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彩云之南故地行</span></p> <p class="ql-block">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它的西北部是中国最长、最宽,南北向山系横断山脉,东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云南同时具有寒温热三大气候特征,紧凑而丰富的地理样貌和气候类型,使这里成为“动物王国” “植物王国” “花卉王国” “有色金属王国”等。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26个民族提供了世代居住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傣族 2.白族 3.佤族 4.苗族 5.傈僳族 6.景颇族 7.哈尼族 8拉祜族 9.纳西族。</p> <p class="ql-block">10.彝族 11.壮族 12.回族 13.布朗族 14.普米族 15.阿昌族 16.基诺族 17.德昂族 18.藏族。</p> <p class="ql-block"> 19.满族 20.水族 21.瑶族 22.怒族 23.蒙古族 24.独龙族 25.布依族 26.汉族(略)。</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父母分别从南京第六军医学校(后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和重庆市仁济高级护校毕业来到云南省思茅澜沧解放军第61医院。1961年父亲调思茅军分区门诊所,母亲1961年到昆明军医学校学习,63年在解放军第62医院实习进修,64年调思茅军分区门诊所任军医。两人1973年参与组建西双版纳军分区门诊所。他们在滇南戍边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服役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兄妹俩摄于思茅军分区大礼堂高高的露台。</p><p class="ql-block"> 我和妹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也是在部队大院度过的,可以说云南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31日和6月24日10:32(高铁始发时间),这两个对我有着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在我的脑海中,激起圈圈涟漪,定格了下来。一是叶勇同志,在工作43年零10个月后光荣退休;二是叶勇作为儿子,在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乘着飞驰的高铁,踏上了护送父母亲前往云南昆明等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G1373金华至昆明高铁。</p> <p class="ql-block"> 从金华至昆明行程大约二千三百公里,坐上高铁列车,上午十点三十二起动,晩八点三十便可顺利抵达目的地,前后只用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乘间宽敞舒适,一等座车厢大部分时间就只有我们三人,现在高铁运营时速之快(时速300公里以上),令人咂舌。记得80年代之前,我们曾多次乘坐从昆明至金华的往返绿皮火车(那时每小时120公里就算是最快速度了,且沿途停靠点众多),结果是要五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西双版纳军分区下乡知青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参加工作(下乡知识青年)。</p> <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县知青应征入伍。1987年调一军三师前,在云南省军区俱乐部服役10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拍摄于西双版纳热作所。</p> <p class="ql-block"> 左图1980年元旦拍摄于昆明西山。</p><p class="ql-block">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65式军服成了军队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 上下4张军装照,均为叶勇在云南省军区服役期间留影。</p> <p class="ql-block"> 换85式军装</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叶勇在云南省军区俱乐部服役期间,从开始时的文化处到合并后的宣传处,历任放映员、摩托车、汽车驾驶员、图书广播员、等级裁判员、干部放映组长、干事兼电影队长,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人生最青春和美好的一段岁月都奉献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恢复军衔时的军服。</p><p class="ql-block"> 穿着上尉军装,体会着军人的骄傲,倍感军装是祖国的华章,军装是至高无尚的品牌,军装是咱当兵人的永远珍藏。</p><p class="ql-block"> 1987——1999年,叶勇在浙江金华一军三师服役。</p> <p class="ql-block"> 1999年至2019年,叶勇转业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三甲),工作整20年。</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60周岁)退休。</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父母亲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军分区双双转业到浙江金华已有40多年,叶勇1987年从云南省军区调一军三师至今在浙江金华生活也已30多年,期间各自虽然也回过云南,但一家人一起前往曾经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故地走走看看,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在叶勇退休和云南故地行5周年之际,重发美篇,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云南省会昆明,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享有“春城”之美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开不断四时春”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风景秀丽的滇池湖畔,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乾隆年间,诗人孙髯翁登楼有感而吟发长联,四方传颂,誉为“大观楼长联”。