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晋行之国宝河谷与红旗渠源

无言

<p class="ql-block">国宝河谷,在太行山的怀抱中,有一条看似平凡的河谷,在这条仅50公里的河谷内,就分布着8处国家级保护的古迹建筑,其精妙的设计与高超的建造技艺令世人惊叹,那一座座古建也是中华建筑文明最美的阐释。这条蕴藏着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的河谷就是:浊漳河谷。</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源头,位于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村,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4日,豫晋文化之旅第四天,早七点半集合出发,第一站,潞安府城隍庙。长治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创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城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长治城隍庙中现存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廊庑、耳殿为清代建筑。网查潞安府城隍庙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宏门我拍到了,可六龙壁和木、石牌楼没看到。据说是宏门是一个庙规模大小的象征,有宏门的庙大都是规模宏大,规制完整的州一级庙宇。</p> <p class="ql-block">玄鉴楼,明代建筑。由主楼、东西耳楼、倒座戏楼、抱厦组成。玄者,阴也,黑也,代指阴间;鉴者,镜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惩恶扬善;“玄鉴”有"深奥微妙"、“可以为鉴”之意。主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六椽,二楼与倒座戏楼相连。戏楼坐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给城隍神祭祀唱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柱础石与石鼓上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穿过玄鉴楼步入二进院,最先入眼的是戏楼西侧的“树化石”,与右侧的两株高大的古槐。“树化石”是在长子县南陈乡壑子村附近山上发现的几十棵“树化石”中最大的一棵,高十八米,经有关专家鉴定,距今已有二亿五千万年之久。古槐则是古潞安府历史的见证,据树下“古树复壮纪念碑”记载,2012年11月,长治市园林局、长治市植物科学研究所曾成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复壮。如今我们看到的古槐枝繁叶茂、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内是献亭与中大殿及东西配殿、廊房。献亭(又名献庭或拜亭)是用来给城隍神祭祀、献供的地方。献亭与南面戏楼相对,当献祭完毕后,部分有头脸的乡绅或社首还可坐在献殿内观戏。中大殿为元代原构,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四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心造。檐柱,内金柱为石制抹棱小八角方柱。殿内塑有城隍神彩塑。</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第三进院的中央是水池,池上有桥可通寝宫。寝宫是城隍神与其夫人“休憩”之处,现存为明代原构,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97年),开间明三暗五。</p><p class="ql-block">潞安府城隍庙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很值得一览。</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四十五汽车驶离长治市,进入国宝河谷。接下来就让我带你走进浊漳河谷,探访河谷内的国宝建筑,品读它们背后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十点左右车停在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中的天台庵门前。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宝河谷的第一站。</span></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坐北朝南,为唐代遗构,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正殿和一通石碑。正殿建于高0.68米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袱通达前后檐,殿身用檐柱一周,柱头卷杀和缓,柱间施阑额而无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栌斗直接安放于柱头之上,柱头上斗拱斗口跳,跳头上施横木承檐榑,为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斗口跳"实例。该庵是平顺县保存时代最早的一座庵,也是我国仅存的四坐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为研究我国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大殿规模不大,结构简练,也没有繁杂的装饰。据讲解员解说,翼角之下的4根擎檐柱为后世添加。最特别的是,门楣上没见匾额,却有一“文物古迹保护”通告,落款为“平顺县革命委员会”,是1973年5月发布的。</p> <p class="ql-block">大殿旁的石碑,字迹已经模糊难辨。</p> <p class="ql-block">实话说,虽然大漠帮我们找了位水平超高的讲解员,可我去晚了没听到多少,山门外简介上的专业名词更是看的我云山雾罩。但这都不妨碍我被这座小庵深深地吸引,无他,只为了它周身流转的那份厚重的岁月斑痕……</p> <p class="ql-block">十点五十到达国宝河谷第二站:原起寺。