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上周和这边的好友颜先生通话,我俩不约而同地忆及各自的母亲。自从颜太太半年前病逝,除了周末儿子过来陪一天,平日颜先生一般都是一个人生活。人到老年,闲下来或觉得孤寂时,心理上容易回到儿时,总想着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颜先生的家族故事波澜曲折,精彩纷呈,我觉得可以写成如巴金的《家》那样的大书。至于我母亲的故事,则可以写成一部灵异奇幻小说。</p><p class="ql-block">我零星记忆中的母亲,来历不明,形象模糊,亦真亦幻,时隐时现,在人间历劫三十载,一阵风似的悠忽飘然而去。此为“奇幻”!</p><p class="ql-block">1952年母亲溘然而逝时,对父亲和我及两个弟弟显然心有万般不舍。头七的前一天,我那三岁的大弟玉梁和几个孩子在东院一堵土墙边玩泥巴。一阵旋风吹来,其他几个孩子迷了眼随即走了,唯有玉梁不走。恰在此时,土墙倾倒。老人们说,是我的母亲担心我的父亲无法带大三个孩子,故而回来接走了玉梁。当天下午,寄托在西院求人喂奶的小弟栋梁也被母亲接走了,留下长相随母的我陪伴父亲。1959年春荒,久病的父亲也被母亲适时接走……父亲临终之前把12岁的我托付给善良的堂兄,让我终于躲过60年大饥荒劫难。我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多次濒临困厄和危难最终都能化险为夷,我想这都是母亲在天之灵护佑着我。这可算是母亲的灵异感应,或曰“显灵”!</p><p class="ql-block">谢老师生前也曾和我讨论过这个话题,他让我看过他母亲早年怀抱着他的照片,谢老师长相也是随母。我俩的共识,所谓“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讲究心诚则灵。坚信“母亲在天”,身后便能被拥入母怀。</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为早年父母的坟墓,因故乡处于煤矿采空区,右图为村庄及族墓沉陷成湖。从此父母在人间的实体痕迹全部消失!</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我在“网同”为父母注册建立的网上虚拟墓园。</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牡丹亭》题记词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一往而情深,便可生死相随,男女相恋之情如此,母子相依之情亦如此。</p><p class="ql-block">我也曾尝试以母亲为题写一部中篇非虚构文章,刚开了个头,就心痛难忍,哭得稀里哗啦,实在写不下去——上世纪30年代初,黄河故道,漫漫黄沙,一位衣衫褴褛的妇人牵着一个生得单薄消瘦的小丫头艰难前行……</p><p class="ql-block">十岁的小丫头,没有倒毙在逃荒路上。由于父母实在活不下去,便把她卖给我的家乡附近集镇上大户人家,给小丫头找一条活路,自己得点钱物艰难度日。猜想大概率卖的是“死契”,又或者父母双亡,被别人卖了。因为后来无人为她赎身。据说买来时无名,主家给她起名“桃花”。12年前我回国参加一个宗亲会,才从我小学同学的堂兄那里间接得知此名,以前填表时母亲一栏都是“无名氏”。于是我想到了《诗经》中那首“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的《桃夭》。我的母亲桃花在大户人家逐渐出落成亭亭玉立“灼灼其华”的夭夭之桃,终于到了“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年龄。在她17岁那年,嫁给了已经34岁的父亲,当然是父亲出钱为她赎身。</p> <p class="ql-block">当我在得知母亲名叫“桃花”的那一刻,心口一阵刺疼,随之幡然若悟!我的母亲,被人买来的丫头,一个如晴雯、袭人那样的丫头。桃花,随风飘零的桃花,苦命的桃花;一株夭夭之桃,一朵含苞待放之桃,一位宜室宜家之桃……我回到住处,便构思了祭母文《桃夭——母亲辞世六十年祭》。</p><p class="ql-block">我在祭母文《桃夭》结尾,已经隐约把母亲“神化”了——在这乾坤颠倒之元,丹桂飘香之月,无可奈何之时,不孝子我,谨以碧荷之蕊、苍松之枝、北泉之水、南山之茗、四者虽微,聊表孝敬,略传思念,乃祭于上天贤女宫慈母祠先母桃花仙子尊前……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很明显,这一段是借鉴了《红楼梦》中贾宝玉为晴雯写的《芙蓉女儿诔》结尾。</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的母亲更像是袭人。