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佛可徒步,古稀又何妨(下)

mzhao

<p class="ql-block"><i>新西兰南岛 Milford Track 四天徒步吸引了全世界的徒步友。今年我得到了一张 4月28日的入场券,有幸到此一游。前一个美篇介绍了出发日和前三天的徒步,这一个介绍第四日的徒步和其后的两天。</i></p><p class="ql-block"><i></i><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3f41yd6?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5391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米佛可徒步,古稀又何妨(上)</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米佛徒步第四日。</p><p class="ql-block">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出门看天。天色已经开始变亮,稀疏的星星高挂空中,半轮下弦月隐藏在云后。不下雨了!心里一阵轻松。</p> <p class="ql-block">早上7点前我在厨房里准备早餐,驻地 ranger(管理人)Ian 走过来告诉我们,昨夜预报的降雨提前下完,今日无雨,吃完早饭就可以走了。厨房里响起一片掌声。</p><p class="ql-block">昨晚开会时 Ian 介绍了今天的路况,路虽然比较长(18公里),却不难走,大都是平路。Ian 介绍了路上的里程标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别交代了如何计算自己的速度,以及估计到达终点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需要当天返回女王镇的徒步者必须在2点之前走完全程,到达渡口。很多人早早就出发了。我们当晚住更近一些的 Te Anau,4点钟</span>最后一班渡船,<span style="font-size:18px;">5点的交通车。预期6个小时的徒步时间,不是这边等就是那边等,</span>不着急,<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是在驻地磨磨蹭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借机问了一个此前没有来得及问的问题:路边上的那些小盒子应该有人定期检查捕获了什么,是管理人的责任吗?Ian 说,若是他来做,成本是200元。国家公园另有一个叫做</span>生物多样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部门,他们找人做只需要30元。</span></p><p class="ql-block">晾了一夜的鞋子和袜子还是湿的,只是不滴水了而已。唯一的裤子,下半截也是湿的。没选择,湿的也得穿着。</p><p class="ql-block">快到8点出发,在我们后面的人屈指可数。此时的天色还是有点阴沉,可是路上没有水了。</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大多数路段都是这种宽敞、平整的碎石沙土路。</p> <p class="ql-block">偶见金色山顶。只是这一天我们都是走在树丛之中,路途上甚至连晒一晒太阳的愿望都无法得到满足。</p> <p class="ql-block">又见明媚的阳光,飘渺的晨雾,平缓的河水。此时的景色回到了我们徒步第二天看到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走了半个多小时看到一架直升机向着我们的方向飞来,知道这是去接几个驻地管理人的。</p><p class="ql-block">走前磨蹭时间和 Ian 聊天。他说到直升机会把三个驻地一共5位管理人接走(直升机接他们的花费肯定比让他们自己走回去更便宜)。我打趣道:我可以和你们一起走吗?答:直升机坐满了,你要走,可以坐在我的膝盖上。</p><p class="ql-block">这时听到 Nancy 在门外喊:该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险要之处修建了栏杆,以确保徒步者不会失足掉到河里。</p> <p class="ql-block">Ada 湖边景色。</p> <p class="ql-block">尽管昨日下了一天的雨,山洪仍然是这样的清澈。一路上我仅在两三处见到略呈淡黄色的洪水。Fiordland 的自然环境,保护得确实是好。</p> <p class="ql-block">这一处景色叫做“钟岩”(Bell Rock)。可是我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一个钟的形状,却更像是一个平底烧锅。</p> <p class="ql-block">象一座架在火上的烧锅,下面是空着的。弓着身子可以钻进去,里面藏20个人没问题。</p> <p class="ql-block">树上挂着长串的青苔,一路所见全都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青苔在风中优雅地飘动。</p> <p class="ql-block">蕨是一个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物种,是一个大家族。