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比较喜欢看历史,可能是年龄到了吧——需要靠着历史的厚重来粉饰自己阅历的浅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先是看了《失败者的春秋》,属实说我看的也很失败,完全没记住。接着是《弃长安》。关于这段历史我还算熟,因为之前看过《大唐兴亡三百年》,略知一些安史之乱的零零总总。再接着是《三国争霸》(三册)。它不同于小说性质的《三国演义》,它更像是《三国演义》的纠错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较于前两本第三部给我的疑问更多,东汉末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惊天变局才促使群雄割据的场面发生?遗憾的是作者没有细说,好在他还写了另外一部书,《两汉风云》(三册)。但更遗憾的是秦末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仍旧缄口不言,虽然我看过《大秦帝国》,但对于秦末更多的事书里也没讲。于是我又找到了另外一本书,《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自此,一幅从秦起秦落汉起汉落汉又起汉又落的历史画卷在我的脑海里大致形成。由此可见,看历史并不能单看一朝一代或是某一时期,而应该顺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徐徐渐进地看。再加上我之前看过的《翦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已经从人类远古看到了人类文明,虽然这个过程有些凌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上述提到的几本书里我着重要说的是《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中关于刘邦的介绍,因为它让我看到了2000多年前中国婚姻的另一现状——晚婚。在那个人均寿命都很短的年代里我们季哥(刘邦)34出仕,37结婚(他的子孙皇帝们大多都没活过40岁),40生子,47起兵,50岁做皇帝。因此,他被作者委婉地称为“晚熟的人”,我更愿称他为中国第一“晚人”。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说他没结婚之前有没有被家里人催,可能这段记载还没被发现,但更可能是压根就没有这段记载,毕竟当时的史官怎么也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的中华大地竟然兴盛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晚熟的人就不得不提莫言曾写过的一本书就叫《晚熟的人》。当时我一度误读它为晚“睡”的人。读过之后觉得平平无奇,多少有些失望,毕竟我是他比较忠实的粉丝。谁曾想在我看这本历史时却意外的解锁了“晚熟的人”,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是一个“晚熟的人”,而并非只是一个习惯简单晚睡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能不知道是刘邦和秦始皇是同年代的人,他俩仅相差几岁而已(具体几岁我没记住,不过不重要)。秦始皇一统六国时,刘邦还在做着游侠呢。秦始皇统一完六国后大建阿房宫时刘邦还被派去服徭役,那时他已出仕,且是秦官,也就是这一次的服徭役让他有了和秦始皇一样的梦想——“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较于刘邦的晚熟,秦始皇可以说是绝对的晚睡,或者说是不睡。我在看《大秦帝国》时能明显感觉到历代秦王那种不眠不休励精图治的精神。也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加持下秦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共同完成了秦的成长与蜕变,进而完成了秦的一统天下。即便秦最后亡了,秦南边的部队依然坚守在中国的南疆,他们曾接到的命令是无论秦发生怎样的变故不得回防,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疆域不再分裂。显然,他们都做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晚熟的人一个晚睡的人,差不多的年纪完成差不多的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晚”。如果我们不能做一个晚熟的人,那尽量做一个晚睡的人。如果你既不能晚熟,又不能晚睡,那这个世界上可遇见的大机遇可能就与你擦肩而过了。明朝开国皇帝朱重八也曾是一个晚睡的人,虽然没啥大文化,但晚睡弥补了这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纵观历朝历代,但凡晚睡和晚熟的人掌权,国家必定兴旺,人民必定幸福。以史鉴今,当下晚熟的人很少,早熟的却很多,晚睡的人很多,但此晚睡非彼晚睡。于是我决定从今起做一个早睡的人,因为我已经是一个晚熟的人了(至少从婚否的年龄看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