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陀的最后的岁月里面,那有一个人就有特殊的福报,这个是实在太难得,非常大的一个非常舒适的一个因缘。</p><p class="ql-block">有一个游行僧,也就是到处走来走去的,他没有固定的居处,也没有加入固定的团体,这个人的名字叫苏须跋陀,这个人他听说到佛陀的身体不好,可能就在今夜要进入涅槃,所以他就赶到佛陀所在的那个树林里,就对阿南说今天听说佛陀如来就要进入涅槃了,而我还心里有疑难,我有好多疑虑,对于人生,对于很多这种忧患,我都有疑虑解答不了,所以我想:如来一定能够为我排忧解难,一定能够消除我的忧虑,能不能再请如来为我说法,阿南,你能不能让我见一见佛陀?</p><p class="ql-block">阿南当然是拒绝的,因为佛陀已经到了最后要进入涅槃的这个阶段了,但是佛陀听到了阿南和须跋陀的对话,就嘱咐阿南说,你不要阻拦,你就让他来见我,他不会打扰我的,我能够解答他的疑惑,他听了以后会理解我的开示。</p> <p class="ql-block">须跋陀对佛陀提出了什么疑虑呢?</p><p class="ql-block">说</p><p class="ql-block">世上有很多智者,有很多人也声称他们很有智慧,他们是不是像他们自称的那样通晓一切?</p> <p class="ql-block">佛陀回答,你不必这么问,须跋陀,你听好,我来为你说法。</p><p class="ql-block">佛陀说,须跋陀,</p><p class="ql-block">不管你听到的是哪种法和哪种律,法和律分开讲的,法就是一种学说,律是戒条,只要其中没有八正道,没有这八种正确的方法或者说正确的道路,那么里边就谈不上有什么果报。换句话说,你不必执着于这个人是谁,他是不是佛陀,是不是我,你不必执着于,你甚至不必执着于他属于哪个团体,他倡导哪种学说。你还是根据佛法和佛陀的这个倡导的戒律来判断他里边讲的符合不符合八正道,如果符合八正道,你按照他去修行,你就会有修行到像这个预留、一来、不还、阿罗汉这样好的果报。</p><p class="ql-block">而须跋陀这是非常有果报一个人,就因此成为佛陀在这一世,佛陀留在世间的这一世的最后一位弟子。</p><p class="ql-block">佛陀让阿南将须跋陀接受到僧团里,为他受了具足戒。</p> <p class="ql-block">佛陀接着对阿南说,你们可能会想导师的话都说完了啊,他是导师,我们就不再有导师了。但是你们不要这么想,在我离开以后,也就在我涅槃以后,我所教导的法和律就是你们的导师</p> <p class="ql-block">阿南,一直到现在,比丘相互之间称呼都称呼为朋友或者兄弟。</p><p class="ql-block">在我离开以后,在我涅槃以后,不要再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年长的比丘可以称呼年轻的比丘名字、姓,或者称呼他们为朋友,</p><p class="ql-block">然而,年轻的比丘应该尊称年老的比丘为尊者或者长老。</p> <p class="ql-block">阿南在我涅槃以后,如果僧团愿意可以取消一些比较琐细的这些戒律,你们可以改变。</p> <p class="ql-block">而对我在我这个涅槃以后,对车匿比丘要处于梵杖。</p><p class="ql-block">梵杖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说对有一个人这个比丘叫车匿,要去责罚他,用棍子去打他。</p><p class="ql-block">那这个车匿是谁呢?其实我们也提到过这个人,这个就是佛陀离家出走的时候,替他赶车的那个车夫。</p><p class="ql-block">而这个车夫一直也在僧团里边,但也许他根器不够,或者也许是因为自己跟佛陀有特殊的亲近的关系,佛陀离家出走的当晚就是由他赶的车出来的。所以在佛经里边,车匿是一个不守纪律,不守规矩,经常闯祸捣蛋的这么一个主。</p><p class="ql-block">而佛陀在临涅槃前还建议对他过去的那个车夫要加以梵杖。</p><p class="ql-block">阿南没听说过,问世尊何为梵杖?大家都以为按照字面上就是拿棍子去打他,佛陀说:无论车匿比丘想要什么、说什么,阿南大家都不要理他,不要劝他,也不要训他,由他去。</p><p class="ql-block">在最后的阶段,佛陀就对着围绕着他的这些弟子们就问,说你们对于佛 法 僧,也就是佛教的三宝还有什么疑问,你们都可以提出来,不要在事后后悔我们和世尊面对面的时候,我们没有当面的请教清楚。按照佛经的记载,佛陀一连说了三次,然后众比丘都静默无语。</p><p class="ql-block">佛陀再三的问,说:也许你们是出于对我的尊重不提问,那么你们也可以像朋友对朋友那样的提问,比丘依然静默无语,这个时候阿南在旁边说:师尊,我深深的相信没有一位比丘对于佛 法 僧还有什么疑问。</p> <p class="ql-block">佛陀说:阿南你出于信任才这么说。而如来也知道,完全知道僧团中没有哪一位僧人对于佛法僧有什么疑问。这些在座的都能够达到预留,也就是达到修行的最初的果位,能够成为正等。</p> <p class="ql-block">根据佛经的记载,佛陀留在世间最后的话是什么呢?是这么一句说,现在我告诉你们,诛行是坏法,你们要精进努力,心不放逆。佛陀最后强调的依然是诸行坏法要尽量避免带来后果的行为,要精进努力。</p> <p class="ql-block">佛经里对于佛陀的涅槃当然有很多很多的记载。我们也就不在这里为各位朋友做一一的讲述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这个节目,我的这个佛学智慧课堂就到这里跟大家讲完。</p><p class="ql-block">我们主要讲的是佛陀在这个世界80岁的生命历程当中,佛陀对人生现象,对自己所看到、所听到、所经历过的各种的世事所进的探究和反思。</p><p class="ql-block">他从中得到了前人没有得到过的智慧,获得了前人没有得到过的觉悟。</p><p class="ql-block">佛陀的智慧和觉悟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是有突破性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大家一致公认佛陀是所谓的轴心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在佛陀这个时代前前后后各大文明当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像佛陀这样伟大的具有突破性智慧的人物。他们奠定了各自文明的基因或者说是基调。他们的智慧和学说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不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降低了他们对我们的指导、启迪或者说指示。</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节目结束之前,我还要再一次的向很多的善知识表达我的敬意和感激。因为我为大家讲述的听众朋友们听了这二十多讲,一定会觉得跟别的人讲佛学有一点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主要根据的是中国最顶尖的巴利语学者郭良云先生,对巴利语佛教的非常精深的研究。要感谢郭良云先生把巴利文佛经当中最重要的段落都翻译成了现代汉语。所以我要再一次向以郭良云先生为代表的善知识表达我的敬意和谢意,希望以后还有机缘为大家接着讲述佛学的智慧。佛教在佛陀以后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的历史。好,咱们这个节目就讲到这里了,感谢您的垂听和陪伴,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