从此,大观楼享有文化盛名,与著名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四大名楼”而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在10月底以后踏访昆明,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去翠湖看红嘴鸥。白天在翠湖(上两图),夜间栖住在滇池(中间三照片),次年3、4月,返回我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等地。</p> <p class="ql-block"> 在昆明城区,我们走进了被誉为“城中碧玉”的翠湖,风光秀丽、碧波万顷的滇池,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的西山,世界一流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被誉为“云南各民族缩影”的云南民族村等地。1985年以来,成千上万的红嘴鸥冬季都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翠湖、海埂公园过冬。红嘴鸥云集最高峰时可达到3万只左右,它们在湖面轻快地翻飞,与游人共嬉,成为昆明一年一度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叶虹昆明住宅外花园</p> <p class="ql-block"> 发小于昆明山庄相聚。</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非编序列中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大院,她泛指部队团级以上机关的家属院,与部队机关紧密相连,也属于营区、军事管理区和军事禁区,是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院一切自成体系,具备全套生活设施,这种用墙围起的“大院”宛如一个五脏俱全封闭的小社会。</p><p class="ql-block"> 特殊的环境,使大院里的孩子早早地在这样一个熔炉里受到部队传统的熏陶和教育。由于其特殊的功能,经过大院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的已成为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中坚力量,并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同学、发小、挚友(左起:毛永庆 叶勇 许东升)。</p> <p class="ql-block"> 叶勇与思茅版纳发小群徐苏明群主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昆明众发小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与发小、挚友熊治成等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左起(站立者):张滇明、孙挺、续晋云、叶勇、李雁、熊治成、李丽娜。</p> <p class="ql-block"> 1981年时的熊治成、续晋云、孙挺、叶勇。照片分别摄于云南省军大礼堂广场(上图)和昆明海埂大坝(下图)。</p> <p class="ql-block"> 2019年,熊治成李丽娜夫妇在家中宴请各位八一小学发小。</p> <p class="ql-block"> 2019年与在昆的高中同学(上图为版纳同学,下图为思茅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们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原思茅军分区卫生所战友,现居住昆明人员大聚会。</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原思茅军分区卫生所战友集体留影。</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李兴排 、李祝英 、张光济 、王桂芝。</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张绍文 、王明寿 、詹富华 、叶再鑫 、徐洪应。</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起:解亚宁 、陈金祥、 张增福 、蒲宗志。</p> <p class="ql-block"> 姐妹情深(左起:张光济 、李祝英 、沈爱雯 、李娥皇)。</p> <p class="ql-block"> 左起:张光济 王桂芝</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27日,李玉棋与叶再兴两家人在昆明五十年后又一次相聚同框,友情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妹妹叶虹一家在昆明生活也已经有20余年,几乎每年夏天,父母亲都会从金华来昆明避暑。亲人们经过昆明休整后,由叶虹自驾车陪同两位老人和哥哥开启了前往普洱(思茅)、西双版纳和玉溪故地之怀旧旅程。</p><p class="ql-block"> 根据计划,四人团队第一站直奔思茅(现普洱)这一大家50多年前的第二故乡。在接下来的普洱和景洪期间,我们分别参观了两个军分区的军史馆,重拾起了我们曾经的记忆,让我们的心灵再一次得到洗涤,对前辈的崇敬之心得到了升华,作为曾经的一员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此行的第三站是玉溪,在那儿大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战友,老阿姨,老发小,观摩了中国烟草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整个现代化的生产流程。</p><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战友、同学、发小以及热情朋友的精心安排,让我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让我们亲眼看到了50年间勤劳朴实的云南人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的第二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云南人民的敬业和奉献精神点赞。