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著名作家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应松评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晓凌兄,将楚文化的历史与神韵用奇诡瑰丽的表现,简直开天辟地,壮观浩荡,前无古人,堪称绝品。是湖北画坛震撼人心的惊世之作。祝贺祝贺!</b></p> <p class="ql-block">曹晓凌,中国美协会员、国家画院访问学者,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民族画院研究员(画家),湖北省国画院院委、人物创研究所所长,原大江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出版《曹晓凌画集》(武汉出版社)、《找影子的茬》散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合集《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作品集》等若干。2016年《城市的记忆》(合作)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创作项目,《国家记忆.公粮》入选全国十三届画展,《酣声.鼾声》入选"建军90周年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童年的彩虹》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建党95周年”,《村民第一票》《大国工匠》分别入选第七届、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日食》2005年8月入选"全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画展”获金奖,2000年1月《素面朝天》入选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联等联办"走向21世纪……湖北省书画大展"获金奖,获湖北文旅厅文艺创作扶持项目5次,湖北文联文艺创作项目2次,湖北省文艺精品项目1次,参加省级展若干。作品三十多次入选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国家画院主办的国展或获奖、收藏,时有作品见于《中国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美术报》、《美术》、《国画家》等国级报刊发表或获奖或被国省等有关机构收藏。</p> <p class="ql-block">《楚风》创作简述</p><p class="ql-block">曹晓凌</p><p class="ql-block">楚人尊凤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楚文化——人神共楚而生。构成楚文化的七大要素:传说、史实、事件,文物、人文、地理、传承,其一不可或缺。楚文化源于商代三支部落的汇聚,即商代贵族季连氏,被商赶往南方(当时带一部分部落的精英)与荆山人、三苗人〈也包括巴东巫俗)。商代贵族季连氏把中原文明带进了楚地,楚地地域的民俗民风等应是形成楚文化的原始基因。更重要的是楚地的丛林沼泽,飞禽走兽,迷雾与漳气等等,因为中原文化的介入,楚文化才如此地浪漫、神秘、奇异、精深、玄幻和野性,悲壮与自信,深沉而豪迈,汇集和积成了楚文化的性格与特质,并精彩呈现、镜鉴和启示未来。</p><p class="ql-block">解开人神共楚的秘码在那里?《楚辞》共17篇,除宋玉、贾谊等8人各一篇外,大部分为屈原所作。其中《天问》《离骚》《九歌》是屈原最为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作者将其为创作《楚风》的开篇。与楚国文史、文献资料及出土的青铜器、编钟、兵器、漆器、服饰、守猎等及一系列生活器具所刻绘的器物相互印证,承载了楚人走向文明的过程,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楚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变迁,形成了人神共楚的独特品质。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齐鲁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华夏文化,是中华文明大系中浓墨重色和人类文明史上的燦灿明珠。屈原《九歌》中的鬼神,与人性与生与死的紧密相联,与天地间生发的所有奇异自然现象直接关联。因为未知,充满敬畏、惊恐、喜悦、幻觉、猜想或臆断等等,鬼神在汉字的联词上喜怒哀乐、真善美丑恶尽在其中,并浸润在楚人的日常生活里。在谋种程度上楚文化中人与鬼神共舞,就是解读和打开楚文化的秘码,用著名作家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应松的话说:人神共一楚国。</p><p class="ql-block">由于楚文化用绘画的手段表达难度极大、极高,又极俱挑战性与诱惑力。作者创作《楚风》初念发于三十年前,当时湖北歌剧团《九歌》在京上演,名躁全国,编剧黄建忠建议我画《九歌》,同时还有很多朋友建议我涉猎楚文化。有两原因拖到现在,一是因为对楚文化了解的知识和历史文献资料积累不够,所知皮毛;二是因为古今上千年涉猎楚文化绘画的大家名家很多,画面大都是云里雾里,摘采后根据自己的文化主见去发挥,零碎且相互悖论很多,没有体系,比如元代张渥所画的《九歌》画面的简单,且把山鬼画成男性,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为典型的一例。这两个原因促使我在三十年间不断地积累,听过很多研究楚文化的专家讲座,并不停地搜集文献和图文资料。