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令人难以忘记的建筑,串联历史,留住记忆。我的老家是一座傍澧水而设的小城,它曾有一座曾经在澧水流域独领风骚的“望江楼”。</p> <p class="ql-block"> “望江楼”其实历史不短。清初,不知谁建了一座大观楼,清末,大观楼更名为澧阳楼,1936年,又叫新合楼。 解放后,1952年新合楼改称劳动食堂。1959年,拆新合楼,盖了“望江楼”。“望江楼”的历史一般从1959年算起。</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06年拆除前的“望江楼”,红墙红瓦。一楼专营面点:三鲜面、锅饺、锅盔等十多种;二楼是茶社;三楼是酒楼。那时,“望江楼”飘荡的不仅仅是各色美食的香味,更是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饮食文化和小城优雅的格调。 </p><p class="ql-block">注:照片翻拍自《津市—澧水河畔的风景》钟月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望江楼”则是最近新建的,全然没有当年的影子。大门前的象征物是炉子上面一钵牛肉炖粉,一只手夹着筷子正从钵子里挑粉吃。这是给津市牛肉粉做广告,当年的“望江楼”好像与刘聋子米粉没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望江楼”承担着振兴老家经济的责任,也满足市民对过去繁荣的追忆。开业以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望江楼”只有三层,是小城最高的建筑,临江把风,心旷神怡。我读过不少津澧一带人士写的回忆文章,许多人写到,当年能到津市的“望江楼”搓一顿,足够吹牛一辈子。现在的望江楼有五层,布局也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层是刘聋子粉馆的地盘。津市牛肉粉在澧水流域声名赫赫,如今正向省内、省外拓展。我家原来就在刘聋子粉馆隔壁,来了客人奶奶就会喊我去刘聋子粉馆端碗粉招待客人,记忆中刘聋子家的牛肉粉鲜美味长。或许长年飘荡在外,饮食习惯变了,今天倒很惧怕牛肉粉的辣与咸了。</p> <p class="ql-block">除了牛肉粉,也有各种小吃。</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层倒是我很感兴趣的地方。小小展馆使我对刘聋子牛肉粉的来龙去脉、如何制作米粉等有了认识。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在深圳做不出老家那样的米粉。</p> <p class="ql-block"> 在跨界、融合的理念下,图书馆与餐饮联手了。主题文化活动、阅读空间等给新“望江楼”带来新意,带来时代感。这是对过去“望江楼” 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若能长期坚持做下去,的确是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层是小钵美食城。津市人喜欢炖钵钵,餐桌上摆的钵钵越多,越显示对客人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美食城内有个小剧场,食客可以边品味美食边观赏地方戏剧、曲艺等文艺表演。</p> <p class="ql-block"> 第四、第五层是商务接待区和“澧水一桌菜”,实际上就是包房服务。</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望江楼”楼梯过道上挂出的老照片和书法作品(我对书法是门外汉)。我试图借助老照片穿越历史,可惜老照片太少,刚进去 “门” 就被关上了。</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东东还是蛮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 离开前,我又一次端详门挑着米粉的这只手:在澧水是九澧大地交通命脉的时代,她成就了小城的辉煌,也成就了“望江楼”的风流。如今,新建的“望江楼”能重温旧梦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