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名片如衣品,一张设计合理的精美名片,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姓名职位和联系方式,留下名片,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以后的交往。</p><p class="ql-block"> 现在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开遍大江南北,老板经理多如牛毛,交换名片就成了介绍身份最便捷的方式。回想199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黄宏和侯耀文演的小品《打扑克》就是用各种名片替代扑克比职位大小等级高低打的牌,让观众对于名片的用途大长见识。据说现场的观众看得捧腹大笑,电视机前某部分观众反而笑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儿子大四那年实习,听他说整个分公司连主管在内大概10个人,他所在的部门总共4个人。寒假回家帮他洗衣服,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名片,上面赫然印着儿子的名字,头衔是经理。呦,我儿不是出息了嘛!还没等我美滋滋地做经理他娘的美梦就想到一个笑话:一场雷阵雨四个人一起在亭子下躲雨,各人互掏名片介绍自己,结果三个经理一个副经理。</p><p class="ql-block"> 如今经理遍天下,一张名片只不过是介绍自己身份给人留下联系方式的纸片罢了,没什么值得我开心。</p><p class="ql-block"> 以前进过一个高大上的文学群,作为写作小白的我常常仰慕地在群里潜水看别人写的诗歌文章。群里有位华裔姐姐说她将回国在附近的城市领取文学奖项,还希望借此机会游览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景之誉的西湖。我憨憨地认为外国作家回国人生地不熟便自告奋勇地应征陪同她游玩西湖山水。哪料到人家的知名度太大杭城的文化圈得知消息要给她接风洗尘。孤陋寡闻的我只能随着大作家去蹭饭,就云里雾里一头扎进了当地的文人圈。</p><p class="ql-block"> 接我们去吃饭的是作家的30多年未见面的同学。包厢内大佬云集恭候大作家光临,我们三人一起进去,可能被不知情的大佬们认为我也是一个作家。</p><p class="ql-block"> 气氛热烈,大部分在座宾客争先恐后递上名片向大作家介绍自己,没见过这种场合的我一脸懵手里也多了一叠名片。光看台头就觉得名片主人光芒万丈,那些头衔我们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挨不到边角。其中有一张名片印象深刻,那个大佬的名片因为普通尺寸实在放不下那么多字,只能做成两面折叠可以像书一样打开的两页,里面印着十几个头衔,还有他获过的各种奖项,唬得我这个乡巴佬不敢开口说话。但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一言不发放过我,互赠名片结束,就开始向我和一起来的作家同学要名片。</p><p class="ql-block"> 那同学一脸谦虚:不好意思,我忘车上了。我只是作家的同学,在本市上班,知道她来,顺便来聚下。</p><p class="ql-block"> 那我一个文字爱好者哪有名片搞社交,我也不知道要参加这种场合啊。但有个大佬认为我谦虚不肯相信又追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天,我连高中都没上过,大学的门还是送儿子去读书进过一次。我老老实实回答我初中毕业在家种田,惊得旁边几个大佬只能赶紧吃点美食合上差点惊掉的下巴。</p><p class="ql-block"> 宴席散去,同学陪作家一起去看杭城的夜景。在城市阳台,那同学娓娓而谈介绍杭州近几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国家的政策与他最近的动向。原来真正的大佬是这位同学,没有递名片的他竟然是本市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和某省商会的会长,可这人却说这些都是虚名,今天和大作家在一起,只是高中同学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和一位幽默的文友提及此事,这家伙竟然也取笑我没有名片,说万一小院变大院了呢,也得来张名片炫耀一下。左思右想,不就名片嘛,我自己弄一张保存在相册里,谁再问我要名片,我就微信发给她(他)。想到做到,我选了张照片P上文字:“篱笆小院家庭妇女,能割稻谷会种红薯。种田为生四处打工,业余写字假装斯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