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北京时间),在中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故也称为“5·12汶川大地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据有关资料统计:5·12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b></p>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记忆,永久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在大地震发生后,陆续到过不少重灾区现场。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可能专注于拍摄,只有在条件许可时,抓紧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当时的所见所闻。这些照片,如单从摄影的角度看,确实很不起眼,但从客观记录、反映大地震自然灾害的角度看,就相当难求难得了。尤其是时间愈久远,愈显得弥足珍贵。每当我翻看这些照片时,就会思绪万千,泪水不止,脑海里再现当年大地震时的悲惨情景。正因为如此,我才有了做此美篇的冲动,意在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把这些在现场拍到的照片,整理出来加注文字说明,与更多的读者交流,共同追忆令世人难忘的那场"5,12”大地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5.12”汶川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至莲花心与漩口镇的蔡家杠村之间,面积约4平方公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大地震发生时,巨大的冲击波从“莲花心”爆发出来,天崩地裂,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从瀑布口处迸射出来的震源石,直接撞击到对面山体上,形成一个百余米高的冲击波。固体流石反弹后又继续向下冲击,在山沟另一面形成冲击波。几经反复,在牛眠沟形成了一个宽约130米,长约800米,厚约80米左右的岩石堆积区。这些碎石瞬间埋葬了沟内33间村民房屋,夺走了1人的鲜活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 地震爆发瞬间,震源点附近的村寨被抹平,破坏力之大难以想象。向在大地震中不幸患难的所有同胞致哀!</p> <p class="ql-block"> 位于震中附近的映秀镇漩口中学,在地震波的巨大冲击下,几乎整体位移,倾刻间变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三个多月后,笔者随工作组人员一道到映秀镇重灾区考察时,看到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学挍的整栋楼房被震垮。</p> <p class="ql-block"> 钢筋结构的校舍楼房,在地震中显得如此脆弱。</p> <p class="ql-block">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都汶(成都至汶川)公路全线80%的道路被损毁,10余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体完全覆盖,50余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数十处山体滑坡。 位于映秀与漩口交界的百花大桥,桥面断裂,桥墩震毁,全长500米的大桥轰然整体垮塌。</p> <p class="ql-block"> 大地震造成通讯瘫痪,交通中断,灾区与外界的联系被割裂。快速打通通往灾区的 交通线的任务极其紧迫、相其艰巨。交通线就是灾区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 汶川大地震,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不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老人失去子女,儿童失去父母。世人恸哭,举国同悲,灾区人民处在极度的悲痛中。这是在汶川地震遇难者公墓拍到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5,12大地震,绵竹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尤其是汉旺地区的沿山地区和山区,房屋几乎全部坍塌,基本完好的房屋仅占8%左右。地处汉旺的东方汽轮机厂损失惨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山河破碎,村镇变样,楼房民舍垮塌,到处是一片废墟。</p> <p class="ql-block"> 坚如磐石的 厂区大门,也难躲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 地震牵动着海外华人的心,捐助灾区重建家园的活动不断。这是华人华侨代表在汉旺镇考察灾情的情景。 </p> <p class="ql-block"> 汉旺广场的大钟指针,永久定格在14:28的特殊位置,这座极具意义的建筑,成为见证5.12大地震的特殊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5、12大地震,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受灾程度非常严重。据统计,地震造成北川县5.12万人死亡,超过2万人失踪,近30万人受伤。县城里的80%以上的房屋倒塌,学校、医院、商店、道路等基础设施几乎全毁,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废墟。北川在流血,北川在落泪,北川在呼喊!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北川。</span></p> <p class="ql-block"> 地震后的北川县城,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多少生灵失去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北川老县城开放,地震遗址博物馆建成后拍摄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北川人民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优越的社主义制度,有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有解放军官兵的奋力抢险救灾,困难会被战胜的。他们抹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迈出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实步伐。</p> <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后,亲赴重灾前线指挥抗震救灾的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北川中学一间临时教室的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p> <p class="ql-block"> 地震给北川造成的破坏,超越人们一般的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身感同受,对这场大灾难有刻骨铭心的印象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地震夺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不少当时在工作岗位上还未来得急呼喊一声的同胞,就俏然离开人世。</p> <p class="ql-block"> 一来鲜花,一腔真情。</p> <p class="ql-block"> 地震遗址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它记载着历史,展示着文化,传承着精神。在这里,人们不仅看到了灾难的残酷,也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人类精神的坚韧。每逢清明节和5、12,都有人到地震遗址缅怀逝去的同胞亲人。</p> <p class="ql-block"> 同胞骨肉亲,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北川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解放军和山东省对北川灾后重建的大力支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地震裂度达到10度,有4个地震集中爆发点,遇难师生6人,一棵梨树救了100余名师生的生命。地震泥石掩埋了当地四个社的群众及过往行人780余人。其中有一村子整村被埋。