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深度学习,逐步由好题研究走向好课研究,“郦丹“名师工作室及陈璜区域小数研修团队成员齐聚荣怀外语学校,开展“研成果转化·促成长加速“主题研修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主要分为“经典课例再现”、“议课改课”两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由蔡依芸老师和周小丹老师为我们带来《小数除法》课例展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老师由两个算式,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探究有余数除法中的余数怎么才能继续往下分。借助学生作品,明确算法,厘清算理。并在课堂中沟通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小数除法计算算理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的教学内容,周老师则采用了结合数位顺序表复习整数除法的方式开启整堂课。再提出挑战性任务“把余数1继续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并不同方式表征算理。接着,通过对比不同的学生作品,发现不同方式背后隐含的道理是一致的,层层递进式理解算理。最后,通过对比添一次零和添两次零的题目,进一步巩固算理和算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材中的知识序列是怎样的?这两节课如何体现这样的知识序列?两节课在任务布置、课堂组织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又该如何改进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以上几个问题,课堂结束后,老师们分为三组展开讨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组首先由蔡依芸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点评。再结合教材编排意图,对比两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确定关键任务、核心问题、反馈重点以及每个任务所要达成的目标,重整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小组介绍了周老师课的改编情况,并对课程细节进行补充。主要包括导入部分选用素材、学生生成性材料的反馈层次和拓展练习部分的习题选择。同时也指出,在课堂中,教师用语需要斟酌,并且注重算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小组则指出:第一位老师上课时问题提出不够清晰,学生回答也不够准确。老师在商的表示时还需要强调为什么需要小数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三组发言情况,郦老师指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布置要明晰,在画一画的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对小朋友的布置任务要清楚,让小朋友知道该做什么,同时,老师也应该清楚每一环节、每一个问题背后的意图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的小数点对齐讲解过程中要把算理讲清楚,同时也要把算法规范准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课时,还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参与课堂。老师要用自己的课堂语言、材料处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通过进一步讨论“如何把握课堂重点‘继续除’”,对整节课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并确定了下次模拟上课的大致安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行速,众行远。每一次教研都是一场诗意的修行。在面对面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进一步明晰了前行方向。而这样的学习仍将继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潜心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