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中学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城关镇中学和潞城一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过南关小学,今天来写一写城关镇中学。因为我的初中三年是在城关镇中学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关镇中学当时人们都喜欢简称其为镇中。提起镇中想来很多人已经模糊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学校的存在。在他快要没入历史的尘烟中时,怀着一颗追忆过往恋恋不舍的心来写下几句曾经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关镇中学始建于1984年,坐落在原潞城四中现在潞城教育集团之潞城中学东校区所在位置。位置一样,但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校容校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的班级是40班,是1996年参加中考的最末尾的那个班级。37.38.39.40,那一年初三一共四个班。谁能想到我们考完试那个夏天以后,他就改成了潞城第四中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潞城还有一中二中三中,一中三中大家都比较熟悉,二中就是现在的职业高中,原来在微子镇。那时候一中三中都有初中部。三中离南关近,一中初中部是潞城当时最好的,谁都想去这两个学校。可是南关小学的学生是需要考试有高的分数才能进入的。而我没有达到分数线,印象里是离三中分数线差了一分。没有考上,父母也很着急,也想让我去一中三中借读,找村委,村委说只有两个名额已经用完了,后找亲戚,当从当时还在一中当老师的亲戚口中得知要出好多借读费的时候,我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是太懂事了还是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都说养孩才知父母恩,现在想起来满满都是父母的情父母的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关离城关镇中学还是很远的,跑上上学是不赶趟的,必须学会骑自行车。好吧暑假里十三岁的我推着家里的二八大杠开始学车。那时候大部分家里都是二八大杠,二六斜杠的自行车比较少。那时候的二八大杠可是出力不少,又带货又带人的,出个门前面坐一个,后面坐一个,中间骑车的人真的需要腿上有点劲,要不真骑不动啊。这要搁现在绝对是严重超载。可是那时候已经是给每一家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要不然从长治等不到公交车还有跑回来的。去年还听一个70几岁大娘讲她年轻时候和她裹小脚的母亲从黄碾(yan)跑回潞城的,说跑到一半多她妈妈实在跑不动了,幸好过来一辆驴车拉了她母亲一段。那时候很多地方一天一趟车,一等好几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一直在变迁,城市一直在发展,道路一直在改建,那时候去城关镇中学可不是这样的路宽灯亮的道路。走到体育小学(现在育才小学)的位置往东拐那可和现在完全两个样子,没有路灯,两边还是庄稼地。体育学校这块也不是现在这样的,那时候农户房子还和路对面房子连着,丁字路口的顶头还有一个体育广场,所有学校的体育生会经常在这里训练,后来为了修通东西路才拆了一些民房还有中间的体育广场。很多时候早晚自习我们去学校全靠着这一块民户家的灯和天上的星月来找安全感了。要不那时候城关镇中学真属于漫野地了,四周都是庄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大门对的是东关二三大队的地,很多二三大队的学生通过庄稼地中间的小路来学校。通过庄稼地的小路可以到达东关一到四大队东西走向的有着厚重历史的老街,顺着老街往西走就到了现在城关小学这条路上,再往西就是府前广场前面这条路了,虽然东关的这条老街前年因为城市规划已经旧貌换了新颜拆了,但不会抹去它在历史中的记忆。说回我去学校的路线,我一般去学校走的都是城关小学往北走到体育小学往东拐的那条路。好歹到体育小学那还是有隐隐约约的路灯的,虽然往东拐了以后路两边是庄稼,但是这边路还是比较宽的,中间虽不是水泥路,但还是用石子铺了的,就是石子颗粒不小,骑车在上面费车还颠簸还蹲屁股。还好石子路没有全铺开,在路两边还留了各50厘米的土路,土路边上还种有杨柳树,我们都喜欢骑车从这窄小的土路上走。只是下雨天就只能从中间走了,至于冬天下雪肯定也只能从中间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完路就来到学校了。学校坐北朝南,比前面的道路要高一些,就现在去也能看出学校比外面道路高。大门前面有一块很开阔的地方,慢斜坡上来映入眼帘的就是整个学校了。学校大门和南关小学也是差不多的铁网或铁杆镂空的大门,只是要宽了一点,中间两个大的门,两边两个小的门,在往边石砖墙框上挂着金黄底墨黑字城关镇中学竖匾。走进大门学校干净整洁中透着一份恬淡幽清。中间有一条水泥路直通校长老师们办公的教研楼,教研楼有两层,两边各有几颗杨柳树,教研楼前面有花池花池中有一座假山。