直到2020年,我有幸参与由湖北省国画院策划《楚国八百年》重大主题绘画创作项目(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主办),我是主要策划人之一,并画完其中一幅后,才基本形成了《楚风》创作的思路,开始动笔。将《楚风》分为十一个章节,顺列:《天问》、《离骚》、《九歌》、《楚源》、《涅槃》、《青铜》、《编钟舞》、《虎座鸟架鼓舞》、《漆器、服饰等》、《问鼎中原》、《楚简》,画幅为长4850cmX高180cm。其中我把《楚源》、《涅槃》的画幅份量加重,强调地域文化即楚文化原始基因连。应该说是一幅巨作,尽管拼力气,也难免挂一漏三,不可能没有遗憾。另采点是否在典?与我的文化主见直接关联,我画郭店《楚简》最后章节时引用老子:“有不信,犹乎其贵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故大。”信,道也,而我辈崇尚自然之道。如能引起社会争鸣,批评或批评的批评我欣然接受并真诚致谢。</p> <p class="ql-block">楚辞《天问》</p> <p class="ql-block">楚辞《离骚》</p> <p class="ql-block">楚辞《九歌》</p> <p class="ql-block">楚源</p> <p class="ql-block">涅槃</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p> <p class="ql-block">编钟(楚王好细腰)</p> <p class="ql-block">虎座鸟架鼓舞</p> <p class="ql-block">文物载体(漆器、服饰、铜镜、生活器具…)</p> <p class="ql-block">问鼎中原</p> <p class="ql-block">楚简</p> <p class="ql-block">《楚风》长卷局部</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楚辞》共十七篇,大部分为屈原所作。其中《天问》(天文30问,地理42问,历史95问)、《离骚》、《九歌》最为代表性,为屈原经典之作。另还有远游(屈原)卜居(屈原)渔父(屈原)九辩(宋玉)招魂(屈原)大招(屈原)惜誓(贾谊)招隐士(淮南小山)七谏(东方朔)哀时命(庄忌)九怀(王褒)九叹(刘向)九思(王逸)。</p><p class="ql-block">2、《千秋楚脉》(刘玉堂著)、《楚文艺论集》(刘玉堂等著)、央视《楚国八百年》、《巴楚文化源流》(湖北省民协)、《楚辞文化背景研究》(赵辉著)、《巴楚文化研究》(彭万廷、屈定富著)、《楚文化》(杨权喜著)及湖北省博等一系列楚国文物文献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3、楚人尊凤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楚人认为自己是日神远裔,火神嫡嗣,日火皆为赤。但楚王族是祝融(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后裔于史有载,尚赤之俗源远流长。楚文化火神祝融。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史记·楚世家》:“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能光融天下,故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p><p class="ql-block">祝融氏是神农氏时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时代出现的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火而闻名的部落,对中华先民用火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五帝时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楚文化太阳神祇。而东君,是中国古代楚国神话中的神祇,历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东君是指太阳神,但也有月神说,也有认为东君和东皇太一为同一位神明的说法。屈原所著《东君》被编入《楚辞·九歌》中;在《楚辞》中称为“东皇太一”,有人奉之为“天帝”。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太一操控人间吉凶祸福,纬书《春秋命历序》:“太一主风雨、水旱、兵革、饥疫、灾害。”祭祠太一,可以招致神仙,信众以歌舞娱神。</p><p class="ql-block">4、楚源(中原贵族与原著民荆山人和三苗人)四说:(1)十堰郧阳区辽瓦店子遗址是楚文化发源地:该遗址入选了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辽瓦店子出土的从西周早期一直到春秋时期的诸多生活器具,与在荆州出土的战国楚文物一脉相承。这一论断,结束了学界多年关于楚文化源头丹(江)淅(川)说、枝江说、南漳说之争。(2)荆山楚源说:讲述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的楚人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的《荆山楚源》,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描述的鄂西北一条由南折北而东的大荆山一带荆山人当时的生活。楚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变迁,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齐鲁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华夏文明;(3)《史记.楚世家》……而楚居隈山,今河南邓州市南七十里……隐蔽处也。(4)清华简整理者指出即楚之先祖季连今河南安阳……新镇(原魏国故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