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小一起参观《环球世界艺术史》展

陈欢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9日我和发小杨桦、徐玲玲一起在北京朝阳大悦城10层,参观了《环球世界艺术史》展览,这个展览是在法国博物馆联盟官方授权下,高精复刻的来自达芬奇、拉斐尔、莫奈、梵高等66位艺术大师的杰作。将700年西方艺术史浓缩成200余件艺术杰作,包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再到21世纪的现代艺术,近20个艺术史重要流派。看了这个展览,有一种在家门口就游遍卢浮宫、奥赛、蓬皮杜等知名世界级博物馆的感觉,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p> 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开始 步入展厅开始参观 一进入展厅,这幅《春》扑面而来。这是由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于1481年至1482年间创作的一幅木板蛋彩画,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波提切利的作品色彩艳丽、人物鲜活。 《维纳斯的诞生》是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于公元1487年为佛罗伦萨统治者梅第奇家族的一个远房兄弟创作的画布蛋彩画,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br>他笔下的维纳斯,不在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而是站在贝壳上接受众神的祝福,她美丽面庞充满喜悦,似乎在思考自己诞生的意义。<br>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的壁画,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之一,描绘了耶稣预知自己被出卖,与自己的十二弟子最后一次共进晚餐。</p><p class="ql-block">《环游世界艺术史》还原了这一刻。大家可以站在餐桌前,想象自己也在这场晚餐现场</p> 《圣母子与圣安妮》<br>【意】列奥纳多·达·芬奇1503-1519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div>画中的圣母玛利亚坐在其母圣安妮的腿上,而小婴儿耶稣正想骑上一只祭祀用的羔羊。<br></div> <p class="ql-block">《圣母子和施洗者圣约翰》拉斐尔·圣齐奥,1507-1508,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带着小耶稣和小圣约翰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p>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圣齐奥,于1513年到1514年间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罗马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宮的历代大师绘画馆。 <p class="ql-block">《手拿蓟草的自画像》</p><p class="ql-block">【德】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93年22岁时绘制的,蓟草被认为象征着爱情成功。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 《自画像》<div>德,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98年26岁时绘制的,原作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div> <p class="ql-block">《照镜子的女人》提香·韦切利奥,1515年,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画面的中心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暗色的背景中,她白里透红的肤色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p><p class="ql-block">喜欢提香笔下人物的质感,那是烟火人间的色彩和温度,历历在目仿佛伸手可触。</p> <p class="ql-block">《施洗者约翰》列奥纳多·达·芬奇,1508-151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画中人仿佛从暗影中闪身而出,柔和又朦胧,体现了达·芬奇晕染法的典型特点。</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列奥纳多·达·芬奇,1490-149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由法国卢浮宫坊两百个现代艺术工匠打造的1:1卢浮宫镇馆三宝: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也空降到此展览!</p><p class="ql-block">我曾在法国卢浮宫看过这三宝,面前都挤满了人,我只能踮起脚从人头缝间观看,在这里可以静心地尽情观看。</p> 《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1503-1509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他用“渐隐法”,为画作营造出了雾一般扑朔迷离的效果,让《蒙娜丽莎》的神秘至今仍众说纷纭。 《米洛的维纳斯》1:1复刻,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胜利女神像》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创世纪局部-创造亚当》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洛多维科·博纳罗蒂,1502-1512,原作现藏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儿童游戏》老彼得·勃鲁盖尔,156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br>这幅画被誉为“儿童游戏的百科全书”。据统计,其中共出现了约230个人物,83种游戏,包括吹泡泡、踩高跷、打陀螺、“老鹰捉小鸡”、过家家等等。<br> 《女占卜师》<div>意,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br></div> 《朱迪斯和荷罗孚尼》<br>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8-159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div>这幅画是对《圣经·旧约》中的一个故事的描绘,朱迪斯正用刀割下荷罗孚尼的脑袋。画面的戏剧性正是巴洛克艺术典型的特点之一。<br></div> 《酒神巴库斯》<br>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9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br> <p class="ql-block">《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p><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鲁本斯爵士,1622-162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鲁本斯以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的生平事迹为主题,创作的21幅连环画作之一。