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画中的婺源

海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明珠。这是一个因“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的古县,它是因一个“徽”字而闻名的古县,它是因一个“红”字而闻名的老区,它是因一个“绿”字而闻名的生态之乡。它是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来婺源我已经是第三次了,每次来都是不同季节,但每次都有不同收获,认识也不断加深。走进婺源,就如走进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走进婺源就如走进一部史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片瓦、每一根草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都蕴藏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和辉煌。传说尧帝时期,天降大雨,河流泛滥成灾。村民们困在洪水中。在这危急时刻,一个美丽的女子手持长矛、腰系经卷,骑着一条大鳙鱼逆流而上。将村民们从洪水中解救出来。而这位美丽的女子化作了天空中的婺女星,而大鳙鱼吸干了洪水化为了婺源东部的大鳙山。从此,婺源成了婺女星升天之地,人们也将这里命名为“婺源”。在婺源有座古老的石桥。据说,这座石桥是由神仙所建。他用自己的神力,将两块巨石横跨在河流之上,形成了坚固的石桥。人们走过这座石桥时,都会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守护着他们。在婺源的山间,有个古老的村落,村中的老人们常讲述一个故事。他们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天,来一名美丽的仙女,用她的魔法将这片土地变得肥沃而美丽。从此,这里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婺源的文化内涵,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为婺源增添了传奇的色彩。其实翻开婺源厚重的历史,婺源经历了诸多的曲折与辉煌。西周时期,婺源属于“扬州之域”。但真正让婺源这个名字开始流传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婺源是吴国的领地。吴国,曾是一个辉煌的诸侯国。然而,好景不长。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吴王夫差的长子吴鸿被流放到婺源湖山。而后婺源地域在楚灭越后又被划入楚国版图,直到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国灭亡。秦统一六国后,婺源地域隶属于鄣郡。关于“鄣郡”之名是因为婺源北部的三天子鄣(大鄣山)而得名。到了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婺源地域又属丹阳郡。直至隋朝,新安郡改为歙州,婺源地域属歙州休宁县。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的回玉乡和乐平县的怀金乡合并建立婺源县隶属歙州。从此,婺源正式出现在史书上。婺源见证了春秋战国的纷争、见证了秦朝的统一、见证了唐宋的辉煌,也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正是这些历史的沧桑,铸就了婺源独特的文化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古以来,婺源就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自宋嘉定四年(1211)吴昇任婺源知县起,婺源出了名儒朱升、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海瑞、汪正言、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汪士慎、海正言、等书画艺人,自古有“书乡”之称。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精品之萃,为国内县级博物馆所罕见。婺源古属吴楚之地,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婺源人崇尚耕读文化,自宋嘉定四年(1211)吴昇任婺源知县起,文风日盛,人才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成了婺源的真实写照。这里不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更是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它曾孕育出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等。自宋嘉定十年(1217)起,婺源出了武状元2名,文进士550名,居全国各县之首。历代官宦,著名文人墨客如朱升、吴澄、汪延讷、汪士慎、丁云鹏、海瑞、王阳明、黄庭坚、宗泽、岳飞、文天祥、朱元璋等人都曾游览此地,并留下了大量诗文佳作。如宋代方岳的《婺源道中》、许月卿六的《题婺源斋厅》、元代卢挚的《婺源县斋书事》、明代汪广洋的《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清代吴颢的《婺源溪行》……可以说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古迹众多,文化璀璨,不愧为“书香门第,气节之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一直以古文化、古建筑、古树群、古洞群而著称。漫步在婺源的古街巷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年代。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诸如“吴楚分源”界碑、春秋吴太子鸿墓、汉长沙王吴芮墓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婺源历史的沧桑变迁,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除了历史文化遗产外,婺源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婺源,犹如走进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梦境。仿佛是在画中游,在诗中行。月亮湾是一个美丽的河湾。湾中有一河滩,形似弯月,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故名月亮湾。河滩上,长满了青青的绿草,开满了白色的野花。河滩中,有一棵古樟,树杆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撑在河滩上。河水绕着河滩,缓缓流过,河滩上的绿草白花,在春风中摇曳,在阳光中沐浴,在蓝天下尽展风姿。河对面,是一望无际的农田,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下怒放,在微风中起舞,在蓝天下欢歌。河岸上,是一丛丛翠绿的竹林,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农舍,青山、绿水、农舍、田野、古樟、翠竹、油菜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站在河岸上,欣赏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呼吸着带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晓起村。晓起村有上、下晓起之分,上晓起为陆姓聚族而居,下晓起为汪姓聚族而居。两村之间,有一条青石小巷相连。小巷两边,是民宅古建,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典型的徽派建筑。小巷中间,是一条青石铺就的曲折小径,两边是青石垒砌的水沟,用于排水。这古巷,虽经百年风雨,仍保存完好。晓起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满山遍野的古树名木。村中的古樟树、古枫香树、古苦槠树、古银杏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最大的要数下晓起村那株“晓起神樟”,树高30米,胸径3.68米,冠幅东西30米,南北35米,树龄有1500多年,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村中还生长着170多株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最大的一株要数上晓起村的那株,树龄有300多年,树高26米,胸径1.68米,冠幅20多米,枝繁叶茂,华盖如亭,郁郁葱葱,遮荫达300多平方米。这些古树名木,是晓起村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晓起村古朴风情的象征。晓起村最吸引人的是梯田油菜花海。沿着曲折蜿蜒的山间小路只见梯田层层叠叠,依山顺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形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画长卷。