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怎样的去处呢?这里并不远,却喻示着遥远;这里是简朴的农村,却发散着文化的气息。</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后的第一天,县文联的一次采风活动就安排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松解了有人因“单位有事走不开”的束缚,也正好是春意融融的迎春季,大家兴致勃勃,一程向南又偏东南的行进路线让人振奋。</p><p class="ql-block">按照安排第一站先去杨塔村观览辽代砖塔,早就有人盼着要去一趟了,这次让他们如愿以偿。然后下一站的那个去处,余主席带着几分神秘地说,我们去去马家皂村,大家熟悉的大作家,我们的老乡,我们的文友阎雪君就在他的老家马家皂村等我们。大家一听先是愕然,然后一阵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从杨塔村出来,中巴车继续南下。</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通往马家皂的路。这条路曾经走了多少年,这条路本是回家的路,走在这条路上,心情是放飞的。而如今,如乡试,如问计,又如孩童不解地仰望着娘的眼神,为什么?娘欲言又止,娘也回答不来的那么多因为所以之后,就变成了他乡。</p><p class="ql-block">幸好,还有那么多的亲情在,这片土地依旧炽热。当马家皂村的村口再现眼前时,连这中巴车也文绉绉地斯文起来,果然,路边是既熟悉又亲和的马家皂中学。</p><p class="ql-block">这所中学,曾经是阳高名望不低的一所学校,与最早的阳高一中、阳高许堡中学、大白登中学齐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们都很争气,他们遍及全国各地各领域,这从娘的笑脸可以看的出,她是满意的。你看看,仅河北省阳原县就有不少的学生过来就读。不少的人过阳高这边上学,也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阳高的工作,在这边成家立业。</p> <p class="ql-block">汽车转过弯在马家皂村南停下,眼前大景一下把大家给震住了。此处飘来墨香。一处青砖绿瓦的庄园展现在眼前,宏观典雅,阔绰大气,让人唏嘘。尤其熟悉马家皂却是第一次过来观览这处景观的人,真有想象不到的惊讶。有人称马家皂的“乔家大院”,有人说马家皂“大观园”,还有人说是马家皂书画院,如此景观,众人说什么都没错,这样那样、这般那般的人文景致,这里似乎都涵盖了。</p><p class="ql-block">据了解,这处建筑占地有40亩,大约四个足球场大。古典庄严的大门坐北朝南,两边有旁门,顶部叠加的二层椽缘廊阁,显现出特质的豪放达观。一木牌匾上刻着“农耕文化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农耕文化,好大的气派。</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这是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和独到特征的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牛马街尾,群羊塞道”。以"男耕女织” “耕读传家”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生活,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与追求。农耕文化,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也最接地气,其中包括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和各类祭祀等乡土文化。</p><p class="ql-block">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在今天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仍具有现实意义。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和促进乡土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站在门亭前,还未迈过门槛就已让人产生万千思绪,释放无限信息。“农耕文化博览园”,这里能够代表农耕文化吗?仰望天空,凝视远山,这牌子,也未必是一定要代表农耕文化,但一定是追随这一深厚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的。细细一想,这里或许就有这个资格,山西北部过去就是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结合地,而这里的地域文化一直是丰富多元的,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我们对这些文化的重视不够,长期地堆积箱底不去展示罢了。应该提醒一下,该摆出来晒晒太阳,以不被虫蛀、发霉,断编残简也该励精图治了,让那些辉煌的文字再现光茫。今天,叫人欣慰的是,这些臆想已经变为了行动,这处庄园的出现就是例证。</p> <p class="ql-block">也许我们这代人看不出它的厚重,那么我们的后辈子孙定会给它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一个与马家皂有关的文化定义。这个定义决不是孤立的,一个犹为重要的环节就在这东南方向。左边是二百万年前的河北省阳原县旧石器时期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右边是山西省阳高县十万年前的“许家窑人遗址”,马家皂就在这中间。</p><p class="ql-block">一处被两大古文明裹挟的地方,定是超越了凡俗,超越了时空。人们似乎早已理解其中寓意,在这里,应该做一做与这远古文化衔接的事了,眼前的这处庄园,就是一处藐远的远古与现代之间建起的一处驿站。给那些奔走于探索古今路上的寻路人以心底的踏实,困了,累了,迷茫了,被一些找不到注释的议题困惑住了,可以在这里歇息一下,可以在这里讨论释怀。来这里歇息的人多了,讨论的文字成书成册。年代久了,窗户框上的尘土厚了,庄园琉璃色泽退去了,后人便会以一处文化的、地标性的建筑而敬仰,他们会为此而感到欣慰和骄傲的。</p><p class="ql-block">走进庄园,这园中的主人是谁,听说是村里的一位知名企业家,还不太熟悉。大家只熟悉阎雪君,这里有他的工作室,他的根在这里,他是马家皂村人,他代表主人接待了大家。</p><p class="ql-block">阎雪君手机捂在耳朵上,伸出手招呼着大家,嘴不停,手不停,腿不停,话也不停,招呼着眼前的文友姐妹们,还不误安抚着远方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大家可以放松心绪,随意拍照,人们在小桥上,在园林风景处,闻水声,望亭阁,看那廊、桥,雕梁画栋,人潮涌动,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走进正面的正屋大厅,休息室,会客厅,那些典籍、古瓷、古玩,红木几柜,黑檀木家具使人目不暇接,情景之下,顿生敬畏。这确是一处宜情养性的好地方,徐下陈榻,今古合一,不攀虚名。