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他们当然是奔着鹤峰屏山大峡谷的“自然之胜”去景区的,但车行过 “屏山”的牌楼转弯到桥的那边的时候,却是邂逅了一幅大型的诗歌石刻,作为诗题的“屏山”二字单独成行,后面的诗句是:“孤嶂周环百仞溪,星罗阛阓署东西。铜仙掌静栖丹凤,玉女窗高见碧鸡。此景祗应蓬岛似,来诗尤与杜陵齐。流莺处处随游屐,故向尊前尽意啼。”落款比较模糊,但是她猜得出这是谁写的。也不知什么时候,她曾经翻阅过顾彩的游记散文《容美纪游》,这诗应该就是其中。</p> <p class="ql-block"> 他们今天看的就是顾彩笔下“孤嶂百仞溪”的“屏山”。记得“屏山”之“屏”,《容美纪游》是写成“平”的;现在写作“屏”,大概是想表达“屏障”之意吧。当走在与绝壁垂直的“云罡栈道”上的时候,他们已经感受到“孤嶂”的“孤”了,陡峭,悬空,惊险,时不时有奇谲的石条从上面垂下来,偶尔也有从岩壁漏下的水珠倏地钻进你的身子里;而往下看,山崖之间是一条狭长的溪流,还有小木船若干泊在水面。然后继续前行。行至罡步天梯,回望半腰栈道,还真的感觉自己乃从“天道”中来;向下俯瞰,步云亭形似仙龟俯卧;再望峡底绿水间,轻舟如叶波涟涟。哈哈,40分钟左右的栈道步行,因为受惊恐和看风景,也没有感觉平常那么累。</p> <p class="ql-block"> 然后到下面的峡谷了。到了峡谷,你顺便在“孤嶂百仞溪”前面一站,成就的就是一张美照。可偏偏有人想要“美上加美”,发明了“玻璃船”和“太空悬浮船”,于是人和景,便“美美与共”了。她呢,只是“美人之美”,看着排队拍照的人群和以及坐上悬浮船的红男黄女,也直叹“人世间的美莫过于此”:这里是人间仙境,这里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在感叹之时,突然想起顾彩诗句来了,“此景祗应蓬岛似”,这里果真是蓬莱仙境啊;而说这里是“世外桃源”也真实不虚啊。同样是顾彩《容美纪游》有云:“或曰古桃源之地,无可考证。然此地在汉、晋、唐皆为武陵蛮。武陵地广袤数千里,山环水复,中多迷津,桃花处处有之,或即渔郎误入之所,未可知也。夫其地广人稀,山险迷闷,入其中者,不辨东西南北。”读过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朋友们应该记得那是怎样的光景,而比较于此地,也几乎一样啊。武陵,迷津,渔郎误入,这里就是陶潜笔下“桃源”的真实呈现啊。</p> <p class="ql-block"> 无论别人信还是不信,反正,她是把这里当作桃源了。你看前面还有一个桃花坞,他们就是到那边上码头乘船的,而去码头他们还要经过一座桥,叫“浣云桥”。不要以为这是一座普通的桥,顾彩游记里也已有之,他在《坐浣云桥》诗中有一小序,言“浣云桥四面皆水,荷芰绕之,似江南景。”而今,桥还是那座桥,但看不到“荷芰绕之”了。当然这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她现在关注的是桃花坞乘船的事。走了大概5分钟,那边有木船好像就在等他们。于是乘上扁舟一叶,轻舟向峡谷深处去啰。</p> <p class="ql-block"> 要问她此刻坐在小木船的感觉如何,一个字,仙。纵一船之所如,临峡谷之绿波,仙;观丹崖碧嶂,看一线之蓝天,仙;纵情和来船打招呼,又只船跃过仅两米多宽的峡谷,仙;仙了总是会忘掉时间,十分钟的仙飘很快就随“老大”的一句“到了”而结束。于是他们再从仙峡的低谷走到神马岩的高处,再进入“藏着千古迷”的傩愿洞,然后在比心崖打个卡。那无论如何都做不好但仍然努力去做的行为,表现出她对爱心的执着追求(借用他的话来说)。哈哈。</p> <p class="ql-block"> 走出洞穴之后他们又“歇一稍”“打一杵”,然后就到了出口停车场。抬头看前面山壁上刻着这样几个字:“山高水长,亿万斯年”。不知道这几个字的有着怎样的出处来历,她觉得是用来礼赞鹤峰屏山大峡谷的。</p> <p class="ql-block"> 下午,他们还去了彭家寨。那里,是一个典型的武陵山区土家聚落,有着木结构穿斗式和半杆栏式吊脚楼楼群,吊脚楼屋檐上挂着的玉米棒子和红辣椒们,把吊脚楼衬托得很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