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上午由杭州出发,下午抵达景德镇。</p> <p class="ql-block">到达景德镇直接到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已提前预约。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陶瓷专题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主要职责是承担文物征集收藏保护工作,通过陈列展览传播陶瓷历史文化。是一座充分展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成就的综合文化场所。新馆总占地面积5.9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设有1个常设展厅、6个临时展厅及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区、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是一座极具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文博场馆,可满足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培训等需求。大约20年前,我在萧山临浦打工,陪老板到景德镇电厂送木块分离器来景德镇,如今完全变了样。那次来我在店里买了两件瓷器,没有双手的维纳斯和日本仕女,做工精细,日本仕女是八件一套,其他七件已售完。我记得才几元一件,这次没逛商店,儿子给他女儿在旅馆买了一个小盲盒,打开是一个小小的瓷葫芦,花了49元。</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大厅。</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需预约才能进,馆内备有自助讲解器,免费租用。</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代的原因,瓷器特征也就不同。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特征的瓷器,这就是我们鉴定瓷器年代的科学根据。</p><p class="ql-block">鉴别方法:1、瓷器的造型是我们断代的主要依据。因为造型最具时代特征,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造型,没有什么样的造型;一类器物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的,什么时间消失的以及它在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往往是我们鉴定时代一种可靠的方法。因此,古代瓷器的造型演变是有规律的,找出它们变化规律和时代特征,就能达到科学鉴定的目的。</p><p class="ql-block">2、瓷器的纹饰题材与装饰风格。随着时代的不同与时尚的变化,而形成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这常常被鉴定家们作为断代的可靠依据。</p><p class="ql-block">3、烧造方法。我国烧瓷技术的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因为各个时代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烧窑等技术上的不同,就给瓷器留下了不同的工艺痕迹。因此,烧造方法是导致瓷器具有不同特征及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掌握各时代不同的烧瓷方法,也是我们用以断代的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4、瓷器的胎、釉、彩绘特征。由于各地、各个时期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瓷器烧成后在胎、釉、彩等特征上也就不一样,这也是我们用以区分不同时代瓷器的重要方法。</p><p class="ql-block">5、瓷器年代的鉴定除了上述从瓷器的艺术与烧造工艺进行鉴定外,还有一个就是瓷器上的“年款”,特别是明、清瓷器。带年款的瓷器与纪年墓出土的瓷器,则是排比研究的标准器,为鉴定中判断窑口与断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陶瓷博物馆陈列着历代陶瓷品。当然现代陶瓷最美。我是一窍不通,随手拍了几件。</p> <p class="ql-block">瓷枕。</p> <p class="ql-block">孙女对陶瓷还饶有兴趣。</p> <p class="ql-block">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景德镇拥有2000多年的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位于老城区的陶阳里是景德镇瓷业的中心,明清时期手工制瓷技艺达到巅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故宫95%的藏瓷烧制于此。千年瓷都”,可以说“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还保留着景德镇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见证地,被誉为景德镇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景德镇的御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观古窑风俗博览区,这里分两条线路,一条是历代古窑展示,一条是明清古建筑。此门是古窑入口。</p> <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间,皇帝下旨,令景德镇御窑烧造大龙缸,并派太监潘相督陶。这种大龙缸,体量大,技艺精,难度高,时限紧。太监潘相传旨:克期完工,完美无疵,奉送北京,否则斩首!御窑工匠,全心全力,夜以继日,烧成一炉,微有瑕疵;再烧一炉,或有墨,或变形;反复烧造,全都失败。太监潘相督责更甚。御窑工匠或受呵斥,或遭鞭答,惶恐不安,人人自危。万般无奈之时、万计无施之刻,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就是把桩(领班)师傅童宾。童宾为烧成大龙缸、为工友的安全,面对熊熊窑火,纵身一跃,投人烈焰,以身殉职。当日熄火,翌日开窑。巨丽龙缸,豁然出现。而童宾身躯早已化作青烟,灵魂升上天空。童妻痛哭,奠酒三祭,葬夫于凤凰山。乡人感泣,尊童宾为窑神,立祠祀之。从此,烧窑必祭窑神童宾。这就是景德镇童宾祠、火神庙的由来。我们背后就是火神童宾的塑像,高9.9米。</p> <p class="ql-block">孙女在这里体验制陶技术,体验费120元,有工人手把手教授。完成毛坯后,工人帮助修理,上釉。颜色由顾客定,烧成成品后,包邮寄到家,费用货到由顾客付清。</p> <p class="ql-block">孙女的两个杰作,第二件加80元。</p> <p class="ql-block">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向人们 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陶瓷民俗展示区以十二栋明、清时期古建筑为中心的民俗景区内有陶瓷民俗陈列、天 后宫、瓷碑长廊、水上舞台瓷乐演奏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正门。