一般毕业照相都在这个花池的假山前。教研楼后面是操场,需要从旁边小门出去。前两年去这些都还在,后来听说要拆了,如今没有去过,也不知道拆了没有?水泥路的两边各有两排红砖青瓦的房子,也是那时候全国统一的教室的样子,中间也种有杨柳树。清清静静简简单单整整洁洁。仿佛是被尘世遗忘的孩子,孤零零矗立在宇宙星河之中;又仿佛是不染尘埃的花朵,独自绽放在无边自然之间。在一瞬间空洞之后,眼前景象清晰起来,老师穿梭在校园的身影,学生回荡在校园的笑声都清晰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1993年报名,一个人骑着二八大杠第一次踏进这里。报名费用还少带了,还好和同村的一起来报名的她的爸爸借了10元钱。南关小学和我一起毕业的16名同学大部分都来这里读书了,和我分到一个班的有两个。可惜的有的念到初二就不念了。当时辍学不念这个很普遍。很多人或纯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感觉不是念书的料,学不进去,又感觉圆羊了也大了,就不想在学校浪费时间了,就都纷纷出来社会参加社会劳动了。最初可能就是帮家里劳动。那时候南关每家每户还是有地的,有两个女同学家还有蔬菜园地。帮助家里种地卖菜做饭收拾家,也是为家里出着很大一份力。我由于在家最小,哥哥姐姐出力帮忙扛着家里生活负担,可以说从小到大我也是在无忧无虑的美好的时光中度过的。安心学习好像成了我应该做的。只是不争气也没有学好,一中没有考上,三中也没有考上。虽然三中没有考上,好像来镇中我的分数又算高的,所以一来老师就让我当班内学习委员。说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我们40班初一初二的带语文的人也非常好的班主任胡全胜老师了。我从内心是非常尊敬和感谢胡老师的。说起初中老师,还有两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从初一到初三,带物理课的王焕秀老师,王老师留着一头短头发,人比较清瘦,整体给人清爽干练内敛又有活力的感觉。物理课讲的也非常清楚有条理,我非常喜欢王老师,也非常喜欢上王老师的物理课。因为喜欢王老师所以初中的物理还可以。另一位就是初三才带上我们语文课的秦晚平老师。秦老师温婉知性的气质深深的吸引着我,柔和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从初三到如今一直心心念念着秦老师。还好在前年的时候,在初夏的熏风伴着麦香的田野,在黄杏挂满枝头的杏树下得以遇见,内心说不出的喜悦。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或许老天爷真能窥见每一个人的内心,并把她内心的祈盼实现。再次见到秦老师第一印象是比年轻时候瘦了一些,但精神面貌却和年轻时候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一样的亲切温婉。只是秦老师桃李满天下,而我是愧见老师的那一位。碌碌无为残败不堪的人生愧对老师的辛苦付出,愧对王老师秦老师还有胡老师。人间是需要爱的,人间绝大多数人也都是有大爱的,就如普通平凡而又圣洁伟大的好的老师单纯的希望每个学生都好一样。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亚于父母亲的。学校生活是孩子离开家庭第一次接触社会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个连接一个过度,好的老师不仅教授着知识还引领着孩子的思想激发着孩子潜力,让孩子感受着除家庭血缘关系以外社会上另一种美好的感情,间接感受着社会的美好与温暖,让每一个孩子学着更好的融入集体,走向社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社会是多样性的,其实学校也是多样性的,比如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不一样的。遇到好的情绪稳定的老师区别还不大,遇到情绪不好的老师,“差生”就倒霉了。每个班总有几个所谓的差生,每个学校也总有几个这样的老师。上学的时候就亲眼见老师抓着学生头发把学生头往墙上撞,拿着棍子用劲打学生身体,待到当了母亲接送孩子还是亲眼见老师发疯似的用手或书打孩子的脸和头和背和胳膊,最后弄的孩子身体都出现了淤青伤痛。身体淤青伤痛可以看见,孩子头部和心里的看不见的地方难道就没有吗?以前总是想,老师这是为孩子好,为了孩子学习,如今才感觉到那是老师情绪不稳定的表现。或许因为我们本身也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更因为我们一直怀着一颗对老师尊重的心,所以一直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总感觉老师那样做好像不对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也是近两年才意识到。有人说遇到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老师怎么能情绪稳定,可在我说的好的老师里没有一个老师那样疯狂对待过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学习好还是学习不好。还有这些现象小学比较多,初中以后就少了。是初中高中没有差生没有那些疯狂的老师了吗?