</p> <p class="ql-block"> 叶虹娴熟地驾车从昆明上了高速公路,向着普洱方向疾驶,沿途大家边走边欣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 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视为无心插柳成就世界奇观。</p> <p class="ql-block"> 四位(一位摄影)在墨江国际双胞胎小镇用午歺。</p> <p class="ql-block"> 墨江距离昆明273公里,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p><p class="ql-block"> 关于北回归线,有些学问。</p><p class="ql-block"> 地球除了自转,还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叫公转。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形成四季轮回。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交相成66.5度夹角,因此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把太阳光直射在最北面的点连成一条假想线,就叫北回归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普洱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地市,原名思茅,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于2007年1月改名。当年,由上海知青叶辛编剧,黄蜀芹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孽债》播放后引起轰动,后获1995年“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片中故事发生地有思茅和西双版纳。</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个令人感慨的特殊时代:上海、北京和重庆几十万热血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奔赴云南边疆。十年一梦,大返城的汹涌狂朝又把他们卷回城市。在边疆,他们抛下的不仅是红土地、流沙河、橡胶林,还有他们的青春情怀和爱情结晶——孩子,这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普洱具有热带亚热带等多种复杂气候类型,毗邻西双版纳,自然也是植物王国,优越的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果树资源。儿时的记忆里,好像一年四季都有野果可以采摘。采到野果,吹去上面的浮土,或用脏手擦擦表面的泥巴,就贪婪地开吃,品尝纯天然食品的美味。记忆里我们采摘吃过的野果有:黄泡和红泡,这是路边水边比较多、也容易采摘的一种野果,酸甜,枝叶有刺,采摘时容易被扎;棠梨,新鲜的酸涩,要闷一段时间后果实变软,紫黑色就好吃了;野芭蕉,个小,不甜,而且还有籽……</p><p class="ql-block"> 2003年5月,思茅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p><p class="ql-block"> 思茅,也是我们一家在云南学习、生活和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十余年)。</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思茅军分区八一小学几位老师及她们的军人丈夫、卫生所军医四家人合影于分区小学。</p> <p class="ql-block"> 普洱茶区:景迈茶山有目前世界上所发现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有着“茶树自然博物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在普洱,有近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有树龄2700余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茶树王,有景迈万亩栽培型古茶山。遗存的化石和古茶树证明,普洱是茶叶原生地中心地带,是“世界茶乡”。</p> <p class="ql-block"> 思茅和西双版纳军分区卫生所人员分别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3年8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同意西双版纳等四个自治州成立委员会,并新建四个军分区。直接归属省委、昆明军区领导。故8月之前的思茅军分区,仍为全国最大的四大边防军分区之首,管辖五个边防团(勐腊一团、西盟二团、勐海三团、澜沧四团、勐海勐混五团),有两个边防独立营(易武和江城),一个内卫营,一个教导大队,一个团级通信站,一个团级情报站,十三个人武部,十三个县中队,一个准营级的汽车连,准连级的军械修理所等部队,战斗力和装备远胜于其它军分区和其同类部队。其边防线长达1625公里,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个国家接壤。是个民族众多的地区,12个县都是民族自治(含西双版纳州)县,有傣族、爱伲族(哈伲族)、拉祜族、佤族、彝族、瑶族、壮族、回族、苗族、基诺族、布朗族、景颇族等民族。对敌斗争很复杂,任务很艰巨。云南解放时,国民党军队有一部分残余势力就从这里逃往缅甸,长期盘踞在我们边境沿线,经常窜我边境,烧杀抢掠,残害边民,还偷袭我边防小分队。</p><p class="ql-block"> 境外蒋残匪在我军分区部队及野战军的不断打击下,非常恐慌,如惊弓之鸟,很快从我边境沿线全部溃逃。消除了边疆的隐患,边疆各族人民可以过安居乐业的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 1973年思茅军分区门诊所人员在临时工作场所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抵达普洱当晚,李登旺所长为老所长全家接风。</p> <p class="ql-block"> 四位老战友(左起:李登旺 叶再兴 徐洪应 张光济)合影。