</p>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br>  彼得·保罗·鲁本斯爵士,161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br>这是鲁本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巴洛克艺术的经典之作。<br> 《抢劫萨宾妇女》<br>法国,尼古拉斯·普桑,163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 《阿卡迪亚牧人》<br>法国,尼古拉斯·普桑,1637-163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 <p class="ql-block">《德谟克利特》</p><p class="ql-block">迭戈·罗德里奎兹·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163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鲁昂美术馆</p><p class="ql-block">画中人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委拉斯凯兹根据自己对哲学家的理解,创作了这幅想象的肖像。</p> 《午餐前的祈祷》【法】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174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这是洛可可时期的家庭场景<br> 《蓬巴杜夫人》<br>法,佛朗索瓦·布歇,175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 <p class="ql-block">《戴安娜的沐浴》</p><p class="ql-block">法佛朗索瓦·布歇,174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戴安娜是罗马神话中的猎神和月亮女神。布歇创作这幅画时,把女神描绘得就像人类少女一样充满了世俗的甜美。</p> <p class="ql-block">《吉普赛女郎》</p><p class="ql-block">荷兰,弗兰斯·哈尔斯,1628-163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吉普赛女郎回眸一笑的瞬间。</p> 具有建筑背景的伦勃朗·凡·莱因,1634-163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这是34岁左右的伦勃朗的自画像。 <p class="ql-block">《花边女工》</p><p class="ql-block">荷兰,约翰内斯·维米尔,1669-167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与女儿的自画像》</p><p class="ql-block">法,伊丽莎白·路易斯·维吉·勒布伦,178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相传,勒布伦在去意大利旅行前,无意中在镜子中看到爱女抱着她脖颈的姿态,受到启发创作了这幅画。</p> <p class="ql-block">《大宫女》</p><p class="ql-block">法,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14年创作, 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人物姿态慵懒,头部较小,腰身比较实际的人体要长,这是为了满足安格尔构图的要求,体现了安格尔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泉》</p><p class="ql-block">法,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56年创作, 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画作描绘了以为水中仙女的美,大理石一般光洁无瑕疵的皮肤和人体难以摆出的姿势,都表现出这位仙女古希腊雕塑般永恒的理念美。这幅画也被视为古典主义美的范式之一。</p> <p class="ql-block">《马拉之死》</p><p class="ql-block">法,雅克·路易·大卫,179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p><p class="ql-block">画作描绘了法国革命家之一马拉被刺杀后的现场情景。</p> 《荷拉斯兄弟之誓》<br>法,雅克·路易·大卫,178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大卫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br> <p class="ql-block">《拿破仑加冕礼》</p><p class="ql-block">法,雅克·路易·大卫,1805-180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绘制的是1804年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国王加冕仪式</p> <p class="ql-block">《珍珠女郎》</p><p class="ql-block">法,让·巴蒂斯库·卡米耶·柯罗,1850-187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标题的“珍珠”实际上是一片树叶。画中的女子头戴用树叶编织的花环,其中一片小叶子在她的额上投下阴影,被人们误认为“珍珠”。而她珍珠般光彩的面庞,使得这个标题非常贴切。</p> 《孟特芳丹的回忆》<br>法,让·巴蒂斯库·卡米耶·柯罗,1850-187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画中描绘了清晨在湖边森林,晨雾还未散开之时,一位身穿红色衣裙的女子,正带着两个小孩采摘树上的蘑菇。<br> 《罗马圣天使堡和台伯河》<br>法,让·巴蒂斯库·卡米耶·柯罗,1826-182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 《池塘边的牧羊人》<br>法,让·巴蒂斯库·卡米耶·柯罗,1865-187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画中描绘了昏黄的天色下,水边的大树旁坐着一个安静的牧人,仿佛陷入沉思。景物朦胧柔和,浓密的树冠好像一朵阴云。<br> 《你好,库尔贝先生》<br>法,吉斯塔夫·库尔贝,185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蒙波利埃法布尔博物馆<br> 《筛麦子》<br>法,吉斯塔夫·库尔贝,185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南特美术馆<br> <p class="ql-block">《拾穗者》</p><p class="ql-block">法,让·弗朗索瓦·米勒,185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美术馆</p> 《晚钟》<br>法,让·弗朗索瓦·米勒,1857-185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美术馆<br>这幅画描绘了黄昏时分,一对农民夫妻在田间祈祷的情景。他们听到村里教堂钟响,便俯首祷告。<br> <p class="ql-block">《沼泽和暴风雨后的天空》</p><p class="ql-block">法,西奥多卢梭,186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美术馆</p> 《驳船》<br>法,夏尔.弗朗索瓦·杜比尼,186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br> 雪<br>法,夏尔.