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城马拉喀什(飞往北非系列之三)

奥特曼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的阿特拉斯山脚下,有“南方的珍珠”之称。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神域”的意思。也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人口40余万,始建于公元1062年,中世纪时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古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所以也被称为“红城”。</p> <p class="ql-block">  新城区建于1913年,这里欧式建筑众多,街道宽阔,浓荫如盖,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于1062年穆瓦黑杜王朝开始建设,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红城”(建筑物的颜色是红褐色)建于1070年,被认为是纯正穆斯林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世纪末的巴西亚宫,当时就是按照“世界上最伟大宫殿”的目标来营建的,融合了欧洲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宫殿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中庭却是很大,有几个造型不同的喷泉,地面全部用马赛克贴面,不仅气派而且考究。 除了外观,宫殿的内饰也非常考究。</p> <p class="ql-block">  这座典雅的宫殿被誉为“智慧之宫”。建筑有阿拉伯及摩洛哥风格的设计和装潢,宫殿内布满了伊斯兰雕花和马赛克拼贴的瓷砖。摩洛哥色彩缤纷的瓷砖和极致的工艺在这里淋漓尽至。</p> <p class="ql-block">  巴西亚王宫并不是国王的宫殿,而是大维齐尔(相当于国家首相)穆萨的私家官邸。宫殿以穆萨最宠爱四个妻子之一巴西亚的名字命名,意思为美丽的、智慧的。</p> <p class="ql-block">  摩尔和阿拉伯式风格的设计和装璜,一如王室的深宫内院。其中四间殿厅分别安置四位妻子,每个屋顶雕饰各有特色,尤其是以巴西亚住的那间最为出色。由于宫殿太过华丽,引起当时阿济兹国王的妒忌,因此在本穆萨死去的当天,就下手掠夺这座宫殿,将之据为己有。如此看来,清朝和珅府邸在世界也不是个案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直到现在,这座宫殿仍属王室所有,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来马拉喀什,都会临幸此处。</p> <p class="ql-block">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个个大厅内的顶部和天花板,由许许多多图案各异的马赛克装饰组成,每个图案都是由一名来自菲斯古城的工匠完成。</p> <p class="ql-block">  马约尔花园</p> <p class="ql-block">  马若雷勒花园的第一任主人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马若雷勒。他于1923年买下这块土地,在上面倾注了毕生精力。马若雷勒用鲜明大胆的配色设计了建筑和道路,那深湛的蓝色被人称为“马约尔蓝”。</p> <p class="ql-block">  他还将自己旅行时带回来的奇花异草种在这里。因为经济压力,马若雷勒于1947年把花园向公众开放,用门票收入来支付维护费用。</p><p class="ql-block"> 后来马若雷勒屡遭不幸,在车祸、离婚、截肢之后再也没有金钱和精力来维护花园。1961年,他卖掉花园返回巴黎并于次年去世,远在马拉喀什的花园也逐渐荒芜。</p> <p class="ql-block">  1980年,时尚大师圣罗兰和他的伴侣贝尔热来到马拉喀什,对这座花园一见倾心,斥资将其买下并进行了修缮改造。前后两任主人的努力使这座花园闻名世界。圣罗兰死后把骨灰撒在了这里,园子里还有他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摩洛哥是个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却宽容地接纳了他们,并让他们在这里建立了爱巢。</p><p class="ql-block"> 从1980年到2008年,他们在这里共同生活了28年。圣罗兰负责设计,贝尔热负责把最好的设计变成最好的商品,建立了国际著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  马若雷勒花园作为私家花园算是很大,但作为公园还比较袖珍。花园里最耀眼的当然是那大块大块的马约尔蓝以及不时出现的明黄对比色,偶尔也会有些红色绿色作为点缀。如果说鲜艳的配色是西方风情,那竹林和荷花则是东方韵味。</p> <p class="ql-block"> 老城区的贾马夫纳广场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摩洛哥最大的传统市场,同时也是非洲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广场之一,也被称为“不眠广场”。也是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到处是玩杂耍的、玩蛇的、讲故事的、卖水的。到了晚上,广场上的食品摊点开张使得广场变为了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餐厅。</p> <p class="ql-block">  每当午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观看广场上的各种叫卖与杂耍的露天表演,直到夜幕低垂,人群散去,广场才变得宁静下来。 </p><p class="ql-block"> 广场附近,街巷交错,房屋密集,摊铺林立,货物充足,到处是头缠白巾、身穿长袍的阿拉伯人与穿着吉拉巴的柏柏尔人,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烤羊肉、烙面饼的香味,露天饭铺、小吃店布满街头,人山人海,熙来攘往,狭窄的街巷显得异常拥挤,完全是一派中世纪的繁华市面风貌。</p> <p class="ql-block">  傍晚整点,宣礼塔传来呼唤礼拜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库图比亚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195年,是当年建造拉巴特的哈桑塔的建筑师雅库布·曼苏尔主持修造的,以纪念击败西班牙人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的宣礼塔高67米,外表富丽堂皇,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同其他清真寺相比较,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尖塔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称。</p><p class="ql-block"> 库图比亚清真寺另外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后院里的嫔妃。</p> <p class="ql-block"> 一座城市,一种风格;一座城市,一种色彩。在摩洛哥,不同色彩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繁华、喧嚣、热闹、奢靡的背后,不同的人群以各自习惯的方式维持每天的生计。</p> <p class="ql-block">  原创图文, 编辑不易,文字依据网络资料整理,欢迎观赏点评。</p> <p class="ql-block">下集 飞往北非 阿伊特本哈杜村(之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