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理与丽江中间的剑川县,有一座始建于元代至正末年(公元1341—1370年)的剑川古城,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几百年来,剑川古城历经沧桑却古貌依旧,古民居建筑的保留量占全城民居总数的九成以上。</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剑川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经600多年的沧桑岁月仍然形制完整、古貌犹存。位于交通要道的剑川古城,街道没有采用许多城镇常见的十字街,而是采取“四门向左、正街相错”的布局方式。这种丁字街的布局方式,可以迷惑人!“敌人攻城攻进来,东南西北分不清!”更神奇的是,在这个高原多风地带,这种布局还能有效阻挡寒风穿城而过!</p> <p class="ql-block">剑川是云南四大文献名邦之一(大理、剑川、巍山、石屏)</p> <p class="ql-block">剑川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早,程度较深。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起,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止,剑川登科及第有功名者,累计558名。其中进士21名,举人145名,贡生392名。其余未能录取的多数学子或从教,或学医或从事木雕建筑等工艺,足迹遍及滇、黔、川、藏、桂,乃至南亚、东南亚。</p> <p class="ql-block">剑川,古称义督(纳西语,意为“南边的大门”),5300年前已有先民活动,南诏设剑川节度为行政建置之始,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现有古城为明代所建,古城城区所在区域为明代至今州、县的治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西门街的青石板路分为左、中、右三条,正中那条石板路只允许老年人、小孩、读书人及读书出仕之人行走,其余人,不管你多有钱,只能靠边走。体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p> <p class="ql-block">川古城的民居极具特色,古民居量占全城的90%以上,至今留有161处明清古院落,其中明代院落21余院;清代院落146多院,其余为民国至上世纪60年代土木结构建筑,古民居建筑的保留量占全城民居总数的90%以上,在国内已属罕见。有不少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白族民居。古城民居古朴典雅、布局严谨。</p> <p class="ql-block">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剑川古城中心区北部的西门街中片区。古建筑群建造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是云南省现保存较完整、数量相对较多又集中的珍贵明代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城西门街明代古建筑群,为国内保存较好的民居木构建筑,时代特征突出,格局完整,布局合理,是研究云南乃至中国明代民居建筑发展、街区演变历史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其中西门街明代古建筑群、景风公园古建筑群被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城三坊之一:节孝坊是全国政协常委张纪域的祖宅。</p> <p class="ql-block">赵藩的学生赵式铭(1873-1942年),字星海,号弢父,白族,剑川县金华镇人。中国白话文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云南最早研究白族语言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从西门街往东,经过早街,就到了东门街,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张伯简。张伯简也是白族,1898年出生于剑川,1921年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最早的少数民族党员之一。回国后,他撰写了《社会进化简史》,这部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影响了大批的爱国青年,很多人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今,张伯简故居已经被改造成为了纪念馆,对社会开放,供我们参观凭吊。</p> <p class="ql-block">张时宜宅院:位于剑川县金华镇西门街张家冲10号,始建于明嘉庆十一年(1532年),五进院格局,现存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为二进院,由大门、二门、正房、倒厅、前院南北耳房、后院南北耳房组成。清代晚期由于失火,正房、倒厅、南耳房皆烧毁,现仅存的明代建筑为大门、二门、前后两院北耳房,其于建筑为清代晚期重建。</p> <p class="ql-block">剑川人何可及,进士及第,被派到河南做官。在梳理漳河工程之际,何可及获得秦始皇传国玉玺,贡于皇帝,官升陕西道御史,管理七省漕运。在职期间,何可及因尽忠尽职,功绩卓异,官升至太仆寺卿,跻身于大明王朝最高层。</p> <p class="ql-block">“何人不中何人中,不中何人中何人。”明万历年间,剑川读书人何可及写下这副对联后,就前往千里之外的北京城赶考,果然中了进士。400年后的今天,这副对联依然印刻在剑川古城何家大院的廊柱上。这个“四合五天井”的传统白族民居内居住着何可及的第十五代后人。房子,是清朝同治年间建造的,而院子,更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何桂枝宅院:位于剑川县金华镇西门街51号,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一进院,由大门、正房、面房、东西耳房组成,大门及东耳房为现代建筑,明代建筑仅存正房和面房。