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过零丁洋</p><p class="ql-block">文天祥</p><p class="ql-block">辛苦遭逢起一经,</p><p class="ql-block">干戈寥落四周星。</p><p class="ql-block">山河破碎风飘絮,</p><p class="ql-block">身世浮沉雨打萍。</p><p class="ql-block">惶恐滩头说惶恐,</p><p class="ql-block">零丁洋里叹零丁。</p><p class="ql-block">人生自古谁无死?</p><p class="ql-block">留取丹心照汗青。</p> <p class="ql-block">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原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p> <p class="ql-block"> 文天祥虽有一腔热血报国,怎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得不到重用。1274年,临安告急,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驰援临安,苦战不敌。谢太后执意投降,派他与元朝谈判,被扣留后逃脱。他继续领兵抗元,兵败被俘,1283年于大都就义。</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p> <p class="ql-block">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文字、创作:老张</p><p class="ql-block">编辑、整理:整理</p><p class="ql-block">图片、音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