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是上海几大佛教寺院之一,闻名遐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大约在公元1511年,由当时的士绅唐月轩将自家宅院舍出,改建为寺庙。在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宝山寺经历了一次重修。然而,由于战火和灾害的侵袭,寺院多次兴废。在2005年,宝山寺进行了异地重建,历经五年,于2010年底主体完工。特别是在2011年1月11日,宝山寺开山500周年之际,它以全新的面貌正式对外开放。<br>现在,宝山寺占地面积已扩至17.3亩,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寺庙内有许多仿古建筑,如天王殿、大雄宝殿等,采用红花梨木和全榫卯的古法营造工艺,是全国唯一获得“鲁班奖”的寺庙。<br>宝山寺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传统伽蓝纵轴式布局,为晚唐宫殿式建筑风格。其中,大雄殿更是仿照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修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前屋檐挑出长达4米,展示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布局与结构:晚唐建筑布局严密整齐,气派磅礴。各建筑组群层次有序、错落有致,整体以方形为主,中间是正殿作为办公或接待场所,后面为后殿用作居所。这种布局体现了晚唐建筑的严谨和秩序感。<br>斗拱与屋檐:斗拱硕大,屋檐高挑且向上翘起,使得建筑外观显得雄伟壮观。斗拱的尺寸和比例都很大,显示出晚唐建筑的独特风格。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两层,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br>色调与装饰:晚唐建筑的色调较为单一,常用朱白两色,以红色为主,有土朱和朱红两种色调。彩画繁简得当,常用朱白两色进行装饰,柱、额、枋、门窗、栏杆等多为红色,而栱眼壁及墙壁则用白色。这种色调搭配使得建筑整体显得庄重而典雅。<br>柱子与材料: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材、瓦石、砖块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也体现了晚唐建筑的特色。<br>屋顶与鸱吻:晚唐建筑的屋顶举折和缓,四翼舒展,以后逐渐增高,整个屋顶仅在平槫或中平槫位置进行转折。鸱吻作为房屋屋脊两端的装饰物,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简单而粗犷。<br>此外,晚唐建筑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装饰的精致。例如,在佛光寺大殿等建筑中,斗拱的侧棱上画有白色凹形称为“燕尾”,红色枋上横画若干白色圆点近于连珠纹等装饰细节都体现了晚唐建筑的精致和细腻。<br>总的来说,晚唐建筑在布局、结构、色调、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展现出唐朝建筑的辉煌和壮美。<br>晚唐建筑的“燕尾”装饰,在佛教建筑中尤为常见,其含义和象征性深远。在唐代,佛教文化盛行,佛教建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唐代的建筑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各种装饰手法和技艺层出不穷。“燕尾”装饰作为这一时期的一种独特装饰手法,不仅体现了唐代建筑工匠的创新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br>宝山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之处在于其晚唐宫殿式的建筑风格,这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p class="ql-block">在摄友发布的作品中看到宝山寺的描述,这几天正好春末夏初,晴朗,不热。根据百度地图的指引,地铁加公交,历时一个小时多一点,从玉佛寺(我家在此)来到宝山寺,人不多,在视觉的引导下走完全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