</p> <p class="ql-block">剑川没有出现喜洲那样的富豪与商帮,却孕育了一批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1、明朝官至太仆寺卿,直接参与上层政治决策的何可及;</p><p class="ql-block">2、明天启年间,刚正不阿,敢于弹劾九千岁魏忠贤的杨栋朝;</p><p class="ql-block">3、明天启年间,抵御叛贼,为国捐躯的段高选;</p><p class="ql-block">4、清末撰写成都武侯祠“攻心联”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赵藩;</p><p class="ql-block">5、政治家、诗人、书法家周钟岳;</p><p class="ql-block">6、中国白话文先驱赵式铭;</p><p class="ql-block">7、民国时期的抗日将领中将鲁元;</p><p class="ql-block">8、著名林学教育家张海秋;</p><p class="ql-block">9、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白族党员张伯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最有意思的是,如此多的文化名人都住在这条仅200、300米的街道--西门街。因此,这条街又被称为“文化名人街”,文献名邦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门上这块“振威将军第”的大匾和“宰相名花红开一品,将军大树绿荫三垣”的对联,居为赵藩所书。门边挂着一块政府制作的木牌,介绍了“鲁元家宅”的大概情况。鲁元,曾任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官,58军中将军长。而他的祖辈,鲁氏第六世祖鲁国栋、鲁国梁在清代先后被授封为振威将军、建威将军。由于鲁宅出了三位将军,所以被称之为“一府三帅”。</p> <p class="ql-block">古城三坊之一:五马坊</p> <p class="ql-block">剑川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身毒是印度的古称)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要冲,也是中国古代连接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重要枢纽。同时,剑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集名山、大河、名湖于一身,这里还是我国白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县,被誉为“白族之乡”。</p> <p class="ql-block">昭忠祠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为明天启间四川巴县县令段高选殉节御建祠堂,是白族建筑匠师在吸收北方建筑建造风格的基础上建造的云南优秀建筑,特别是门楼牌坊非常有云南特色,是古城三坊之一。</p> <p class="ql-block">剑川人段高选,是段思平的后裔。公元1619年,段高选进士及第,被大明朝廷任命为四川巴县知县。公元1621年,天启元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段高选率众抵御被杀死。史载,段高选一门八人,死于奢崇明之乱。明末崇祯皇帝登基后,下令在剑川古城修建昭忠祠,纪念段高选。</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陈家大院,原是个一进五院的大院落,现留下来的只有一进三院。陈家一共出了三位进士:第一位是陈家第六世祖陈奇猷,明天启壬戌进士,任广东道监察御史;第二位是陈家第十四世祖陈师鲁,清嘉庆进士,诰授中宪大夫,任湖北兴国州知州,山东清河县知县;第三位是陈宗鲁,清嘉庆丁丑进士,任吏部掌印、郎中。陈家这“一门三进士”,是陈家的荣耀,更是剑川读书人的典范,在当时成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这户人家,就是典型的“歪门斜道”了,古时民居的一种风水格局。</p> <p class="ql-block">剑川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身毒是印度的古称)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要冲,也是中国古代连接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重要枢纽。同时,剑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集名山、大河、名湖于一身,这里还是我国白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县,被誉为“白族之乡”。</p> <p class="ql-block">甲马客栈</p> <p class="ql-block">进人景风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15米高的九层石塔,塔名灵宝塔,始建于明代,乾隆年间地震倒塌后重建。塔旁的三层八角楼阁就是景风阁了。此阁原为魁星阁,清末在赵藩建议下,改为供奉剑川乡贤牌位,称之为“景风阁”,即景仰先贤遗风之意。</p> <p class="ql-block">景风阁的左侧是棂星门。1949年4月2日,就在棂星门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武装起义。此次起义建立了滇西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和第一个人民政权,有力促进了滇西北的解放进程,为云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剑川各族各界人士在棂星门前竖立了“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在起义和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灵宝塔始建于明代,原为镇水灾而建的风水塔,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重建。塔为方形密檐式九级石塔,通高约15米,须弥式塔座上雕莲花纹饰,束腰四面雕动物纹饰。塔身逐步收分,级间叠涩结构出檐,四角飞起。</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后是大成殿和启圣宫,这也是剑川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庙两侧,还建有关岳庙和财神殿。