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指甲骨文“王”字

学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一》记载:<b>“造字之初,先有数</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数字]</span><b>而后有文</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文字]</span><b>。一二三亖,画如其数,是为指事,亦谓之象事也。”</b><a href="https://pic1.zhimg.com/100/v2-b1e6117e059e7227a3069d496c634950.jpeg"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b>指事,即指宇宙的任何物质过程:运动。</b></a>运动是整个宇宙的存在形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古代,整个宇宙被简要表述为“大一统”,此[一]是指理论思惟初始的一个抽象几何图形(1尺),表示宇宙所有物质的集合存在,作为论述天地万物运行之道的逻辑依据或初始命题,即《说文解字注》记载的<b>“[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b>惟,思也,思惟。大极者,宇宙也,记作“大一”即甲骨文“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秋·公羊传》说:<b>“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b>“正月”即“一月”,古文“正”从一足,象大[一]在“D”字形路线上运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述的“文王”,是指甲骨文“王”字,它的甲骨文字形写作“大一”,由此还衍生出“天下一”及“一贯三”的字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的“大一”字形象一个张开双臂的人迈步,其一足迈进的距离象度量单位[一](1尺),可以看作是定量刻画宇宙整体运动的理论思惟中“度规”(度量规则)的起源;“王”的“天下一”字形则象此度量规则通过感性经验到达于人的思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的“一贯三”字形,见《说文解字》:王,天下所归往也<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笔者按:整个宇宙所有物质的集合也]</span>。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古文王。李阳冰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则,等画物也,亦见《说文解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易·说卦》中记载:<b>“‘昔’者,圣人之作,《易》也。”</b>就是说,远古文明时期,圣人发明了“王步易日”或“矢步易日”(把宇宙运动比作空中飞矢)的方法,以交替两足迈步行进的方式循环无限记数,定量刻画大一统宇宙循环往复运行的周期(过程),并形象化地记作甲骨文“昔”字:“昔”字的“日”部本义是用外框强调提示其中的[一]代表循环往复运行的宇宙,“昔”中几条折线表示宇宙在虚空中运行所历经的过程(周期或时间)。</p> <h5><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合5225】“王其涉河(易日)”寓意宇宙万物(大[一])如时空长河中的“品物流形”(</span><a href="https://www.zdic.net/hans/%E7%89%A9"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i> </i>《易·乾卦》</a><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合15271】“易涉月”描述宇宙以周而复始循环无限的形式运动。(</span><a href="https://pica.zhimg.com/100/v2-5f77a319bf0916e08b1052d818d8bbd5.jpeg"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见注释</a><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h5>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pic2.zhimg.com/v2-06add1f22e3a887c0c7f4215bb939ba5.jpg" target="_blank">爱因斯坦说:“物理学的公理本身有点象一个人在猜一个设计得很巧妙的字谜,真正完全解决了这个字谜的谜底只有一个字。”</a>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先贤早已给出了谜底,即《说文解字注》记载的“<b>【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b>”此“一”即是整个宇宙在理论思惟初始的几何抽象,表示整个宇宙所有物质的集合存在,以提出宇宙物理学<b>公理:“宇宙只有一个”</b>,作为建立<b>宇宙大一统数学理论</b>的逻辑依据或初始命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b>公理“宇宙只有一个”</b>,用图甲-a₅中的实者(1尺)表整个宇宙,并开始定量刻画宇宙整体的运动,则得图甲-a₆及图甲-a₇;根据图甲-a₇,则得图甲-a₈以及图甲-a₉。把图甲-a₉刻画的宇宙绝对运动的整个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则可表示为图甲-a₁₀;图甲-a₁₀亦可表示为图甲-a₁₁。此即宇宙整体运动的三过程循环无限态。亦即根据<b>公理“宇宙只有一个”</b>,将图1-a₉中的实者(宇宙之形)迭代图1-a₇中的实者以刻画宇宙运动,则得图1-a₈以及图1-a₉,如此“一二一”循环无限,即生成循环无限数列N={一二一二一二一……}={1, 2, 1, 2, 1, 2, 1, ……},N的序数n=1, 2, 3, 4, 5, 6, 7, ……,以刻画宇宙整体在虚空路线上运动(——绝对运动)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述“一二一”三过程循环循环无限态的原型为图甲′,即:以图甲-a₁₀中的1/3实线段循环节叠合到1/3虚线段上形成闭环,则还原成一个实线段(表示整个宇宙)在虚空闭环路径上循环进动的量度几何模型(图甲′),它具有向上的和向下的分枝。</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花东194】“用一”表示宇宙整体运动的时空量度几何模型。“一”表示完备的宇宙全体集合。“用”的三竖画(象河川或道路)之间的空白代表宇宙运行的场所——虚空;其中的三段横画表示宇宙整体在虚空中运动的“右左右”三步程循环无限态。</p><ul><li>整片龟甲只有“用一”刻辞,表示这是宇宙数理逻辑推演的初始命题或<b>公理:“宇宙只有一个”</b>。<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种形式的“用一”又见于【花东222、325】。</span></li></ul> <p class="ql-block">▲甲骨文【花东24】</p><ul><li>①“告”字上部的“牛”代表宇宙万事万物。