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觅踪之旅(二)2024.4.23—5.3山西

畅星晶

名人故里 <p class="ql-block">从山西博物院出来已是正午时分,我们通过大众点评搜到附近有家知名饭店“杏花堂”,决定去这里品尝山西美食。一进门我就被饭店里静雅别致的氛围吸引住了,拿出手机刚想拍照,店里的主管就迎上来主动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我求之不得让她给我拍了好几张臭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不到200元的价格点了一份双人套餐。</p> <p class="ql-block">席间还有晋剧名角表演晋剧唱段,让我们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就餐期间,饭店服务员还主动承揽起照顾孩子的任务,耐心教侄外孙女跳舞《听我说谢谢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山西督军府(2024.4.25)</b></p><p class="ql-block">山西督军府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与晋商博物馆是前后院融合。据史书记载,该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均设在此。民国五年(1916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称督军府。</p><p class="ql-block">山西督军府旧址占地面积3511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前院楼房、渊谊堂、小自省堂、梅山和玉堂春组成,是中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内存有清、民国年间石碑5通、碣1方。</p> <p class="ql-block">仪门上方是民国时期的省主席赵戴文手书"鑑往惕来"四个大字。“鉴往惕来”的意思,是根据以往的情形来提醒和警惕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个成语是由“鉴往知来”演变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府衙内陈列着旧时的汽车 武器 飞机。</p> <p class="ql-block">“山西抗战”陈列馆。如今是党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遇上了好几拨统一着装 佩戴党徽的成人和穿着校服 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督军府里最富丽堂皇的是大门和二进院落内的渊谊堂。两者都是原清代山西巡抚衙门建筑,都在民国期间重建过。</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渊谊堂”门楣是薄一波题写的。在渊谊堂内正中位置,展示了习近平主席2017年视察山西时的讲话内容。这座建筑,即是历朝山西府衙(含解放后山西省政府)的办公核心,也是现在“晋商博物馆”的序厅。</p> <p class="ql-block">大门院内一侧的匾额,上书“建牙统众”。建牙,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这四个字,有率领将士出师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始建于1704年,民国时期为图书档案室,新中国成立后为省政府图书档案室。现为晋商精神展厅。</p> <p class="ql-block">在督军府正门对面,就是太原历史悠久的商业街柳巷。 柳巷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拥有“中国四大夜市”之一、“华北地区最大的夜市”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交城吕梁英雄广场(华陵)(2024.4.28)</b></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寄养在姑姑家时,大人们就教会我唱一首当地民谣:“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叫那个交城叫了文水。交城的那大山里,没有好茶饭,只有那个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成年后才知道,交城还出了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的华国锋。</p><p class="ql-block">文水紧邻交城,华国锋故居得去看看。地图导航“交城华陵”,到达目的地是“吕梁英雄广场”。</p><p class="ql-block">华陵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城西北卦山,是前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同志的墓地。现在更名为吕梁英雄广场。</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的管理与众不同,凡瞻仰参观者,进门时必须将打火机 手机 摄像(照相)机等锁入存物柜,整个参观过程只能用眼看 用心记。</p><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 古朴厚重的文昌宫,宫内有一千年到二千年古柏40株,有枣树、核桃树、椿树、杨树、柳树、槐树、松树等多种树种,其中树龄超过百年的占到50%。</p><p class="ql-block">陵墓设计参仿建造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居高临下,俯视交城。花岗岩石级共365级,两侧白玉栏杆相护。整个广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苍松翠柏遥相辉映,华国锋铜像之下的“吕梁英雄广场”六个大字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铜像两侧,各有一组吕梁英雄雕像。沿着365级石阶步道一直登高向上,最高处是正面为H形的华国锋墓,“H”是“华”和“回”字的拼音首个字母,寓意华国锋55岁担任中共中央主席,逝世后安葬在家乡交城——终于“回家”了。</p><p class="ql-block">越过广场,在青松翠柏掩映下,耸立着一座略显沧桑的纪念碑。