弗朗索瓦·杜比尼,187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巴蒂若尔工作室》<br>法,亨利·方丹·拉图尔,187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巴齐耶工作室:康达明街9号》<br>法,费雷德里克·巴齐耶,187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家庭聚会》<br>法,费雷德里克·巴齐耶,186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巴齐耶在这幅容纳了多达十人的画作中,用印象派的外光方法描绘了夏日乡村的家庭聚会。<br> 《阳台》<br>法,爱德华·马奈,1868-186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吹笛子的少年》<br>法,爱德华·马奈,186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戴紫罗兰的贝尔特·莫里索》<br>法,爱德华·马奈,187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草地上的午餐》<br>法,爱德华·马奈,186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卡马雷港》<br>法,欧仁·布丹,178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这幅风景画绘制的是法国布列塔尼的港口卡马雷。<br> 《红屋顶》<br>法,卡米耶·毕沙罗,187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屋顶被简略概括成红色的几何色块,和表现农田的色块相映成趣。这幅画中有了后印象派风格的影子。<br> 《在溪边休息》<br>法,阿尔弗雷德·西斯莱,187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舞台上的舞女》<br>法,埃德加·德加,187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歌剧管弦乐队》<br>法,埃德加·德加,187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舞蹈课》<br>法,埃德加·德加,1873-187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蓝衣舞者》<br>法,埃德加·德加,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煎饼磨坊的舞会》<br>法,奥古斯特·雷诺阿,187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弹钢琴的女孩》<br>法,奥古斯特·雷诺阿,189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乡间舞会》<br>法,奥古斯特·雷诺阿,188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城市舞会》<br>法,奥古斯特·雷诺阿,188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正在读书的年轻女子》<br>法,奥古斯特·雷诺阿,1874-187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摇篮》<br>法,贝尔特·莫里索,187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br> 《康乃馨、百合与玫瑰》<br>法,约翰辛格萨金特,1885-188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br>这幅画描绘了两个身穿白色裙子的儿童在夜色到来之前点燃了灯笼,和周围密布的花朵组成和谐而美好的画面。<br> 在莫奈的《睡莲》中穿行 《印象·日出》<br>法,克劳德·莫奈,187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br>印象·日出是莫奈的代表作,也是印象派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可以看到莫奈组略的线条潦草地涂抹出清晨雾蒙蒙的情景。<br> 《草地午餐》<br>克劳德·莫奈,1865-186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荷兰的郁金香田》<br>克劳德·莫奈,188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赞丹》<br>克劳德·莫奈,1871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赞丹是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小镇,有着迷人的风景。<br> 《罂粟花》<br>克劳德·莫奈,187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画中描绘了两对母子在罂粟花田里游玩的情景。<br> 《埃特勒塔波涛汹涌的大海》<br>法,克劳德·莫奈,1868-186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喜鹊》<br>克劳德·莫奈,1868-186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巴黎蒙托圭街》<br>克劳德·莫奈,187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那一年5月巴黎世界博览会开幕,全巴黎沸腾了民众涌向蒙托圭街上狂欢。<br> 《风中的白杨树》<br>克劳德·莫奈,1891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夏末清晨的干草堆》<br>克劳德·莫奈,1891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圣拉扎尔火车站》<br>克劳德·莫奈,187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撑阳伞面向左的女人》<br>克劳德·莫奈,188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撑阳伞面向右的女人》<br>克劳德·莫奈,188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这幅画好《撑阳伞面向左的女人》可以看作是莫奈又一次对光影的实验。面向不同方向的面部光影细微的变化都被莫奈用色彩的微妙变化表现了出来。<br> 《戈迪贝尔夫人》<br>克劳德·莫奈,186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这层看完了,要上二层接着看。 二层这个展厅主要展示了莫奈画的睡莲 《吉维尼的船》<br>克劳德·莫奈,188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吉维尼附近的塞纳河》<br>克劳德·莫奈,189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吉维尼的艺术家花园<br>克劳德·莫奈,189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荷花池,玫瑰交响曲》<br>克劳德·莫奈,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p class="ql-block">《绿色和谐的睡莲池》</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189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p> 《睡莲》<br>克劳德·莫奈,1916-191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莫奈晚年共画了251幅睡莲,全部都是以水中的睡莲为主角的画作。