</p> <p class="ql-block"> 由衷感谢老战友徐洪应(转业后任地区卫生局党委书记,享受副厅级待遇)一家的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军分区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 现普洱军分区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 在军分区英雄浮雕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普洱军分区正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普洱(思茅)军分区大礼堂(现改为军史馆)。</p> <p class="ql-block"> 参观普洱(思茅)军分区军史馆。</p> <p class="ql-block"> 军史馆值得看,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透过一件件展品,我们仿佛深入到历史的亲历者中。历史传递的不只是凝固物像,更是代代相传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 在当年最具影响力地标建筑——思茅军分区大礼堂广场前,一定要附上一张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思茅高中同学请风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 在老街特色老店,品儿时美好记忆中的豆浆米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丰富,在品尝美食时,上年纪的人仍然忘不了存留在头脑中的记忆——那些老味道。</p> <p class="ql-block"> 叶虹与小时候常帶她玩耍的肖燕哥同游普洱梅子湖。</p> <p class="ql-block"> 小憇一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倒生根情怀:位于思茅市中心、军分区斜对面(老公安处)的那几棵倒生根榕树,50多年了,让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此树为细叶榕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五棵相连在一起的大榕树,其中,最大的一棵主干需要六人才能相围,最小的一棵也要三人才能围住,整棵榕树占地约3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这棵高大的榕树,当地人赋予它众多的美称:“倒根生”“一树春秋”“独树成林”……</p> <p class="ql-block"> 普洱市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千余年的沧桑岁月,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和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p> <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叶虹专程看望了骨折卧床的高妈妈。</p> <p class="ql-block"> 四位原思茅军分区八一小学三年级同班同学(左起:毛永庆、叶勇、许江萍、许东升)合影。</p> <p class="ql-block"> 当年秀丽的荷花塘(图片背景处)已不复存在,更无法看到小河流水,竹排争流和野鸭嬉戏的景致了。</p> <p class="ql-block"> 照片背景为原八一小学旧址,1970年学校更名,后又再一次更名,现为思茅第三中学。老校址现在连影儿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与发小、兄弟、战友肖燕(肖志军)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云南省思茅军分区家属房坐落在一面山坡上,向西(照片右测方向)沿着半山上一条小路(我上小学阶段,曾多次学雷锋做好事,填土移石平整过此段小路),距离约200米左右,是专门为家属房和幼儿园八一小学服务的分区“山上”卫生所(思茅、版纳分家前我母亲曾在此任军医),每次从这里走过,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从卫生所一直下到山脚继续向西,是一个簸箕形的山坳,军分区有个规范的打靶场就设在这里,称得上是一个天然的优良靶场。</p><p class="ql-block"> 军分区“山上”家属房不可磨灭的记忆,自己虽当兵离开多年,一旦有机会(1982年4月,组织云南省军区中长跑调赛,由思茅军分区承办,我逮着机会来过一次,上图是后面一次),定会前往怀旧。过往的家属房,目前已是推倒重建了的三木集团小区。</p> <p class="ql-block"> 原思茅军分区家属房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这一片是家属房老门诊所、幼儿园及教职工食堂。现已是荆棘丛生的小荒山。</p> <p class="ql-block"> 与家属房门诊所仅一墙之隔的军分区幼儿园已看不到那怕一丁点痕迹,昔日的老房子都已经成了我们脑海中美好的回忆。还是让我们通过一张1967年在幼儿园(原址)拍摄的老照片,去回味一下过往的“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 叶再兴(1933.8.23—— )曾用名叶载鑫,浙江金华人。1948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的重庆、成都战役等川黔边界剿匪。1951年3月随12军跨过鸭绿江,履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使命。1954年,12军奉命凯旋回国。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卫勤保障工作,组织保送到南京第六军医学校大专班学习。1959年毕业分配到原昆明军区第61医院任军医。1961年调思茅军分区卫生所,先后担任军医、副所长。1973年调西双版纳军分区卫生所任所长。1978年转业到浙江汤溪齿轮机床厂任职工医院院长、党委委员。1987年离职休养。</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时期,叶再兴为12军31师93团(此时11军31师93团划归12军)卫生队卫生员。1951年3月随军入朝时提为卫生干事,4月参加第五次战役,之后,又参加了金城阻击战。</p> <p class="ql-block"> 1950年7月填写入党申请书,8月份团党委批准入党,候补期6个月,于1951年3月在阻击战阵地,团党委指挥部所旁,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战友们嬉称没有鞭炮,美国佬的枪炮声为我们庆贺,确实别有一番意义。