应该也不是,而是初中以后学生会反抗了,你打一下两下还好,再打学生会胳膊挡过去,再打学生会拿手抓住老师打的工具。想到这里突然感觉这些疯狂的老师是不是也有些欺软怕硬凌弱怕强的心理,小学生最没有反抗力就可以打着为了学习的旗号肆意践踏他们的身心,不是更应该好好呵护吗?。如今有好多老师抱怨说家长不让管,事实是除极少数也是胡搅蛮缠家长以外,相信每一个家长都特别尊重老师,都愿意让老师管,只是爱的输出的管和疯狂发泄负能量情绪甚至已经上升到暴力色彩的管是两回事,这永远要区分开来。比如最近看到一个视频老师罚孩子写一万遍,孩子最后自杀了,这明显罚的不合理,罚一百遍不觉得也已经够多的了吗?而且这应该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事情都是已经积蓄很久了才会爆发。想到这些更揪心,以前还很少听学生自杀的,如今却听了两个跳楼的,而且就是咱们这里。戒尺还给老师,但老师首先是尊重每一个生命,心存大爱,先做人后做事再习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这里在说老师,其实家长也是一样的,也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比老师还要多好多,多少父母有意无意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所以要想孩子好父母首先让自己好起来,需要适时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不能让孩子遇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老师再遇到一个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如此让孩子稚嫩的心灵还怎么感受社会的温暖美好?但凡有一个缝隙让光透进来也不至于让孩子绝望到自杀。都说要优生优育,这个口号永不过时。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家庭中父母/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太重要了,十岁以前孩子接触到的人和事,生活的环境太重要了。当然到了初中高中包括以后人生路也很重要,只是这个阶段以后每个孩子已经有了底色,无论怎么描摹终究需要考虑与底色的反应。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地方,也都是需要好的老师来引导的,要不说千里马常有呢。老师永远是一个肩负神圣使命的一个职业,所以好的老师真的难能可贵,值得每一位学生包括家长包括社会,感恩铭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好,从小到大没有遇到任何老师的疯狂对待,可内心也不想让我的孩子别人的孩子遇到,听一位董老师说过,人有情绪的时候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过去的不能追,希望以后都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如现在出现好多可怕的校园霸凌事件,真的是到了很多人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教育国之根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说每个人是会选择性失忆的,不美好的都会忘记。如此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我记忆里都是美好的了。初中不仅有王焕秀老师秦晚平老师让我念念不忘,也还有好多好的老师让我记忆深刻,教化学的老师教数学的老师都有一个让我还可以记起来的小故事,教英语的马老师和我都是南关村的,让我不能忘记的是马老师那时候去青岛回来和我们分享去青岛的感受,说青岛的地方真的太干净了,一尘不染,穿白衣服好几天也不显脏。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与山西不同的外面的世界。马老师人也非常柔静美好,对我也好,只是我做的很不好,心中虽有却也没有去老师家看望过。一个村且没有其他老师就更没有了,终究是愧见老师们,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去过青岛,不知道青岛是不是还和二十年前一样一尘不染。说起英语老师,初中还有一位初二调过来的靳老师,靳老师的英语和口音当时就感觉是从国外回来的一样洋气又很亲切。前两年在三中看到了靳老师感觉还是一样的亲切。最后初三的班主任王晚梅老师还是要提的,王晚梅老师不仅教我课本上知识也还言传身教的让我感知了一点社会气息。都说来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来帮助自己的,所以感恩每一个人。到了初三有的同学不念了,有的是上一届毕业生留下来复习的。那一年王晚梅老师父亲在太原住院,王老师需要两头跑,现在想起来越发感到王老师的辛苦,家里有病人那就不只是身体累而是心累。赶不过来的时候学校孙主任就经常的给我们代课。那一年我们班十一个复习生都考上了一中高中,分别分在了一中115至119五个班里,对于应届生应该只有我一个来一中念高中,分在了118班。呵呵,人生就是这样奇妙,那年初中想要来一中念来不了,兜兜转转三年后自己终于考进了一中,或许这就是有缘终会相见。