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幢塔寺隋唐遗

胡新华

<p class="ql-block">  隋唐,佛教已在杭州盛行,几代帝王兴建寺庙无数,僧侣辈出。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烟云,寻觅到隋唐遗留传承下来的经幢塔寺遗迹,唤起了我对过往文韵的审视和敬意。你可以想象那万佛端坐在莲花台的庄严气象,梵音在缥缈的烟云间回绕,千万香客从各地赶来朝觐。这是佛陀与众生之间的相逢,是灵魂的栖息,会让你灵光乍现,幡然醒悟,会打开你那道尘封的心门。</p> <p class="ql-block">  杭州延安路与凤起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内,有一处杭城现存最古老的文化遗存“龙兴寺经幢”,至今已有1147年的历史,是浙江省最早的经幢,在全国现有为数不多的“早期唐经幢”中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经幢是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作为标志性建筑,竖立在寺庙里。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幢逐渐被佛塔所取代。龙兴寺经幢残高5.42米,呈八边形,由须弥基座、平座石、幢身、上檐、幢顶等七个部分叠置而成,幢身的每面均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唐代书法家胡季良所书。</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龙兴寺几经战乱,几遭火灾,经幢一度没了踪影。直到明末的一天,龙兴巷南侧居民家失火,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经幢散件,出土后重新立于原址。</p><p class="ql-block"> 1986年,杭州市政府对龙兴寺经幢进行两次保护性修缮,重建仿唐代建筑风格的经幢保护亭,内设玻璃罩将历经沧桑的经幢保护起来。2013年,龙兴寺经幢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千年经幢掩映在环境优雅的公园内,成为市民观赏古迹、了解历史的怀旧之地。</p> <p class="ql-block">  当您来到灵隐景区,首先映入您眼帘的,就是那苍翠玉立的飞来峰,高167米,虽不高,但颇具特色。您看,那山岩有如矫龙、有如伏虎、有如惊猿。真是山骨暴露,峰棱如削,怪石林立、千态毕呈。</p><p class="ql-block"> 飞来峰顶与莲花峰交界处,曾有一座神尼塔。始建于隋朝仁寿二年(602),相传,隋文帝杨坚出生在今陕西大荔般若寺,幼时由智仙尼抚养,杨坚登基20年后,以报答智仙尼师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实践尼师盼望他振兴佛法的心愿,在全国各州兴建舍利塔113座,飞来峰神尼塔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神尼舍利塔初建时为楼阁式五层方形木塔,500多年后,在南宋初年倒塌。在元代末重建,明初塔遭雷击,只剩下内芯的砖塔部分。康熙第三次南巡(1699年)杭州时,拨款重修了下天竺和神尼塔。直到晚清民国,砖塔经历战火等劫难,最后倾塌殆尽,如今只剩塔基遗址供人凭吊。</p> <p class="ql-block">  由灵隐寺照壁“咫尺西天”转入沿山天竺路上行,青山夹峙,溪流潺潺,老藤古木,充满佛国禅意。中天竺寺,始建于隋朝。相传印度高僧宝掌东来弘法,一眼看中此地,便结茅筑庵,弘扬佛法。五代时,吴越国王出钱改建为崇寿院。北宋又改名天宁万寿永祚禅寺。 南宋间中天竺伽蓝殿中的护法女神摩利支天菩萨“显灵”,朝野上下为之轰动。宋高宗特传旨拨款,以广殿宇,最为鼎盛。元末战乱中,一度被毁。明洪武初重建,此后屡建屡毁。清乾隆皇帝游杭州时,赐名法净寺,沿用至今。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作为杭州市温度表厂址,至八十年代中复建,恢复法净寺。</p> <p class="ql-block">  移步法净寺,沿着山边大片竹林,有青石板铺成的古道往枫树岭延伸,不远处就见中印寺。相传是印度高僧宝掌大师创建于唐代。有人咏中印寺:“殿前锦苍凝绿,湘实飘黄;寺旁密翠浮云,疏荫满地;五寺桥溪流淙淙,枫树岭清风徐徐;夹道茂林修竹,恰是世外桃源。”中印寺年久失修,香火渐衰,1992年,在明如法师及上海、杭州诸山长老和四众弟子的资助下,中印寺重塑佛像,追回失散的两尊玉佛,重浚甘露泉。中印寺小巧精致,藏而不露,为佛家宝地。</p> <p class="ql-block">  韬光,位于北高峰半山腰。唐代诗僧韬光禅师云游此地广岩院,想起师父嘱咐,就地驻足,建寺修行。当时,大诗人白居易正好在杭州任刺史,于是慕名造坊,两人吟诗唱和,结为诗友。如今韬光寺的烹茗井,相传就是当年白居易与禅师汲水烹茗之处。唐代骆宾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景以联成,联以景传,景联关传遐迩。</p><p class="ql-block"> 1961年至1975年间,杭州市园文局进行全面改造整修,彻底改变了韬光亭塌碑破的萧条景象。今韬光寺尚存白云深处、诵芬阁、一瓯亭等景物。寺右有吕纯阳炼丹遗址,还有观海亭,候仙亭,维摩洞诸多胜迹,成为游览绝佳地。</p> <p class="ql-block">  安乐山是西湖留下镇的案山。唐贞观三年(629),名僧悟明尊者在此开山建永兴寺。附近又有福清竹院,唐代名僧性空和尚为开山祖,他曾在院之四周“栽竹万竿”。宋代名僧铁牛重茸,又绕寺种梅,安乐山成为西溪竹梅观赏胜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传说济公活佛也曾在永兴寺住过。明万历年间(1577年)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冯梦祯会试第一,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1598年因中伤去官,后慕西溪山水幽胜,来永兴寺旁置地筑山堂别业,名“西溪草堂”。