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红旗渠看看,是儿时的一个念想。红旗渠全面建成是在一九六九年,小学三四年级的我,对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充满好奇。几十年来兜兜转转走了很多地方之后,终于来到了林州,走进了红旗渠。<div><br>分水苑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看上去像一座园林。广场上竖着醒目的红色宣传牌: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前方高耸着“红旗渠精神永在”大理石碑,与蓝天下的巍峨太行山合成一幅浩气凛然的画卷。</div><div><br>先看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从山西平顺县引浊漳河之水入河南林县,总干渠70多公里,共削平1200多个山头,架设了150多个渡槽,凿通200多个隧洞,灌溉区渠道总长达数千公里。枯燥的数字里,蕴含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再现了从1960年2月开工建设到1969年7月配套工程全面完成这十年的艰辛历程中一个个鲜活人物和动人场景,像一首无声的史诗,感动着每一位参观者。</div><div><br>再去青年洞。它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长度达600多米,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上。当年300多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用近一年半时间完成了这一关键工程。洞顶上方“青年洞”是郭沫若亲笔。参观那天恰遇红旗渠停水维修,未能见到总干渠内的潺潺流水,略感遗憾。</div><div><br>从青年洞沿着干渠徒步回程。走在渠岸上,一边是贴着绝壁的水渠,另一边其实也是悬崖陡壁,只是由于在开发景区时密植了柏树和其他杂木,安装了护栏,游人感觉不到走在峭壁边上的惊险,就像行走在郊野公园一样,轻松惬意。见到渠边一处崖壁上雕刻着一组人物头像,有的在怒吼,有的在凝视,他们与太行山浑然一体,他们中有老书记杨贵、有献出27岁年轻生命的技术员吴祖太、有无数默默奉献的林县农民,他们就是太行山。在“老炮眼”附近的被炸开的山体上,“劈开太行山”五个白色大字在干渠上方格外醒目,当年杨贵书记“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愿望和林县人民的十年艰辛都凝聚在五个大字里。</div><div><br>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周恩来总理眼里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不但彻底根治了林州的干旱,还造就了一个5A景区,财富和水一起源源不断流到了林州。</div><div><br>来时充满好奇,走时满怀敬佩。<br></div> <p class="ql-block">分水闸</p> <p class="ql-block">丰碑</p> <p class="ql-block">凿通悬崖</p> <p class="ql-block">前国家主席题字</p> <p class="ql-block">险路</p> <p class="ql-block">铭记</p> 峭壁上的渠岸 太行之魂 <p class="ql-block">纪念</p> 梦想成真 悬崖上的路 悬崖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