</p> <p class="ql-block"> 叶再兴(二排右一),1951年摄于朝鲜谷山。</p> <p class="ql-block"> 张光济(1935.12.31—— )四川人,1954年重庆市仁济高级护校毕业,分配到西南安装公司卫生科任护士。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1月入伍。1960年任解放军第61医院护士长。1961年昆明军医学校学员。1963年在解放军第62医院实习、进修。1964年任思茅军分区门诊所军医。1973年任西双版纳军分区门诊所军医。1978年转业在浙江汤溪齿轮机床厂职工医院任医师。1992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 1959年,于思茅澜沧61陆军医院。</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摄于思茅军分区。</p> <p class="ql-block"> 摄于西双版纳军分区。</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父母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军分区双双转业到浙江金华已有40多年,叶勇1987年从云南省军区调一军三师,至今在金华生活也已30多年,期间各自虽然也回过云南,但我一直希望能夠和妹妹一起陪同父母,一家人前往曾经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故地走走看看。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也因为我五月份退休才有了这一次,从某种角度说这或许是一次告别旅行,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下次何时才能成行。这怎能不让我们欣喜、难忘、珍惜和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1978年四口之家三个现役军人</p> <p class="ql-block"> 1984年,云南省军区俱乐部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军人俱乐部是军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机构和场所,它的没立,成为部队进行群众性文化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军区俱乐部有人员8至9人(不含常年代培学员3至4人),编为两个组,我们电影队始终保持面向基层,服务官兵的建队方向,每当部队遇有急、难、险、重任务,都主动请缨,随队出征。</p><p class="ql-block"> 每年完成约500场次放映任务,放映点除省军区本级外,还有昆明西山脚下的367医院(现为武警医院),几个干休所、军犬队、官上文化学校以及临时性内、外事任务和为俘虏放映等。</p> <p class="ql-block"> 文化工作服务队剪影</p> <p class="ql-block"> 日常工作一瞥</p> <p class="ql-block"> 1984年谢晋导演携吕晓乐、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等主创人员来到云南省军区出席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首映式,站立者为副导演武珍年。</p> <p class="ql-block"> 从云南省军区宣传处走出了,解放军报副总编李鑫将军和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p> <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12日,越军在老山地区发动了师级规模的进攻,我云南边防部队经过14个小时的激战,彻底粉碎了越军进攻……也就是这一天,中央军委决定依托老山战场,组织全军部队轮战,本着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原则,陆续进入老山前线实行轮战。参战部队轮战时间顺序为:①陆军第1军、②陆军67军、③陆军47军、④陆军27军、⑤陆军13军。</p> <p class="ql-block"> 一军开赴前线及胜利凯璇</p> <p class="ql-block"> 1军凯旋图片说明:左三军长傅全有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右一政委史玉孝升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左四副参谋长李乾元升任1军军长;左二1师政委李继松升任1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此后,傅全有任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和总参谋长,史玉孝任南京军区政委、广州军区政委,李乾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李继松任南京军区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从1军走出的元帅、大将有:贺龙元帅,许光达大将。</p><p class="ql-block"> 上将有:张宗逊、贺炳炎、傅全有、史玉孝、李乾元、吴铨叙、陈炳德、朱文泉、喻林祥、戚建国、王秀斌等。</p><p class="ql-block"> 中将有:廖汉生、黄新廷、张霖、李继松、高武生、刘晓蓉、王同琢、赵太忠、蒋谟祥等。</p><p class="ql-block"> 从3师走出的少将有:王聚生、李忠才、吴基科、顾守成、郑水成、傅勇、龚冠宇等。</p> <p class="ql-block"> 傅全有上将接见叶勇</p> <p class="ql-block"> 李继松中将会见叶勇</p> <p class="ql-block"> 第1集团军:1军在我军序列中号称“天下第1军”,前身为红军时期由贺龙(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南昌起义总指挥,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1959年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创建的工农红军第2军团。创建过湘鄂西苏区,参加了2万5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1949年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参加了保卫陕北,解放青海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是彭德怀元帅摩下的西北野战军1纵。