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在灵魂的最深处与夏塔对话</b></p><p class="ql-block"><b>——读鹏鸣散文《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b></p><p class="ql-block"><b>苗 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序言: 著名作家,学者诗人鹏鸣先生于近日摘要发布了散文集《牧歌伊犁》中的游记散文《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在他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仅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且还热衷于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人生历程,包括对社会,对现实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思想感情,代表了当代作家,诗人,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华民族的热爱,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热爱。这种自然隐藏在鹏鸣灵魂深处的美好情感,是他人生哲学修养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关于鹏鸣《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中的感恩情感分析研究。</b>在我们以往的文学评论文章当中,几乎绝大多数时候没有去从作家的感恩情感方面去分析他创作的情感层面。一个作家如果不是抱着某种感恩的情感去写作,至少他的写作精神及写作动机是不完整的。但是,这种话题在鹏鸣的写作层面中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他说,我们不能打着感恩的旗帜去进行批判现实主义的宣泄。感恩是一种情感,当这种感恩的情感一旦被融入到文学创作,那么整部作品最后所渲染与歌颂的必然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学讨论与书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 同样,如果我们处处以所谓的感恩去批判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及故乡,其实是一种最大的虚伪。也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唯心主义创作态度。感恩的本身就是必须建立在具有特别重要现实主义意义的基础之上。这种感情应该是有现实基础的东西,而不是凭空捏造感恩的情感与情节。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连最起码的感恩情感都忽略的话,那么他的创作技巧再高都是没有意义的创作。而正是这种基于美好情感之下的文学创作,才能够让文学受众切实感受到文学创作的魅力,人性的魅力,包括文学价值的魅力。而同样,因为感恩是针对已经发生的场景,这本身就包含了文学创作本身所涉及的文学叙事,文学记忆等技巧方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鹏鸣先生这种对夏塔的深刻记忆,其实就是一种最鲜明的道德品质的价值坐标。当然,文学创作的叙事并不仅仅是感恩,还有其他的内涵。而当这种内涵的方针需要被定义或定义时,那么作家的书写方针就是关于写作良心的问题了。这种良心其实是始终贯彻写作过程的精神支撑。而这种所谓的写作良心一旦被具体化,就是为谁写作为谁服务的问题了。感恩来自体验及记忆,而一个作家所能做到的凭记忆及文字抒发这种美好的情感,既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宝贵的品行情操,而从狭义来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人性基础所在。没有感恩的人性其实是不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鹏鸣先生在文学学术上的成就并不比其他知识分子有所差别,</b>但是,面对当今文学良心缺损的年代,他能够态度鲜明的在写作中郑重宣言自己的写作态度,其实是对一个作家写作良心的拷问,是对写作者的一个比较具体的启发。在符号文化横行的今天,鹏鸣的《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能够依然光彩照人,实际上折射的是,无论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人民都欢迎与需要真实的充满良心的文学创作,而不是在魔幻中消解我们所生活的真实现实及场景。而真正的感恩,则离不开“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美丽的风景存在于一朵小花之中,存在于一棵青草之中,存在于一尾鱼的游动之中,存在于一只鸟雀的鸣叫之中,存在于一匹天马的飞奔之中,存在于“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的和谐之中,存在于每个人的自我心灵解放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他这代高级知识分子的血液中,既流淌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品质,也流淌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热情由内到外,最终折射的是一份关于知识分子的严峻思考:当我们专心致志进行专业研究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世俗浊流的时候,什么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这一系列话题都在他的《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写作是一种将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仪式,因此,写作是庄严的,肃穆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仅仅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来仰视《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不仅仅是对于一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敬仰,也是对宗教,对文学及文化的信仰。 关于《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鹏鸣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概括说 :《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是对我散文集《牧歌伊犁》中提出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与回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中国文学界在2015年曾经进行过一个关于异地创作的论坛对话行动。主要就是指写作空间转化的问题。