原起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黄牛蹄乡辛安村东凤凰山巅,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寺院坐北朝南,横向开间,南北长22.3米,东西宽32.7米,中轴线上依次为香亭、大雄宝殿,东侧有配殿,西侧有大圣宝塔;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沿公路往上走到辛安村委会,左拐,看到的朱墙灰瓦的寺庙是辛安玉皇庙。庙不大,山门内是倒座戏台,戏台对面就是主殿:凌霄宝殿。这里不是重点,可以略过。自玉皇庙东侧转道拾阶而上便来到原起寺前。</p> <p class="ql-block">原起寺,院中主殿大雄宝殿及佛殿三间,琉璃九脊屋盖,飞檐斗拱,雅致古朴,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西侧耸立的是北宋元佑二年(1087)建造的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层层飞檐斗拱,塔顶安装有八个铁人,个个威风凛凛,闪闪发光。每个挑角各挂有一只铁铃,总共56只。</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四根方形石柱撑起一座正方形香亭,亭前竖有八角青石经幢一座,刻陀罗尼经及建幢、寺的铭记。幢座八面雕刻待女乐人,风姿动人。亭西有原起寺文物保护碑及数块碑刻。</p> <p class="ql-block">香亭石柱很有特点,柱基位置是镂空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自原起寺返回辛安玉皇庙,东边有广场,从这里可以仰视青龙宝塔和部分寺内建筑。还有原起寺的传说,大意是说:原起寺所在的凤凰山是天上仙女化身,并说此地山水凤脉主贵,必出皇贵。至唐睿宗李旦当政时期武则天篡权,改国号“周”,历二十余载,武殁后,中宗李显复位,直到李隆基即位,怕皇权再次旁落,命大臣隐士查访名山贵地,修寺镇脉,以防后患。查到武则天出生地山西漳河畔凤凰山,山势奇特如凤展翅,地脉主贵,便传旨修寺镇脉,寺于天宝六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国宝河谷第三站:大云院。十一点四十左右,车停在长治市平顺县实会村旁的324省道旁,我们徒步前往大云院。</p> <p class="ql-block">偶遇的实会观音堂。</p> <p class="ql-block">快到大云院时有座观景台,观景台旁边有石梯,大漠说返回时从这里下山。</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位于北耽车乡实会村。坐北朝南,创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敕令改名为大云禅寺,现存二进院落,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殿,一进院东、西两侧为厢房。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为我国仅存的五处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两面残存壁画46平方米,虽略有残损,但标题人物形象尚清晰可辨,是我国现存寺观殿堂中唯一的五代壁画。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漠在大云院又为我们请了一位金牌讲解。寺院历史、建筑结构及构件讲的头头是道,可惜我听了个“五迷三道”,就不在这里献丑了,呵呵!</p> <p class="ql-block">三佛殿,现存为清代遗构,悬山式屋顶。内奉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边是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两侧山墙保存清代所绘的"十八罗汉"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云院西侧的七宝塔。七宝塔创建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塔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而成,原为七层,现仅存五层,通高6米、下三层平面八角形。第一层雕刻宝装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第二层雕伎乐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栩栩如生。第三层转角处雕绞龙柱,回旋盘绕,塔檐下飞凤,飞仙,共命等变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帐,正面拱门上双龙观珠,门侧侍立二天王后面比丘半掩门,两次间二力士分立左右,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整体造形独特,设计雕刻精巧。</p> <p class="ql-block">从大云院外的长梯下山,半山腰遇到藏兵洞位,据传这在土崖上凿的土窑洞有82个,是当初马超与曹操作战时藏兵的所在地。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是过洞而不入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十分左右下到公路,状若飞虹的大云寺渡槽就在眼前。这座渡槽因位于大云寺下而得名,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是平顺县最大水利工程——平顺县战备旗的重要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五十左右到达位于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中的国宝河谷第四站:淳化寺。</p> <p class="ql-block">淳化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前后辟板门,斗拱四铺作单抄,昂呈批竹式。梁架为彻上明造,建制规整,用材规范,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拱上,平博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拱,至平梁瓜柱。宋金规格显著。大殿前有宋代石经幢两通,高3米余,幢身1.8米,平面八角形,谐书阴刻《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于北宋开宝三年。