碑的顶端镌刻着党徽 国徽 军徽,碑文写着“无尽的思念”,落款是“华国锋同志身边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则天圣母庙(2024.4.28)</b></p><p class="ql-block">则天圣母庙位于文水县城北5公里南徐村、武则天的故里。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古迹。这座祀庙占地2.6万平方米,从中轴线上看有山门,雕像,舞台,正殿;两翼殿宇有钟鼓楼,碑廊,配殿,偏殿;雕像两边分别是丰碑和升仙太子碑、八角回音亭等;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题写的对武则天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则天庙以武则天女皇的特定身份和它本身的文物价值名扬中外,是一座女皇庙宇。1996年12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则天圣母庙山门建为乐楼形制,供酬神演戏之用。我小时候在姑姑家北徐村小学就读时,学校与南徐村相隔不远,经常和小伙伴们放学后到当时的“娘娘庙”捉迷藏 嬉戏打闹。没想到当年蛛网尘封的娘娘庙竟然是一座女皇主庙宇!</p> <p class="ql-block">大戏台底下的门洞既是从外入内的通道,又因为设计上采取了低矮 弧形顶的构造,形成了扩音器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则天庙正殿是庙内建筑的中心。它原建于唐代,现存结构是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的,但在殿内与顶部仍保存了一对唐代金柱与部分唐瓦唐砖。庙里全用榫卯结构支撑,屋顶两侧各留一个孔洞,雨雪不侵,采光通风。</p> <p class="ql-block">殿内只有两根柱子巧妙地用在神龛后侧,使大殿显得宽敞舒适。顶部坡度平缓,出格较大,保存了唐代建筑的风格。正殿内神龛属宋金时代的构件。</p> <p class="ql-block">前部斗拱制作华美,神龛上方有一条悬塑走龙。它头小颈细,举步向前,回头顾后,造形生动优美,正是武则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称帝的典型象征。</p> <p class="ql-block">正殿供奉武则天塑像,据说是根据她中年时期的真实长相塑造的。</p> <p class="ql-block">两旁分别是她最信任的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p> <p class="ql-block">庙里面的壁画,展现了武则天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修复则天圣母庙时出土的侍女彩塑衣装。</p> <p class="ql-block">则天圣母庙屋顶上的龙形砖雕与其他建筑上的龙造型有着明显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这两尊石狮子是南徐村村民在2011年冬发现并出土的。通高4.47米,重26吨,采取蹲式,神态威武,这一对狮雕较为写实,它头披卷毛、张口扬颈、四爪强劲有力。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底座四周皆刻有祥云、仙鹤等吉祥图案。是非常典型的唐代石狮特征,是山西省出土<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最</span>大一对唐代石狮。据考证,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的陵墓——昊陵,就在文水县南徐村西山脚下。省文物专家组认定,这对石狮属唐代文物,应该是端立在武士彟墓东门两侧的守护之物。此次发现,为武士彟本人及其墓葬提供了重要线索与实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刘胡兰纪念馆(2024.4.28)</b></p><p class="ql-block">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两次扩建。</p> <p class="ql-block">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人。出生于1932年10月8日,很小的时候,就在继母的教导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抗日战争时期,年仅8岁的刘胡兰就以儿童团员的身份,多次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抗战胜利后,刘胡兰参加革命的愿望更加迫切,她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并被选为村妇女联合会的秘书,区妇救会干事,积极参加“支前”和“土改”工作。</p><p class="ql-block">1942年,只有10岁的她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1945年6月,年龄还不到14岁的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云周西村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她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随后敌人将与她同时被捕的6名村干部当场铡死,以此来威胁她,但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最后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刘胡兰的遗物。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题词</p><p class="ql-block">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途中,曾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该题词后在战争中遗失,1957年1月9日,毛泽东原文为刘胡兰烈士重题。</p><p class="ql-block">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惟一的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七烈士雕像。