银蕨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蕨类植物。新西兰早在1880年代就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銀蕨(</span>Silver Fern)选为国树。</p> <p class="ql-block">偶尔也会有一点不平整的路段,没准是因为管理人担心路太容易走了徒步者会打瞌睡。</p><p class="ql-block">这一棵倒在路当中的大树看起来有些日子了,就横在路当中,徒步者从此经过必须爬上爬下。</p> <p class="ql-block">有几处路上的断树枝还没有清理完毕。</p> <p class="ql-block">出发不久天就放晴了。一路走过去,阳光只是和煦地照着远处的山头,却不愿和我们打个照面。想着能有一个在阳光下坐着的地方吃午餐,可是过了中午也没有遇到一处。最后只好拿出各自的食物,在林荫步道上边走边吃。</p> <p class="ql-block">徒步道也有偶尔露峥嵘的时候。这一段路碎石倾斜着伸出地面,狼牙般的。走的时候需要仔细看路,免得一脚踩在尖石头上自讨无趣。</p> <p class="ql-block">这一个地点叫做巨门(Giant Gate),离徒步终点还有1小时45分钟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有巨门庇护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shelter),</span></p> <p class="ql-block">有巨门瀑布,</p> <p class="ql-block">以及僻静的 Ada 湖。</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遇到和我们反方向行走的,3个,1个,又2个。这些不是我们徒步的人。第一组的一位年轻女子阳光开朗,告诉我们他们是日本人,来这里一日游的。</p><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和三岬类似,游客可以来此一日游。一日游乘渡船到 Sandfly Point(沙蝇点,我们徒步的终点),和我们反方向走,通常走到巨门瀑布后返回。去看新西兰最高的瀑布?那是单程7小时的路程,没人有这样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3月份来的人不胜沙蝇之扰,连喷药也不能完全防护。可是我们上一组的穷游队说没有多少沙蝇,原来沙蝇也放寒假。本来我准备在女王镇买喷剂的,这么说就用不着了。</p><p class="ql-block">沙蝇还有,只是很少。第一次我没留意,一只沙蝇在我的手背上叮了一下,痒痒的。随后知道了,沙蝇停在手背上赶快按一下就把它按死了。沙蝇只停手背,却不停在脸上、脖子上,或许可以叫做“傻蝇”。</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叫沙蝇?据维基百科,这种蝇子常生活于沙质地貌,因而得名。米佛这里没有沙子,怪不得它们都傻了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33英里里程标记,也是最后的一个。很快就要到终点了。</p><p class="ql-block">因为现在改用了公制,所以还必须写上公里。只不过里程标记仍然用英制定位,于是公里数就是带小数点的了。</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林荫道与其他地方看到的不一样,路两边的树木枝条挺拔,直指天空。看起来有白杨树的风格,可又不是白杨树。</p> <p class="ql-block">2点3刻走到米佛徒步的终点。休息棚子建在路的两边,一个是穷游者用的,一个是富游团用的。</p> <p class="ql-block">穷游棚子里面是这个样子的。很宽阔,可是现在只有我们两人。富游团的棚子和前面看到的富游设施一样,铁将军把门。</p> <p class="ql-block">在穷游棚子里卸下背包,坐下休息。不一会儿觉得两个脚底板有点疼。穿着湿鞋湿袜子走了这么多路,脚底板有点不高兴了。担心脚会起泡,好在过个把小时就没事了。</p> <p class="ql-block">棚子的前后各有一只鸟。这一只上身颜色蓝灰,肚皮是泛着浅黄的白色。</p> <p class="ql-block">这一只头和尾巴的颜色更深,基本上是黑色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感受一下什么叫小鸟依人。小鸟不停地在我面前飞动,每次降落都落在离我很近的树枝上,可以看得出这是在为我做表演呢。可是小鸟动作很快,我没练习过“打鸟”(拍鸟照),想照一个满意的照片很难。“艺到用时方恨少”,没有说错。</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渡船驾驶员过来,不用问他就知道我们是徒步最后4人中的2人。问另外2人在哪里,我觉得他们应该不会太远。又问我们现在要过河吗,我们说在这里再等一会儿吧。</p><p class="ql-block">渡船驾驶员告诉我这种鸟叫 fantail。名如其实,那翘翘的令人喜爱的尾巴确实是很“fan”(让人入迷)。又从我第二晚照的那幅鸟图上看,fantail “doing OK”。</p> <p class="ql-block">Joanna 曾经要我打听如果他们4点到不了怎么办。问了一下,这里的服务还是很负责的。