“告”字下部的“口”代表虚空闭环路线,以刻画宇宙在虚空中绝对运动的过程或周期。“牛”的竖画下端所指的一横画表示宇宙循环运行周而复始的一步迭代(此迭代也可记作“二告”)。</li><li>②“一二一”表示宇宙整体运动三过程循环无限态,两个“一”靠近意在表述宇宙往来循环运动周而复始的一步迭代,即将宇宙(大[一])运行至“U”形路线终端的一步迭合代替“U”形路线始端的一步构成“口”字形闭环路线,以延续刻画宇宙循环运行,称为“王延步”。(此迭代也可记作“二告”,如【合7226】)</li></ul>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花东367】左右各刻有数码“一”(表示绝对运动的宇宙)和“一二一”(表示宇宙整体绝对运动的三过程循环无限态)。</span></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合7226】右侧刻辞释读为“王循若 一二三”,左侧刻辞释读为“不若 一二(二告)一”。因为“一二一”为“三步程循环无限态”,表示王步易的每二步的后继者皆复归于一循环无限延步,等价于循环无限数列N={1,2,1,2,1,2,1,···},N的序数n=1,2,3,4,5,6,7,···即《玉篇》“循,次序也”;故言王步易的序数若“一二三···”,不若“一二一”循环无限记数(所得为N)。相当于说时间不可逆转。</p><ul><li>《康熙字典》载:“循,【说文】行顺也。【玉篇】循,次序也。又【韵会】循环,谓旋绕往来。【史记·高帝纪】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li></u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妨将整个宇宙称为太极[一],循环使用阳爻和阴爻刻画宇宙整体绝对运动所历经的{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或{一二三亖五六七八一}其第九步周而复始循环无限进动的整个过程,则可构造得八卦数码符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宇宙整体绝对运动大循环周期或时间的无限可分性的刻画——时间的量子化方法(量度时间或周期的单位是整个宇宙,宇宙只有一个,运动是宇宙的存在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甲骨文合集9810正拓片及其数码字摹本】:十进位制数码符号,以及十六进位制循环无限记数法(甲尾处的“十”表示宇宙循环运行至第17步复归于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记·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爱因斯坦曾说:“我们的感觉经验,更概括地说,我们的一切经验都有一个重要的性质,那就是它们的时间次序。……在客观时间观念之前,先有空间概念;而在空间概念之前,我们又发现有形物体的概念。后者是直接同感觉经验的复合相联系的。”<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17519/answer/348391859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i> </i>《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p436.</a></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知道,西方传统数学建立集合的基本规则是:<b>对于任何性质P,都存在一个集合A,它恰好由具有性质P的所有元素组成,记作:A={x|P(x)}。</b><a href="https://pic1.zhimg.com/80/v2-4e749a40bc9239bfa57ad6db544d0da0.png" target="_blank">这个规则所陈述的对象存在与否是不确定的,罗素悖论揭示了它最终导致逻辑上的致命错误,并引发第三次数学危机。</a></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我们发现:<b>对于任何“运动”,都存在一个集合“1R”,或者记为集合“1尺”,它恰好由具有“运动”性质的所有元素组成,我们称该集合为“宇宙”。</b>“1尺”的存在性用一个实物线段的运动形式来证明,以提出唯一确定的物理学<b>公理:“宇宙只有一个”</b>,作为宇宙数学理论思惟的逻辑依据或初始命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人类的认识史中,理论思维最基本的数学形式逻辑有两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以单纯思辨(而非实践经验认知)的点为第一性来推导出线段,构成西方传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数学形式逻辑系统(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②以实践经验认知的实物线段为第一性来定义物质的几何学线段及线上的点,构成中国传统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数学形式逻辑系统(在物质的几何学中),又称为科学的辩证逻辑系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述的第②种形式逻辑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其核心理念,首先是甲骨文记载的“大一统”宇宙观,以及根据“王步易日”的经验知识定量刻画宇宙整体运动的数学方法论;进而是根据可经验认知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种几何物理方法,深入探索和求解宇宙内部的各种运动和规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亦即《说文解字注》记载的“<b>【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b>汉书曰,元元本本,数始于一。<b>凡一之属皆从一。</b>一之形,于六书为指事。”指事,即指一切<b>物质过程:运动</b>(包括宇宙整体运动和宇宙内部的各种运动)。这种数学公理和物理公理统一的处理方法,古称之为“道”或“易”,今称为<b>大一统宇宙理论</b>,它首先确定了宇宙和虚空两个范畴,<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087611/answer/3494116685" target="_blank">能够避免罗素悖论和避免数学体系的不完备性</a>,并填补现代基础数学在物质理论科学领域的空白,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统一在一个理论之中。详参下面的链接文。</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17519/answer/348391859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b>为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b></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3agp7t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i> </i><b>中国古代的宇宙大一统数学物理思想探源</b></a></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