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我发现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导向就是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从学习中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解决真问题,突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真问题。</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当学生在解决真实的情景问题中遇到困难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足的,才会让学生从心而发地主动生发出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所以语文学习的情境性,让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本次语文课程标准的重点的核心改变。</p><p class="ql-block"> 课标中指出“语文的课程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最新版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选必下第二单元任务群“时代镜像”——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当学到贾平凹的《秦腔》时,发现本课是通过有声有势的场面描写展现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味。如何通过这个特点来让学生理解、传承这种气息和文化?我突然想起来孩子们对手机的迷恋,难道不可以设置情境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我采取了“发朋友圈”的形式完成此任务。我把题设计为:假如你正在观赏“秦腔”,你的手机对准了哪个镜头?这个镜头的背景和其中的主角是什么?要求:完成拍照并留言!</p><p class="ql-block"> 在学生完成任务前,我做了提示:这作业必须包含三个因素:图片+文字,而且内容必须是场面。</p><p class="ql-block"> 场面描写注意: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全景描写(面)特定镜头(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细看孩们的作品,前三个同学完成的很好。后面的同学虽然各有各的构思和闪光点,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没有点清楚描写的是哪个场面(5个场面:排演、盼演、演出……),没有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画面没有层次感,没有认真读课文等,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不理解课文文字。只要自己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要做啥的,通过这个练习肯定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是理解的问题、表达的问题(遣词造句)还是思维逻辑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根本,是提高自己语文水平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虽然同学们没有几个能完成好,能挖掘出场面的深层含义,但只要我们把语文放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真问题,我相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一定会提高语文能力,提高的自身素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