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福建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

飞龙在天,不见首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探寻福建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三月的泉州,已是鲜花满城,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城市之一,福建泉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座古城中,从宋元至今沉淀着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古城内:三步一庙、五步一寺,自称:半城烟火半城仙。此次探寻先后到了五店市、梧林小镇、洛阳桥、浔埔村、西街、开元寺、洛迦寺、永定古城等,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感受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有机与奇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洛阳桥</b></p><p class="ql-block"> 中国四大名桥,洛阳桥是我最后抵达的一座桥。洛阳桥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泉州的“十八景”之一。这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晋江河上,气势恢宏,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洛阳桥历史不及赵州桥古老;石雕不如卢沟桥精美;构造不比广济桥奇巧,它是实实在在的一座石板铺就的长桥。由于处于退潮,江中裸露出的江滩和红树林,侧身俯瞰船型的桥墩,才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流逝。建桥的过程,为了坚固桥墩,使用了独创的建筑手段,在桥墩养殖牡蛎,使之桥墩坚固。古人的智慧令今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洛阳桥桥长834米,两侧有500栏柱。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span>漫步在洛阳桥上,桥上有庙、匾额上书“海内第一桥”,亭子中树立一块石碑,上刻“西川甘雨”、十几块石碑,桥边一块石碑镌刻“洛阳桥”、巨石镌刻“万安桥”、一边还有一座尖形的石塔,介绍是镇风塔。在桥的另一端,矗立着高大的塑像,纪念造桥的功臣<span style="color:rgb(77, 81, 86);">北宋泉州太守蔡襄</span>,蔡襄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和学者。在泉州任知府期间,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法就是蔡襄在建桥过程中首创,为世界桥梁建筑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除了在桥梁建设上的成就,蔡襄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被视为“宋四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万安桥记》现立于洛阳桥南蔡襄祠内,与文、刻一同被誉为“三绝”。</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古老的桥上漫步,远眺江景,心灵得到了洗涤,思绪也在这片宁静中流淌。这段美好的时光,定格在心底,成为了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浔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弯曲古老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条流动喧嚣的河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漂流着无数的簪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幻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时代的标签应和着长河中回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街上簪花朵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墙上蛎壳片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也成了一朵簪花。</p><p class="ql-block"> 经过七拐八弯的小路,汽车停在村庄的路口,抬眼望去都是簪花店,店堂里坐着一些男女都在插簪花,四十元一位,店里的大妈帮客人插上簪花,客人换上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女的基本是汉服,男的可以穿裙子。走在石砌蜿蜒曲折的街上,满眼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当然不乏一些老年姑姑、娘娘,反正,你看我好看,我看你漂亮,到了浔埔,走过路过,女士千万要美一回。街头,两个当地女子在三角梅下,头戴簪花,身穿花衣,挤眉弄眼地在搞直播。</p><p class="ql-block"> 在浔埔,簪花是其特色之一。簪花,又称“簪子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是泉州地区的一种古老工艺。制作簪花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从选材、削皮、雕刻、上色、烘烤等,都需要匠人的精湛技艺和细心制作。制成的簪花,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簪花是浔埔村的一大特色和文化符号。在我看来,当地女子常年生活在海边,风里来、雨里去,捕鱼劳作,皮肤黝黑,毫无美感。浓抹淡妆不相宜,就地取材,头上插上一些到处都是的花朵来增添色彩,充分表现出浔埔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但是,鲜花不能久戴,久而久之,发展成今日的人工簪花,</p><p class="ql-block"> 浔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是福建地区难得的古村落之一,古朴的青瓦白墙,古老的木门窗,每一处建筑都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行至村中,街上矗立这一块石头,刻着两个大字“浔埔”,走到海边有一座妈祖庙,海边停着一艘木船。</p><p class="ql-block"> 在簪花店,一个在泉州读大学的女学生,因手机电用完了,请我给她拍照,顺手给她拍了一组照片。隔空投送与她,她非常开心,了却了她戴簪花留影的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