</p> <p class="ql-block">风火仙师,本名童宾(公元1567一1599年),字定新,明代浮梁里村人。幼年读书,秉性刚直,因父母早丧,遂投师学艺,执役窑业。死后尊他为风火神,把在"佑陶灵祠"。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督造大器青龙缸,久不成功。潘相便对窑户进行"例外苛索",派役于民并对瓷工进行鞭笞以至捕杀。瓷工衣食不得温饱,还要受到迫害,处境十分凄惨。童宾目睹同役瓷工的苦况,非常愤慨,竞以自己身体为烧瓷的窑柴,纵身火内以示抗议。据说次日开窑一看,所烧炼的龙缸果然成功了。这种缸直径三尺,高二尺多,外围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能烧成这样大的龙缸,在当时确实是烧制瓷器的一大奇迹。 童宾投窑焚身后,余骸葬在凤凰山。童宾之死,激起了工匠们的义愤, 全镇起来暴动,焚烧税署和官窑厂房,潘相只身逃走。事后,封建官府为了缓和人心,在瓷工和镇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为那因大众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童宾立祠在御器厂的东侧,并号之为"风火仙",祠名"佑陶灵祠",至今尚保留有当年清代督陶官唐英手书的"佑陶灵祠"瓷制匾额。祠内供奉的是童宾坐像,即风火仙师像,两边是窑厂烧炼工人神像,有把桩、托坯、架表、收兜脚、打杂、小手、二手、二手等(都是瓷业烧窑工种名称)各脚师祖。烧窑业还定出行规,二十年一届开禁迎神,招收徒工,定升工种岗位,并举行迎神盛会。这种迎神会既庄重,又热闹,成为当时全镇陶人的盛典。邻近各县的农民、商人和工人的家属都赶来观光,一时人山人海,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过去景德镇有日食"千猪万米"码头的说法,如果按当时迎神盛会的流动人口来计算,确实不算过分。这种迎神盛会,一直延续到1949年才自然消失。</p> <p class="ql-block">狮子窑。</p> <p class="ql-block">龙窑。此窑长,中间入口有好几个,所以窑温不均匀,烧出来的陶瓷质量不好,要用馒头窑烧。附近还有明清御窑,明清御窑內有清窑、龙缸窑、风火窑等,窑的学问和陶瓷一样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最里的建筑是唐英纪念馆,中国景德镇国际博览会举办期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宣布正式开建著名清代督陶官唐英纪念馆,以致敬这位一生督造百万件精品皇室瓷器,推动中华制瓷业发展的历史英雄。</p><p class="ql-block">唐英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任内务府员外郎官职,驻景德镇御窑厂署佐理陶务,是清代任期最长、成就最高的督陶官,也是影响清代制瓷历史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唐英塑像。</p> <p class="ql-block">清园。参观清代民居。</p> <p class="ql-block">欣赏用陶瓷制成的乐器演奏。</p> <p class="ql-block">明闾,参观明代民居。</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参观完毕,下午驱车去南昌。</p> <p class="ql-block">次日参观滕王阁。</p><p class="ql-block">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p><p class="ql-block">唐贞观十三年,唐去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唐显庆四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p><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2001年1月南昌滕王阁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至此江南三大名楼我都去过了。</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天下第一草书——瑰伟绝特</p><p class="ql-block">走进滕王阁,登上汉白玉阶。一级一级往上走,抬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巨大的九龙匾额,上书四个气势非凡的大字——瑰伟绝特。它取自于韩愈的名句“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p> <p class="ql-block">儿子还特地由景区请了一位解说员给我们三人讲解,从一楼开始,然后由电梯上六楼,再一层一层往下解说。</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看滕王阁。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出差江西吉安去购买声级计,路过南昌。那时滕王阁正在施工,我希望落成后能回来看看,但一直没机会。前年去广西想返程顺路弯一下,因广西计划超时也没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一楼当年的歌舞升平实景。</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六楼的歌舞壁画。</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五楼解说员给我们祖孙三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五楼观景。</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五楼观景。</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王勃滕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桌上是王勃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我独自去八一广场,广场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以纪念塔为标志的纪念区、南端的追忆区、以8块浮雕为载体的怀念区和北端的市民休闲区等四大功能区。八一广场是南昌市的心脏地带,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伫立着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距我们宾馆地铁两站,2元。我不会用支付宝买票,经检票人员帮助买了票,到八一广场出站,我再求助服务中心帮助,她问我多大年龄,说这里65岁老人就可以免票。并且告诉我不要用支付宝买票了,只要给服务中心看一下身份证即可,而且要把来的车费退给我。虽然没几个钱,但这种服务态度确实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八一大道。</p> <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下午离开南昌去赣州,孙女在赣州将参加两场网球比赛。是她此次来江西的主要目的。</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到达赣州。