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母亲节,思念我亲爱的妈妈。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妈妈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妈妈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妈妈的爱和温暖永远陪伴着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出生在山东莱芜一个书香人家。她的爷爷是远近闻名的中医,父亲在外经营公司,三叔是县师范教师,她在家时的名字叫边桂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从小热爱学习,妈妈常和我们说:她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穿着蓝大褂背着书包上学堂。妈妈的老师对她父亲说她聪明伶俐爱读书,学习成绩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就在她未满十二岁小学快毕业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入侵兵荒马乱,致学校停课。由于他热爱学习,回到家中在县师范教书,具有爱国主义进步思想的三叔边振生、三婶徐连川在家继续给她上课。不久她看到她的表哥逢甲哥和振奎叔、振孟叔、振辰叔(边拱)等人在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她问:“逢甲哥,可以让我和你们一起做事吗?”逢甲哥笑着问她:“你喜欢教人识字吗?”她说:“喜欢”,逢甲哥他们就安排妈妈去教识字班。经逢甲哥、振辰(边拱)叔等共产党员的教育,年幼的她从开始教识字很快发展到能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解抗日救国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她年龄增长,不断接受党的教育,思想也逐渐成熟,为党做的事情也多起来,她开始公开宣讲,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她每到一处宣讲,她的小伙伴们都跟着,她站在高处唱或教抗日歌曲,颂抗日歌谣,小伙伴们便跟着唱,合着颂。人聚的差不多时,她就开始宣讲中华民族的危难情势,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全国抗日斗争形势,讲到激昂之时,小伙伴们和围观群众跟着她一起高呼口号。她的小伙伴们在抗战期间,陆续参政、参军,跟着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久了,她的行动引起汉奸的注意,1944年组织得到情报,汉奸要抓捕她,便派人来接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夏季的一个上午,在县师范教书已是中共党员的三婶徐连川把消息传递给她,她瞒着家人简单收拾了一个小包袱,傍晚三婶在接头处把她介绍给来接她的同志,她跟着来人离开了家。那年,未满十八岁的妈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妈妈(左一)与送她参加革命的三婶(右一)和妹妹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汉奸来抓人时扑了空,气急败坏地在院里屋里翻腾了半天,用枪托猛击她奶奶头部,奶奶昏倒在地血流如注,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汉奸们抓走了她的大伯父,在据点里吊打,用步枪子弹尖头沿肋间隙拨挑肋骨,极残酷地将大量的辣椒水灌入腹中,再用杠子压,逼他交人。家里变卖家产将她大伯父赎了回来,她大伯父卧床将近一年才能到院子里稍作活动,自那时起家境衰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泰山(泰安)地委后为保护家人,妈妈改名为李方明。与爸爸结婚后,1948年从中共泰山地委调入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改名为边齐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妈妈与战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初,妈妈骑马回到家乡,带出14个女孩参加了革命,穿上了军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的一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们小时候,妈妈没有用大道理教育我们,而是用真诚的语言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做正直、善良、光明磊落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姐小时候,妈妈用拉丁文在大姐的枕套上绣的:“严己宽人,与人为善”。妈妈一生为人正直、善良、淳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出生在书香人家,是一个讲究生活品味的女性。妈妈心灵手巧,有一手好裁艺,更有一手好厨艺,做出的美食色香味俱全,对餐具和摆盘非常讲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童年时家中的餐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里来客走后所有的餐具、茶具必须高温消毒,妈妈说:“为了让再来的客人放心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小时候妈妈总是把我们打扮的美美的,穿衣不仅讲究款式,并讲究质地。用蝴蝶结給我们变换各种发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6年摄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姐与二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0年我家从北京搬到烟台,姐姐因为穿戴,在学校同学说她是“小资产阶级”。姐姐将同学说的话告诉了妈妈,从此妈妈给我们彻底改变了穿衣风格,在整洁的基础上就两个字——朴素,直到现在我们一直保持着这种风格,在当今社会确成为了落伍人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又是一个淳朴善良,热心温暖的女性,上世纪六十年代爸爸在院校工作时,一位基层干部家属生病,妈妈亲手做鸡蛋手擀面送到她的家中。