据《平顺县志》(民国版)载:建于唐开元年间。原有两进院落,现仅存佛殿1座,为金代遗构。该寺虽布局不全,但现存建筑时代早,结构完整,为研究早期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阳高村简单的午餐后,我们暂停国宝游历,来到位于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村的红旗渠源头。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全长1500公里,是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漳河)入林(林州)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源头位于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村,渠首枢纽建于1960~1965年,包括拦河坝、引水隧洞、进水闸、泄水闸和引水渠,主要功能为供水、灌溉、分水和泄洪,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p> <p class="ql-block">我们过了漳河先左转去看水闸和引水渠。</p> <p class="ql-block">地下的暗渠。</p> <p class="ql-block">进水闸、泄水闸。</p> <p class="ql-block">漳河水从红旗渠进水闸出来就进入地下,过了红旗渠渠首水文站,从山腰处翻过去,就能看到与浊漳河并行的如蛰伏的巨龙般蜿蜒的明渠,河与渠同时消失在山的那一头……细看,渠水水位明显比漳河高,水势也较平缓。</p> <p class="ql-block">看着穿山而过的渠水,面对这“新中国奇迹”,想象一下当年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景象,由不得人感慨之万千。眺望远方,漳河水与红旗渠在陡岩峭壁之间盘旋,与“雄、险、奇、秀”的巍巍太行融合成一幅多彩的画卷。山承载了渠,渠也令山有了灵魂……</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到桥头,尾随同伴到桥东侧的红旗渠纪念碑及红旗渠源头打卡。</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四十五左右我们离开红旗渠源,前往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国宝河谷中的瑰宝:龙门寺。</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约1.5公里的山坳里,原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全国唯一一座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木构建筑于一体的古建筑。现存建筑百余间,院内西配殿为五代遗构,大雄宝殿为宋代遗构,天王殿为金代遗构,燃灯佛殿为元代遗构,东配殿为明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清代遗构。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总占地面积约5070平方米。布局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布置了三进院落,排列有山门、正殿、后殿、于佛阁(已毁),每进院落均设有东西配殿,院落随地形建造,形成渐次叠高的形念。</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山门),金代建筑,历代维修大木构件更换甚少,柱额、架枋、斗拱仍为金代遗构,殿内壁画与永乐宫壁画风格相仿,殿内供奉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正殿(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历代维修大木构件更换甚少,基本保存了原建时风格。从建筑开间比例到木构件细部做法,与《营造法式》规定非常相近。殿内壁画及彩画为明、清时风格。2006年修茸。内奉佛祖释迦牟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北檐下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燃灯佛殿记》碑。龙门寺的始建年代一种说法是北齐年间文宣帝为释法聪敕修,寺曰“法华”。另一个说法是唐太宗讨叛之后遇神僧而建,其来源是今天王殿北檐下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正殿碑记》碑及大雄宝殿北檐下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燃灯佛殿记》碑。前碑云龙门寺“敕建唐代”,后碑则详细描述了太宗讨叛后,来此地所见。</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是我国现存唐、五代时期悬山顶建筑的唯一实例。</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观音殿),明代建筑,前后檐设廊,较元代以前建筑,斗拱比例显著缩小,柱子变细加长,屋坡变的更加陡峻,装饰性构代显著增多。内奉"华严三圣"和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两侧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后殿(燃灯佛殿),元代建筑,梁架构件用自然弯稍加砍凿即用,断面极不规则,结构形制不受宋、金之矩,元代建筑特征明显,殿内壁画残损严重,时代风格不明显,2004年修葺,内奉燃灯古佛。</p> <p class="ql-block">西线为两进院落,为僧舍、库房等,大多为清代晚期或民国年间所建。</p> <p class="ql-block">龙门寺的讲解员只有一位,我们晚到一步,大漠没抢到,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游览,偶尔蹭一下讲解,我也听的云山雾罩,只得作罢。</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半左右,从龙门寺下的停车场发车,返回家园,豫晋文化之旅到此结束!感谢大漠及领队红金龙的辛苦付出!感谢伙伴们的一路相携相伴和一直以来的支持鼓励!有缘再会!</p> <p class="ql-block">(本文资料均来源景区介绍及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