<br> 《睡莲-绿色倒影》<br>克劳德·莫奈,1914-192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橘园美术馆<br> 《睡莲-落日》<br>克劳德·莫奈,1914-192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橘园美术馆<br> 百年前奥赛博物馆穿越而来的巨型钟表 《战争还是不和之旅》<br>亨利·卢梭,189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戴帽子的自画像》<br>保罗·高更,1893-189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圣维克托山》<br>保罗·塞尚,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海滩上的塔希提女人》<br>保罗·高更,189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狮子觅食》<br>亨利·卢梭,190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br> 《彩票店》<br>文森特·梵高,188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br> 《坐在炉火旁的农妇》<br>文森特·梵高,188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在自家小屋前挖土的农妇》<br>文森特·梵高,188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美术馆<br> 《削土豆的女人》<br>文森特·梵高,188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br> 《阿尔勒妇女,吉努夫人的肖像》<br>文森特·梵高,188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br> 《自画像》<br>文森特·梵高,188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美人鱼餐厅》美人鱼餐厅<br>文森特·梵高,188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罗纳河上的夜空》<br>文森特·梵高,188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这是一个新月的晚上,星星才能如此明亮。梵高把每一颗星星都画得比河岸上的路灯还要光芒更甚,清晰地显现出北斗七星,即大熊座,以及旁边十字形的天鹅座。除此之外,水面上灯光的倒影也让整个画面充满梵高式的天真的诗意。<br> 梵高对向日葵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将这种向阳生长的植物视为太阳的象征,金黄的色彩在他的画中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这里恍如来到了法国南部地区的向日葵园 在这里我们可以和自己对话,可以与百年前的梵高对话,感受天才画家“悲伤永存”背后的炽热疯狂。 《阿尔勒舞厅》<br>文森特·梵高,188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梵高用微妙的视角描绘出了一个拥挤的舞池。<br> 《铜花瓶中的皇冠贝母花》<br>文森特·梵高,188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花瓶中的玫瑰和银莲花》<br>文森特·梵高,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向日葵》<br>文森特·梵高,188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br>188年,为了迎接高更来阿尔勒,梵高画了一系列傲立在瓶中的向日葵,每幅画都饱含着希望、期待以及承诺。《向日葵》中展现了梵高持续终生的对蓝色和黄色的热爱。<br>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br>文森特·梵高,188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br> 感慨策展人的精心设计,展厅里再现了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让人沉浸式体验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 《奥维尔的教堂》<br>文森特·梵高,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科尔德维尔的茅草屋》<br>文森特·梵高,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午睡》<br>文森特·梵高,188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普罗旺斯圣保罗医院》<br>文森特·梵高,188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花园里的玛格丽特》<br>文森特·梵高,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奥佛斯的加歇医生花园》<br>文森特·梵高,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加歇医生肖像》<br>文森特·梵高,1890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看完梵高的画,我们来到这个艺术长廊,这里展出的是新印象派——点彩画派、现代主义艺术——野兽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代主义等代表性画作。<div><br></div> 《贝桑港的外港》<br>法,乔治·修拉,188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修拉是新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与梵高、与高更的画作相比,他的艺术是绝对理性的。修拉作为点彩派的发起人,画面远看朦胧,近看由一个个不同的色点密集地组合而成,这些都经过修拉精密的计算。不仅如此,画面的构图和线条也都由她精密地设计过。<br> 《马戏团》<br>法,乔治·修拉,1891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br>法,乔治·修拉,1884-188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美术馆<br>在印象派的最后一次展览中,修拉展出了他的这幅代表作。画中的大碗岛位于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岛上公园,每到周末就会有很多人来这里休息和玩耍。<br> 《撑阳伞的女人,作品243》<br>法,保罗西涅克,189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西涅克出生于巴黎,是法国新印象派主义画派的画家。他被修拉的色彩理论和绘画方法所吸引,并成为修拉的支持者,以点彩创作,不同的是他使用马赛克式的小色块堆砌画面,画面色彩更加明亮。<br> <p class="ql-block">《绿帆,威尼斯》</p><p class="ql-block">法,保罗·西涅克,190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p> 《奢华、宁静和欢愉》<br>法,亨利·马蒂斯,190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 《举起手来》<br>德,保罗·克利,193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br> 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他重点对点、线面不同的形态和构成关系进行探索,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画面的平衡。 