此时,正是油菜花开时,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油菜花开得正旺,满眼都是一片金黄。那金黄的油菜花,一团团,一簇簇,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更加亮丽夺目,更加风情万种。山风吹来,油菜花在梯田里翻滚,芳香在空中飘荡,此时令人尽情地欣赏这云蒸霞蔚的油菜花海;令人尽情地呼吸着带着油菜花香的清新空气;令人尽情地拍摄这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的古村落。沿着一条青石古道走进李坑。古道两边是鳞次栉比的民居,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典型的徽派建筑。申明亭、大夫第、武状元府第、文运亭、进士第、儒商第等古民居,虽经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那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那镂空的花窗,那翘起的檐角,那幽深的庭院,那幽暗的天井,那斑驳的粉墙,那青灰的黛瓦,无不透出古朴典雅的气息,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艺。走出古民居,村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上,横跨着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古桥,有石拱桥、木拱桥、廊桥、亭桥,桥与桥之间,相距不过几十米。这些古桥,都是用青石板、鹅卵石、木料、杉树皮等材料建造而成的。这些古桥,虽经百年风雨,仍坚固如初。站在古桥上,俯瞰溪水,只见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水草摇曳,鹅卵石历历在目。江湾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自唐初江氏迁居此地聚族而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江湾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沿着青石古道走进江湾。古道旁是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那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那镂空的花窗,那翘起的檐角,那幽深的庭院,那斑驳的粉墙,那青灰的黛瓦,无不透出古朴典雅的气息。这就是江永故乡。江永就是江湾村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故居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约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两天井结构,有正屋、厢房、书屋、厨房等,是一幢典型的徽派建筑。故居是幽深的庭院,青灰的黛瓦,斑驳的粉墙,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镂空的花窗,翘起的檐角,都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特别是那堂屋中悬挂的一幅江永手书的《四书章句集注》木刻版,这木刻版是江永耗费毕生精力,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精心雕刻而成的,字体遒劲有力,刀法娴熟精湛,是一幅难得的书法珍品。篁岭是一个典型的山居村落,因“修篁遍岭”而得名。篁岭古村是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沿着曲折的山间小道便走进篁岭。只见古村落依山就势,布局错落有致,徽式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与青山绿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篁岭的天街古巷、五桂堂、曹文埙故居、晒秋人家……无不显示出篁岭古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特别是家家户户都将收获的农作物晾晒在屋顶、窗台、晒架上,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晒秋图,让人流连忘返。此外婺源的文公山、鸳鸯湖、大鄣山卧龙谷等景点,每一处都会让你流连忘返,每一处风景都让你心醉神迷。有着“中国最美的乡村”之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古朴,古诗云“婺源山色如画廊,烟雨蒙蒙水墨香。”那青的山,绿的水,白的墙,黑的瓦,特别在如丝的春雨中,朦朦胧胧,时隐时现,宛若一幅幅流动的水墨丹青。那古朴典雅的民居,那蜿蜒的青石小巷,那造型各异的古桥,那悠闲自在的行人,那古香古色的店铺,那摇曳的绿树红花,在烟雨蒙蒙中,显得风情万种,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如诗如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是一种融合了古韵、自然和人文的美。在这里,能让你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和平和;在这里,能让你找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每一次离开婺源,我都会带着满满的感动和回忆,期待着下一次的再次相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古韵,更在于她的自然风光。古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走进婺源的乡村,满眼都是翠绿的稻田、金黄的油菜花海和静谧的溪流。清晨的薄雾轻轻笼罩在田野上,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这里,能让你可以放下城市的喧嚣和繁忙,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恩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自然风光和古朴建筑,更在于她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在古村落里。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诗意盎然的年代。在古村落里漫步,你会被那些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所吸引,也会被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所打动。在婺源的乡村里,沿着田间小道漫步,你会遇到劳作的农夫,他们挥汗如雨,却满脸洋溢着满足和幸福。他们的笑容那么纯粹、那么真挚,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如同婀娜多姿的女子,轻盈摇曳的身姿,散发着淡淡清香。她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在这里,能让你感受到那种与世无争的宁静和安详;能让你体验到那种淳朴和真挚的人文情怀。古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你可以坐在古街上的茶馆里,品一杯香茗,听一曲古韵,让心灵在这里得到宁静和放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古诗赞美曰“婺源春色满江天,三月桃花浪似烟。”“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婺源秋色美如画,红叶满山映晚霞。”“婺源冬雪如诗画,银装素裹满山川。”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晴雨雾雪,她都有着不同的美丽和韵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美。古诗云“婺源古韵悠长存,文化传承耀千秋。”在这里,你可以找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可以找到那份对美好的追求和坚持。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的家园,也传承着一份份珍贵的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婺源的美,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古诗云“婺源山色如画廊,烟雨蒙蒙水墨香。”她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厚礼,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让我们一起走进婺源,去感受那份属于她的独特魅力和美丽吧!婺源,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一个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一个让人梦牵魂绕的地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