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台一九八六

镜芝草

<p class="ql-block">  巴伦台是天山深处的一个小镇,位于天山山脉南麓。巴伦台是新疆和静县境内天山南侧的公路交通枢纽,向东连接吐鲁番和乌鲁木齐,向西直通新源、伊犁,向南可达和静、喀什。伊库公路与乌库公路相交于山区的巴伦台,两路交叉处恰成三角形地带。</p><p class="ql-block"> 巴伦台周边山势险峻,乌拉斯台河和巴音河两条河流汇聚于此,之后逶迤向南流去。每到夏季,河岸两旁生长的榆树、杨树、红柳及其他绿色植被,郁郁葱葱,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祖国大西部建设,新疆的发展,铁道兵跋山涉水架桥修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七八十年代,随着“三线”开发,巴伦台镇周边新建了许多厂矿、医院、学校。</p><p class="ql-block"> 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巴伦台沟谷纵深,山脉连绵,狭长的地形犹如一条遨游在历史长河里的鱼,鱼鳍如路脊修长且绵延。7555驻地位于鱼头眼部;十四医院、黄庙、团结大队位于鱼腹;和静钢铁厂、玻璃厂、水泥厂位于鱼尾处,山有硬气,水有灵气,山与水,树与河,这片土地充满着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厂矿企业全天候满负荷运转,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山后十四野战医院,服务于周边部队和厂矿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五五五工厂,被服军需品源源不断供给着兰州军区部队。</p> <p class="ql-block">  炼钢厂钢水四溅,高耸的烟囱冒着浓烟,弥漫在深邃空旷的山谷中,运送物资的卡车在山间蜿蜒小路上行驶,巴伦台的夜,是寂静的夜,或许是喧闹的夜。钢铁横流与滚滚河流都在不停地流淌着,悄然无息却肆意奔放着。</p><p class="ql-block"> 依山而建的十四野战医院,医院前那座钢筋混泥土浇筑的大桥默默地守候,守护着一方安宁;久负盛名的黄庙,每到庙会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黄庙,又称“永安寺”,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p><p class="ql-block"> 风动,幡动,是仁者心在动。</p><p class="ql-block"> 黄庙,祈福吉祥,保佑平安;医院,救死扶伤,拯救生命。两者在历史时空的某一时刻交叉相聚,互惠互融,真有它的溯源巧合。</p><p class="ql-block"> 巴伦台山谷里的河流由高山雪水汇集而成,每年开春,山洪而泻,冲刷河道,一整夜轰鸣撞击声不停,树枝枯木一路倾泻而下。而后过滤过清透的河水印过清澈见底的河床,静静流淌滑过。一块块鹅卵石,没有彼此的碰撞,平稳而宽阔的水流给山里人一种安居乐业的稳定和充满自足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顺着7555厂区围墙往山里走,趟过湍急的河水,每一道沟,每一座山都是草木茂密,满目绿色。牛羊悠闲地漫步吃草,眼前草甸旁一洼浅水坑,高高跃起,用劲踩下去,水花四溅,跳过之后鞋面不沾一滴水。</p><p class="ql-block"> 快乐的玩法无处不在,骑羊、骑牛、骑驴、骑马,还骑过骆驼。姑姑隔壁邻居家孩子比较多,羊油炸出来的油饼吃得津津有味。让人最向往的是姑姑家冰箱里的油条和过年时家里床底下藏着那盒鸡蛋糕。</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河坝充满欢声笑语,各家各户都在洗衣晾晒。河边洗衣的女人们,在红柳树下纳凉抽烟的男人们,在河坝边穿裤衩踏着细沙玩耍的孩子们,让人感到家庭温馨快乐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树荫下,河坝旁,铺张干净碎花边的床单,大伙席地而坐,吃着在河水冲洗过凉透的西瓜,一家人周末聚会在此上演。瞌睡的话,那也无妨,直接躺在大石头上或是红柳枝下,搭件衣裳。耳旁是轻柔如丝语的流水声,那是一种对岁月流逝的眷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1986年,这是一个重要年份。对于7555人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心怀梦想,走出大山。</p><p class="ql-block"> 深处巴伦台山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五五五工厂整体搬迁,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转移。</p><p class="ql-block"> 机器搬走,厂房留下;房子腾空,举家搬迁。