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朗但能见度差一点</p> <p class="ql-block">鸟巢与玲珑塔</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与奥运塔相邻</p> <p class="ql-block">剪纸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的金果银树</p> <p class="ql-block">花开敦煌</p><p class="ql-block">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p> <p class="ql-block">"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既给我们叙述了一段动人的艺术故事,也展现了一段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守护、传承和创新的历史。"花开敦煌"展是中华瑰宝的熠熠生挥,与杰出艺术家精彩人生相互映照的历史缩影。在此,我们会看到文脉的传承和人类血脉流淌间密切的关联,更会觉悟守正创新的艺术真谛。</p><p class="ql-block">敦煌文化遗产璀璨夺目,敦煌的人文传颂精彩且久远,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这样的"敦煌人"是中国近观代艺术史中最值得称道的重要代表。敦煌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一是在于敦煌艺术作品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二是因为敦煌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三是和敦煌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价值贡献相关。当年在林徽因先生引导下常沙娜先生进入设计的领域,并以敦煌的文脉华滋作为中国设计崛起的牵引线索,不断创作出新的生活实用艺术。</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早期有很多跟常书鸿先生一样的前辈,他们经历过山河破碎的沧桑和战乱不休的痛楚,所以他们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这样的情怀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灵魂深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常沙娜先生正因为受到父辈们影响,一直努力以自身才华,倾注于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过程之中。她在艺术创作、设计实践、教育等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影响广泛。常书鸿老先生曾在晚年自传中感慨:"如果有来生,我希望我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做我那未完成的心愿!"如今九十四岁高龄的常沙娜先生也常常会说:"怎么就老了,我还有好多事情还没有做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新的时代常沙娜先生一定是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历史机遇和重托,她想不辱使命,只争朝夕。</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古为今用的发展道路上,经过八十年以来的不懈思考和实践,她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经常说:"艺术设计的发展要承前启后,一方面要在传统文脉中挖掘、借鉴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在大自然中发现美……不论是设计或是艺术发展,只有认识文脉才有办法创新。"</p><p class="ql-block">本次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共展出展品近400件,分为生平介绍、敦煌临摹单元、花卉写生单元、十大建筑单元、新应用单元、科技与艺术六个部分。其中许多文献和艺术作品都是专家和家属最新整理出来的。这个展览第一次如此全面地呈现了常沙娜先生从艺八十年来,以敦煌的文化财富应用于共和国国家形象塑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艺术与设计工作中的丰硕成果。这样的展览,对于新时代里文化自觉中的各位观众,必定会有巨大的启发和激励作用。</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自述 </p><p class="ql-block">"一晃眼我九十四岁了!现在每一天我都在淡忘,记忆,又淡忘,又记忆中生活。在这脑力重复的环绕轨迹中,我最害怕的就是忘记我的父亲常书鸿与敦煌莫高窟了。这两年,我的记忆力开始明显的衰退,甚至一度连我母亲叫什么名字都记不起来了!后来我靠着阅读出版的自传《黄沙与蓝天》回忆起我的母亲陈芝秀。现在,我养成每天不断地翻阅父亲与我出版的书,让一段段的回忆慢慢涌现,看着书上的文字纪录与照片,许多事记不住了,只在依稀间拼拼凑凑,似乎完整又不完整。