</p> <p class="ql-block">接着观览了阎雪君工作室,又是另一种风格气派,庄严文雅而平和,拥挤紧凑而流畅,文气十足,宝墨清香十足。那里有他几十年耕耘的文学作品,《原上草》《桃花红杏花白》《今年村里唱大戏》《面对面还想你》《天是爹来地是娘》……还有许多名家名著等经史著作,满满当当,其中还有不少发了黄的旧报纸旧书刊。除了这些,还有包括阎雪君恩师武举先生等当地名家作品,今天一同来的作家们董晓琼,高建英过来时就带着他们的书,一片虔诚,摆上了书架,还有阳高本土文学杂志《杏苑》。这里收藏了近万册书报。</p><p class="ql-block">阎雪君多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国家卫健委等有关院校单位作材料汇总写作和文学创作讲座。而这次与家乡人一起,说得很少,笑得灿烂,说仅是几句解释,笑却是由衷的,用他常说的一个词语,叫脚踏实地,家乡这片土地永远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p> <p class="ql-block">回归到本土,回归到初衷,此时阎雪君正站在他人生初始的原点上,他兴致满满地与大家合影拍照留念。他把自己拉回到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乡员,一位普通的文友。论文学他为翘楚,论亲情他是兄弟,他与大家站在这个原点上,本身就是一种励志,鼓舞人向上向前。</p><p class="ql-block">这个原点,此时此刻,正在举证着最现实的现实版例证。</p><p class="ql-block">阎雪君是1968年生人,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马家皂乡马家皂村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从18岁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面对面还想你》《性命攸关》《天是爹来地是娘》6部,中、短篇小说50多篇,长篇报告文学60多篇,戏曲剧本5部等。主编《中国金融文学》杂志、《中国金融作家获奖作品选》。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作品430多万字,同时先后撰写各种新闻、通讯、调查研究、报告文学200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得大奖。</p><p class="ql-block">一个成功的人,定是个谦虚好学的人。拼搏向前,永不止步,志在峰巅,路在脚下。两年前阎雪君把他的微信名改成了“阎雪君好好学习”。2023年,阎雪君入选山西文学纪念馆各具风采的客居作家名录,作家介绍和作品简介端置其中,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阎晶明等名家上下同框,成为阳高县唯一入列的作家。</p><p class="ql-block">好好学习,坚持不懈,文学成就格局,文学让你走上巅峰。2006年,阎雪君在海南博鳌论坛会议上,他跟比尔盖茨见面,并且相互赠送了各自的书籍,阎雪君赠送的是自己的长篇小说《桃花红杏花白》,比尔盖茨赠送的是自己的《比尔盖茨传》。只不过比尔盖茨的传记是请美国一个作家替他撰写的,阎雪君笑着对比尔盖茨说:这,是我自己写的。</p> <p class="ql-block">阎雪君作为名人,在阳高县大泉山展览馆被收录“阳高英才榜”中,这是阳高的骄傲。马家皂再次划归天镇县后,又是天镇的一大财富。2021年4月20日,在天镇县李二口长城景区,专门成立了“阎雪君工作室”,2023年12月25日,在阳高县守口堡长城文化旅游区成立了阎雪君文学创作工作室。至此,长城内外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处励志的坐标。</p><p class="ql-block">从阎雪君工作室出来,人们发自内心的心灵感悟,在心里树起了榜样,阎雪君就是个标杆。这里,这个好去处,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小桥的台阶,大概是最好的留影地,这伙人忘记了别的也忘不了留个集体的合影,快门之下,一份好心情留在每个人的心间。</p><p class="ql-block">出了庄园,再去领略这门这墙这街境,分外多了几分亲切,大家早已忘记了属地。</p><p class="ql-block">站远了看,再看看马家皂村,过来的趟数少了,拉家常的话语变成了问候。街巷依旧,乡音依旧,我们的眼神,老乡们的眼神,互视一下,微微点头一笑,我们相距并不远。</p><p class="ql-block">马家皂村是阎雪君的故乡,一直是乡级行政机关所在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期是马家皂公社,1961年划规天镇县,1971年再次划规阳高县。据2018年统计数,全乡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0余人。马家皂村子大,民风好,过去干部们说,当公社书记能去马家皂就是你的福气,那地方省心,可见,这就倒出了这个地方和谐和睦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情怀。</p><p class="ql-block">一处好去处,是因为一个人,因为一处境,因为气味相投。</p><p class="ql-block">一处好山好水,定是人杰地灵。以安家皂村为代表的马家皂乡就有王家、祁家、马家、睢家等政要乡贤。以阎雪君为代表的文化圈内,有武举、何育峰、高建英、张向云、母益民、张满玲等这些人。特别是县文联余跃海主席,也是马家皂乡中学毕业,培养造就成为文学艺术领头人,直至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与阎雪君一道,成为全县加入中国作协的第二人,以激励众多作家的文学创作热情。</p><p class="ql-block">一处好去处,慰藉心灵,留下印记。在返回的路上,大家激情未减,望着车窗后面那片土地,有意思的是这片土地和一个人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让一个心气特高的中学生差点没毕了业。但最后还是让他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这段曲折的奋进履历,阎雪君在各个不同的讲座场合中屡屡提起。</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阎雪君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马润,山西阳高人,县人社局退休职工。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参加《阳高革命老区志》的编写工作,曾被聘阳高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参加《阳高县志》《中国共产党阳高县历史》《阳高年鉴》的编写工作。在《杏苑》《塞北文苑》《大同晚报》《大同日报》《小品文选刊》等发表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电话138352331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