驾驶员说他会等到4点半,如果还见不到,他会返回去找。这么说,我也就放心了。米佛步道全程没有手机信号,此时也无法告诉 Joanna。</p> <p class="ql-block">等到那几位日本一日游旅客回到终点,我们随着他们一起到了河对岸。</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水路只是几分钟的航程。</p> <p class="ql-block">日本游客开车走了,我们在河的另一边继续等。好在河边阳光充沛,在太阳下晒着觉得身上暖洋洋的。此时我的裤子终于完全干了。</p><p class="ql-block">别怪我一会儿说湖,一会儿说河。从 Google 地图上看,地图也是这么标的。</p> <p class="ql-block">过了大约半小时看到快船从对面过来,肯定是他们夫妇二人了。Joanna 说,他们4点过几分钟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后两天走最后一段路程的时候,Kal 把 Joanna 的包背了过去。如何背着两个徒步的大包走路?先是一边一个,最后一天是把第二个包放在第一个的上面。不容易。Kal 好样的!</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晚上还有素不相识的徒步者到达了驻地以后又原路返回,帮 Joanna 背了一段路程的包。也是好样的!</p><p class="ql-block">Kal 一边一个包在行走。图片来自 Joanna。</p> <p class="ql-block">下船的小码头到登车地点有半个小时的步行路程,渡船驾驶员召来了一辆摆渡大巴,把我们四人送了过去。</p><p class="ql-block">登车地点是米佛峡湾(Milford Sound)游客中心,那里是乘游轮观看米佛峡湾的出发地,是一个吸引了全世界众多游客的旅游热点。</p><p class="ql-block">2005年我来过这里。将近20年过去,大厅的建筑看着比过去大多了,也豪华多了。大厅外看看,停在湖面上的几艘游轮也比过去的豪华多了。</p> <p class="ql-block">5点钟登上了去 Te Anau 的交通车。登车前照了这么一张照片,每个人看起来仍然是那么的情绪高昂。</p> <p class="ql-block">一路总是在与塔斯马尼亚的三岬做比较,谁胜于谁?不可这么说,各有所长。</p><p class="ql-block">三岬海岸岩石景观的壮丽是米佛不可比的,米佛更多的是秀美,那原始森林,那漫山遍野的瀑布。三岬是看石,米佛是看水。</p><p class="ql-block">三岬步道的修建要好很多,可是反对的人马上会说那样做破坏了原始生态;三岬驻地的条件更好一点(也只不过是有电、有锅);米佛步道比三岬长10公里,路也更难走。</p><p class="ql-block">然而,一个更重要的区别是:女王镇是世界级的徒步胜地。看访客中心信息板上几十条徒步道路的资料,这样的规模效应,塔斯马尼亚怕是永远也追赶不上。</p> <p class="ql-block">下午给手机充电时发现怎么也充不上。在游客中心和上了车以后继续试,还是不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怀疑这,怀疑那,用 Kal 的手机试了一下,没问题。那就是我自己手机的问题了。莫非是一路上强迫充电次数太多,手机干脆躺平不干了?此时手机里</span>剩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电不多,开始觉得有点紧张了,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靠这个手机呢。向等着我们消息的家人和徒步组朋友们报了平安以后,一路上不敢再用手机。</span></p> <p class="ql-block">交通车2个小时到达 Te Anau,按照地址把每一个人送到自己住的地方。我们住在这个 Arran Motel。</p> <p class="ql-block">又回到了现代物质世界。辛苦了四天,晚上来一顿牛肉餐犒劳自己。</p> <p class="ql-block">盘点一下这四天走的路程。按照米佛步道的介绍,这四天的徒步里程是 5.3 + 17.5 + 17.7 + 18.0 = 58.5公里。按照我的手机,实际行走了 9.6(包括从女王镇一路过来走的路),25.3,24.1,23.6,四天实际走了82.6公里。</p> <p class="ql-block">旅店房间的热风机安装在下半身的高度。拉了两个沙发垫子过来,把手机、鞋子、袜子,等等湿的东西放在上面,正好对着热风口。</p><p class="ql-block">烘烤着,过会儿看一下。手机被烤得发出警告:过热,等凉下来以后再使用!只好把温度降一点。很晚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只好先睡了。</p><p class="ql-block">心里有事,睡了也不安宁。后半夜1点多钟醒来,发现手机终于又可以充电了。大喜过望!</p><p class="ql-block">还有这个盖了4个图章(访客中心,3个驻地各1)的小地图,和护照一起装在上衣口袋里的,也湿了。一路上精心保护,此时也不敢直接对着热风口吹。最后大体完整保存了下来,尽管四边都卷曲,甚至破损,图章也被水浸泡得模糊了。</p> <p class="ql-block">住 Arran Motel 所见。每每见到这样的东西,总觉得无地自容。主人也有主人的纠结,既欢迎游客带来的收入,却又不得不忍受这些游客的恶习。