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绿翅短脚鹎(bēi),(学名:Ixos mcclellandii),鹎科爱索斯短脚鹎属鸟类,通俗名称绿膀布鲁布鲁,英文名为(Mountain Bulbul)。该鸟上体部分呈偏绿色,体长约19-26厘米,体重约26-50克。从其额部至头顶处,覆盖有栗褐或棕褐色的羽毛,形状尖细,羽毛端具明显的白色羽轴纹,到头顶后部白色羽轴纹逐渐淡化或者不见。颈部羽毛浅栗色或褐色。两翅覆羽呈橄榄绿色,飞羽一般为暗褐或黑褐色,外翔绿色。</p> <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绿翅短脚鹎常栖息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森林边缘地带和沟谷地带较常遇见,也常见于溪流,河畔或村庄附近的竹林,木林内。</p> <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绿翅短脚鹎分布于东亚(中国)、东南亚(缅甸、越南、老挝等)、南亚(印度等)。</p><p class="ql-block">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华中以及华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绿翅短脚鹎为杂食性鸟类,食物以植物性为主。植物性食物多为果实,包括野樱桃、乌饭果、榕果、蔷薇果、鸡树子果、草籽等各类植物果实种子;动物性食物包括鞘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昆虫,例如蜂类、蚱蜢、斑蝥等。</p> <p class="ql-block">繁殖习性</p><p class="ql-block">绿翅短脚鹎一个世代时间约3.5年。繁殖期在5-8月。筑巢与其栖息环境相关,一般在乔木树侧枝上或林下灌木和小树上,巢距地面高度约1.2-12米。绿翅短脚鹎的巢呈杯状,由草类植物的茎、叶、根或者竹叶组成。巢甚小,与其体形颇不相称。绿翅短脚鹎一般每窝产卵2-4枚,卵壳表面呈灰白色、灰色或黄色,微带紫色或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2-28.1毫米×16.0-19.3毫米。</p> <p class="ql-block">2016年,绿翅短脚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无危(LC),受灭绝威胁程度较低,种群数稳定。</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统计,该物种的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其在栖息地范围内普遍常见,但在孟加拉国很少见或可能灭绝,中国的繁殖数量估计为100-10,000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