50年代初与陆军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番号仍为第1军。整编后该军入朝参战,停战后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撤军。军史上战功赫赫。</p><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第1军2.6万名官兵成为首支奔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轮战的部队,到达中越边境。陆军第1军整个作战,共抗住了敌22万余发炮弹袭击,打退了敌9次营团规模、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3次出击作战任务,拔掉了敌28个据点,毁伤敌火炮128门,军车95台,激获了部分武器装备、弹药器材。消耗85毫米以上炮弹近34万余发,战损火炮17门。沉重打击了敌嚣张气焰。有力支援配合了柬泰抗越斗争,全面锻炼提高了部队在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能力,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圆满完成了轮战任务。1985年6月从战场凯旋,傅全有军长越级升任成都(昆明成都合并)军区司令员,叶勇也从云南省军区调傅全有曾任师长的一军三师(驻防浙江金华)。1983年和1986年,总部曾两次在该师召开《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现场会,推广全军部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现场会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几乎同时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p><p class="ql-block"> 我所服役的一军三师部队(前身为中国工人旅)4000余名官兵,奉上级命令,于1998年7月26日从安徽国防光缆施工现场和从金华驻地分别紧急开赴江西九江抗洪抢险,同洪魔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抢险护堤、封堵决口、运送石料,帮助九江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尤其是在8月7日封堵长江决口战斗中,我部官兵第一个发现险情,第一个报告情况,第一个冲到现场,第一个动员群众撤离,第一个组织沉船,舍生忘死一往无前与洪魔整整拚博了30多个小时,为最后封堵决口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师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二等功,师长作为唯一代表,在全军英模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 第一集团军战士演出队(放在金华三师):这支队伍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建于1928年。前身是贺龙、周逸群创建的湘鄂西苏区红军宣传队。解放战争时期成功的把刘胡兰的事迹搬到舞台。毛泽东同志观看后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随后跟随西北野战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西北剿匪和抗美援朝等战争,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了战场宣传鼓舞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和平建设时期,牢记为兵使命,到洪湖、上老山、赴灾区、进哨所,深入到训练、演习、施工、抢险救灾第一线,为官兵们送去了欢声笑语,解放军总政治部多次予以表彰,1986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文艺轻骑兵”荣誉称号。曾先后三次进京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首都军民汇报演出,12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军委总部首长的亲切接见。</p> <p class="ql-block"> 曾先后参加1984年的老山前线慰问演出;“九八抗洪”慰问演出;“东海六号”对抗演习演出;“硬骨头六连”命名40周年、50周年专晚会;央视“曲艺杂坛”建军78周年专题晚会;抗雪救灾、抗震救灾专题晚会;《铁血军魂》第一集团军军史专题晚会。先后16次参加全军、军区文艺汇演,屡获殊荣,先后有8人荣立二等功,百余人次荣立三等功,成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南端,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总面积20000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一江连着中、老、缅、泰、柬、越6国,是我国陆路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和要冲。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之别,平均气温在18到22摄氏度之间。</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一市两县,州府设在景洪市。辖区内有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0个团(后改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按照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指示,新组建的西双版纳军分区,所辖勐腊边防一团、勐海三团、勐混五团三个团,一个易武边防独立营,两个团级站,三个县人武部。</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片绿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独特的自然气候,造就了西双版纳无数的奇花异草和神奇动物,十三个民族世居于此,形成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出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自然、人文、宗教、历史融为一体,构成了西双版纳种类齐全,全天候和常年性的丰富度假旅游资源。