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书海文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柳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和他的长篇小说《创业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C-J-G</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音乐:轻音乐/纯音钢琴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创作日期:2024.5.2~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发布日期:2024.5.9.</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读《创业史》时,我常为柳青那种内在的自信和从容所感叹,好像这是一个通达世事的老农在讲述他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好像一条大鱼游弋于他的河流……不是你的故事、他的故事,而正是“我们”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作协主席铁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代题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他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具有超时空的文学价值。</p><p class="ql-block">这位作家就是柳青,他倾注一生心血创作的代表作《创业史》,就是一部具有史诗性意义的巨作。</p><p class="ql-block">柳青(1916—1978),陕西省吴堡县人,原名刘蕴华。在他的履历表上,我看到他从少年时起就追求进步,12岁加入了共青团,19岁参加了“12·9”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了学生刊物《学生呼声》主编。20岁加入了共产党,同年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待车》。</p><p class="ql-block">柳青的革命生涯和文学生涯在他20岁即1936年同时开始。1938年赴延安成为一名干部,而文学创作也日渐成熟,创作了《误会》、《牺牲者》、《废物》、《地雷》、《一天的伙伴》、《在故乡》、《喜事》《土地的儿子》等短篇小说,收入了短篇小说集《地雷》。</p><p class="ql-block">1942年,他在延安参加了整风运动,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奋斗方向和目标,坚定了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道路的决心。</p><p class="ql-block">1943年,柳青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指导思想,来到陕西米脂县乡村体验生活。也正是从这时起,柳青真正开始了他毕生所从事的与农民相结合的创作生涯。通过在农村的工作实践认真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创作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p><p class="ql-block">1947年,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了创作生涯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这部以陕北解放区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被誉为贯彻文艺座谈会文艺方针的代表性作品受到推崇。</p><p class="ql-block">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和情节铺陈真实生动,显示了柳青擅长于描绘各种人物性格的才能,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也鼓舞了他创作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柳青随军来到了旅大。当陕北处于解放战争最为紧张激烈的时候,他再次来到了陕北。这次在陕北的米脂县,他听到沙家店粮站支前的故事后,内心被深深打动,于是便来到沙家店等地进行采访。根据在当地采访获得的材料和多年的生活积累,柳青于1951年3月,收获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这部小说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它的成功,标志着柳青创作的日臻成熟。</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后,给柳青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他却不愿意安于现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1952年5月,他作出了人生中的一项重大抉择,毅然舍弃了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优越环境,举家迁到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以一个农民和党的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正在进行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全身心地融入到农村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柳青在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亲身参与和体验了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和乡亲们一起品尝了农村改革的艰难和抵达成功的喜悦。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他接触并观察和研究了农村各阶级、阶层各式人物的生活、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这为他后来创作《创业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p><p class="ql-block">根据文学史上的记载,柳青于1956年出版了一部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它以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报道了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的新人物、新事物。1958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狠透铁》,表达了他对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出现的新矛盾的认识。这两部作品可以看作是柳青创作《创业史》这部巨著的“创前预热”吧。</p><p class="ql-block">柳青随后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创业史》的创作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柳青的创作计划里,《创业史》一共分为四部。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阶段,第三部写合作化运动高潮,第四部写全民整风和大跃进,至人民公社建立。</p><p class="ql-block">1959年柳青完成了《创业史》第一部的创作,1960年正式出版发行。对这部书的出版,文学史上给予了高度评价:“《创业史》的出版,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标志着我国当代文学发展到一个新水平。”</p><p class="ql-block">柳青也因为这部书的出版而成为文学界一个全国瞩目的重量级经典作家。同时,皇甫村也成为一个响亮的文学地标矗立在了当代文学的版图上。</p><p class="ql-block">然而,现实却往往又是残酷的,也是作家难以预料的。正当柳青满怀热情继续从事《创业史》第二部的写作时,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运动使柳青在写出了第二部的25章后即被迫中断,即使十年后复出,重新拿出笔来的柳青已是疾病缠身,根本无法补回十年宝贵的时间,无法完成原先定下的全部创作计划。</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柳青复出后修改再版的《创业史》第一部和改定后出版的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因病情恶化,柳青于1978年6月13日病逝,享年62岁。他的过早离世,没有能为后世留下一部完整的恢弘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集体创业史,这既是柳青一生的遗憾,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p><p class="ql-block">抚今追昔,笔者亦不禁为之伤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业史》是一部全面反映新中国建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倾注了作家柳青全部的心血和艺术理想。</p><p class="ql-block">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何认识书中主人公梁生宝和梁山老汉形象的典型意义?如何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这几个问题是我在研读中国当代文学专业时,教材上布置的练习题,是读懂《创业史》必须掌握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创业史》之所以被柳青命定为“史”,其意旨在于写出农民的命运史。这部命运史与过去的“苦难史”、“屈辱史”、“起义史”、“斗争史”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社会主义革命所带来的农民历史道路转折的命运史,它的历史方向是由个体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过过渡到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轨道上来。这对于农民、对于整个中国社会,都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变革。</p><p class="ql-block">柳青在谈到《创业史》的主题思想时曾经写道:“《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p><p class="ql-block">《创业史》这部作品是以一个互助组——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发展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的建立进程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生活面貌,揭示了这场革命所引起的矛盾的广泛性和变化的深刻性,在家国叙事、爱情描写及个人集体化的文学叙事中,深刻地体现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p><p class="ql-block">这应该就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所达到的高度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学是人说”,这句话运用到小说创作中更为恰当。凡是小说,就必须写人,人物是小说的主脑,是核心和台柱。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是通过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生的艺术描写来体现的。</p><p class="ql-block">评价一部小说成功与否,主要就是看人物写的怎么样,人物在作品的生活场景是否逼真,是否富有典型性。《创业史》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而梁生宝和梁三老汉就是《创业史》众多人物形象中刻画最成功最耀眼的艺术典型。</p><p class="ql-block">梁生宝作为农村社会主义革命潮流中涌现出来的新人典型和故事情节的结构核心,是柳青倾情创造的审美主体。在他身上,凝注了柳青对这一审美主体所表达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用一支雄健之笔,从历史到现实、思想到个性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刻画,使之具有了文学史上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另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柳青着重从精神上心理上揭示了他从旧的创业道路即个人发家致富向新的创业道路即集体创业共同致富的转变过程。是小农经济生产者艰难地告别私有制,艰难地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艺术典型。柳青一方面写出了这个人物的转变过程,一方面也充分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精神世界的复杂性。</p><p class="ql-block">《创业史》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作品中强烈的立史意识,史诗性的写作方式,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审美风范,都是后世作者取之不竭的资源。而它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写人物见长。</p><p class="ql-block">柳青说“我也是按照人物性格的艺术冲突来安排情节的”,也就是从人物出发,从人物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出发安排情节结构全篇。他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可有可无的,所有人物都在他应有的地位上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和独特的个性。</p><p class="ql-block">除了细节描写外,作家柳青还用较多的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的性格。</p><p class="ql-block">《创业史》这部巨著耗费了柳青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为我们描绘了新中国初期中国农村的广阔生活画面,使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和社会风情,看到了各种各样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作品绚丽多彩,含蕴丰富,思想深邃,尽管它所依托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遭到历史的解构,但是,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沉淀之后,《创业史》所闪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光华,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