我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父亲走了,身边的朋友这些年也陆续离开,生活一点一滴在消逝,唯独挂心的还是敦煌的种种。</p><p class="ql-block">看着小沙娜的照片,我还是那个十二岁出入洞窟的小沙娜,随着时光流逝,外貌改变了,但沙娜对爸爸,对敦煌艺术的情感永远不会变。"</p> <p class="ql-block">静物 常沙娜16岁油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常书鸿1989年书法</p> <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父亲 </p><p class="ql-block">常书鸿是大家口中的"敦煌守护神",但这些称谓他并不知道。莫高窟艺术在惊鸿一瞥间,他入了心,就再也回不了头。对小沙娜来说,莫高窟是什么并不清楚。唯一知道的是,母亲走了,父亲除了小沙娜和嘉陵就再没有其他。父亲在敦煌的日子,在小沙娜当时看来就是灰头土脸且十分尴尬!</p><p class="ql-block">面对生活窘迫,无人理解他的抉择,他常常一个人对着墙壁发呆,父亲身影孤单的样子,小沙娜感到十分同情,迄今都忘不了。为了让爸爸不那么孤单,小沙娜主动成为他事业上小小的伙伴,他将一切心思倾倒在莫高窟的建设上。他指导沙娜念书、画画,帮助他一起筹建敦煌研究院。有人说,常书鸿先生因为莫高窟落得妻离子散的窘境,太不值得了!但,这一切都是宿命吧!这是属于常书鸿的宿命,而沙娜与敦煌的缘分,因为父亲的宿命牵扯一生!从走进莫高窟的那一刻,冥冥之中,小沙娜的人生岁月,就再也离不开敦煌。"我从里昂SAONE河畔走出来,却摇身成为父辈们口中说的那朵长在沙漠里的婀娜多姿了。"</p><p class="ql-block">"从艺八十载,我因我的父亲,成为上世纪动荡时代历史的见证者与幸运儿。我亲历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成长,我有父辈们的宠爱与教导,才能成为今天的常沙娜。我很感谢父亲给予的福佑,在我九十四岁时,还能与大家一起回顾我这八十年风雨飘摇却又广被莫高窟艺术照亮的幸福生活及事业。爸爸呀!沙娜一刻都没忘记自己是敦煌人,我时刻以您及伟大的敦煌艺术精神作为人生座标。</p><p class="ql-block">画家家庭 常书鸿1933年油画</p> <p class="ql-block">战后的沙娜 常书鸿1939年油画</p> <p class="ql-block">我的童子功 </p><p class="ql-block">"敦煌壁画"是中国艺术史上开拓创新的代名词,每个时期的壁画各有所长、特色鲜明;而且在想象、构图、造型、韵律、用色、笔触、装饰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貌。为了丰富绘画内容,让民众能更生动地理解佛教教义,古代的画师们在佛教题材的基础上融汇了大量社会风俗、山川地貌、建筑交通和文化生活等内容,且在表现上极富巧思与想象力。这些艺术作品又反过来影响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佛教艺术社会化的又一表现。</p><p class="ql-block">常沙娜十二岁随着父亲走进敦煌,对于敦煌壁画的临摹,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融入。常沙娜看见大人们画画,也拿起笔来依样画葫芦,大人们的赞赏,让她更加卖力学习。虽然少女时期的临摹,在技术技巧上不是那么老练,但不得不说,常沙娜的童子功打得着实坚韧。</p><p class="ql-block">中国从东汉到元代这段时间,宗教艺术一直是我们的主流,敦煌艺术恰是那个时期的重要代表。现在长安、洛阳经过历史变革鲜少有壁画保存下来,只有敦煌保存的最好。新时代"一带一路"之下,我们的发展更为繁荣,"敦煌"还是那座亘古不变的古城!可是随着时间流逝,莫高窟佛像容颜终将会凋零,不知道未来的莫高窟将是哪个模样?希望在历史进步发展中,我们能对先辈敦煌艺术家们保护"敦煌艺术"给予重新的定位,必须多元综观他们的努力与其重大含义。因为,敦煌莫高窟文明带给我们的必定是广阔的世界,而不只是考古报告。</p> <p class="ql-block">"五百强盗成佛图"又称"得眼林故事图"。壁画依据《大般涅槃经.梵行品》绘制,采用横卷式的表现形式,浅色底上按时间顺序表现故事内容:因五百强盗抢劫作乱,国王派军征剿,经过激烈地战斗,强盗被俘而受剜眼酷刑。双目失明的五百强盗被放逐山林,佛以神通地行善说法使他们悔过自新而复明,最终皈依佛法。画面中以五人表示五百,山石、建筑和树木接续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活动内容紧密穿插在一起,形成了这幅完整而生动的因缘故事画。</p> <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经变 </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盛唐1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1946年绘制</p><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为净土宗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释迦牟尼佛时代,弟子舍利弗从佛陀所学得的一部关于"观想"净土与"超度"众生的教理。</p><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经》主要阐述的是佛教净土说的思想,其中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也被称为"净土",类似于西方国家所说的"天堂"。