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

庞进舟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母亲照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5年了。我经常在梦中见到母亲。每当我聆听或吟唱《一壶老酒》这首歌曲时,就想起我在30多年期间,每次回老家临走时,母亲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外,招手目送我很久很久的惜别场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享年84岁,信仰佛教,终生吃素,早晚礼佛,诵经不断。因为经常吃素,骨质疏松,人生最后三年卧床不起,她依靠诵经和信仰熬过痛苦的岁月。我虽然经常给母亲零花钱和经济上支持,但因在外地工作,没有像在老家兄弟妹那样,在老人床前尽孝,也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成为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终生爱整洁干净。她生育6个子女,全家8口人的所有被褥衣物都是她定期拆洗的,她经常背着大背篓去朝阳沟小河里洗衣服,冬天砸开冰溜取水,冰寒彻骨,遭受严寒,所以我们小时穿的衣服虽然破旧但干净。我们老屋只有几间房子,虽然拥挤但保持整洁干净,每年春节大扫除时,母亲带着我们把房子所有东西搬到院子,角角落落都要清扫一遍,母亲用白土浆把房子里外所有墙面都要涂抹一遍。母亲天天操作的厨房非常整洁干净,一尘不染。母亲爱干净的习惯传到了后辈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辛劳一生,有三个不容易。一是全家8口人所有被褥衣物全靠母亲捻棉纺线织布缝制而成,母亲经常熬夜,整夜整夜纺线织布,尤其是手工做成一双双鞋子非常不容易。二是在那个漫长的缺粮少柴年代,母亲为保证全家8口人吃上饭想尽了千方百计,每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时到处借粮成常态。三是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母亲为保证全家人日常开支也是想尽了千方百计,除了养鸡下蛋换钱外,还卖过羊奶,卖过蒸馍,卖过灯笼,经常借钱度难关是常态。母亲为全家人的正常生活,用尽了心血,用尽了力气。母亲平凡而伟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一生尽孝尽善,婆婆瘫痪在床多年,母亲伺候无微不至任劳任怨。外婆中风卧床,母亲也是伺候多年尽孝不至。母亲在村上乡亲中,在亲朋好友中,从善如流,人缘很好,帮人困难和助人办事举不胜举,被称为大好人大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为我做过两件大事。母亲1975年以村妇的身份央求驻队宣传部长说情,让我顺利当兵离开农村,在部队入党提干改变了命运。母亲1979年找媒人给我挑选媳妇,我荣幸遇到漂亮聪明贤惠能干的好妻子,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晚年幸逢好时代,农村巨变,经济富足,家况变好,过上了吃饱穿暖和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儿女孙辈,四世同堂,都很孝顺。母亲不仅在县城住上了单元房,想买啥就买啥,不缺钱花,还经常外出,拜佛敬神,还愿自乐,延年益寿。母亲78岁时,我们还陪她乘坐火车到山东潍坊看望舅舅一家,了却了她的心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愿母亲在天堂快乐安息。</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陪母亲去潍坊看望舅舅一家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