妈妈擀面技术超高,切出的面不仅细而且粗细均匀,加之用鸡蛋和面,我们称妈妈擀的面是“金丝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家大院外有个捡破烂的老太太,妈妈时常给她送点吃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姐中学时期,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妈妈看她没穿外套,问她:“衣服呢”?二姐说:“送同学了”,并和妈妈叙述了同学家的困难,妈妈表扬了二姐,说二姐做的对,并和我们说:“送朋友礼物,他的经济条件好,就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他,如他的经济条件不好,就送给他最需要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时常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家属,甚至陌生人。原爸爸单位医院有位药剂师在特殊时期被迫害而死,他的爱人杨阿姨是随军家属,独自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妈妈给了她很大的帮助。1975年大姐出差到烟台,在马路上遇到了杨阿姨,杨阿姨去食品店把计划供应的当月鸡蛋全买了出来,回家煮好給大姐送去,那个年代所有的副食品都是按计划供应,鸡蛋是很珍贵的,大姐没有收。杨阿姨在大姐面前一直流泪,叙述妈妈当年给予她的帮助,时隔多年她一直感恩于妈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爸爸在江西工作,我和妈妈经常往返于烟台、江西,那个年代的物质不像现在如此丰富,南北方只有自产的水果,我们每次去江西都带上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从江西回来再背上香蕉、橘子。我和妈妈大包小包肩背手提,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看到行李多的老人还会主动上前帮忙,我和妈妈说:“我们自己都如同逃难的,你还帮别人拿行李”。虽然内心不高兴,但妈妈的做法影响了我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从江西回烟台,火车到达烟台已是晚上8点多钟,天色已黑,出了站台,妈妈看到一位青年女子领着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在寻找着什么,面带愁容,当妈妈得知她们要去文登已无长途车时,便让她们到我家住一晚上,我听后赶紧拽了拽妈妈的衣角,暗示妈妈不要带他们回家,妈妈毫无反应。我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那位青年女子和老太太,生怕她们跟我们回家,当听到那位青年女子说:“不用”时,紧绷着的心一下放松了下来,妈妈帮她们找到旅馆后我们才离开。其实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是一个热心小少年,当时的心里就是感觉她们穿的好脏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和我们说:“不要看不起农民,我们也是农民的后代”。哥哥一位战友是家族企业家,他们生产的月饼供不应求,很难在市面上买到,制作月饼的所有食材都是他们自己种植的纯天然无公害的,月饼是纯手工制作。每年八月十五前他都会给哥哥和北京的一位战友寄些月饼,他说从不给其他战友寄,原因他在部队时因是农村兵,城市兵基本都不理他,哥哥对他特别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非常好客,建国后爸爸妈妈的战友分布在祖国各地,不管我们居住在哪个城市,家里门庭若市,很多战友的孩子往返部队常会在家中住一、两天。不管是爸爸妈妈的首长、战友、孩子还是哥哥姐姐们战友、同学到家里,妈妈都会留他们在家中吃饭。大姐在连队时,农村战友探亲途径烟台到家里,妈妈同样留他们在家中吃饭。妈妈是公认的有一手好厨艺。妈妈做的拔丝山药、溜肝尖、松鼠鱼、气锅鸡……,都是我的最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鸡丝拌黄瓜【配料:鸡丝、黄瓜丝(黄瓜去皮、去瓤)、蛋丝、冻粉和少许香菜】。我最佩服妈妈炸的馒头盒子,里面的肉馅鲜嫩爽滑,外面的馒头金黄酥脆,直到现在特别想念妈妈炸的馒头盒子。爸爸最爱吃妈妈做的火锅和耦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公安部长王芳伯伯在浙江工作期间到家中吃饭,妈妈做了一条红烧黄花鱼,做出了特级大厨的水准,那叫一个绝,我至今念念不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不仅让我们好好学习,还常带我们参观各种博物馆及景观,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北京居住时,妈妈带我们去军事博物馆、民族博物馆、故宫、颐和园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南京居住时,妈妈带我们去紫金山、总统府、夫子庙、中山陵……。妈妈非常喜欢菊花,每年菊花盛开的时候,妈妈都会带我们去玄武湖看菊展。菊花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菊花象征着高雅傲霜,被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每到秋天,百花都纷纷凋谢了,唯有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和姐姐们都喜欢上了菊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还带我们观看黄梅戏、越剧、京剧、吕剧和话剧,我最喜欢的是话剧,至今依然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一生热爱学习,在她生命的末期,在病榻上依然坚持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在晚年深切怀念她的家乡,怀念她的父母亲人,怀念她的战友,怀念她战斗过的热土地!因妈妈晚年在病榻上渡过,未能实现她的愿望,妈妈去世后,哥哥、姐姐抱着妈妈的骨灰回到她的家乡,姐姐捧起了家乡的热土,随妈妈一起安葬在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亲爱的妈妈我们永远怀念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