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家大院

退休老兵

<p class="ql-block">  结束平遥古城的游览,经一个小时车程,来到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沿街上行,直通王家大院入口。</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宅院由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王家由耕作而经商,继而读书入仕,而至家业兴旺鼎盛,正所谓“以商贾兴,以官宦显”,使其成为当地望族。</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和 “山西的紫禁城”“ 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它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p><p class="ql-block"> 整个大院主要以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为代表,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是典型的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红门堡主要是当年王家长辈世代居住的地方,高家崖则是在王家鼎盛时期,由王家二兄弟王汝聪、王汝成修建的(见模型所示)。</p> <p class="ql-block">  在下车处远眺王家大院,规模宏大,期盼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站在景区门外回眸一望,静升文庙的六角魁星阁在垂柳摇曳中映入眼帘,不禁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该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左边建有六角四层魁星阁,右边建有静升王氏宗祠。当时这里崇尚文风,当地村民南塘提议应该在村里修建一座文庙,培养孩子们读书。为此,他请示了县太爷,当时的县太爷也很开明,批准了南塘的请求,于是静升村里便有了全国惟一一座村级文庙。</p> <p class="ql-block">  静升文庙是一座具有北方特色,堪同州、县文庙媲美的乡村文庙。虽然与府县文庙相比,静升文庙还显得规制较小。但这里却充分体现了小而精、样样不少、一丝不苟的风格与理念。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无梁殿(中为寝殿)、尊经阁以及崇圣祠、启圣祠等各式配殿,虽是小巧却诸般不差。</p><p class="ql-block"> 只是很可惜,因时间和安排问题,无缘进入期间亲睹,仅在外围拍张照片留做纪念。</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在进入高家崖大门的东侧,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上书“王家大院”砖雕影壁,非常壮观。但我感到,这应该是为迎游客而建的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高家崖大门,位于大院的东南角。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座“不规则”形城堡。也就是王家第十七世王汝聪与王汝成两兄弟修建的住宅,主建筑由两座三进式四合院组成。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等。</p> <p class="ql-block">  高家崖也叫视履堡,似城似堡。门口高悬两盏特大的红灯笼,门洞上方“寅賔”两个大字映入眼帘。有人说是音和意近于“迎宾”,也有人解释为东门正式名称本来就是寅賔门。寅,敬也,因为《书经·尧典》有“寅賔出日”,意为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p> <p class="ql-block">  由大门口进来,便是一条长30余米、宽6米左右的石板坡道,自东往西逐渐高起。在坡道的右手边院墙上,上书有王家的家训。曰:</p><p class="ql-block">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做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p><p class="ql-block"> 该家训从怎样说话、如何行事,到怎样衣着、如何走路;从为人心态、谋事动议,到品性养成、对待善恶等方面,都作了细致要求。</p> <p class="ql-block">  沿坡道继续行,就会看到两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子。这就是王家两兄弟的住宅,也就是我在模型图中,标示为图1、图2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紧靠东门的是哥哥王汝聪的敦厚宅,也称作乐善堂。</p><p class="ql-block"> 敦厚宅大门装饰的很是讲究,左右对称的墀头盘头雕刻像八幅画分四层排列,第一层是长方形雕刻凤戏牡丹,表示富贵常在;第二层折扇形雕刻书卷画卷,隐含儒雅;第三层正方形东面(照片右侧)为东方神圣,西面(照片左侧)为西方神圣,祈盼长寿;第四层是海棠花形,东面(照片右侧)是红孩儿,西面(照片左侧)是哪吒,红孩儿辟火,哪吒辟水,用以镇宅辟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乐善堂一进院(前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乐善堂二进院(后院)</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主人的卧室。看屋外,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观室内,土窑一孔,山陕风情!</p> <p class="ql-block">  紧靠哥哥住宅的西侧,是弟弟王汝成的凝瑞宅,也称敬业堂。</p><p class="ql-block"> 王家老二虽然官居二品,比五品的哥哥要官高钱多,但作为家居的门面还是有长幼之分的,他家的门楼并不比哥哥家的高大奢华,只是门槛要比哥哥家修的要高。因为在当年,越是富贵的人家,门槛就越高,这叫高门大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敬业堂一进院(前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敬业堂二进院(后院)</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主人待客的堂屋。设施豪华,无不透漏着官宦人家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有三件国宝级文物。