</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句中文没有相应的英文,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个笑话:飞机紧急迫降,要求乘客沿着气垫滑下飞机,乘客不敢,空姐求助机长。见多识广的机长指示:你要对美国人说这是冒险,对英国人说这是荣誉,对法国人说这是浪漫,对德国人说这是规定,对日本人说这是命令。“可他们是中国人啊”。机长笑了:那就更好办了,告诉他们这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罚款,和免费,恰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准这里的老板看到过这个笑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上乘车前在附近的湖边转转。湖边极为安静,除了路上偶尔经过的车把灯光打在树上、草上,这里没有人的干扰。</p> <p class="ql-block">大群的鸭子静静地漂浮在湖面上。</p> <p class="ql-block">不到上班时间,我们来时办手续的访客中心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到女王镇的交通车8:30出发,2个小时到达。沿途又看了一遍路边美景,与去时所见有所不同,这一次片片云雾盘旋在山腰和山头,给山和湖增添了几分仙气。可惜我坐在车的另外一边,没法拍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知道女王镇上的网红汉堡店,Fergburger。徒步友告诉了我们,于是也慕名而至。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居然把店前的道路都阻塞了。</p> <p class="ql-block">我买了一份 Sweet Bambi,野生鹿肉汉堡。味道是不错,可是这个名字起得有点残忍(Bambi 是迪斯尼动画片里一只可爱的小鹿)。</p> <p class="ql-block">随后在附近的 Ivan Clarke 画廊看了看。这是个个人画廊,画的全是猫狗,憨态可掬,售价也可观,都是好几千,甚至近万。</p> <p class="ql-block">Kiwi 国里只有 kiwi 果便宜(说个笑话,绝无恶义。Kiwi,在很多场合是新西兰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女王镇的菜实在是太贵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黄椒,价钱竟然是NZ $3.6。</p> <p class="ql-block">这一盒400克的胡萝卜,售价NZ $3.9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午没做什么安排,算是休息吧。躲在房间里爬了好几面微信墙,翻看了上百个电子邮件(惭愧,没有与时俱进。虽说退休多年了,</span>非工作邮件还是很多,大都是免费订阅)。</p> <p class="ql-block">晚饭前在湖边转了转。当年儿子荡的秋千还在原地(左下角插图,秋千前是我9岁的女儿),只是换了新的,又转了90度。</p> <p class="ql-block">女王镇热闹了很多。几乎一半游客是中国人,趁着五一长假来旅游的,成群结队,以年轻人居多。这些人说话友善、举止也都文明。希望年轻的一代不再继承老一代的恶习。</p><p class="ql-block">湖边,仍然像当年所见那样的安详。</p><p class="ql-block">虽然没干什么,这一天还是走了1万1千多步。</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第7日。</p><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8:40(当地时间)航班返墨尔本,还有一个白天的时间可以继续游览。此前女王镇访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去 <span style="font-size:18px;">Arrowtown(箭镇),现在这个季节是看秋景的好时机</span>。</p><p class="ql-block">昨天看好了公交线路,2路车一个方向到箭镇,另一个方向到 Arthur’s Point,中间从机场附近经过。计划两个地方都去看一看,然后去机场。</p><p class="ql-block">9:05登上2路车,大约40分钟到达箭镇。</p> <p class="ql-block">箭镇地处山坳之中,群山环抱。古香古色的街道,和澳洲内地的小镇颇有几分相像。这不奇怪,澳新两国的早期开发者主要都是英国人。</p> <p class="ql-block">小街两边的店铺之多让我有点惊讶。</p><p class="ql-block">小街热热闹闹。从女王镇来这里很方便,很多中国游客也和我们一样来这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银行。和在澳洲各地所见一样,银行的建筑总是最坚固、最豪华的,因为财富都要经过他们的手周转。</p> <p class="ql-block">建于1862年的店面,算起来已经运营了162年了。</p> <p class="ql-block">小街走到尽头是当年的中国淘金者聚居区。信步走来,只是一片绿地,没见到什么遗物。