只是高中三年,正如母亲说我的白搭了三年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一中大家就都非常熟悉了。北边的大门是后面有的,通过北大门一眼看到的正对的教学楼就是我们当时高一到高三上课的教学楼。教学楼西边餐厅是后建的,东边图书馆当时就有了,我们高二毕业照都是在图书馆前照的,图书馆后面原来是住宿学生的宿舍,大通铺的斋房,现在肯定是没有了。中间楼这部分和以前是不一样的,原先中间部分是初中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统一的一排排的红砖青瓦房。虽然当时是潞城最好的学校,但初中生上课的教室是没有楼的,只有高中生才在有几层的教学楼里上课。再往前走就是南门了,以前是没有北门的,我们上下学都从南门走。南门也是那个年代统一的样式,中间铁网大门两边铁网小门,潞城县第一中学校黑底白字长匾挂在旁边砖柱上。出了南大门前面就是现在的府前广场,以前还是农户居住的房子。对于一中的操场原来是在现在的拆迁楼新居.锦绣园的地方,一中西边墙对着操场的地方有一个小门,每次上体育课就从这个小门出去,经过马路到对面操场。操场四周都比马路低很多,里面也还没有铺水泥或其他,都是土路,中间有好多一到春天就冒出来的天然草坪,四周也有在春风中自由摇摆的杨柳树。上体育课开运动会就都在这里了。一中变化也很大,毕业以后没有去里面看过,多少次也只能路过从外面远远的看看,那是陌生又熟悉,熟悉又陌生的远去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三年是难忘的是美好的,教学楼干净宽敞,坐在教室里不仅可以学习,还可以看楼前的树也可以看夕阳的景还可以看早晨的日出也可以赏夜晚的明月。说到月亮想起了早晚自习,早晚自习因为要披星戴月,所以上自习教室里肯定需要开灯的,可是那时候不知是电压不稳还是电力不够,总之经常停电,我们就得课桌里常备蜡烛,一停电满教室烛光闪闪,蜡烛在滋滋的燃烧火苗在尽情的舞蹈,若还是晴朗的夜晚还可以看到皎洁的月光透过楼前杨柳的枝叶落在窗户上,教室里鸦雀无声……,听,突然传来两声扑打声,是谁打破了如此美好宁静的时刻,呵呵,是哪个女生不注意让蜡烛火苗燎到了前面的头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也有两位让我念念不忘的老师。一位是地理王利剑老师,有人说是不是因为地理老师帅才喜欢的,是也不全是。地理老师当时好像也就是二十几岁,确实是非常的阳光帅气,有朝气有活力,个子也不低人也不胖不瘦的,长相也好,在当时好多老师里确实感觉地理老师最帅气。但这只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地理老师课上的好,幽默风趣旁征博引的教学风格让课堂气氛非常好,每个人都喜欢上地理老师的课的。或许因为喜欢所以喜欢,也或许从小仰望星空对山河日月风云变幻本身充满好奇和向往,所以地理成绩还一直可以,高二毕业会考成绩里有两门是A,其中一门就是地理,另一门是历史。历史应该是纯粹的喜欢了,因为现在我都记不起历史老师的模样了。另一位是生物杜高鹏老师。杜高鹏老师也很帅,只是人就比较板正严肃一些了,个子比地理老师略微低那么一些些。让我念念不忘的是杜老师让我看到了用心教的老师和不用心学的学生,也让我明白凡事都要用心,要不然记忆力是会很差的。大家都知道上自习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背诵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老师也会抽查学生。这一天生物早自习,杜老师就走到我课桌旁停了下来,拿起生物书随便的指到一个知识点让我背。坏了,没有记住啊,怎么背,磕磕绊绊也没有背下来。老师和颜悦色的说好好熟悉熟悉,我说嗯。当时答应的是挺快,下来看了一遍就放那了,以为记住了,也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老师也不会一直抽查我,抽查也不会再抽查这一个知识点吧,自己这样想。谁知天不遂人愿,没过两天,杜老师又在我课桌旁停了下来,又抽查,结果还是那一段,结果我还是磕磕绊绊没有背清楚,老师放下书这回什么也没有说。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怎么会这样,好吧再趁热打铁赶快看一下,希望能记住。已经两次了,不会再有下一次的。没过两天杜老师好像要告诉我,我以为的是错的。同样的情景又出现了。这一次刺到了我的心,我是怎么了,自己的记忆力难道这么差了吗?让我瞬间感觉羞愧难当,对不起老师的这一份用心。都说记忆的核心法宝就是专注力,必须做到眼到心也到。当然不用心成绩也会说对不起的,也因此生物没有考过高分。说起成绩高中三年最惨的是数理化,好像就没有及格过。记得邻居家一位初中同学问我数学题,我是感觉给她说错了的。对于高二会考成绩九门课2A7个B,我也不知道数理化怎么考出来的。由于平时数理化实在太差,分班的时候就选了文科班,分到了集五个班文科生的119班。此时的我还和所有高中生一样都有一个高考梦大学梦。鲜衣怒马少年时,谁不想春风得意看尽长安花。遗憾的是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高考。那时候已经有了我的高考证的。为什么放弃了,原因很多,想来最根本原因还是自己性格的原因。诸事不顺则反求诸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弃先不说大学梦,高考梦至少毫无疑问因此落空了。后悔吗?