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思梵净山

朱耀庭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每听、读到这个名字,似乎就带有一丝禅意。这仅从字义上,梵天净土,就能获得禅的信息。例如梵文,指的是佛经,梵音,指的是诵经之声,都与佛有关。净,在佛里也有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意涵。当然,佛学理论的绵密深邃,并不是任由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满目皆空。这里只想说,梵净山它是象佛一样深奥,象神一样幽秘的存在。</p><p class="ql-block">一直有去梵净山游览的想法,既有被这个地域空灵神秘的感觉所吸引,也有被中央电视台立体镜头推介而入迷。那一柱擎天,特立独行的山峰造形,那崎岖盘旋的山道以及山道上的人们,更有那双峰顶上的奇特建筑。让人畅想着有一天,也能成为那山道上的攀登人。</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在2024年的五一节来临之前到来了。</p><p class="ql-block">梵净山离所住江口县宾馆不足30Km车程。导游安排早上6:30就离开宾馆,是有道理的。登山一条路,去晚了会有很多麻烦。</p><p class="ql-block">可能梵净山气场过于强大,大巴车刚出县城,一车人就被一路的仙气缥缈所迷幻。路两边草木繁茂,溪水潺潺。低洼地,树丛间,岚风起处,晨雾弥漫,并逐渐至树梢山峦。有红砖碧瓦的山荘村舍在眼前掠过,时被雾气遮掩,神龙见首不见尾,看得并不真切。</p><p class="ql-block">此去梵净山,一路仙气四溢,目及所至,真迹藏头露尾变幻莫测。越近目的地,探幽索奇之意,油然生起。</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口广场,数辆大巴,不多的游人,那是我们起了个早,赶在了众多游客的前面。</p><p class="ql-block">描金画彩的山门牌楼,碧瓦流光。山门周正端庄,古色古香中气吞八方。飞檐走角上,瑞兽或蹲或坐增添脱俗气象。门中央略显古朴的“梵净山”三字,让称羡久慕之心落向了心底实处。</p><p class="ql-block">进去山门,仅凭身份证件,就能免去索票检票的许多麻烦。这一点,所有景区,已与航空、铁路、地铁同步,刷脸或身份证,就能畅通无阻,足见现代生活是何等高效快捷。</p><p class="ql-block">乘坐观光景交车,也是一种畅享。山道何至十八湾,常绿阔叶林遮天蔽日,林暗涧深中,经常是路转溪桥见,鸟鸣林空响。车辆在许多U字形山道上行进,时近半个小时,才到达上山索道口。</p> <p class="ql-block">下索道口海拔仅850m,上索道口则在2100m。差不多1300米的高度差就在10余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怪不得缆车全程向上,没有一点波动走势。</p><p class="ql-block">每跨越一个缆车桩,坐有6到8人的缆车就会有个类似跳动的摆动,似乎在欢庆又上一个高度。但每次摇摆都会给车内人一次心的颤动。恐高让人不敢眼看身边脚下,两眼犹豫的看向远方的群山。但见世界这么大,一览众山小,刚才的登山索道处,已有大片白云升起。</p><p class="ql-block">忽然就有,我爱白云白,万里同一色的畅想。和饥则煮白云为食,寒则裁白云为裳的佛思禅意。古往今来梵净山的高人们,是否也在这样的意境下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上索道口再往上,还有1500个左右的木、石栈道阶梯,等着人们去攀登。不要小看这1500个数字,那是逆地球吸引力而动的抗争。非强健的体魄,足够的意愿支撑,是难以完成这种攀登的。</p><p class="ql-block">自信“游过三山六码头,喝过汆筒热老酒”,不信还能爬不上这剩下的几个阶梯。妨且,争狠好勇的大有人在,男男女女,浩浩荡荡一个不拉的都在往阶梯上,显示出充分的自信。</p><p class="ql-block">老那是我们四人中最年长的,你看他那腰杆,比那根临上山前买的木拐棍,坚挺的不止一点点。</p><p class="ql-block">老同学柏诚,简直是伪70后的存在。连手上那根还没捂热的登山杖,最后因还没资格用杖而被机场航站处没收。</p><p class="ql-block">最不可思议的要数我们的老杨,登山速度真的比猴子要快。