袭人也是被家里人卖给贾家的,而且也是卖的“死契”。第十九回,袭人说:“当日原是你们(母兄)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按照书中纪年推算,袭人六岁就被卖到贾家,最早服侍史湘云,后服侍贾母,大约九岁开始服侍宝玉。我以前总觉得《红楼梦》中那么小的丫头就要服侍人,应该是文学的艺术虚构。当得知我的母亲十来岁就要服侍大户人家的太太,便觉得这的确是穷人的一种生存之道,总比饿死要强。</p><p class="ql-block">《红楼梦》的魅力,一是索隐的诱惑,二是文本的唯美,三是代入感的吸引。白先勇自比贾宝玉。以他的家族身世,也配得上自比宝玉。如今他老了,在课程里讲解《红楼梦》时,常会兴高采烈,如赤子般动情。因而被人称作“八十岁的宝玉”。</p><p class="ql-block">估计很多人读红楼都会有代入感。我的多篇“涉红”文字有着隐隐的“袭人”情结。很难说是“代入”了母亲还是“代入”了妻子,总之是一种情感的贴近。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枝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写着旧诗,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可见袭人的运势如“桃花”无疑。</p><p class="ql-block">贾宝玉写《芙蓉女儿诔》缘于小丫鬟转话说“晴雯做了芙蓉花神”。贾宝玉信了,这便是他的信仰,因此用心写出诔文祭奠晴雯。祭奠了,心灵也便得到了解脱。</p><p class="ql-block">一次饭桌上与女儿聊天,她嫌我对她妈说话态度不好。我说我有时就是想“耍个小赖”,因为我从小就没地方耍赖。女儿悟性很好,说我“原来你就是要找个娘!”母亲早逝,我缺母爱是肯定的。贾宝玉虽被温柔富贵包围,其实也缺母爱。缺母爱的人大抵会喜欢袭人这类温柔和顺的女子。我曾写过一文《贾宝玉“恋母情结”的泛化与错位》。</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我的幻觉或曰信仰已是把母亲“桃花”定位于“仙凡两体,半仙半人”。祭母需要有母亲在凡间的形象,可惜我的记忆非常模糊朦胧。比我大12岁的堂侄女曾给我描述了她六奶即我母亲的长相,加上我的朦胧印象。于是我尝试用“AI绘图生成软件”绘制一张母亲的画像。用输入“文字描绘形象”的要求。10几秒便生出一张图片。我一看,不理想。遂反复修改文字,连出四张,也还就数第一张稍可入眼。或许就像ChatGP智能聊天软件,后台存储的素材(文字图象元素)还不够十分丰富,或者把文字转换成图象时智能理解不准确,造成绘画成品难如人意。比如我要求绘出“民国少妇,垂丝前刘海发型,髻插簪子”,软件绘图明显识别不准。还有“斜大襟蓝布带白花上衣”,绘图出来后,成了蓝白拼接上衣,缀了几朵白花。后来对比着看,觉得这白花分明是桃花。倒也算是歪打正着。</p> <p class="ql-block">AI绘出的女子头像大都透着卡通味。上图中的女子,年龄看着有些小,就当是十七八岁刚过门的新媳妇吧。形象不算美,但微蹙的眉宇,略带忧郁的眼神,与堂侄女对她六奶的描述以及我对母亲的印象有几分吻合。遂确定此图片作为我母亲的遗像,镶嵌在祭奠母亲的牌位上。</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天上的身份是“桃花仙子”,专司男女情感婚姻,赐人“桃花运”。再用AI绘画“桃花仙子”,一次成功。形象可算得上是“美若天仙”。下图左为仙凡两用照AI+PS,中为桃花仙子正装照,右为AI绘图操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桃花仙子住在上天桃花宫慈母殿里。天宫总是寂寞的,因此她经常站立宫门眺望人间,我想她一定是牵挂着她留在尘世间唯一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母亲“桃花”冥诞102周年,仙逝72周年。值此母亲节,谨以三年前写的一首小诗祭奠仙凡两界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时逢节日念高堂,</p><p class="ql-block">梦上穹霄找俺娘。</p><p class="ql-block">慈母殿中慈母怨,</p><p class="ql-block">桃花宫里桃花芳。</p><p class="ql-block">世间难诉孤儿苦,</p><p class="ql-block">天界应怜考妣丧。</p><p class="ql-block">一句想妈刚出口,</p><p class="ql-block">两行清泪落枕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