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1日上午,在松溪县松航小学举行“2024年感恩太极松溪站流动教学”开班仪式。仪式结束后,感恩太极大学堂杨大卫校长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以答疑互动的形式,给学员们和太极拳爱好者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非常实用的理论课。</p> <p class="ql-block"> 杨大卫校长从太极拳的学习方法开始谈起,他说“拳”学习的法,“术”是一个载体,是拳架技术的层次,然后再到“道”的层次。</p><p class="ql-block"> 对套路的识别,这是例外一个类型。 从套路层面来讲,太极拳是分类型的,分功能的。从本质上来讲,所有的太极拳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背后有不一样的出发点和不一样的理念。太极拳分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有形的是大家能看到的层次;无形的部分是看不见的,但能感受到、体会到的生命能量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个体的体验,也可以是一个人练拳能感染到大家的那种状态。看得见的为阳,看不见的为阴。阴如何去练?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他说在开班仪式上大家表演的拳,很多人阳的外形有了,但是没有阴的内在,内在的神、势、意没有。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大家集体演练时,还达不到同频共振,所以打出来的拳,整体看来外形还可以,但是缺乏感染人的意和势。原因在于练拳时,意没有参与进来。你的大脑在做什么样的工作,是处于紧张状态还是在想别的?大家的意念没有达到同频,集体演练的气势就出不来。 </p><p class="ql-block"> 当代对太极拳的传播,我们的观点和认识,随着网络信息的便捷和媒体传播的便捷,大家对信息的了解并不难,难就难在选择上,难在对真伪的辨别上。如果没有辨别,就会很迷茫,有可能花更多的时间走更多的弯路。所以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你练什么太极拳,选择什么样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载体,都在于有辨别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是无形无相的东西,就像水一样,它可以成为任何一种形式,也可以没有形式。太极拳的本质应该是不受任何套路、任何门派、任何风格限制的一种拳,我们才把它称为太极拳。如果太极拳你给它贴上一个标签,去把它分为竞赛和传统,那就把自己限制住了。真正的太极拳,你只要掌握了这种能量的流动形式,我们讲松沉下去,反弹上来,任何一个动作,它都有内在的能量去催动它怎么去动,这个拳就成了。所以你打成什么样并不重要,形最后只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容器。就好比喝茶用不同的杯子,服装穿不同的款式、颜色,这些都是外形。</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习太极拳要追求内在的本质,松通的东西,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点。把这个核心掌握住了,练一个搂膝拗步,它就是一个拳。它不在乎是虚腿转换还是实腿转换,也不在乎手的高低。这些都不算问题。他说有一些太极拳前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了一个错误的逻辑当中,就是把太多的细节讲的太多了,比如手一定要放到哪里,为什么不行?这是我们身体结构产生出来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称作经验知识。它是一种知识,对于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不同的老师对传统杨氏85套路的技术细节讲解,可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果你跟不同的老师学习不同的细节,那么穷尽一生,把所有的名家都学习一遍,依然是迷茫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找到或者没有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出发点在哪里。很多老师讲拳,很容易掉入细节当中无法自拔,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抓不到太极拳的核心。这就是我们现代太极拳传播的一个困境。</p><p class="ql-block"> 他曾经参加很多学习班,跟很多名家学习不同支系同一拳种和不同拳种。每个老师都在强调自己派系与其他派系不同之处,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这些是造成太极拳传播上的一些误区,让大家很难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去认识这个事物的本质。但是跟完不同名家以后会发现,其实它背后都有一个相通的东西。太极拳你如果开悟了,不用教,你悟到了太极拳背后这个“水”的形,它是变化的,它是可以变化成无限形。我们要找到“水”的那个流动的能量,开关在你身上,你把身上这个能量开关打开,太极拳其实是不用学的。</p><p class="ql-block"> 你站在这里,能感受到你身体,感受到力量的传播,它就是太极。有些人讲内功怎么练,功夫怎么练,其实你开悟了,它就一点,你要找到自己,感受自己身体,把身体里原有能量让它流动起来,让它通畅地流动,它就是太极。</p><p class="ql-block"> 太极是圆运动,圆强调佛家的空隙和圆融在里面,它是包容万物的。太极拳就像海棉一样,任何一种拳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太极拳都能吸收,都能借鉴,都能把它运化到太极的理念。所以中国武术,不光光是太极特别强调阴阳,放之武术的整个领域,任何一个拳种,都离不开阴阳。圆是一个理念,阴和阳代表的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两条腿走路。儒家当中有道家、道家当中有儒家,两者是分不开的。太极图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图腾,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阴和阳代表儒道两家内盛外亡的一种不同的方法。道家讲虚无,虚无是要个体生命的超越,修道成仙就是一种超越。儒家是内盛外隐,我们要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太极图里面“~”线,强调的是一种时空观念。