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常识(20)农历二十四节气养生之五下

凤凰老呷夫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 合理安排工作,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讲究饮食卫生 ;睡眠要充足。</p><p class="ql-block"> 有条件的人, 进入夏季后, 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 之方, 如鲜藿香叶 、佩兰叶各 10 克, 飞滑石 、炒麦芽各30 克, 甘草3 克, 水 煎代茶饮 。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 、十滴水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 阳气最盛的时节, 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 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 、腹泻 、风湿痹证等阳虚证, 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p><p class="ql-block"> 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 在夏季 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 可内服外用并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具体方法: 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 丸 、左归丸等, 每日二次, 每次一丸, 连服一个月 。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克 、 元胡15 克 、细心 12 克 、甘遂 10 克, 同研细末, 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 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 5 厘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 、心俞、膈俞穴 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 、百劳 、膏肓穴上, 用胶布固定 。</p><p class="ql-block"> 一般贴 4—6 小时, 如有灼 痛感可提前取下, 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 。须注意的是, 每个伏天 (夏季三个伏天) 贴一次, 每年三次, 连续贴三年, 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p><p class="ql-block">力, 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 。这种内 、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暑天, 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 是减少疾病, 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 。夏 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 由于夏令气候炎热, 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 。《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 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p><p class="ql-block"> 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 他说: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 空腹虚, 谷气便作, 所补不细, 又极柔腻, 与肠胃相得, 最为饮食之妙也 。</p><p class="ql-block">” 药粥对老年人 、儿童 、脾胃功能虚弱</p><p class="ql-block">者都是适宜的 。所以, 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 之物乃粥也”,“ 日食二合米, 胜似参芪一大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 资生化育坤丹, 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 。药粥虽说对人体 有益,也不可通用, 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 、疾病, 选用适当的药物, 配制成粥方 可达到满意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夏季养生, 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 。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 这话不无道理 。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传统的养生方法 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实验结果也表明 。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 盖上盖子冷却到室 温 。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 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 1/2,水的表面张力 、密度 、粘滞度 、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 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 。根据民间经验, 实验结果,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 。</p><p class="ql-block"> 日本医学家曾经对 460 名 65 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 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 精神饱满, 牙齿不松, 每日能步行 10 公里, 在 这些人</p><p class="ql-block">中也从未得过大病, 由此说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水之外, 酒 、汤 、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 。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 身健体的作用。盛夏阳热下降, 絪蕴熏蒸, 水气上腾, 湿气充斥, 故在此季节, 感受湿邪者较多 。在中医学中, 湿为阴邪, 其性趋下, 重浊粘滞, 易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食疗 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p><p class="ql-block">小暑</p><p class="ql-block"> 七月七日小暑天 。</p><p class="ql-block"> “斗指辛为小暑, 斯时天气已热, 尚未达淤极点, 故名也”。太阳黄经为 105 度 。 天气已经很热, 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 所以叫小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至小暑, 已是初伏前后, 到处绿树浓阴, 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 30 度, 时 有热浪袭人之感, 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 。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 集中, 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 。</p><p class="ql-block"> 有农谚: “大署小暑, 灌死老鼠”之说 。更有 “小暑南风, 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 。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 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 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 必定 有大水冲决圩堤。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 正是台风来临之际, 《台湾府志》记载: “风大而烈者为飓, 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 或数日而止 。 ……五 、六 、七 、八月发者为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暑时节, 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 芦苇下 、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 只要有绿草 、露水的地方, 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 就像天上的星, 闪闪移动, 在徐徐的风中, 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 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是忙季, 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在老子的《道德经》 中: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 居其一焉”。荀子则进一步指出: “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 而无义, 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素问 ·保命全行论》亦云: “天复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 、 乐生恶死的主张 。指出: “人居天地之间, 人人得壹生, 不得重生也”</p><p class="ql-block">, 所以要珍 惜生命 。</p><p class="ql-block"> “人最善者, 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 即 “人欲去凶而远害, 得长寿者, 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 以此自养, 乃可无凶害 也”</p><p class="ql-block">。说明, 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 才能得到长寿之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 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 《灵枢 ·百病始生》 曰:“喜怒不节则伤脏”, 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 及不同的脏腑, 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 即在任何情况 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 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 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 中, 甚则精神失常等 。</p> <p class="ql-block">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 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 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 舒缓紧 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 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 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 。过饥, 则摄食不足, 化源缺乏, 而致气血不足, 引起形体倦怠消瘦, 正气虚弱, 抵抗力降低, 继发其他病症; </p><p class="ql-block"> 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 、吸收和运化功能, 导致饮食阻滞, 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 厌食, 吐 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素问 ·痹论篇》 曰:“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 节制之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 如痢疾 、寄生虫等疾病, 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 、 吐泻, 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 五味之偏 。 多食生冷寒凉, 可损伤脾胃阳气, 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 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p> <p class="ql-block">  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 五味对应五脏, 如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咸入肾 。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 就会使脏腑机能 偏盛偏衰, 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 。如偏食咸味, 会使血脉凝滞, 面色无 华; </p><p class="ql-block"> 多食苦味, 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 多食辛味, 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多食酸味, 会使皮肉坚厚皱缩, 口唇干薄而掀起; </p><p class="ql-block"> 多食甘味的食物, 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 。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 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 而致脚气病 、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 饮 食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要适宜, 平时饮食不偏食, 病时饮食讲禁忌 。</p><p class="ql-block">如 《千金要方 ·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 食不可过饱;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欲极渴而饮, 饮不可过多 。饱食过多, 则结积聚, 渴饮过多, 则成痰渴时, 最容易过饮过食, 急食暴饮 。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 亦应澼缓”缓,进人食在,大饥另大外在没有食欲的情 况下, 也不能勉强进食, 过分强食, 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 中指出: “不渴强饮则胃胀, 不饥强食则脾劳”。</p><p class="ql-block"> 上述论点都说明了饮食有节, 饮食清洁, 饮食丰富的重要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