那个夏天,留给7555人的都是满满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1986年的夏季,7555工厂整体搬迁。厂区设备搬运,学校教学器材搬走,家家户户准备搬家。工友们齐心协力,挨家挨户帮忙,家具、床铺捆扎装车,厚木板、窗框插于车厢两侧,腾出绝佳空间用整条成捆的木料码放摆好,装满后用粗麻绳捆扎车体防止滑落。</p><p class="ql-block"> 昨夜“百家宴”热闹氛围此刻已消静,被服厂区四周静悄悄。次日天色蒙蒙亮,山里还有点微微凉。房头压水井不远处的空地上,装满家当的两辆解放牌汽车“整装待发”,细心的司机师傅检查着车辆,准备着今天的搬迁任务。驶出巴伦台腹地7555厂区,路过十四医院、团结大队,通过和钢,走过巴伦台那条老街,开往“冰大坂”,下后峡,进乌鲁木齐,终点昌吉。</p> <p class="ql-block">  车轮卷起的浑黄尘土裹住车身,尘土飞扬,遮住了挡风玻璃。记不清走了多少山路,数不清转了多少弯道。</p><p class="ql-block"> 千里天山连绵,座座雪山耸云端。山路崎岖蜿蜒,盘山绕岭寻人烟。</p><p class="ql-block"> 一路颠簸一路烟尘,中午时分,汽车从山脚慢行而上,盘山道越走越高,越走越险,山路崎岖,巨石悬顶,一侧凌空。感觉汽车悬在半空,心里七上八下,一阵阵发慌。一步一担惊,一旋一受怕,在行驶的途中,司机握紧方向盘,脚踩离合器,坐在驾驶室的中间位置的我,盯好点烟器,加热弹起取出,通红的电丝圈,给司机递上一支烟,点燃让他提提神,生怕因疲劳有啥闪失。</p><p class="ql-block"> 满载家当的老解放牌汽车爬坡很吃力,吼叫着低速前行。远看“冰大坂”,山体巍峨,灰褐色山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雪线以上被白雪覆盖的峰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耀人眼目。公路似一条玉带缠绕山间,盘旋而上,天晴时阶梯式层次分明,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胜利达坂海拔4280米,分为南坡和北坡。山脊高处开凿公路通道,“豁口”两侧崖壁高达30米,怪石嶙峋,山风呼啸,司机们称其为“老虎口”,这是最形象生动的称呼。达坂南坡朝阳风小,雨雪较少;北坡陡峭险峻,坡陡弯急,山体气势宏伟,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每年6—8月,“冰大坂”整体不降雪,这是开车司机的“黄金时段”。 </p><p class="ql-block"> 7555工厂几百户人家,装满家当,吃过“百家宴”,浩浩荡荡地从山谷深处出发,一辆辆,一趟趟,分批次的转运,这支“车队”担此重任,这个夏天奔波在遥远漫长的路途中。</p> <p class="ql-block">  1986年的夏天,我们家房前的柴火煤房里圈养着好多只绵羊,最后一只小羊羔被和钢人用一张5元钱收购;职工家属区后排有家空置的房子里养着许多兔子,用网子把院子罩着。站在围墙上,稍有些响动,兔子四处逃窜钻进地洞里;没事的我们到处转转,看看谁家柴房鸡窝里的鸡蛋,捡起拿到河坝旁红柳丛下,找个缸子架堆火煮鸡蛋吃,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斑驳之影透着光亮让人无限畅想;侯家的那只满身虎皮色健硕的猫王被认领,后来我们带着它,这是家里唯一一只宠物,从巴伦台山沟来到大城市昌吉,这只英雄的猫后因误食老鼠药的死耗子,口吐白沫,家里人抱着这只奄奄一息的猫跑到厂部卫生所打针抢救挽回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六年,巴伦台7555工厂整体搬走了,河坝对面的阿拉盖一家人应该最有感触,远望厂区空空,四寂无人。但偶尔还传来叮当铁锤般敲击声,和钢人及周边的居民开着车跑来拉砖拆窗砸钢筋搬运槽型板,变成一个大型拆迁现场。</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六年,巴伦台周边厂矿企业开始有所变化,后续十四医院解散,和钢改制重组,黄庙依旧存在,作为重点文物单位保护,团结大队的牧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平凡的日子,村子除了宁寂还是宁寂,尘世的嘈杂和浮躁,统统都被茂密的森林遮挡和过滤了去。</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六年,不平凡的年份。岁月如梭,往事如歌,7555人把青春留在了大山里,“三线情”“大山情”“军工情”成了一段段永久的回忆。巴伦台记忆,一转眼几十年飘过,那座山,那群人,那条路和流逝的时光隐约闪现,绵长的草木之音,会流入每个人的血液中,静默才能表达出一份崇敬之心。</p> <p class="ql-block">  回到巴伦台一九八六,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一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