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景风阁古建筑群,201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景风公园内还设立了剑川县民族博物馆,展出剑川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赵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被誉为云南第一文化名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国会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四川臬台官封二品,受到过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晚年回归云南致力于文化事业,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其门下高足有李根源、蔡锷、周钟岳等,分别为近代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赵藩一生著述颇多,尤以诗词楹联为最。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攻心联”就是他撰写的。现在还悬挂在昆明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为其手书。</p> <p class="ql-block">赵藩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也许给后人一些不可磨灭的鉴悟,有智慧的政治家、战略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都先后稽疑送难,点觑其要义,啧啧称赞。</p> <p class="ql-block">刘亦菲光临过的王记凉粉店以豌豆或黑豆凉粉为主,撒上葱花香菜,再盛几勺王记自配的爽口酱汁调料,炎热的夏日来碗凉粉,既解馋又解热,清凉香嫩,爽口开胃。除此之外,王记还有新鲜面条、手工饵丝、香辣孜然洋芋、醇香浓郁的酥油茶和油嫩酥软的千层饼等,品式多样、美味可口。</p> <p class="ql-block">周钟岳(1876年10月17日-1955年5月19日),字生甫,号惺甫、惺庵。白族。云南省丽江府剑川州(今剑川县)人,清末、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政治家、书法家、诗人。</p> <p class="ql-block">周钟岳曾在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辛亥革命后担任过蔡锷都督府的秘书长,1919年,担任云南省的省长,省考试院的院长,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赵藩的另一学生周钟岳的书法堪称周正绝伦,最为熟悉的南京“总统府”三个字,昆明“石林”两个字,还有其它题字,为世人存留不可磨灭的芳墨。其书法地位比肩当时的著名草书大家于右任,被认为是民国政坛最为出色的两位书法家,可见其书法的造诣有多高。</p> <p class="ql-block">周钟岳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当属“总统府”这三个字。在1948年的时候,向全国征集这三个字的书写作品,当时收到社会等各界很多的投稿,最终仍然是选中周钟岳所写的“总统府”。周钟岳所写的“总统府”,浓墨重笔,雄浑且大气端庄的颜体楷书被推为最佳选择,后来蒋还给周钟岳奖励15两黄金,以表示周钟岳的书法“一字千金”。</p> <p class="ql-block">赵将军第: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典型驻军将领厅堂式建筑,现保存格局为四合五天井,简洁矮小,小巧紧凑,风格独特。由大门、二门、正房、面房、南北厢房及四处漏角组成。</p> <p class="ql-block">剑川人杨栋朝,与何可及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官位,没有何可及那么显赫,只是明廷礼部给事中。他官儿不大,胆子不小,他继杨涟之后,持续上书弹劾魏忠贤,差点被东厂的人杀死。后因何可及力保,他才幸免遇难,回归剑川。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朱由检诛灭后,经何可及力荐,崇祯重新启用杨栋朝,让杨朝栋官拜三品光禄寺卿。多次打败努尔哈赤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最佩服的明末官员有两个,一个是杨涟,一个就是杨栋朝。他说:栋朝,忠肝义胆,真英雄也 。</p> <p class="ql-block">剑阳楼古城的新地标,历史遗迹复建而成,同时也是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p> <p class="ql-block">2022年开放的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给剑川古城带来了更多的魅力。这座方志馆,是全面反映南方丝绸之路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公共文化场所。</p> <p class="ql-block">位于十字街口的杨记主要经营饵丝、饺子、米线、面条,“双盖帽”一词的意在佐料方面选用两种不同风味的卤肉,一种是煮新鲜白肉肉沫,一种是炒豆瓣酱辣椒油的炸酱肉末,同时撒上刚切好的葱花、韭菜,还有腌制入味的爽口酸菜,再加入提前熬好的高汤,美味与形色的兼顾,正是中国人的饮食哲学。</p> <p class="ql-block">2003年11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剑川古城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剑川古城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如今,走在古城的小巷里,依然隐隐透出书香气。随处可见的古宅门梁与对联,随便一副都是清隽儒雅、温良恭简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1639年,徐霞客游历至剑川,买鱼至北门街杨贡生家烹食并小住两日。此逸事记载于《徐霞客游记》中:“抵剑川州。州治无城,入其东街,抵州前,乃北行,税行李于北街杨贡士家,乃买鱼于市”。寥寥几句便道出了古城里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剑川的街头巷尾,总能在细微之中品出一丝书香气,比如每栋古宅门梁上贴的手写对联,又如路边小摊主随笔写下的一手好字。</p> <p class="ql-block">“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对于剑川古城,这形容恰如其分。这座充满生机的明清古城生息依旧,身上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亟待人们去品鉴。</p> <p class="ql-block">对于剑川这样的古老城市来说,前来的游人更适合安静地做一个闯入者,沿着古城街道,细品每家每户的楹联、版画,通过对联读出一扇门背后的故事。然后彻底融入进去,与岁月共赴一场约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