而实际上,这个论坛没有关注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他仅仅只是在分析作家异地写作的机制而并没有去关注关于异地写作的本质问题就是,他只关心的是作家异地写作的行为,而并没有关心这个作家在异地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就如一个本来生活在北京的作家,后来跑到南京去写作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个写作地点而已。这个论坛本意应该是希望在理论上求证一个转换写作空间的写作心理,试图探讨当今文学创作的现场与距离等方面的问题。就象这个作家从甲房间跑到乙房间写作一样,并没有得出实质性的结论。实际上,这一论坛的话题我是表示赞同的,不满意的是一大堆与会者,说来说去都没有说到的缺欠问题在于,这种异地写作实际上是残留原地心理记忆的东西。包括对原先写作场景的回忆及依赖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关于鹏鸣《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的地域崇拜。</b>我们在散文集《牧歌伊犁》这个著作当中,可以明确发现的是,鹏鸣许多诗歌中所描绘的地点都具有明确所指,而并非虚构。这种对于地域的记忆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记忆及崇拜。鹏鸣先生一生都在调研或旅游辗转世界各地。尽管是短暂的,但却是一种精神放逐的体验。这种断续的场景转换,最终所映射的是一个主体在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体验与感受。当这种由空间不断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模式感,然后又到心理距离被拉近的过程,整个都是一个关于记忆,关于印象,关于具体的碰撞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一些文学理论家经常利用强加于人的文字游戏,将中国个别作家的不良创作风气归结为大众需求,市场需求的结果。实际上在文学受众(大众)那里,他更乐意从文学创作中吸取那些对自己人生能够有所启迪及启发的文学主题。我们从《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的风格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一个当代作家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及文学的魅力。在《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中,鹏鸣先生描绘过自己人生的经历,包括身体健康方面的状况,但是,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磨难,他都以一位智者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尤其是他作为作家的身份,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极其强烈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鹏鸣先生那些文章中可以明确感受的是,无论他身处何方,但是对祖国的情感不变,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维护及坚守的初心不变。也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成分在内,他才形成了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是深沉的,是镌永的,是一份宁静,是一种远方的纯洁与致远。比较具体的反映了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意识、认识、到追求、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范畴的选择问题。我们用比较浪漫主义的描绘就是,鹏鸣的《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是一部展示当代知识分子在灵魂最深处与夏塔对话的文学主题,而具体到现实主义的解释就是,他在人生的每一个实践当中都脚踏实地。而这种脚踏实地人生哲学的背后,所映射与散射的就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力量及人文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关于鹏鸣先生《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的书写风格。</b>书写风格是一个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态度的衡量指标。尽管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作家及诗人的风格都一样保持一致,但是他最终的风格都将集中体现在一个共同的主题,总结世界,总结社会,总结人生,总结价值,总结目前他最关注的文学议题。在文章不同层面的风格中感受悲剧或喜剧的力量。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因素的存在,文学才不以悲喜而体现出比较理论上的美学机制。情感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去批判或反击低俗文学的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文学创作及文学艺术的美学本质。而当审美一旦成立,那么低俗文学作品的意义及价值就必然遭到社会的质疑及抵制。明快流畅是《牧歌伊犁》的中心 写作风格。纯风景记忆则是鹏鸣的叙述基础。而解构主义则是鹏鸣的叙述核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夏塔古道在2000多年前就被启用过,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通过夏塔古道拜访联系西域诸国。当时夏塔古道地势非常险要,有些地段仅限人、马、骆驼等通过,车辆难以翻越。据说,汉朝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曾代表公主通过夏塔古道去南疆各城郭国家活动,她还带着解忧公主的长女第史到龟兹,后来第史做了龟兹国的王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1600多年前,苦行僧法显从长安出发,走了3年,才来到这条夏塔古道,他没有犹豫,历尽艰难险阻,终于翻过木扎尔特达坂。据说,到了唐朝,夏塔古道曾一度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得真经走的也正是夏塔古道,因此这里又被称之为“唐僧道”。据《 大唐西域记 》记述,玄奘在翻越凌山时,“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可以想见玄奘当年的艰苦情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塔河中有一块像乌龟一样的石头,人称“神龟石”。“神龟石”有一段与唐僧取经有关的传说。说的是唐僧取经时遇见一条河,没办法过河,正好有一只大乌龟过来驮他过河,乌龟向唐僧提出一个要求,说它已经修行几千年,一直想升天做神仙,希望唐僧到佛祖那里说好话,让它也升天成仙。