赣州和谐钟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虎岗村赣州大桥东岸引桥南侧,是一座以观光钟塔为核心,包括城市景观绿地、历史文化陈列区、欧式风情街区和接待中心区,是集文化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综合主题公园,占地面积485亩,总投资2.9亿元人民币(其中塔钟建造2000万元)。和谐钟塔塔高113米,超过英国大本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钟塔。到达钟塔,儿子给女儿介绍英国有名的大本钟,想不到此不起眼的钟塔居然超过英国。</p> <p class="ql-block">在赣州章江宾馆入住亲子房,孙女喜欢亲子房,有个小滑梯,从滑梯上滑下,正好进入小帐篷。不过当晚她爸还是没让她睡帐篷。</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儿子带孙女去参加赣州的第一场网球比赛,我去了赣州中央公园。</p> <p class="ql-block">孙女准备第二场网球赛,在宾馆健身房练习跑步。据说她学校也有这种健身器材,使用起来不费劲。</p> <p class="ql-block">傍晚去看赣州宋城不夜城。这是赣州宋城军门楼。军门楼位于赣州市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其中,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宋潮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先生旧居。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2月离开赣南,7月辞去这一职务,前后长达6年之久,在赣南他主要有三处住所,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是在章江古城墙处,故居是1940年蒋经国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该建筑保存完好,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步行绕城到八境台,八景台位于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高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八镜台建成后,孔宗瀚绘图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前一首诗中,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燕山八景、沪城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等,不失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八境台内还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台下辟为八境公园。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p> <p class="ql-block">今天孙女参加第二场网球赛,比赛前热身。比赛正式开始后一切非参赛人员均必须退场。</p> <p class="ql-block">据孙女说两位冠亚军姐姐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比她高三年级,有名次就算没白来。</p> <p class="ql-block">孙女参加比赛,我在赛场外,只能游览五龙客家风情园。园内 吸引我的一个阁楼,可惜在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比赛结束就去上清,儿子来过龙虎山,我三清山来过两次,但没来过龙虎山。也没听说过天师府。</p> <p class="ql-block">在上清当晚又住房车,又是孙女最喜爱的。此房车要比盐官住过的要大许多。有一个双人大床和一张上下铺单人床。比赛在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举行。</p> <p class="ql-block">上清古镇夜景。</p> <p class="ql-block">上清古镇</p><p class="ql-block">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赣派建筑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9日,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的大上清宫遗址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该遗址是龙虎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被江西省文物局列入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p><p class="ql-block"> 此前,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反映出大上清宫由肇始到发展、兴废的过程,对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高价值。</p> <p class="ql-block">龙虎山天师府,一般称嗣汉天师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上清镇,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也是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传说从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伊始,张氏子孙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p><p class="ql-block">天师府是从第四代天师开始的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原系宋徽宗赵佶赐予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私宅,崇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1319)由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迁建于今址,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p> <p class="ql-block">真武殿。</p> <p class="ql-block">雷祖殿。</p> <p class="ql-block">太师殿。</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出行江西的第七天,虽然雨下得很大,太师府出来就直接回杭州。由于雨天车不能开得太快,晚八点多才回到杭州。经过三清山服务区,原先是没有的,我记得到三清山是到玉山站下的车,如今的三清山服务区规模还是相当大的。什么都在变。五一出行结束,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