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医学科技与医学人文互动交流的发展。叙事医学可很好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还能提高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平衡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点积极的作用是不用质疑的。</p> <p class="ql-block">2013年,国家把卫生归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但倡导“生命第一”的初心我们不会改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仅仅8个字,在医护人员的身上承载着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素问》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医护人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与心理的痛苦,医护人员不仅要提供医疗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理解甚至是人性化的关怀与共情。</p> <p class="ql-block">可一味强调或过分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共情与理解,真的好吗?患者有患者的生命故事,医护人员也有医护人员的生命故事。</p> <p class="ql-block">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医护人员在实际接诊中除了要解决患者的就诊需求,还要考虑医疗制度的底线与红线。在患者与制度之间经常要艰难取舍。</p> <p class="ql-block">在紧张的医患关系社会大环境下,一旦出现微小的失误,我们更有可能面临被暴力伤医的职业风险。作为医者,当我们的辛苦付出不被善待与理解时,我们的心情是孤独的,难过的,就像把刀锋一寸寸地穿过心窝。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枯灯只影的时候,更是沉重的,惆怅的,甚至是迷茫的,绝望的。</p> <p class="ql-block">持续地忽视自身合理需要,会降低医护人员的归属感。打压我们在从医的道路上对医学属性及生命价值的思考,容易产生职业怠倦、共情疲惫,甚至是职业耗竭。所以,叙事医学不仅仅是对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更需要。</p> <p class="ql-block">如何营造良好的科室叙事生态,让医护人员持续看到职业的不平凡和价值?如何打造医院叙事文化环境,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需求?这种医院精益管理与价值共生,值得我们坚持不断地探索。</p> <p class="ql-block">被关注和被理解,可以让我们展开天使笑容,自信地走在生命的路上。踏着荆棘,迎着风雪,即便饱受委屈和饥寒,流干汗水与泪水,也不觉得痛苦,也不觉得悲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