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近日,看到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4月印行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五十七辑 陆军军官学校学生详细调查表(民国13年7月陆军军官学校编辑)》(以下简称“汇编”),该“汇编”为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一至第四队学生共530人(每人两张)的详细调查表,这些调查表应该是当事人当年亲笔所写。</p> <p>将该“汇编”粗略地与广东省档案馆网站-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料查阅系统-开放档案查阅系统-黄埔军校(https://www.da.gd.gov.cn/portal_home/archives?archivesType=6&keyword=)提供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对照后发现,有些人的姓名或籍贯可能在当年编制“名录”时写错了,有的籍贯栏中县一级的名称漏写了,还有就是将当事人的籍贯改了,如将广东香山改为了广东中山等。</p> <p>现摘录一些事例,望能引起相关单位和研究黄埔军校历史人员的关注。如果“汇编”的史料是真实可信的,则应尊重史料原件,尊重当事人当年书写的姓名和籍贯,改正“名录”编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补齐漏登的县(市)一级名称(保持“名录”内容呈现的统一性),以便正确地传达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至第四队学生姓名和籍贯这两个最重要的信息。</p> <p>一、疑似姓名错误</p><p><br></p><p>1. 第一队刘仇西?刘畴西?</p><p><br></p><p>调查表中写的是“畴”的繁体字“疇”,而不是“仇”,难道“疇”与“仇”通用?</p> <p>2. 第一队游步瀛?游步仁?</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仁”而不是“瀛”,难道“仁”与“瀛”通用?</p> <p>3. 第一队睦宗𤋮?眭宗熙?</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眭”而不是“睦”,估计是做摘录的人看走了眼。</p> <p>4. 第一队颜浚?顾浚?</p><p><br></p><p>调查表中显然是“顾”的繁体字“顧”,而不是“颜”,估计是做摘录的人看走了眼。</p> <p>5. 第二队赵枬?赵“𣏵”?</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𣏵”而不是“枬”,估计是做摘录的人看走了眼。</p> <p>6. 第二队梁锡古?梁锡祜?</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祜”而不是“古”,“祜”也不是“古”的繁体字啊。</p><p><br></p> <p>7. 第三队孙天放?胡天放?</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胡”不是“孙”。</p> <p>8. 第三队胡栋臣?胡东臣?</p><p><br></p><p>调查表中写的是“东”的繁体字“東”,难道“東”与“栋”通用?</p> <p>9. 第四队荣耀光?荣耀先?</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先”而不是“光”,估计是做摘录的人看走了眼。</p> <p> 二、疑似籍贯错误</p><p><br></p><p>1. 第一队李伯颜,茶河县?荣河县?</p><p><br></p><p>调查表中写的是“榮”,是“荣”的繁体字,“茶”好像没有繁体字。</p> <p>三、修改了籍贯</p><p><br></p><p>1. 第一队容海襟、郑汉生,第三队容保辉,第四队容有略、方日英,中山县?香山县?</p><p><br></p><p>调查表中写的均为“香”而不是“中”。</p> <p>2. 第三队关麟征,户县?鄠县?</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鄠”不是“户”。</p> <p>3. 第三队何文鼎,周至县?盩厔县?</p><p><br></p><p>调查表中明显写的是“盩厔”不是“周至”。</p> <p>四、籍贯表述不符合“名录”中统一的“省名+县(市)名” 基本模式</p><p><br></p><p><br></p><p>如第四队仝仁,河南古谏庄?河南孟县?</p> <p>五、籍贯表述仅有“省名”,应补上“县(市)名”</p><p><br></p><p>如第四队李铣安徽合肥、凌亚光贵州贵定、陈廷璧云南昆明、李岑江苏涟水等。</p><p><br></p><p><br></p> <p>对照《黄埔军校同学会》网站,“黄埔资料-黄埔名录”(http://www.huangpu.org.cn/bhjs)提供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姓名籍贯表”,则发现错漏更多,不胜枚举。</p> <p>作为与黄埔军校直接相关的国内知名网站,理应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借黄埔军校设立百年之际,把这张2008年6月26日刊发的表格修订、完善,不辱黄埔之名,不辱网站使命,为广大网友提供正确的历史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