人生有得有失,虽然我没有上过班不知道到底好不好,但是看李白杜甫都在皇上身边上班了,最后不也辞职不干了,刘长卿也感叹一句,青袍今已误儒生,所以好不好呢?。半生享尽清闲苦,自由清闲或许就是老天对我最好的恩赐让我最大的得到。即使有遗憾却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人生本来也没有什么完美的。如果自己的人生暗淡无光或许不是上不上大学上不上班的问题,应该还是自己腹内空空努力不够能量太低的问题。当我们本就平庸的人沉沦的时候优秀的人却在拼命向上。当然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自不必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是有权利有资格有能力拥有美好的,正如要相信阳光愿意倾洒在每一个人身上一样,我们永远要向阳而生追求美好。只是一个道理要明白,种子扎根在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倾注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有所收货。像叶公好龙一样肯定是不行的,像小花猫一样一会追蜻蜓一会抓蝴蝶,肯定也是收不到好的结果的。时间线拉长以后就会惊奇的发现老天一直在满足着每个人心底最真实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高中是有好多老师的,要知道正式考试就有九门课,地理/历史/生物/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而且数学和几何还是分开的两个老师教的,还有体育音乐微机电脑课,体育老师瘦高瘦高的,音乐老师是李云彪老师,我在118班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刘子龙刘老师。出来这么多年,对于同学,由于我既没有参加高考也没有正式工作,也就没有什么联系了,对于老师当然也是愧见老师的。呵呵,都说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我好像把这句话践行的很好。对于杜高鹏老师还想提一下,是因为多年后居然碰到了他的妹妹三中教语文的杜殊鹏老师。奇妙的是,见到杜殊鹏老师莫名感觉那么亲切,每次相见都如沐春风总能给人一种温暖鼓励的力量。当有次聊起来知道杜殊鹏老师和杜高鹏老师是兄妹的时候,内心感慨万千。真是书香门第,一家人为教育事业做着贡献,这是学生的福音,也是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的福音。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我们走过的路看过的世界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什么样的内容展现给最初如白纸一样的孩子们,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人最普遍的一个很强的学习能力就是模仿能力,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把美好的世界展现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和阳光的滋养下自由呼吸茁壮成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少年强则国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晃多少年过去了,还记得高中时候在憧憬者两千年跨世纪会是什么样子,虽然离2000年只有一两年,但总感觉跨世纪就会在一瞬间非常不同,感觉跨世纪会在一瞬间穿越到高科技的未来一样,想法很好笑。如今确实是高科技很多,只是哪有一瞬间的改变,都是日积月累经年累月量变达到的质变。那时候都不知道老是什么,不知道人为什么会老,感觉那些都好遥远,感觉四十岁的生活无法想象。呵呵,如今一一展现在眼前。青春是多么的好啊,那时候嘴里哼唱的是,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让我们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诗酒趁年华,当我们不在年轻了,越发感觉那时候的美好了。都说初中太青涩是稚嫩的,大学太成熟是迷茫的,唯有高中时光最美好是充满希望的。高中不仅是青春的载体,也是希望之门,鲤鱼跳龙门之后将打开每一个人的未来之门,憧憬着扶摇直上九万里,憧憬着鲲鹏展翅高飞去,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另一个城市四年的大学生活,憧憬着未来的世界,心中有希望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最后也祝愿每一位莘莘学子都能学业有成,金榜题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到这里好像也该结束了,大学没念过肯定没得写了。当然学校里除了学校除了老师还有同学,同学之间在这里就先不写了。最后愿一切都好,老师好同学好,学校好家庭好社会好,世间一切都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