</p><p class="ql-block">绿地上最显眼的,是这一组雕塑。</p> <p class="ql-block">绿地边上是这一座木屋。按照当年的标准,这样的木屋不是一般人能住得起的。</p><p class="ql-block">走近了看,果然不是一般的人家,是当年警察的公署。</p> <p class="ql-block">木屋里没有家具,满墙上是图片和解说文字,成了一个展览室。</p><p class="ql-block">墙上的这一幅照片,揭示了当年华工的辛酸。那时的华工是受其他淘金工人排挤的,这一位在其他淘金人不要的矿渣里继续淘,试试自己的运气。</p> <p class="ql-block">箭镇同样是徒步者的天堂。走到小镇的边上,看到这一块标着附近徒步道路的标识<span style="font-size:18px;">牌。</span>有7条不同的徒步道,用不同的颜色标出。</p><p class="ql-block">看了看,决定走50分钟往返的 Arrow River Trail(箭河步行道)。</p> <p class="ql-block">路边所见。当年淘金者的住处,如今只剩下这断墙残垣。</p> <p class="ql-block">两处紧挨在一起,相距几步远。</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当年叫 Cooper’s Terrace。</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稍微注意一下,那红色,有一部分其实是红色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走近点看,树上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再走近看,果实娇艳欲滴。可惜胆子不够大,不敢品尝。</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紫红色的,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这或许是我们今天,或者说整个旅途中最重大的发现!</p><p class="ql-block">沿路也有很多扑捉害兽的木笼子,只不过长度不到米佛步道木笼子长度的一半。惊奇见到其中的一个捕捉到了一只看着像小老鼠的害兽。我在路边找了一根细棍子,捅了捅,身体软软的,一动不动,显然已经死了。也看到了这里是用鸡蛋做诱饵。</p> <p class="ql-block">很快走到这里,看到了那座小桥,这就是这一个徒步道的终点。过了桥还可以继续往前走,不过就是另一条徒步道了。</p><p class="ql-block">沿路都能看到这一根粗管子,放在地面上大约齐腰那么高。应该是输水管线吧。</p> <p class="ql-block">回过头,可以看到坐落在山坳中的箭镇。我们没走出多远。</p> <p class="ql-block">回程走到一个岔路口,正好遇到两位男士从另一条步行道过来,告诉我们他们从箭镇过来,走的是一条环行线。我们临时改变主意,走上了他们来的路。</p><p class="ql-block">这一段路比较难走,很多上下陡坡,狭窄的小径,还要经过十多处流水小溪。好在都是踩着石头可以过的,不用蹚水。</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很多小溪,唯有这一个比较特殊。水流均匀散开,像不像小姑娘梳理整齐的刘海?</p> <p class="ql-block">鲁冰花若干年前是新西兰一绝。我们这个时候来,只是路边偶尔看到一株。也许是因为鲁冰花被清除了?早几年看到过一条报道,作为外来物种,且又阻塞河道,鲁冰花被认定为有害植物。</p> <p class="ql-block">野生蓝莓。同样的,不敢去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并非到处林木葱茏。这一带的小山头覆盖着枯黄的野草,看起来有点像是在澳大利亚了。</p> <p class="ql-block">远看箭镇。从这个角度看小湖像是在箭镇的边上,其实相距还很远,从小镇走过去有很长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本来准备50分钟的徒步,最后变成了3个半小时,走了10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不小心把今天变成了又一个徒步日。</span></p><p class="ql-block">回到起点再看一下图,我们多走的是 Sawpit Galley Trail。</p> <p class="ql-block">回到箭镇已是2点多钟,进了一个泰餐馆吃午饭。</p><p class="ql-block">饭桌边地上有好几只小麻雀。</p> <p class="ql-block">几粒米饭勾引了其中的一只上到餐桌。</p> <p class="ql-block">剩余的时间显然不够再去Arthur’s Point。随遇而安,分别去自己喜欢的地方,Nancy逛街去了,我钻进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和澳大利亚各地的博物馆一样,这里的博物馆也是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物产、生活。</p><p class="ql-block">箭镇因发现黄金而吸引了大量人口,随着黄金的开发而繁荣,这里曾经是新西兰最富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矿源枯竭以后大量的人离去,小镇繁荣不再。