漫漫山道上,人们还在举步维艰,喘气如牛的功夫,早就不见了老杨的身影。当他先后爬完老金顶和红云金顶时,我们只爬了一个金顶的,还比他晚了半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登山爬阶梯的累,那是真累,每登上一步,都恨不能把肺再撑大点,多吸点空气。灌了铅似的双腿,只想找个地方息息。有人在喊娘,知道娘也帮不了自已。鼓起勇气,还得靠自已。</p><p class="ql-block">有抬滑椅的汉子,经验告诉他们,人会在完成登山三分之一任务,也就是登上五、六百个台阶时,体力出现第一次极限。滑杆抬椅就放置在某个转角处,石凳前。就有一些体力不支,意志力稍弱者就范,请人把自己抬着上去。而这一抬的价格,一般都在千儿八百,这就是游戏规则,双赢。乘椅者,赢了身体机能上的舒坦,抬乘者,赢了经济上的收益。</p> <p class="ql-block">象万卷经书,也象博库书藏。风吹而不乱,雨泼而不残,一页页,一本本,层层叠叠。试想象,这里一定有仙人们羽扇纶巾谈经论道的痕迹的吧。</p> <p class="ql-block">草帽哥清风为伴,明月相倚,虽贫立世,却富抱天地。此刻的他看到了什么?竟一惊千年。</p><p class="ql-block">不明白草帽哥的养生是怎么做到的如此优秀,不经风雕,不为雨蚀,不因冰塑,不被日曝。是尘烦净除,枯坐参禅修身的结果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经由老金顶走往红云金顶的山道,老金顶海拔更高些,所以此时是在往下坡走。走过一段下坡,才进入了全程最难攀爬的山道。</p><p class="ql-block">山道时被云雾淹没,让人觉得有腾云驾雾的感觉。索性停下脚步仰望金顶,在云雾缥缈中,高不可攀的金顶上,时隐时现的建筑,不就是传说中琼楼玉宇般的存在吗。此时,就有了云中有路,路在云上的浪漫。和一定要爬上金顶,去白云深处寻访佛家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马上就要去实践成为这个山道上的攀登人了。相信很多人都一样,到梵净山,就一定要全程爬一爬这个处于次高峰的金顶————红云金顶。其实,只要踏上石阶,就没有退路,就一定是全程。</p><p class="ql-block">据说当早晨的阳光照到金顶时,时有佛光和红霞出现,所以用红云金顶来区别于老金顶。</p><p class="ql-block">从不同时段所摄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不管云雾笼罩还是暂时云消,在通往金顶的山道上,始终云集着攀爬的人们。这可不象幼儿园爬滑滑梯那么好玩,陡峭峻崎的山路,石阶取于自然,长短不一,歪斜参差,高低厚薄更有很大差别。石阶高度最大时,一脚跨上去,膝盖能顶到自己的胸部。攀爬不仅靠脚蹬手拽,还得依靠身背与石壁的摩擦,借着摩擦的挤劲,使身体从石缝里向上蠕动。好几次,爬在前面有一湖南小伙要施援手拽拉,都被婉拒,相信自已能攀上金顶。</p><p class="ql-block">只有攀爬过,才知道登顶中只能采用单行道,一人通过都显拥挤,双向上下根本不可能完成。另一边,往下行的山道就显得轻松得多,才可以腾出双手拍拍照片。上山和下山的人们,形成一个360度的圆环,远远望去,就象一条挂在梵净山上的彩色项链。</p> <p class="ql-block">不知谁,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把好好的山体劈成了两半。劈者无意,先人有心,是先人的智慧成就了今天的梵净山双峰红云金顶。</p><p class="ql-block">据文字记载,梵净山成为佛教圣地、神山,已有2000年历史,若论地质年龄,则更应以亿相计。古人在高耸入云的孤峰上开山凿路,建庙置宇,其难度连想都不敢想象,但古人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p><p class="ql-block">千辛万苦到了红云金顶,突然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置身奇峰伟石,只感到孤高,不是搞笑吧。这真是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许多时候,离得远一点,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晰,更透彻。</p> <p class="ql-block">美篇完成于2024年5月上中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