就像中医和古代文化对我们所处空间、时间的一种理解。通过阴阳的交替,日月星辰的变化,找到了四季的变化规律,从生存空间的、思维空间的一种规律到太极图,从最简单的理解来讲,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和思维方式。太极思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济。</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要求练习时虚领顶劲,虚的对立面是实,虚领顶劲,脚底下要实,腹部要实,整个身体大轴插入地下,越往上生长,根越要往下扎得越深。劲是一种能量,越往上领越要往下松沉。松要从阳的对立面去找,太极拳松紧都要练,松在紧中求。所有的拳内外都要练,所以不要说这是内家拳那是外家拳。有内有外,有阴有阳,阴阳互济。太极拳的思维搞清楚,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互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的转换不容易练。太极拳松中有紧,紧中有松,上下内外前后左右都要顾及到。它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所有太极拳在二元对立方面,都能以阴阳互济的思维方式得到解决。</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的刚柔,绵中裹铁,有刚有柔。比如搂膝拗步,手往前推,肩往后,肘不动。手和肘对拉,肩和肘对拉,紧中有松,松中有紧。紧是刚的,松是柔的。</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的慢练,会发现它对身体的好处。现代社会,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是没有感觉的。没有感没有觉,身体出现问题了,身体刚开始有感觉的时候你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等到病了去医院检查,发现了,需要手术了。练太极为什么能获得身体的健康,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全世界科学家投入到太极拳研究中,还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目前科学研究介入的练太极拳能够改善的疾病有152种,但是背后的机理还有待于研究。科研发现,人的意念是可以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生命观,身体最佳状态是身心合一。身心互动,相互影响,身体能受大脑意识的指令来改变,大脑能感受到身体的反馈。太极拳的慢练,强调太极运动过程中身体的高度协调统一性。越慢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越高。通过慢练来训练身体的高度协调统一性。慢练,让身心对上话,比如松胯,心跟脚对上话,训练的是大脑跟身体的感受。比如“单鞭”,后脚的力到前手,前脚的劲到后边的勾手。实际上不是练套路,通过套路的表现形式,不断优化中间环节。练习支点过程的贯通,花最小的力达到最大的效果。“懒扎衣”是顺劲的过程。身形互动,简单的肢体到复杂的劲力感受。松沉反弹,意气松沉下去,劲力反弹上来,重心在动,逐渐过度,最后送到稍节。劲力传导,阴阳互动,就是阳升阴降的方式,也是一个圆运动。这和中医的阴阳互根一样。</p><p class="ql-block"> 关于太极拳的呼吸,有自然呼吸和通过规律的训练,呼吸与动作之间应该协调,不能帮倒忙。细、慢、匀、深的呼吸对改善肺活量有帮助。还有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吸短呼长,对呼吸困难和睡眠打鼾都有帮助,因为排尽浊气,掏空肺的空腔,才能吸进新鲜的气。</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的练习,分为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基本运动,基本单元运动的方式。第二阶段,拳架。第三阶段,顺劲顺气,圆运动。把拳练活,不能练死。不要被套路给套路住了。套路是一种表演、传播、教学、延续的形式。有些套路的编排不一定符合逻辑。少练套路多练功,假如你一天有两个小时锻炼,那么你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练功,半个小时练套路,套路不需要每天练,一周练一两次,也不需要练完整一套,可以练一段或几段。练功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可以把套路当中经典的单式提出来,用不同方式去练。慢练、快练、松练、紧练,发劲练。执迷于套路,进步很慢。套路练习不需要太慢,太慢尤其是集体练习时,你不是在享受太极,你是在等待,你等他他等你,憋在那里打,神、意、气出不来。把单式练好了,把能量气机打开了,就享受它的自由的游动就行了。开是一种充盈状态,开肩开胯,松沉,肩不能往下压,往下压肋骨是合的,容易胸闷。胯沉下去还得有轻灵的感觉。练拳不能有表演意识,拳是给自己练的,表演是给人看的,没有表演意识的拳才叫拳。</p><p class="ql-block"> 最后谈到音乐,杨大卫校长说,打拳尽量不用音乐,更不能用带歌词和节奏感太强的配乐,心静不下来,打的拳是飘的。音乐是为了让人心静下来,作为背景音乐,而不是音乐带着人走。集体演练的音乐的选择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找到不受干扰的音乐,似听非听,它不影响你,你和它同频共振,才不会被音乐带跑了,平时尽量不用音乐。把心收回放到自己身上。</p> <p class="ql-block"> 在开班仪式上,我拿着曾经购买的扎西老师的“感恩太极”这本书,找杨校长签名。因为这本书是他和李海水两位老师根据扎西大师的口述编写的。在2016年12月我购买来学习的,乘这次机会,找他签个名。他赠予我“慎守拳真”四个字,字字珠玑,甚为宝贵!</p><p class="ql-block"> 这次理论课程,杨校长从不同层面谈太极,他的很多理念和我不谋而合。曾经,我就是不喜欢练习套路,把时间花在练习基础上,基础的练习是最难的,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同时我不喜欢音乐,不喜欢一群人开着音乐套路行走一遍完事,因此常常遭到误解和白眼。这次杨大卫校长的话,说到我心理去了。其实我参加过医学气功学习班和中医导引学习培训班,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都有谈到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次学习,我把太极、中医、气功、导引等不同方面的知识能够融合到一起了,那就是它们内在的融汇贯通的本质的东西。治病求本,练拳也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