</p><p class="ql-block">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随父亲回老家时,曾经来过刘胡兰纪念馆,那时的规模还不大,就是一座刘胡兰生平事迹展览馆;七烈士墓,墓前耸立着刘胡兰立像;刘胡兰烈士被捕处;观音庙(被捕人员受审处),记得庙里两厢分别有四座人物泥塑,其中七人为红色,一人为绿色(叛徒),当时也许是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就把带进观音庙受审的被捕人员都做了雕像,只是在颜色和神态上做了区别处理。</p> <p class="ql-block">刘胡兰雕像和刘胡兰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刘胡兰被捕处</p> <p class="ql-block">七烈士就义处</p> <p class="ql-block">观音庙</p><p class="ql-block">旧中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封建势力在</span>这里私设公堂,残酷压迫云周西村的芳动人民,曾几何时,多少人被捆绑、关押、吊打、凌辱,甚至折磨致死。</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这里建立了民主村公所,云周西村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抗侵略,争取解放,好男儿从这里奔赴战场,乡亲们从这里运走军粮,参战队从这里踏上征途,妇救会从这里送军鞋到前方,……刘胡兰担任妇救会秘书期间,在这里操劳奔忙,留下足迹万万千千。</p><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捕后,在庙内西房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无比坚强,她痛斥敌人,表现了"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p><p class="ql-block">观音庙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辛酸、悲壮。</p> 大院古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太原古县城(2024.4.26、2024.5.2)</b></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到太原古县城,是2022年随旅行团来的,当时的游记写在了2022年9月的美篇《山西探宝之旅(二)》里了。这回陪小弟夫妇和侄女畅想先后两次又来到了这里。4月27日,我们乘坐景区的电瓶车绕城一圈半(因为我们的车是停在东门停车场,所以多坐半圈在西门下,从西往东逛出城),电瓶车司机兼解说员和摄影师,乘客想在哪里拍照就应声停车。5月2日是侄子畅培开车送我们,重点参观设在城墙内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出馆后得知畅培母亲妻女妹妹妹夫一家也在城里,我们在北门会合后,从北往南逛。这样一来,古城的角角落落我几乎都走遍了。</p><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明代早期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城墙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00米,高11米,下宽13米,上内宽7.95米,城墙以石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法建造而成,呈现出古朴威严的风格。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在太原古县城,城内外共留存大小寺庙、楼阁、祠堂几十处,比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内现存文物建筑79处,太原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达49处。其中,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庙两端的牌坊</p><p class="ql-block">太原县城文庙位于县城东街中段路北,南向;明朝修建,此后历经增补修缮。文庙历来是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此次修复也是在原有县志地方志等基础上恢复了县城文庙的原貌。保留了文庙里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文昌灯院</p><p class="ql-block">文昌灯的设计通常融入了佛家八宝图案,其造型独特,被认为可以增旺学运。</p><p class="ql-block">此外,文昌灯与文昌帝君有关,文昌帝君是掌管功名和学业的神祇。点燃文昌灯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文昌帝君的加持和庇佑,特别是在求学或求职的路上,希望个人能够智慧大开、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因为张艺谋拍摄的《满江红》是以太原古县城为主要场地,带火了太原古县城的旅游产业,拍摄地址成为了青年人的网红打卡点。这处地块被里外多道围墙遮蔽,要想不花门票钱,就只能偷窥点房顶。</p> <p class="ql-block">进士第</p> <p class="ql-block">察院</p> <p class="ql-block">太原县署</p><p class="ql-block">县衙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长官形式职权场所,也是县官及吏员、差役办理公务之处,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始建于明初,其后历任多有增修。</p> <p class="ql-block">水塔醋业</p> <p class="ql-block">西街村马氏宅院</p> <p class="ql-block">玉皇宫</p><p class="ql-block">据说此庙建于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是供奉玉皇大帝的道教庙宇。</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分设四门——北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奉宣匾额和西门望翠匾额为古城最古老的匾额,有着646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p><p class="ql-block">记载魁星楼在城上东南隅,六角形,崇三丈,此次重修也是恢复魁星楼原始建筑面貌,登楼夺魁,《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朱氏民宅</p> <p class="ql-block">晋阳书院</p> <p class="ql-block">天主堂</p> <p class="ql-block">太原县关帝庙,位于县城北街中段路西,东向。