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是国家第一批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有着300多万亩自然保护区,其中70万亩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1999年州府所在地——景洪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傣族人眼里,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水花放,傣家狂。”每年傣历四月中旬的泼水节都会成为那里最盛大的全民狂欢节,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参与,被誉为“东方狂欢节”。</p><p class="ql-block"> 从普洱到景洪,约140公里。离开普洱到普文镇,即从普洱市进入了西双版纳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3年思茅军分区与新组建的西双版纳军分区领导班子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军分区卫生所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傣历新年,极具西双版纳特色。</p> <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指示,决定思茅地区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分开,由中共云南省委直接领导,将原来隶属于思茅地区的西双版纳州工委改为自治州委,行使自治州职权。同期,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文:成立了新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军分区。如此一来,按中央、昆明军区和省委的指令,思茅军分区及地委一分为二,抽调相应的领导干部组建了西双版纳军分区和州委、州政府。</p> <p class="ql-block"> 1995年5月7日摄于曼老知青户。</p> <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31日,父亲跟随司令员、政委作为西双版纳军分区组建的首批建设者来到州府景洪,参与筹建军分区工作。当时的条件很艰苦,许多单位居民和驻军部队及家属不得以长期用经过明矾和漂白粉净化过的澜沧江水饮用,群众中流传的“喝了景洪水泥巴糊满嘴”就是当时水质的真实写照。没房子住,住房全部是自己动手搭建的油毛毡棚(上图左一),建材等短缺,连个砖瓦厂也没有,水泥还得到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去拉,成本也高,用电有较大困难,建筑工程队工人很少等等。</p><p class="ql-block"> 1974年4月,经过西双版纳州党政军民以及知识青年(主体为兵团知青)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战胜很多困难,自力更生创造条件,加速了水力工作建设,终于建成了供水站,使群众喝上了清水。正值又赶在接待八十四个国家大使、夫人、武官、一等秘书来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前,解决了吃水用水的难题。</p><p class="ql-block"> 而我则是于1974年7月,在思茅二中读完高一学期后转学到了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就读高二。</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至1978年2月,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随着那股大浪潮,插队来到了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小街公社曼砍湾大队曼老生产队(傣族村寨)当了一名知青,开始了一段意义非凡的跋涉。</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曼老生产队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8年1月,曼老生产队知青合影(77年8月来了最后一批知青)。</p> <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西双版纳州知青学习观摩团在山西昔阳大寨留影(前排左一为叶勇),在昔阳庆祝粉碎“四人帮”。</p> <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瞻仰韶山留念(后排左一为叶勇)。</p> <p class="ql-block"> 1973年西双版纳军分区门诊所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几代西双版纳门诊所人员喜相逢。</p> <p class="ql-block"> 在新(上图)老(下图)门诊所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军分区军史馆英雄浮雕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左起:叶勇 杨治邦 叶再鑫 张光济 董世龙。</p> <p class="ql-block">参观西双版纳军分区军史馆</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橡胶林一瞥。</p> <p class="ql-block"> 版纳发小韦彩英的南糯山庄。</p> <p class="ql-block"> 与宋超荣和李健等发小欢聚。</p> <p class="ql-block"> 参观新营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在美丽的军分区大道上。</p> <p class="ql-block"> 董世龙所长陪游景洪市著名景点“告庄”(游版纳必到的打卡点)并专门安排了品傣味节目。</p> <p class="ql-block"> 与来月明和郑品昌等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与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高中七班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人生漫漫,何时都无法割舍那份浓浓的校园友情。1975年7月高中毕业校区留影。