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异水五马山

天雨

<p class="ql-block">前几天,一朋友让我推荐赞皇县的景点,他知道我是赞皇人,我也知道他是爬山和摄影爱好者。我问:“是想访古还是观景?”他说:“二者兼具最好!”我稍作考虑,推荐了历有赞皇首山之称的五马山。他去后发来几组照片,连连称赞五马山风光独特,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山,有机会还要再去。</p> <p class="ql-block">赞皇县境内分布着很多名山,如国家地质公园嶂石岩、AAAA级景区棋盘山等,它们都有着山清水秀的绮丽风光。但我还是钟爱奇山异水的五马山。她虽属小众景点,但她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别具一格的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我多次到此观光打卡。去多了,对她的奇异之处就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感受。</p> <p class="ql-block">五马山之奇,首先奇在山势上。她位于赞皇县城东5公里,南北走向,西侧陡峭,东麓坡缓,长约5公里,宽约2公里。南隔济水与瓦龙山相望,北跨槐河和万花山对峙,南北两端形成两个天然“龙门”,像一扇巨大的屏风把赞皇县城与华北平原分割开来。登上山巅,西望是巍峨的太行群峰,俯瞰是高楼林立的赞皇县城、波光鳞鳞的槐河玉带;东眺是辽阔的华北平原,元氏、赵县、高邑等县城尽收眼底。天晴之日,石家庄市的高楼大厦也会毫不吝啬地跳入你的眼帘。有古诗咏五马山:五马化龙去,龙潭深可源。一山临旷野,千里俯平原。</p> <p class="ql-block">五马山之奇,奇在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流传着很多烽火狼烟的战争往事。《宋史》载,宋建炎元年著名抗金义军领袖和州防御使马扩,拥戴宋徽宗第十八子信王赵榛与赵邦杰等人在此筑寨抗金,史称“五马山寨军”,应者十余万人,为北方抗金主力之一。宋建炎二年,因南宋朝廷赵构和秦桧坐视不援,并解除马扩兵权,金兵大举进攻,山寨终被攻破,信王赵榛不知所终。宋嘉定十六年大名总管彭义斌,同蒙古大将史天泽率领的蒙古军大战于此,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以身殉国。清代诗人曾写《前五马山行吊马扩》《后五马山行吊彭义斌》,盛赞马扩抗金、彭义斌抗蒙壮举。</p> <p class="ql-block">我年幼时,常上山刨药材、撵石鸡、摘酸枣、捉蝎子,听看山老人讲五马山的故事。他说,五马山是古战场,历朝历代在此都有战事。他在山上捡过铁茅、箭头和炮弹皮,深沟还有古寨的残砖碎瓦。抗日战争时期,山上庙宇常驻扎抗日武装。1937年11月,八路军利用五马山的天然屏障,一个短途奔袭,在北马村烧毁日寇18辆汽车,消灭敌人200余名,在当时被称为赞皇的“平型关”大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某大军区曾在此举行两次实弹演习。</p> <p class="ql-block">五马山之奇,奇在俯仰皆成故事。山上最著名的五马石雕位于北顶山门内的左侧,头朝北尾向南一字排开。石雕历经风雨剥蚀,有的缺腿,有的少头,但马之神态与鞍辔、鬃毛仍历历在目,细致入微。在其左侧还立有两尊缺头少臂的石人。</p> <p class="ql-block">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一时间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刘秀应运而起聚众反抗新朝,王莽亲率军队捉拿刘秀。当刘秀被追到五马山时,身边只剩下了四名随从,战马也在战乱中丢失。正当他们走投无路,就要束手就擒之时,忽有五匹战马从天而降,长啸着来到眼前。刘秀等人喜出望外,跨上天马,腾空而起,跳出铁桶一般的包围圈,顷刻间消失的无踪无影。刘秀脱险之后,经过数年鏖战,终于做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登基后,不忘天马救命之恩,下旨在山上修建庙宇,雕塑五匹石马和两位侍从,以此来纪念那次劫后余生的经历。五马山也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五马山的传说还有很多,我在省图书馆查阅到《赞皇民间传说》一书,有关五马山的传说足有三四十条。古老神秘的民间传说,为这座看似普通的山脉增添了神秘又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五马山之奇,奇在佛教圣地。民间称五马山是苍岩山的下院,每年农历三月中旬和十月中旬,附近乡民及周边县市的善男信女争相踏履而至。一天到晚烟云燎绕,香火不断,加上观光游客,常达数万人。旧时山上庙宇众多,全部集中在山之东侧。北顶有浚泽公庙(龙王庙)、南顶有皇姑庙、玉皇顶有玉皇庙、半山有跨虎登山庙、山北岩上有观音石堂、山北头有净业寺等,这些古建多成废墟。</p> <p class="ql-block">我与上大学的儿子,曾对这些遗迹进行过两次探访。政府在几年前对个人建造经营的小庙全部拆除,古建还有少量遗存。红石砌的石拱山门应有不少年头,南顶尚有形似蒙古包的老石屋、北顶还有可住人的石窑洞、山北岩上的观音石堂整体完整。山上遗存的碑刻较多,我们在南顶见到了清道光年间重修娘娘庙记残碑及赑屃碑座;在玉皇顶见到明万历年间刻立的玉皇庙记残碑;在北顶见到明正德年间的浚泽公庙功德碑和重修浚泽公庙记碑。在山上还见到多个已看不清文字的残碑。</p><p class="ql-block">浚泽公即为龙王,浚泽公庙俗称“龙王庙”。重修浚泽公庙记除记录重修公庙事迹外,有“庙内有清流急湍,野兽珍禽,又有崇山峻岭,茂林修松,寂寞幽深,佳境满眼......”记述,五百多年前的胜境可见一斑。目前,庄严宏大的大雄宝殿和净业寺均已建成开放,千年古刹焕发生机,又响起了晨钟暮鼓。</p> <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人会说:五马山缺少水景。我说:错了,水不在深,不在多,五马山的水可用“异”字概之。在五马石西侧丈余处,有一对水井,名曰“白马泉”,也叫“对子井”。她不是汩汩外涌的泉水,而是用浅红色的硅砂石砌成的两口井泉。水面距井口很浅,用担杖即可提水。泉水涝而不溢,旱之不涸,其味甘冽,还有疗疾之效,不少城里人开车来此打水饮用。</p><p class="ql-block">白马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晋时期,白马将军打猎于此,当时正值六月暑天,骄阳似火。白马将军正在口干舌燥之际,他的白马前蹄忽陷,随之一股清泉喷突而出,故称“白马泉”。白马泉除了山上僧众用水外,还是附近村民优质水源。山脚下的陈家庄村,有一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刻立的掘井记事碑,载有“吾乡近山,汲水于山上之龙殿.......”。村里的老人讲,浚泽公庙(龙王殿)建在“对子井”之上,有雕塑彩龙附于梁上,俯观水井,彩龙倒影张牙舞爪。每次打水,龙影随水而动,光怪陆离,堪称奇观。可惜旧庙已废,奇观也随之消失。</p> <p class="ql-block">“五马有灵留胜迹,双泉无恙涌清流;碑横古道休惘怅,零落遗文尚可求”。五马山不高,主峰海拔340余米,水不深,井泉不过丈余,但她在世人眼里却是风水宝地。这不正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真实写照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