几经脱胎换骨,箭镇如今已转型成一个吸引了世界游客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如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地方,哪里发现了黄金,哪里就有来自中国的淘金者。箭镇博物馆对淘金华工的介绍比较丰富,可以说比我在澳大利亚的一般博物馆里看到的更丰富,除了 Ararat 那座以华工为主题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开店的,比淘金的在历史上更容易留下记录。他们与其他各族群接触更多。</p> <p class="ql-block">当年华人用的生活物品。</p> <p class="ql-block">以及鸦片烟枪。抽鸦片在那个时候是合法的。</p> <p class="ql-block">这一本汉英对照“句典”很有意思(既不是字典,也不是词典,完整的句子,只好叫句典了)。以前从来没见过,不知是何人所编。</p> <p class="ql-block">中医、中草药,跟随着淘金华工走遍世界。那时候看中医的不仅是华工,还有其他种族的淘金者。</p> <p class="ql-block">银行的中文招牌。金子是一样的,不管是谁淘出来。</p> <p class="ql-block">制作精美的磅秤戥子。称金子的,自然必须是准确、精致。</p><p class="ql-block">大大小小共7个,这一个100盎司(3.11公斤)。谁要是找到了这么多的金子,可以立即衣锦还乡,盖一座豪宅养老了。</p> <p class="ql-block">藤条编的鞋子,不知何人杰作。这一件展品还是从 Otago 博物馆借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灭绝了的新西兰巨鸟,腿骨大约就有我的肩膀那么高。</p> <p class="ql-block">繁荣时期这一地区的旅店。箭镇有18座,女王镇就更多了,46座。</p> <p class="ql-block">箭镇博物馆的另一亮点是女性介绍。馆中特别设置了一个展区,展示了很多当年妇女在这里艰苦创业的业绩。</p><p class="ql-block">这是其中的一块展牌,介绍了 Mammy Johnston 的生平。她1853年出生在英国,来箭镇后嫁给比她大30岁的 Charles,育有3子4女(1女早夭)。夫妻开旅店,Charles 去世时她才35岁,此后独自经营旅店46年。因为备受淘金工人的爱戴,Mammy 成了她的名字。每个女儿大了以后她送给女儿一个旅店,直到最后一个女儿长大,她把自己经营的旅店交给了小女儿。她还在澳大利亚找到自己做淘金工的父亲,接到身边颐养天年。Mammy 82岁去世。</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女性,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可以作为楷模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有户外展区,略去不提。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门前这只不知名的鸟,尾巴是双岔的,奇的是一岔可以单独摆动。</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电话亭在英语国家曾经随处可见,如今已成历史,仅余个别的放在路边作为摆设。</p><p class="ql-block">这一座八角形的比平常所见四方形的更加别致。</p> <p class="ql-block">小镇秋色。</p> <p class="ql-block">教堂自然是必有的。因为有不同的教派,很小的小镇通常也会有好几个教堂。</p> <p class="ql-block">天黑前到达机场。原订8:40的航班,飞机提前10分钟已开始滑动。</p><p class="ql-block">飞机上坐在我旁边是一位说中国话的老人,听说我来新西兰徒步大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问我平常走多少路,每周2次五、六公里,其他日子两、三公里。他告诉我自己平常走路比我还多,又问有没有年龄限制。看样子有点跃跃欲试,也去走一走的样子。于是我给他看了几段录像,飞流奔腾的新西兰最高瀑布,让他更感兴趣;走山路和蹚水的视屏,他看了说,这个我走不了。他多大岁数?75岁。还念想着徒步,精神可嘉!</p> <p class="ql-block">飞机9:35比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着陆,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p><p class="ql-block">新西兰出海关全自动化,没人知道我的护照泡了水。墨尔本出关,关员问护照怎么有水,答在新西兰徒步遇到了大雨。OK。我接着说,护照快到期了,本来准备回来后就换的,没有多花钱。二人相视一笑(他必定知道澳洲护照很贵)。</p><p class="ql-block">回到墨尔本,圆满完成7天6夜的新西兰徒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到此结束。谢谢所有朋友的关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