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末,村里用上了电,结束了祖祖辈辈没有电的历史。九O年的四月,堂哥家买了一台十八英吋的黑白电视机,是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生产的飞跃牌。堂哥是村里的能人,有经济头脑。改革开放后,有了用武之地,家庭养殖业搞的红红火火,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他思维超前,善于尝试,新鲜事物总是走在乡亲们的前面。他是全村第一个有自行车的人,第一个买东方红四轮拖拉机的人。这不,他又第一家买了电视机。村里有了电视机,对于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来说,是开天辟地的新鲜事。一向宁静的村子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年轻人和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堂哥家,看稀罕的人群把院子挤得满满当当,人们的脸上都挂着好奇和喜悦,像争看新媳妇下轿一样先赌为快。孩子们想挤到最前面,看看电视机长啥样,从大人缝里猫进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堂哥家买的我村第一台飞跃牌黑白电视机。</span></p> <p class="ql-block"> 电视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新事物,安装都不是内行,堂哥请来电工帮忙。因为刚用电,电工上岗不久,经验不足,对于电视机安装也一窍不通。村里文化人读着说明书,搭手帮忙的人一边分析研究,一边动手捉摸。堂哥预先准备好了一根十几米长的大竹杆,作为安装天线使用,几个年轻人合力竖起了天线。电工打开电视机,开始调试。刚开始,荧屏上全是雪花。经过调整,把天线对准县城电视转播台方向,屏幕上出现了稳定清晰的信号,人们首次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片欢呼雀跃,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电工和年轻人固定好天线,首台电视机正式安装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电工和帮忙的年轻人安装固定好了电视天线。</span></p> <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电视机买的正是时候,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33集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乃武与葛毕氏通奸谋命,害死葛小大,是清朝四大冤案之一。上至大理寺,下至县衙,贪脏枉法,屈打成招,案情曲折,剧情波澜,深受乡亲们喜欢。每天天不黑,来看电视的人三三两两涌向堂哥家。特别是那些放了学的孩子,连晚饭也不吃,拿块凉馍就往堂哥家跑。母亲在后边追着喊着:“吃了饭再去!”喊破嗓子,人家头也不回,早消失得无影无踪。每到晚上,堂哥的屋里都挤得滿满当当,人群从堂屋延伸至半个院子,当门两边的簿篱子都给挤断了。我大娘是个热情好客、喜欢热闹的人,她不仅不生气,为了方便多坐些人,她让堂哥直接把簿篱子拆掉。电视连续剧的剧情让人上瘾着迷,每晚不结束谁也不舍得离开。大家知道,麻将场里人尿大泡,看电视着迷上瘾也尿大泡。中间怕丢了剧情,忍着憋着也不尿,趁插播广告跑出去,火急火燎地撒泡尿。每晚散场后,屋门口两边、墙角边丢下成大片尿印子。大娘一家喜欢热闹,对乡亲们热情,尿发水也乐滋滋的,大娘笑呵呵地连声说:“这样好,这样好,我就喜欢这样的人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腾出更好的空间方便乡亲们看电视,大娘和堂哥堂嫂商量,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播放。在院子里放一个大方桌,上边摞个小四方桌,把电视机放到上面。位置高了,空间大了,视线也好了,也不那么拥挤了,出入也方便了。堂哥把院子划上线,打上格,又买了五十只小马扎,方便老人孩子坐在前面看,年轻人站在后边。为了方便乡亲们饮水,堂哥又买了一只新保温桶。天不黑,大娘先烧好一桶开水,供乡亲们饮用。堂哥还买几条红旗渠牌香烟,让烟瘾大的乡亲吸上几口。为了使看电视的乡亲不感觉冷落,大娘和堂哥堂嫂还分好班,陪同乡亲们一同观看。只要有一位乡亲不离场,她们也不关机,直至人全部送走完,才关机关门。每天早晨,他们一家人老早起来打扫整理卫生,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停停当当,做好乡亲们晚上看电视的一切准备。</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位八十多岁的五保老人,无儿无女,行动也不方便。不过他一辈子喜热闹,好欢乐。得知堂哥家有台电视机,演的电视如何如何好,大家讲的神乎其神,老人家心里痒痒,很想过去看看。大娘知道情况后,让堂哥拉着架子车把他请来,在家吃晚饭后,和大家一同看电视,电视结束后把他送回家,天天坚持如此。老人非常激动,逢人便说:“政府管着吃喝,乡亲们管我娱乐,有儿有女该咋着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乡亲们在堂哥家院子里看电视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电,普及到千家万户。但当年全村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炽热乡情永远值得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