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家长: </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曰,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为提高您和孩子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我保护能力,89图案塔蕾幼儿园特发《防灾减灾致家长一封信》,希望您和孩子一起认真阅读,共同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一、提高灾害防范意识,树立居安思危思想 。</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中,灾害风险和事故隐患无处不在。因此,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防范灾害能力尤为重要。请家长朋友们重视防灾减灾,提高防范意识,积极了解身边存在的灾害风险,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保障您和孩子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二、积极参与疏散演练,掌握自护自救能力。 </p><p class="ql-block"> 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防灾减灾疏散演练活动,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确保在各类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快速反应,科学避险,真正掌握紧急逃生、自救互救等基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1</p> <p class="ql-block"> 三、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避灾自救技能 。</p><p class="ql-block"> 家长请和孩子一起学习防灾减灾和避险知识,学会正确的应急避险措施,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我保护能力,筑牢安全“防护墙”。</p> <p class="ql-block"> (一)地震灾害避险</p><p class="ql-block"> 1.避震要点: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2.在室内避震:应利用写字台、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也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更不要跳楼逃生。</p><p class="ql-block"> 3.在室外避震:应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要在易燃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若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或大树旁、电线电缆下。</p><p class="ql-block"> 4.在幼儿园避震:正在活动中的幼儿,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桌子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p><p class="ql-block"> 5.安全的躲避地点:室内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要远离建筑物,待在开阔、安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6.有效避险姿势: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前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p> <p class="ql-block"> (二)火灾逃生避险 </p><p class="ql-block"> 1.应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p><p class="ql-block"> 2.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p><p class="ql-block"> 3.身上着火时,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p><p class="ql-block"> 4.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p><p class="ql-block"> 5.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时,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门窗呼救。</p><p class="ql-block"> 6.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逃生。</p> <p class="ql-block"> 温馨提醒:生命重于泰山,防灾避险于未然!让我们共同关注防灾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为孩子健康成长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p> <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任保霞</p><p class="ql-block"> 终 审: 郭 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