这是有史以来,青川发生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是最为复杂的地震表现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座房子被整体震移到山下的堰塞湖里。</p> <p class="ql-block">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视察青川县灾惰和现场指导救灾时写下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和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曾经将青川县东河口村780名同胞掩埋在110米深的地下地震大灾难,离我们渐渐远去,东河口已经建成了地震遗址公园和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该基地分为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保护面积约50平方公里,涉及四乡一镇。“5.12”地震形成的堰塞湖群36个,其中,最大的石板沟堰塞湖水容量800万立方米,核心区内的红石河堰塞湖容量为400万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广元市青川县孔溪乡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强回头含泪再看看被地震抹去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这座学校的楼房被严重破坏,仅残留下一座水泥雕塑,但也被移动了位置。 </p> <p class="ql-block"> 震后,学校的师生们,正在抓紧清理从破危的教室里抢救出来的课夲作业。</p> <p class="ql-block"> 小鱼洞大桥于1999年竣工通车,是彭州市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银厂沟、小鱼洞镇、龙门山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在5、12大地震中,由于地处断裂带,小鱼洞大桥垮塌成“W”形,成为彭州市三大地震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二王庙景区建筑在地震巾遭到严重破坏。</p> <p class="ql-block"> 景区已完全修复,完美如初。这些图片已是珍贵的记录了!</p> <p class="ql-block"> 看着 路边这成排成堆的花圈挽联,怎能不让人触景生情,暗然流泪啊!</p> <p class="ql-block"> 地震发生初期,墙倒屋塌,缺水断电,失去家园的人们,只好在路边挖灶烧火做饭!</p> <p class="ql-block"> 地震造成大量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交通,即使抢通的道路也可能因余震和次灾害的发生随时中断。此情景便是笔者在赶赴地震灾区途中,亲身遇到的景况。</p> <p class="ql-block"> 大地震,造成大面积的家园被毁,房屋垮塌,断水断电,群众无家可归,正常的生活秩序荡然无存。加上连续不断地余震,给居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房不能住、不敢住的问题成为非常突出的普遍现象。帐蓬,成为临时安置受灾人员,防止和抗御余震次生灾害,为灾后重建提供过渡的有效措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国家统一调拨、各地大力支援、部队官兵昼夜连续奋战的情况下,大批帐篷村抜地而起,对紧急安置灾民,缓解灾情等,起到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帐篷医疗点,方便受灾群众就近就急就医治病。</p> <p class="ql-block"> 虽然简陋拥挤,但对渡过震灾难关,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麻雀虽小,五藏俱全,帐莲内外摆放有序。</p> <p class="ql-block">通济中学的灾后重建,得到海内外的大力支持。笔者有幸参加了该校重建的奠基仪式。</p> <p class="ql-block"> 通济中学的感恩之情,也是地震灾区人民的共同心声。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有力领导,是16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不顾身争分夺秒的抢救,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无私的对口支援和各地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给灾区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使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在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大爱精神及战胜自然灾害的英雄气概,令世界瞩目,令天地感动,令举国自豪。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p> <p class="ql-block"> 灾后重建夜以继日</p> <p class="ql-block">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笔者所在的成都市老协摄委会,先后用两个月时间,组织了三支摄影小分队,深入到北川、都江堰、彭州、绵竹、安县等地考察拍摄,并举办了大型摄影展。(注:该片为引用当时影展的题头照片,特向作者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悲痛走向悲壮。掩埋好遇难同胞的尸体,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甩开膀子,展开了灾后重建的伟大創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与这次专题拍摄的所有人员,亲眼目睹了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巨大变化。大家高兴地看到:当年遭受大地震的重灾区,如今山绿了,水清了,路宽了,家家户户住进了新居,水泥路通到了村村寨寨;一个个新的异地安置村,一幢幢新的民居拔地而起: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丽县城,如诗如画;设备齐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养老院,似雨后春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喜人。所到之处,耳闻目睹的全是欣欣向荣、令人振奋的美好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在这场5、12特大地震灾害面前, 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大爱精神及战胜自然灾害的英雄气概,令世界瞩目,令天地感动,令举国自豪。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追忆5、12大地震之际,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明正确的领导!感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人民大团结精神!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国泰民安!</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阿埧藏族羌族自治州,是5、12的重灾区。在建州六十周年庆典活动中,载歌载舞,深情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对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对解放军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的感恩之心。阿坝儿女代表和转达了整个地震灾区人民的心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曾经遭受5、12大地震灾难的灾区人民,会永远记住全国各地人民对灾区的无私援助!</b></p> <p class="ql-block">(注:此片为集体創作,作者系参与者之一。在此特向执机人和后期制作者表示衷心感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时光流转,5,12离人类渐行渐远。让我们 记忆长远,感动长在,缅怀长记,感恩长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感谢您的浏览关注,欢迎交流评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