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接兵往事

真诚江南一叶

<p class="ql-block">在10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有过一次接新兵的经历。那是1978年元月,前往安徽省蒙城县接兵,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仍记忆犹新,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1978年新年刚过,接兵工作就开始了。团里从各单位抽调骨干组建接兵团,那年我团所接兵员分别是河北崇礼和安徽蒙城,我和刘圣银、王开顺等三位修理连同乡战友,被派往安徽蒙城接兵。根据接兵连安排,我担任新兵一连文书。连长吴金贤(原二连连长,河南太康人)、指导员李永合(原三连副指导员,河北遵化人),第一次离开营房到外地执行接兵任务,既感到高兴又感到责任重大。</p> <p class="ql-block">元月上旬,我们从石家庄出发,乘座的是普通旅客列车,经德州转车,第二天中午到达安徽蚌埠站,后转乘长途汽车到达蒙城。团部人员住在县委招待所西小楼,我们接兵一线人员暂时安排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南皖北旅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蒙城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当时隶属阜阳地区,总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殷商,是先哲庄子故里,中国楹联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蒙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当时人口80多万,下辖20多个公社(镇)。是经济上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贪困,应征青年对征兵工作有着很大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那次接兵,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件事:</p><p class="ql-block">首先是艰苦的吃、住、行。到达蒙城后,在县城住了几日,接兵工作就正式开始了,两个接兵连20余人,分别被安排到距县城几十公里的小涧、双涧、板桥、马集、岳坊、乐土等公社,协助当地人武部展开征兵工作。很幸运,我和指导员李永合被安排到离县城最近的庄周公社(现城关镇)。当时主要考虑我和指导员要经常到团部汇报工作,安排距团部近一点。庄周虽然距离县城最近,但公社条件依然很差,既没有招待所,又没有空余房间,武装部王部长将我们安排到公社大院外的税务所住宿。说是税务所,其实就是一户三间平房人家,既是税务人员宿舍又兼办公室,所里两个税干,一个老税干住东间,一个年轻税干住西间。我和指导员只能在客厅凑合,客厅足有十几平米,可连一张床一张桌子都没有,更别说洗澡看电视了,王部长把我们领到税务所后,又派人送来了一个暖瓶、一捆稻草和两条长板凳,就这样我们打起地铺,就地“安家”了。那年冬天,蒙城的天气特别寒冷,气温几乎都在零度以下,且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室外有多冷室内就有多冷,对于我们这些虽来自北方,但享受室内取暖惯了的人来说,的确适应不了。没过几天,我和指导员手脚都冻疮了。</p><p class="ql-block">平时吃饭我们在公社食堂,当时主要食物是杂面窝头、红薯稀饭、黑面馍(馒头),副食蔬菜为主,很少见到荤腥。接兵工作,大部分时间要到乡下和征兵对象家家访,没有交通工具,每天来回几十里路只能靠双腿步行。有时回来晚了,连饭都吃不上。可见当时的接兵条件是如此之艰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兵训练结束时,与新战友崔永合、蒋干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是春节团里给我们放假回家过年。1978年接兵,是接兵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后足有两个多月。当征兵体检工作结束、进入政审和定兵阶段时,正好遇到春节,接兵工作只能暂时中断。接兵团和武装部安排所有接兵人员,集中到县城集体过年。团里领导也很人性化,给我们这些距离蒙城较近的安徽及河南籍人员,放假一周回家过年。尽管1976年底我出差外调,曾回过一次家,但毕竟与亲人相见,时间短暂,难免有些不舍,这次能在本省接兵,再次回家与父母家人及同学发小共渡新春佳节,当然是一件难得的机遇,心里别提有多开心。</p> <p class="ql-block">第三件是L排长违纪谈恋爱被提前退役。接兵过程中,一位应征青年的姐姐,为了弟弟能顺利当兵,主动接近我们的L排长,并以借书为由,经常邀L排长到她家玩,有时回来很晚,这样你来我往多次,连首长发现不太正常,于是一天晚上就派两位同志跟随其行后,果不其然,他们是在谈恋爱。部队有明文规定,战士不允许在驻地谈对象,接兵期间与征兵对象及利害关系人搞对象,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当天晚上,连里就紧急召开支委会,研究了对L排长的初步处理意见:一是要求立即停止与该女子的任何交往;二是调离所分管的接兵公社;三是对其作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听侯团里进一步处理。接兵回来后,团里决定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并作提前退役处理。现在想想这事在地方根本不是事,但在部队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部队是个特殊群体,它有铁的纪律,正因为如此,才能为我们国家铸成了钢铁长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乘坐闷罐专列</span></p> <p class="ql-block">第四件是乘坐闷罐军列带新兵到部队。3月初,200多新兵换上崭新的军装,登上闷罐专列(我也是第一次乘座闷罐车),向着我们部队所在地石家庄进发。我们乘坐的闷罐专列是载重60吨的大闷罐车厢,平时用来拉运牛、马、驴等牲口或其他货物,运送新兵一般也都用这种专列。闷罐车厢环境非常差,一没有座椅,二没有卫生间,三是门窗关闭不严,四处通风。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车厢安排几十人,战士们只能在铺着稻草地铺上休息。还算不错,每节车厢备有一个火炉,供取暖和烧开水之用。在闷罐车内最大的困难就是大小便,小便还好一点,在车厢内放一只尿桶,随时可以解决。遇到需要大便的,就麻烦了,为了解决大解问题,只能在车厢开门处放开一个口子,门内放一把梯子挡住门口,另有两人各拉住需要大解的两只手,同时用背包绳拴好腰,防止掉落车下,反正解大手是十分危险和麻烦的事。</p> <p class="ql-block">那次接兵,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接兵任务。虽然很辛苦,但从中,我却学到了很多的智慧,是我在军营里,永远学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兵训练</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接的那批兵,大都是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下放及回乡知青,有的还是农村代课老师,文化程度和素质相对较高。经过几年的锻炼,有的上军校提了干,有的转了志愿兵。前几年,听说有的后来授予大校军衔、有的转业到地方成为县处级领导,还有的靠自我打拼,成了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听到这些消息,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但这批新兵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王健和张树良同志,王健虽身材不高,但体格健壮,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办事雷励风行,且写有一手飘亮的钢笔字,他是我亲手接的兵,新兵训练结束后,推荐他到司令部军务股当打字员,工作非常出色。张树良,中等身材,大大的眼睛,有时还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不仅文章写的好,还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新兵训练结束后,直接分到政治处广播室任广播员。一年后,我调到司令部,和这两位新战友又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真是缘份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0年与王健到北京出差,在天安门广场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我转业到地方10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到河南出差,途径皖北,特意在蒙城住了一晚,很想见见当年的小战友,找回当年接兵时影子。当我再次来到这座古老的县城。市容市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周边的环境也变得更加美丽了,昔日那种破落的痕迹再也无处可寻。让我能看到唯一的标志性建筑,便是那千年的万佛塔,依然挺拔伟岸,静静矗立在县城的中央,她见证了蒙城千年的变迁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今的蒙城万佛塔景区风景如画</span></p> <p class="ql-block">那次去蒙城由于时间伧促,信息不灵,无法与战友们取得联系,带着遗憾离开了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