在佛国世界中净土就是一个境界,听经信受皆得生、常行善根,最终获得成佛的彼岸世界。与西方基督教因信称义的概念十分相似。</p><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经》强调了信心、行为、智慧的重要性,不鼓励逃避现实、放弃人间生活而只图往生。这个经文也被广泛地解释为当代人们放下负担,享受生命中真正的精神享受,并通过做善事来获得快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装饰精美、造型独特,富有艺术美感和文化气息,是1946年常沙娜十五岁绘制,原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此为高清复制版本。</p><p class="ql-block">现洞窟壁画已全部氧化变黑,故此摹本十分重要,是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中国古代绘画、佛教文化、民间生活等方面的珍贵素材,也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常沙娜年表1931-2024年</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给常沙娜的信</p> <p class="ql-block">舞人,常沙娜1946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敦煌图案解密人 </p><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说:"如果说常书鸿在敦煌看到了传统艺术的崇高,张大千在敦煌收获了青绿山水的画境,董希文悟得了民族绘画的韵味,那么,常沙娜则在其中发现了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庄重、装饰世界的丰富与多姿。"</p><p class="ql-block">古敦煌因接近西域的缘故,较早接受南亚大陆传入的佛教文化影响。多方异质文化的相互碰撞,使得敦煌艺术逐步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与可自立发展的艺术体系。常书鸿为敦煌艺术的鲜明印记不远千里回到祖国,回到敦煌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敦煌的事业有了今天的新气象。常沙娜先生的恩师林徽因早年游历世界,对"美"有独到见解,她告诉常沙娜:"沙娜,你要用中国的图案、敦煌的图案把美学融入到生活之中,让我们的老百姓可以生活在美之中。"</p><p class="ql-block">常沙娜对"敦煌图案"的研究与梳理只是敦煌艺术一小部分,却历时近八十年光景并无倦怠。她坚守父亲与恩师教诲,即使现在已经九十四岁,但说起敦煌,她仍孜孜不倦!</p> <p class="ql-block">八臂十一面观音,常沙娜1947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供养菩萨</p> <p class="ql-block">思维菩萨</p> <p class="ql-block">说法图</p> <p class="ql-block">一群三年级小朋友,在展厅里叽叽喳喳的。</p> <p class="ql-block">南方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八仙人物,常沙娜手稿。</p> <p class="ql-block">铁拐李</p> <p class="ql-block">手持香炉的供养天女,1991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马蹄莲,2007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敦煌花开 </p><p class="ql-block">因为临摹敦煌壁画,常沙娜的线条练得特别好,后来在林徽因先生的引导下转向工艺美术设计,常沙娜又追随许多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十分优秀的前辈学习,雷圭元先生是其中之一。他告诉沙娜,艺术设计的发展要承前启后,一方面要在传统文脉中挖掘、借鉴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他强调要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后来,我只要看见路边的小花,就会想起敦煌沙漠中,这些不知名的花,面对艰难环境仍充满韧性,就像是在鼓励我,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是莫高窟沙漠中走出来的那朵不怕酷晒的坚强小花。"所以常沙娜画的花很有敦煌的线条感,装饰感很强。</p><p class="ql-block">"敦煌艺术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一个重要遗存,这部分宗教艺术在我们自己的美术史里没有足够的表述,这对我们的美术教育是缺失的。"