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原,看文峰木塔

花飞雪

<p class="ql-block">  去年路过山西应县,邂逅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座被誉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那是一座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全木结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齐名。</span></p> <p class="ql-block">  自从见识了应县那座神奇的木塔,突然对木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今到三原,听说有个文峰木塔,便驱车前往,一睹三原木塔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三原木塔位于陕西三原城东南5公里处,是一座文峰木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陕西境内仅存的一座木制古塔,也是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木塔。</p> <p class="ql-block">  文峰木塔,一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位于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三原文峰木塔历史背景也比较独特。它的建立,有着一段与明朝工部尚书温纯相关的故事。温纯,这位陕西三原的杰出人物,历任知县、巡抚、工部尚书等职 ,是明朝的一位名臣。</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他回乡探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一千多两银子作为倡导,并动员当地的富户捐资。</span>他的倡议和推动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努力,在</span>分隔南、北两城的清裕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宏伟壮观的龙桥,最终实现了南北通行的愿望,极大的方</span>便了百姓。</p> <p class="ql-block">  在龙桥竣工之后,温纯又倡议利用修建龙桥时搭架拆下来的楦木,在三原县城东南的中王堡修建一座木塔,名为文峰木塔。这座塔的建立,不仅体现了温纯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更寓意着他希望三原能够文风兴盛、人才辈出、百姓衣食无忧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文峰木塔塔体共三层,四重檐,六边形的飞檐,像一只只活灵活现的临风之燕,静卧远眺,煞是好看。塔身全部木制结构,高约二十余米,六边挑檐上吊挂的风铃, 随着风声悠扬地响起,风吹铃响,悦耳动听。</p> <p class="ql-block">  塔基为砖石砌造,六角形,塔身自地至顶用6根通柱,底层柱包砌在墙内,四周回廊构成下檐。塔顶为六角攒尖式样,上置金属塔刹,重檐四滴水构造,造型独特,远望好像一座亭台楼阁,庄严遗风。</p> <p class="ql-block">  塔基铺筑砖阶,为登塔通道,塔台与前大殿之间以拱桥相连,为登塔通道,底层西北方向有门,塔内设扶梯,游人可拾阶而上到二、三层, 登塔望远,远眺阡陌交错、远山如黛的美景,景色如画,使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明工部尚书温纯捐俸倡建的这座楼阁式的木塔,原有塔寺,现已不存在了。如今遗存下来的这座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塔基之上、高24米、共三层的文峰木塔,被保护在30余亩的一个院子里,起名“木塔寺”。</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幽静的院子里,在塔的北侧,有四柱八撑三楼式木牌楼一座,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是1982年从文庙搬迁到该木塔寺内。</p> <p class="ql-block">  文峰木塔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如今,它已成为陕西三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其四重檐、六角攒顶的独特设计,以及玲珑俏丽的外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p> <p class="ql-block">  同时,文峰木塔不仅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明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p> <p class="ql-block">  如今,立着文峰木塔的院子,虽然不大,嫣然一个幽静美丽的公园,树木密布,风光旖旎,花儿盛开,斑斓如画,我们坐在修复一新的高台上,看塔赏景,喝茶聊天,也是一份悠然见南山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来访!</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留墨添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