</p> <p class="ql-block"> 淡定哥(后排左一,原门诊所卫生员)为我们举行了欢送宴。</p> <p class="ql-block"> 夜赏西双版纳音乐喷泉。</p> <p class="ql-block"> 玉溪市,云南省地级市,为云南省第三大城市。玉溪是中国国歌作曲者聂耳的故乡、中国一流烟草基地、古老神秘的古滇国遗址,拥有震惊世界的古生物化石群和景色迷人的旅游胜地抚仙湖。</p><p class="ql-block"> 玉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世界优质烤烟最佳种植区。玉溪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依托各资源优势,培育发展了以亚洲最大的卷烟企业红塔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产业支柱,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p><p class="ql-block"> 玉溪市中心城区距省会昆明88公里,现已建成以国道高速公路为龙头,市内经济干线为骨架的高等级公路网。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的泛亚铁路东线、中线昆曼、昆河高速公路在玉溪交汇,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通往东盟的重要交通枢纽,通信、电力以及城市功能完善。对上是承接昆明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对下起着辐射邻近州市和西南周边国家的重要作用,是云南“国际大道”的重要枢纽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集散、加工“腹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玉溪的当天,生活在玉溪的老战友王淑媛、丁盛光及子女和黄煜姐弟等发小,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发小黄煜(右一)联系并陪同参观玉溪卷烟厂。</p> <p class="ql-block"> 在红塔集团标志物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世界领先品牌展示。</p> <p class="ql-block"> 在玉溪卷烟厂职工吸烟区免费体验一把。</p> <p class="ql-block"> 参观现代化生产流水线。</p> <p class="ql-block"> 高档新品翡翠香烟。</p> <p class="ql-block"> 2019年, 父母亲与王淑暖夫妇及丁盛光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62年,叶勇与王淑媛阿姨拍摄于澜沧解放军第61医院。</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20日,叶勇与王阿姨57年后在其玉溪家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 军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从穿上军装那天起,我们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交给国家和人民安排。无私无畏、团结互爱、有利就让、有险就上等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我们有幸加入到这个光荣伟大的群体,渡过了青春年华,也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p><p class="ql-block"> 告别军旅生涯几十载,几回梦里回,今日夙愿成真,军营的一切依旧那样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一家四口对军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父母和我都曾经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妹妹叶虹的童年、少年也是在绿色军营里渡过的,我们是吃部队饭长大和成长的,是部队哺育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徜徉在这熟悉的营地时,又感到了陌生⋯.</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次故地重访所见所闻。抚今追昔,不禁感叹不已,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 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们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再见了普洱(思茅)、再见了西双版纳、再见了玉溪、再见了昆明,祝愿您的明天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作者:叶勇(浙江金华)</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1979年,云南省军区大礼堂楼顶露台。</p><p class="ql-block">摄影:樊跃进</p> <p class="ql-block"> 春 行 (一)</p><p class="ql-block"> 春园忆东篱,承欢掬小溪。</p><p class="ql-block"> 捋枝芳在手,弄花香滿衣。</p><p class="ql-block"> 追梦半生缘,醉魂一时愚。</p><p class="ql-block"> 难得霜染鬓,兴来笑沟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 行 (二)</p><p class="ql-block"> 长堤柳绿谁先知,</p><p class="ql-block"> 倚窗梅影巧弄姿。</p><p class="ql-block"> 红楼无波葬秋叶,</p><p class="ql-block"> 墨池有雨点春枝。</p><p class="ql-block"> 浓浓乡情铸诗魂,</p><p class="ql-block"> 淡淡寒露凝花痴。</p><p class="ql-block"> 莫言故道惊横芳,</p><p class="ql-block"> 意恐放翁一岁迟。</p> <p class="ql-block">云南思茅、版纳军分区部队大院发小编辑部</p> <p class="ql-block">2021.2.I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