希望一次次的"花开敦煌"展览,可以撒下种子,让中国美术教育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涅槃经变菩萨</p> <p class="ql-block">勒杜鹃与蝴蝶 2000年后作品</p> <p class="ql-block">花卉</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图 1945年</p> <p class="ql-block">佛传故事 1945-1948</p> <p class="ql-block">禅修</p> <p class="ql-block">北京南堂大门与唱经楼左右两侧图案钢笔手稿</p> <p class="ql-block">北京南堂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形象设计亲历者</p><p class="ql-block">1954年至1959年,常沙娜先后参与了共青团团徽设计、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十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和民族文化宫等新建筑的装饰设计,将所学的敦煌艺术元素应用于设计,同时夯实了实践经验。其中,人民大会堂作为首都最重要的建筑,在周恩来总理"要让年轻人参与其中"的建议下,二十七八岁的常沙娜参与并完成了大会堂的外立面和宴会厅顶灯设计。迄今,她已九十四岁,宴会厅顶灯依然华丽光亮。她说:"我尤其深刻地理解了五十年代周总理提出的理念,被梁思成和林徽因等老先生奉为宗旨、不停阐述的艺术创作原则﹣-'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指的就是文脉,一种民族的、血液里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顶 1958年</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须弥座的石雕花饰与外立面装饰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春夏秋冬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手稿</p> <p class="ql-block">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敦煌璎珞系列黄花梨挂钟</p> <p class="ql-block">守正、创新 </p><p class="ql-block">常沙娜说:"敦煌壁画的图案太丰富了,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我一直强调'源流',强调我们的文脉;要创新,向外国学习是可以的,但最后要落在我们自己的根上,敦煌就是这样的根脉。这位"敦煌图案解密人",以其多年对敦煌图案的分析与整理工作,将斑驳壁画上隐藏的精美图案萃取出来,诠释出古典艺术的精丽、繁华、优雅与时尚。</p><p class="ql-block">2024年春晚的舞台上,常沙娜以《年锦》图惊艳亮相,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不少观众纷纷以:"华流,才是顶流!"来赞美这次对中国传统图案的新诠释。</p><p class="ql-block">常沙娜回忆:"我永远忘不了父亲的遗志:'沙娜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也应该把敦煌的东西渗透一下的时候了。'"春晚的表现已经不是对敦煌的美进行渗透了,而是清楚的向世界阐释中国传统艺术华光之最。她说:"面对新的时代发展,你们年轻人不只要守护文脉,更要在时尚的创意设计中大胆地以'中国创意、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自许。</p><p class="ql-block">常沙娜依靠从艺八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在九十四岁之际带领着崔冬晖设计团队和常沙娜工作室的创意团队以符合当下生活的方式对传统图案进行了新的应用呈现,继承了父辈们的遗志,并鼓励年轻人,"守正"才能"创新"。</p> <p class="ql-block">以常沙娜先生手绘向日葵为原型进行首饰创作</p> <p class="ql-block">科技+艺术 </p><p class="ql-block">国家重点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中华传统文脉数字化再生的道路上鲁迅美术学院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敦煌艺术创新,以此来回应科技艺术创新该如何在民众精神文化建设中建立全新的数字国风标准。在常沙娜先生对敦煌艺术指导下,由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许毅博老师及团队通过沉浸式影像、数字映射MAPPING、动态艺术装置三条创作线索展开,将二维平面的敦煌故事打造为三维立体场景。敦煌留给我们的线条、色彩,以及背后极具艺术文化价值的故事将通过科技艺术手段再现,从而表达古人的思辨与追问。</p><p class="ql-block">展览将通过多屏联动进行故事的再现,将真实叙述与数字手段进行融合,创造全新科技艺术面貌。数字映射MAPPING将在空间中呈现裸眼3D的视觉特效,让敦煌纹样的生动性不仅仅停留在墙面之上。同时利用动态艺术装置将想象带到观众眼前,通过机械韵律的美再度升华敦煌数字化再生概念。</p><p class="ql-block">我们相信在与敦煌这座城市的对话中,在常沙娜先生毕生守护的情之所向中,科技艺术的能量必然将在本次实验性的展览中得以绽放,走出凝聚国风气质展览的一小步。</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剪纸雕塑《中华有鱼》</p> <p class="ql-block">西侧</p> <p class="ql-block">龙形水系与奥运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