创建于明嘉靖以前。这里供奉着以“忠、孝、节、义”著称的武圣关羽。抗日战争初期,前院正殿之南小院,曾是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省救国同盟会太原县分会会址。</p> <p class="ql-block">别具一格的肯德基。</p> <p class="ql-block">河畔餐厅的云南菜(中图为过桥米线)</p> <p class="ql-block">古城美食——太原县食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祁县乔家大院(2024.4.29)</b></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p> <p class="ql-block">乔家部分院落</p> <p class="ql-block">建筑之精美</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珍宝馆的部分藏品。</p> <p class="ql-block">乔家老号餐馆就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晋中平遥古城(2024.4.29)</b></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地处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2022年我曾来过平遥,就住在这个城墙门洞附近。虽然有充足的时间观赏平遥古城,但是恰逢平遥古城因新冠疫情封城“演练”三天后重启,城中一片萧然。晚上大部分街道只有两行红灯笼在黑漆漆的夜空中摇曳;白天临近中午了还少有店铺开张。倒是我住在城外墙根下,清早起来还有些接地气的人间烟火。我以为这辈子不会再来了,因为侄女畅想夫妇没来过,于是我们三位长辈陪他们重游。</p> <p class="ql-block">风雨楼</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p><p class="ql-block">我们150元包了一辆旅游电瓶车,穿街过巷绕城一圈,然后徒步游玩步行街,尽兴之后再打电话给司机来接我们。这样节约时间和体力,走遍了古城的大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二郎庙</p> <p class="ql-block">镖局</p> <p class="ql-block">商号</p> <p class="ql-block">饭店</p> <p class="ql-block">钱庄</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旧址</p> <p class="ql-block">文庙学宫</p> <p class="ql-block">县衙府署</p> <p class="ql-block">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今年流行“少奶奶风”,满街都是“少奶奶疯”。现在的平遥,一半是商铺,一半照相馆。照相馆对想当一回“少奶奶”的顾客,提供服化摄影一条龙服务,不仅是年轻女子,就是半老徐娘 亦或青葱豆蔻们,也粉墨登场,装扮成“晋商少奶奶”招摇过市,还有“少奶奶”团队在路上跳街舞阻塞行路人的。</p> 故乡亲情 <p class="ql-block">小弟夫妇带着外孙女比我晚一天到,我新找了一家民宿,根据地图导航,竟然是和侄儿畅培住一栋楼,缘分真是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畅培把自己的爱车交给我们使用,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我们每天都把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快乐而轻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方圆村寻根(2024.427—5.2)</b></p><p class="ql-block">我的祖籍是山西省吕梁市凤城镇方圆村(一写方元村,村志是用的“方圆”)。虽然我生长在南方,但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始终都说自己是“山西人”。</p><p class="ql-block">据《百度百科》介绍:“方圆村是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下辖村,位于文水县城北十公里处……村民以铸造业、养殖业、种植业等为主导产业,村民收入逐步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7日下午,等侄女畅想来太原和我们会合后,就直奔我们血脉相连的祖籍地——方圆村。听堂弟福昌说,家乡的亲人们从我4月23日到太原那天起,就时时刻刻翘首以待了,每天都来电话问我们到家的具体时间!</p> <p class="ql-block">堂妹巧梅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虽然她姐姐腊梅只比我小一个月,年龄更相近,但因为北方农村的女孩子很小就要分担家务,所以能和我无忧无虑嬉戏的只有巧梅了。她长大后也当了老师,她的女儿研究生毕业后现在也在文水一中教高中,而且我们都是教语文。</p><p class="ql-block">姐妹相见,我笑得是见牙不见眼了!</p> <p class="ql-block">小外孙女第一次见到葱花感到很好奇。</p> <p class="ql-block">巧梅家的院子里有好几个燕子窝,大概平时没有这么热闹,小燕子们有一阵子受到了惊扰,过了一会儿就恢复了它们的常态,在院里飞来飞去,在窝里进进出出。</p> <p class="ql-block">巧梅把集资建房买的楼房钥匙给我们,从房间厨房可以看到她平房的院子(近处蓝色屋顶的),从小弟和侄女住的那两间房窗口可以看到福昌五楼的家(他也有平房小院)。</p> <p class="ql-block">堂妹们打了招呼后就都去了厨房,分别炒菜 包饺子 擀面条。菜上桌了,围桌而坐的都是我们这一家人,堂弟们都在外面忙还没回家,堂妹们都说她们边做边吃好了,弄得我们很尴尬——原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传统的待客习俗没有变:家里有客人,主家的女人是不上桌的!忙了半晌的堂妹们都是等我们吃完了撤下碗筷,她们才在厨房里分而食之的!