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人莫道春来早,又是乘风远济时。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挖掘教师的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2月29日上午,沙湖小学六年级语文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语文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本次活动的主讲人徐佳老师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分析:</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古诗三首》,习作《家乡的风俗》、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构成。虽然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要求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从语文要素来看,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分析详略,体会者是如何详写的,并运用于习作。</p> <p class="ql-block"> 然后,六年级组各位语文老师展开交流,各抒己见。熊梦圆老师主要针对单元导读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民风民俗展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风俗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不同地方,习俗也有所不同,同时了解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能够通过学习感受到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并能结合自身体会说一说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 何芬老师发言:《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杨思老师发言:《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都是唐代七言绝句,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和中秋节的习俗。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忧思。课后的“选做”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古诗词,在此之前,三年级学过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了节日习俗,此处应联结已有经验,拓展相关的古诗词,增进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初步感受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龚婷老师指出:《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顺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时段"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由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延伸到我们自己的春节,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p> <p class="ql-block"> 范媛珍老师发言:《北京的春节》是老舍的一篇散文,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的春节,激发兴趣。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 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杨金琴老师发言:《腊八粥》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作者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粥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课文通过童趣十足、妙趣横生的语言,将读者代入到这甜糯黏腻的腊八风俗中,旨在引导学生能从习以为常的普通事物中发现民俗之美。</p> <p class="ql-block">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队友的提携帮助。在此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开展中,六年级语文学科组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奋发的路上,相信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们定会带着所研、所思、所悟,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稳抓重点,携手共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