永兴寺重修时,冯梦祯将“西溪草堂”赠给了永兴寺:“余既不难舍地诸善男女又何难舍财?”《快雪堂集》二十六页,并亲手在禅堂前种绿萼梅两株,满庭芳馥,被推为西溪梅之绝品,禅堂也由此被称为“二雪堂。”</p><p class="ql-block"> 在安乐山永兴寺前,古称“王膏”。传说清乾隆皇帝曾私行察访来烧香,不小心被寺门前一棵大柳树根绊倒。当时,一个叫保龙的牧童迅速将皇帝扶起来。下山时,乾隆说道:“永兴寺勿兴,若要永兴兴,门前掘双井”。后来永兴寺就归救驾有功的牧童管理,改为保龙寺,寺前的桥改为保龙桥。保龙在门前挖了两口井称“双井”。香火也就旺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渐衰,寺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建杭州青年中学,现为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古寺遗迹,泉、双井、古树、古钟尚存校园内。</p> <p class="ql-block">  西湖区龙坞茶山上,休养一冬的茶树在春风中展开婀娜的枝叶。上城棣村的茶农们似蜂蝶一样,在生态茶园中穿梭。历史记载:唐高宗显庆元年(656)这里有一寺院,善导和尚念佛一声,即有一光从口而出,唐高宗甚奇,乃敕赐光明禅寺匾。而今寺虽不存,但积淀的浓厚文化底蕴依然存在,光明寺水库是最好的见证与传承,但愿早日规划复建光明禅寺。</p> <p class="ql-block">  虎跑,山林连绵,野趣横生,沉淀古迹,深厚文化,延绵不绝,承载了12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唐元和十四年(819),寰中禅师卓锡结庵于此。宪宗赐额广福院。821年寺庙建成,名定慧寺。唐宣宗大中八年赐名大慈寺。后历朝历代,虎跑寺庙多有毁建,至清,有老定慧寺和虎跑寺,建国后两寺合一。</p><p class="ql-block"> 虎跑历来受文人青睐,留有南唐诗人成彦雄,北宋诗人苏轼、苏辙,南宋奇僧道济,元代翰林学士贯云石,明代袁宏道等著名人物的诗篇为虎跑增添了不少光彩。虎跑寺,以寺中名泉(虎跑泉)而著名,性空、济颠、弘一,三位名僧,又给这个古老的寺宇增添了传奇庄严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唐代报恩寺旧景“浣云池。”因白居易赋《浣云池》诗而闻名。“白云本无心,卷舒长自洁。影落一舰空,可浣不可涅。鸢飞鱼跃间,上下俱澄澈。此意难与言,览之自怡悦。”白居易在此挥毫泼墨,为后人描绘出浣云池的空灵与怡然自得。如今,浣云池一池清幽,独成一景。</p><p class="ql-block"> 寻觅史迹的脚步,如同杭州的春雨,从来都无需约定,就这样淋着毛毛细雨,在万松书院与老市长白居易,跨越时空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  四时风光,人间景物,承载了吴山的天然气韵,蕴涵了岁月的无穷真意。一缕春风吹来,偶感有一丝暖意,有一种“恰似故人来”的温馨。吴山汪王庙旧址:汪华(586一649)字国辅,徽州歙县人(今属安徽绩溪县)。隋末天下大乱,为保境安民,汪华占领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自立吴国,称吴王。唐初,汪华奉表纳土归唐,唐高祖李渊赐爵越国公。自唐至清,多次封诰,自古及今,题咏不辍。此处为汪王庙旧址,庙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透过遗址、碑坊,我们今天仿佛还能窥见汪华实施仁政,保障了境内百姓生活安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据《云居寺志》谓:唐咸通中(860一873),僧人道膺初居豫章云居山。不久卓锡于此,因亦号云居。宋代,佛印禅师重建云居庵。元代,中峰禅师在此建圣水寺。明代,并圣水寺于云居庵,叫“云居圣水禅寺。”清代又几次重修。如今为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这里真是一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径山寺,位于余杭长乐镇,径山寺因地处径山而名。唐代宗永泰年间(765),禅宗高僧法钦来到此山,见这里五峰如掌竖指,茂林修竹、泉水丁冬,遂驻锡于此。大历三年(768),唐代宗赐法钦法号为“国一禅师”。次年,下旨建径山寺。从此,径山寺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南宋孝宗皇帝来游径山后,书寺额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后又赐《圆觉经解》。此时,径山寺曾有殿宇三千楹,僧侣三千人。有诗曰:“百万杉松双径杳,三千楼阁五峰寒。”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自唐以来,径山寺与日本关系密切。佛教临济宗在此振兴,在13世纪把佛教传入日本,遂使径山寺成为日本佛教徒中最多的临济宗之祖庭。</p> <p class="ql-block">  站在岁月寥廓的岸边,回望径山,当年辉煌的盛唐在历史苍烟中消散。明代后寺院遂渐衰落而废。1989年市人民政府重建兴圣万寿禅寺。</p><p class="ql-block"> 在这山寺林立,僧侣如云的风景中,禅思的烛光一直在摇曵,佛前的经贝一直在聆唱,并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无声熄灭,亦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骤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杭州守护文化传统,留住历史根脉,杭州文脉的一池清水,必将被传承激活,焕发出勃勃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