</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一点,我们很不习惯,于是从第二天开始,无论我们在外活动回来得早晚,家人们都聚齐了在饭店里等我们,一家一家轮着款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浩浩荡荡从“新农村”走向“老宅子”,去寻找先祖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农村住宅,已经按规划整齐划一的连片建设,道路横平竖直,四通八达。开发商还采用集资的方法建起了楼房,像城市商品房那样管理,这片区域就是“方圆小区”。</p> <p class="ql-block">而过去的老宅子,几乎成了空置房,在风霜雨雪中日渐凋敝颓败。</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老宅已经做了畅家户院(相当于祠堂),族人聚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据前些年出土的两块清代石碑记载,这个玄武庙是由畅氏祖先倡议并集资组织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两小无猜的小姐妹,浓浓的血脉亲情还会由你们一直传承下去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北徐村觅踪(2024.4.28)</b></p><p class="ql-block">北徐村是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栅镇的下辖村。2016年12月,北徐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摘自《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我姑姑家在北徐村。我在大约刚满六周岁的那个春节随父母回老家省亲,父母在方圆村办完事就住到了北徐村姑姑家。一觉醒来,父母不见了,留下了我和刚满周岁的二弟。姑姑告诉我父母回湖南了,二弟出麻疹不好再出外,所以把我俩留下来了。那一瞬间我只是默默地流泪,感觉是父母不要我了。这个心理阴影伴随了我很久,或多或少影响了我的终生性格,直到父母双双离世我都没向他们提起过。姑姑一生没有生育,从亲戚家过继了一女一儿,这就是我的表姐扣云 表弟和民。在姑姑家那几年,姑姑姑父尽其所能给了我父母般的爱。在男尊女卑的北方,我们这四个孩子受重视的程度依次是:二弟星亮第一,我第二,和民表弟第三,扣云表姐最末。表姐表弟心知肚明这种排序,有好事都让着我俩姐弟。</p><p class="ql-block">成年后,表姐基本是围着丈夫 孩子转,没有联系,只是在1996年那次回老家与她匆匆见了一面,感觉她又矮又胖,像个小老太太了。而和民表弟则因为生意上的业务来过几次我家。后来我调到了广州,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大家有了手机,因为相互不知道号码,反而断了联系。</p><p class="ql-block">这次福昌堂弟见我思念他们,于是想办法辗转找到北徐村村委会的电话,正好值班的妇女主任知道一点信息,告诉福昌弟说,扣云表姐夫妇去世近二十年了,她的大儿子顶父亲的职去了太原,小的那个孩子也早就离开北徐村不知所踪。和民表弟夫妇也已先后去世七八年了,他的三个孩子都还能联系上。</p><p class="ql-block">听了这个消息,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和小弟唏嘘不已。决定第二天就去北徐村看看外甥们。</p> <p class="ql-block">亲人见面格外亲热。外甥女和外甥回忆起我1996年那次回来的情景,他们还清晰记得我给他们的礼物,在他家住了一晚的趣事等,陪着我们回老宅子寻觅踪迹,去南徐村参观则天圣母庙,到文水县城请我们吃饭,极尽地主之谊!</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童年住过的大院,虽然人去院空,门口的老槐树还忠诚地守在这里。每年到了开花季节,姑姑变着花样用槐花做成食品给我们吃——做面食的手艺姑姑是北徐村负有盛名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棵槐树,这个院子名为“值山槐”。年代久远,门楣上的题额已经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姑姑家还有窑洞,现在是和民表弟家弟弟住着。</p> <p class="ql-block">窑洞已经不是我童年记忆的模样,内部结构未改,但用砖砌了门口,白墙绿户,颇具时尚感。而且现在窑洞只是用作储藏,人们还是居住在旁边盖起来的平房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童年出入必经之路。</p> 后记 <p class="ql-block">寻根•觅踪之旅于2024年5月3日结束了,但是这次回老家的余韵还在延续。我们姐弟中,我是回山西次数最多的,除了回祖籍,还多次去山西旅游。大概是因为那年毫无征兆地被父母不辞而别留在姑姑家的影响对我心灵撞击的程度太严重,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独立 要强 隐忍的性格。</p><p class="ql-block">我有几件“生平事迹”至今被故乡人津津乐道:一是我九岁就能独自从湖南株洲到山西村庄度暑假(期间要在石家庄转车,下火车后要在太原坐长途汽车。我一方面对自己童年的能力讶异,更感叹于那时的社会风气——我妈妈送我上火车时只交待了我那节车厢的列车员,这个列车员到石家庄车站后把我交给了站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帮我办好转车手续后,又把我交给了下一趟列车员,列车员到太原后,把我护送到长途汽车站);二是我有次回去看到满院子跑的鸡嘴馋了,疼爱我的亲人们任由我逮鸡 宰鸡 烹鸡,这在从不吃鸡(他们历来是母鸡下蛋 公鸡打鸣,老死病死的鸡就掩埋入土)的村庄里不啻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几乎全村的婆姨们都来观看了全过程;三是有次从方圆村去北徐村,那时两村之间不通公路,我骑自行车前往。路途中必须跨过一条河,河上没有桥,只是人们砍下几棵碗口粗的树搭在河道两岸,人空手走过,脚下都高低起伏,两股颤栗,可我愣是咬着牙扛着自行车过了河。</p><p class="ql-block">老家在我潜意识里成了心灵慰籍的驿站。每当我感到生活压力沉重的时候,总会在梦里出现深深的黄土沟壑,我在沟壑里艰难地滑下 爬上;工作后只要出差到了能几小时就可以回到祖籍的地方,我总是会利用来回在火车上过夜的时间,要回去呆一两天,奇怪的是,每次做过那种梦或从老家回来后,似乎先前的坎坷已经不再困扰着我!</p><p class="ql-block">希望在我余生,还能再回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