唐僧回来经过此地,这只乌龟又驮唐僧过河,行至河中间,乌龟问起所托之事,唐僧老实承认忘记了。乌龟一气之下就把唐僧师徒扔在河中,自己慌忙逃跑。它来到夏塔河中,看到此地景致很好,就变成一只石龟安安静静藏在这里。我觉得这则传说似乎尚未与《 西游记 》“脱胎”,有些稚嫩。也许以后传开了会有所改变。关于夏塔古道,还有一个神鹰的传说。据说在冰山中栖息着一只神鹰,平时人们看不到它的踪迹,若遇翻越木扎尔特达坂的行人在风雪中迷道,这只神鹰便会凌空飞鸣,指引行人前进的正确方向,从而化险为夷。据说,唐朝大将军高仙芝率10000多军队,万里行军,远征葱岭的小勃律国,就曾经翻越夏塔古道。据说,明朝卓越的外交家陈诚也曾经是夏塔古道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美的神圣性揭示了对于至高的美的体验的领悟,是自由心灵的一种超越和飞升,时刻闪耀着一种神圣的光辉。</b>对于至高的美的领悟,不应该停留在感性耳目之娱,而应该追求崇高神圣的精神体验和灵魂超越,在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中,感受那种崇高神圣的体验。美感的神圣性是一种灵魂的颤动,指向一种终极的生命意义的领悟,指向一种喜悦、平静、美好、超脱的精神状态,指向一种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心灵的自由的境界,此时,人不再感到孤独、生命的短暂和有限,不再构成对人的精神的威胁和重压,人找到了那个永恒存在的生命之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神圣体验包含“永恒之光”的发现,“永恒之光”即精神之光,心灵之光,它照亮了平凡的世界,呈现出美的精神归宿。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鹏鸣是属于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及作家及其诗人,他对于文学美学机制及美学阵地的坚守,其实促成了他永不落后的创作行为体系。在他那里,文学的坐标与文化的坐标对于整个民族来说,都是比较鲜明的存在。或许就是中华民族有这么一大批维护与坚守中华文化群体的存在,我们优秀的文化价值观才没有发生质的变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归根结底,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如何从写作实际当中体验这种因空间转换而得来的心理转换或书写的情绪等。而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如何在后来的场景中延续或扩充这种写作中的记忆问题。很明显,鹏鸣先生的散文《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中所出现的多种多样的不同空间,不同地点,从理论上来说,实践了书写空间转换的不同心理机制。而这种机制的根本就在于我们在回忆着另外一个空间的存在与情感及印象。它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为那些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对象。我们在这里可以游览一下鹏鸣散文集《牧歌伊犁》中所展示的一系列充满地域风情及怀念意味的作品及地名。这些作品都是鹏鸣体验现实地域的作品。这种对于中华每个地区的热爱,最后集中的情感是对于伟大祖国辽阔大地的热爱与崇拜,最后而凝结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道的第一个景点是“三区革命纪念石”。这是一块有刻字的巨石。石头高1.6米,底宽1.6米,中部宽1.56米,其正面所刻的柯尔克孜族文字记载了伊犁三区革命军特克斯骑兵团在夏塔活动的历史。三区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阿巴索夫就曾带领战士通过此道向南进军,在返程的途中,他们选择了这块洁白如玉的石面,刻了文字,还刻下他们的标记“星月徽记”。孜曼 · 古丽指着车窗外对我说,你看它像不像一尊静静矗立的大肚弥勒佛?当地的牧民都尊称它为“菩萨石”呢。我一扭头,还真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束语:关于鹏鸣先生《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的分析研究,其实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包括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美好憧憬,包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溯与坚守,包括对现代文化价值的重塑,价值的评估与校正等。更加重要的是,在鹏鸣及其我们广大的知识分子那里,他更乐意在关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去体验人类社会文化的骄傲与理性。这种文化的理性其实是知道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基础。而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则更加明确直接的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实践与体验。在鹏鸣这代知识分子群体当中,他所积极倡导的文学价值观最主要集中一点的是,绝不允许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借口去妄议自己的祖国,妄议自己的故乡和人民。在鹏鸣散文集《牧歌伊犁》的文学主题当中,不仅仅体现的是夏塔与人类成长的主题,也是夏塔与世界发展的主题,抑或是夏塔与文明发展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无从考究在鹏鸣的创作过程当中,他自己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思考,回顾甚至是深刻的反思。我们也无法去体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将自己的人生与文化接轨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哪些方面的碰撞甚至是困惑。或许,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知识分子那里,不仅仅是枯燥乏味的专业学术,也应该有诗歌和远方。而这种积极向上的知识分子人生态度,也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鲜明的坐标。今天,我们在这里拜读鹏鸣先生《夏塔之旅——超越灵魂的体验》,其实就是等于和这些老一辈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一个零距离的精神交流及价值观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2024.05.08.19:55:16.海口。</p> <p class="ql-block">苗 洪: 转业军人,主要从事各类文学作品的评论工作,长期受聘于海南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担当主持人。后来为支持云南诗歌事业的发展辞职而专门从事诗歌评论工作,现为文学专业评论员、人民网评论员。曾为当今中国顶级作家诗人: 陈忠实、贾平凹、鹏鸣、刘震云、商震、周啸天等创作过专题评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