《黄红蓝的构成》<br>俄,瓦西里·康定斯基,1925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br>这幅画体现了康定斯基具有代表性的抽象风格。他在较大尺寸的画布上,以红、黄、蓝三种原色为原点,以及点、线、面三种基本形式,延伸出具有和谐的韵律感和平衡感的画面。<br> <h1><b><font color="#ff8a00">在马克·夏加尔看来,教堂的玻璃画连接着天堂与俗世。他曾受委托为新犹太教堂设计十二扇彩色玻璃窗。这十二扇窗户给了夏加尔以以色列十二支派这一灵感,他设计了象征十二支派的伴随物、植物和动物。每一组彩色玻璃窗都有自己的主色调,它们在教堂依次排开,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面的色彩在光影变幻下跳动起来,传达出一种神圣感和生命力。</font></b></h1> 下面就是马克·夏加尔在1961年创作的12幅《耶路撒冷之窗》,原作现藏于法国夏加尔博物馆 《埃菲尔铁塔下的新郎与新娘》<br>马克·夏加尔,193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夏加尔博物馆<br> 《海报:巴黎歌剧院,夏加尔的穹顶》<br>马克·夏加尔,1964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夏加尔博物馆<br> 《马戏团》<br>马克·夏加尔,1966-196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br> 《凤凰艺术家》<br>马克·夏加尔,197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夏加尔博物馆<br>这幅画是夏加尔在85岁时的自画像。他将自己描绘成双面人像。左侧是现实中的夏加尔,右侧是梦境中的马面形象。<br> 《双重秘密》<br>勒内·弗朗索瓦·吉兰·马格里特,192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br>马格里特出生于比利时,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因其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出人意料及引入深思的符号语言而闻名。<br> 走入此展的最后一个展厅,这里展出的是毕加索的部分作品。 《自画像(蓝色时期)》<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01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br>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的西班牙马拉加,是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立体主义的联合创始人。毕加索作品众多,遗作超过两万件,且在绘画、雕塑、版画和陶瓷等各种领域均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创作。<br> 《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06年创作,原作现藏于奥赛博物馆<br> 《画布前的艺术家》<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8年创作,原作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br> 《架子上的静物》<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1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br>这一时期,毕加索显然偏好使用明快鲜艳的亮色,平涂的色块和粗轮廓线使整个画面浅白易懂,甚至有点卡通,影响了几十年之后的波普艺术。<br> 《海边的人物》<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1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这一时期毕加索的作品吸取了更多非洲木雕作品的影响,把人体造型进一步几何化提炼,产生装饰性更强的效果。同时,在色彩方面,结合了平涂的色彩和版画语言,进一步形成了立体主义更突出的风格。<br> 《阅读》<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br>毕加索在对人物形体的探索中看到了许多自然元素,圆润的流动的几何形象堆叠在一起的鹅卵石。人物身后的背景让观众分辨不清墙角到底是向外凸还是向里凹。<br> 《坐在红色扶手椅上的女人》<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将一位女性的上半身重新构造成抽象雕塑一般的摸样,头部和颈部是像一个立体的逗号的形状,躯干和胸部也塑造成两个球体和白色曲面的组合。两只胳膊没有在正常肩膀的位置,而是放在中间向两边辐射,形成视觉上整个抽象形体的平衡。<br> 《睡觉的女子》<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br> 《朵拉玛尔肖像》<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br>在这一时期,毕加索越发喜欢运用西方绘画传统的透视法来挑战观众的视觉常识,背景中依旧是立体的、却难以分辨形状的空间。人物也仿佛透过棱镜照射,被拆解成无数色彩斑斓的碎片,再行拼合、<br> 《玛丽特蕾莎肖像》<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37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br>在这一幅肖像中,拼贴语言的使用非常明显。<br> 《吻》<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4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毕加索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织和表达了经典画面,先锋且诙谐,从中观者可以看到很多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形体,以自己常识之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br> 《傻瓜》<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59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毕加索一直喜欢画小丑、杂耍人题材,这幅画的人物造型与一些文化中的原始陶俑类似,都是头大身体小的失真比例。<br> 《日记56》<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63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毕加索晚年的风格反而变得稚拙粗简,咋一看像是儿童涂鸦般的造型,但实则是毕加索随性之至的笔法。艺术创作对他来说似乎已经不必再证明什么或突破什么,一切回归了简单的快乐,变成了毕加索自己和自己玩的纸笔游戏。<br> 《年轻的画家/91岁自画像》<br>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972年创作,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br>在91岁高龄的毕加索的这幅自画像中,他依旧使用了一抹蓝色,就像他年轻时的蓝色时期那样,但早已没有那样沉重的情感和完善的技法。这位坚持创作了一生的艺术家在年老时丢掉了一切技法和规则,只是拿起笔用最简单的颜色信笔涂抹,留下一个简单的甚至潦草的人物轮廓,可爱而谐趣。画中人依然拿着画笔,返璞归真,令人感动。<br> 这个展览我们三人足足观看了2个半小时,在后面几个展厅参观时就只有我们三人,几乎成了我们的专场。感谢《环游世界艺术史》带给我们的这场视觉盛宴!我们仨一起看展览真的是享受、愉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