟楼和鼓楼。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28日,今天仍是跟团到国家AAAAA级景区老君山游览。老君山古号“景室山”,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之意,因道家始祖老子归隐修炼于此,后更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从中天门进山,老子和牛的塑像就在广场上。 2014年,老君山老子铜像被世界基尼斯总部输录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 老君山海拔2217米,是八百里伏牛山主峰,其地质景观为世界一流资源。 有“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之称。 先乘两程缆车,再乘手扶电梯,然后沿着蜿蜒的栈道向山顶攀登。 由于海拔高,此时山上还有还未全部融化的积雪。 沿途观景,一座座山峰千姿百态,人们为它们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 这“仙姑迎客”,也真像一个仙姑倚在山边,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终于登上山顶,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道德府是山顶一座大殿。 府前广场上,横亘着一个巨大的如意,人们排队伸手去抚摸这被摸得露出金色的法器,大概是为了添福添寿吧。 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 道德府、亮宝台和玉皇顶。 位于山顶晒人场的五母金殿,相传是女娲造人之地。清式风格,皇宫式建筑,全铜装饰。殿内供奉的天母、地母、人母、无极母、西王母神像端坐在360自动神台上。祈愿者到金殿祭拜五母,灵佑子孙绵延,香火不断。 南天门。 “老子养生丹诀”。 再见,老君山。 29日,告别住了6天的洛阳古都御景酒店,本次11天的郑州洛阳行程圆满结束,踏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