第一件,是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这是清朝鼎盛时期的中国疆域地图。整幅图为“卧牛”状,制作成八幅条幅,便于携带保存,又避免褶皱。其中黄河、长江,天山、昆仑都历历在目。在这张地图上,我们的国土面积近1400万平方公里。站在这张地图前,我心中是五味杂陈。现在我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如此说来,我国那三分之一的国土呢?</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放在厅的另一边,是一份清朝嘉庆年间有汉字、有满文的白色圣旨。这就打破了人们的认知,过去曾经认为,皇帝的圣旨是黄色的。其实在清朝,只有有一定级别的接旨人,才能用黄色的圣旨。这是嘉庆帝为追赠王家十九世孙王敦典的祖父为“武略骑尉”正六品官、祖母为“安人”而颁发的圣旨,说得明白一点,这就是嘉庆帝给王敦典的祖父母教孙有方而发的一张“奖状”。</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件,是正窑里洞房内摆放的"千工床"。此床采用"雕、嵌、描、绘等多种装饰技法,以最能体现喜庆气氛的红色为主色调,搭配鲜艳欲滴的中国红,彰显富贵的金漆,显示了其作为"婚床"的独特风采。相传,慈禧太后西逃路过灵石时,曾在王家这张床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  在两兄弟院落西侧,就是桂馨书院。这是两家共用,供小孩子读书的高级书院。从前院到后院正房所经三组三级台阶,象征连升三级。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王家人在这里发奋读书,期盼金榜题名。桂馨书院大门,比起敦厚宅和凝瑞居要小得多。大门上的匾额写有“珠媚玉辉”四字,珠子美好,玉放光彩,寓意谈吐或诗文之美好。</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面刻有上下对称的二龙捧寿图照壁,左手边则是一道名为“映奎”的月洞门。奎,奎星,主文章、文事,奎星光辉照耀着书香门第,寓意文事兴盛,科考顺利。“映奎门”下有一副对联,上书:河山对平远,图史散纵横。</p> <p class="ql-block">  桂馨书院是王家子弟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地方,少了庸俗,多了文化品位,三级台阶而上,寓意步步高升。</p><p class="ql-block"> 书院正窑廊联为"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书院南庑联"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书房内联"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东月洞门联"河山对平远,图书散纵横";西月洞联"麓簌风敲三径竹,玲珑月照一床书"……如今,站在桂馨书院里,已听不到王家子弟的读书声,也听不到私塾老师的训导讲课声,但依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弥漫的气息。在这样幽静的书院中学习,年年月月,时时处处感受着书香翰墨的熏陶,有谁能不求上进?有谁不被感染?知识改变命运,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王家重视文化教育,因而使得人才辈出,家业兴旺。</p> <p class="ql-block">  走过书院就是叠翠轩。这是一个精舍小院,三孔窑前的檐廊装饰简洁明快、别具情调,令人赏心悦目、颇感舒适。是主人和家人茶余饭后赏玩消遣,怡心养神和著书立说的地方。门口一副对联,形象的表述出了院内景点及其作用。“步云桥瞻月宫兰芳居内赏叠翠、探酉山汲古髓养精舍外铸灵章”。</p> <p class="ql-block">  这是高家崖的西堡门。走过这个楼门,通过一座天桥,即可到达红门堡。</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连接高崖堡与红门堡的桥梁,桥下是几十米深的雨裂冲沟。原来的石桥早在1946年战争时期就被炸毁了,现在看到的是1988年重建的过堡水泥桥。</p> <p class="ql-block">  跨过连桥,首先看到是红门堡的东堡门,四个砖雕吉字位于门首。有幸走过大门,必将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  红门堡依坡而建,是堡又似城,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与三条横巷,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轴主干道,也是王家的马道,类似当今的高速公路。他是王字形巷子布局中的一竖,我们从这里中间位置往上登至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  走到马道尽头,右转就是这个院子,从院子右侧就能上到红门堡东面的围墙廊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又是一处网红打卡地,福气满门</p> <p class="ql-block">  登上东廊道,回眸一拍,古建筑美轮美奂尽现眼帘。</p> <p class="ql-block">  拉近距离再拍一张,游人打卡拍照兴趣正浓。</p> <p class="ql-block">  进入连廊,可见这是连接古堡四周的家族城墙。在城墙南北两端,各有城楼一座;在城墙的四角,各有箭楼一座。四通八达,形成了便于观察和防御的完整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就是连廊通道(大院城墙)</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砖雕与城墙东北角的箭楼遥遥相望,又是一种引人无限遐想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站在西城墙上,远望西侧又是一座古堡,隔着深深的冲沟,不知是王家大院五座宅子中的哪一座?</p> <p class="ql-block">  从西城墙探头下望,当地的民居窑洞映入眼帘。看院落布局和窑洞状况还不错,也有私家汽车停在院中。借助王家大院旅游热度,也可能过的富庶。</p> <p class="ql-block">  移步来到南城墙,拍一帧红门堡整体视频,再感受一下古堡风貌。</p> <p class="ql-block">  走下南城墙,回首再拍一张古堡的南大门,留下难忘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拍下静升文庙外的影壁墙,作为此次王家大院的旅行结束。时间还是很仓促,所看的也只是走马观花、挂一漏万。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再见,王家大院;再见,山西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