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主要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以及德国弗赖堡大学,他被广泛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与芝加哥经济学派关系密切。他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作包括《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p><p class="ql-block"> 哈耶克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学者,他一生的著述涉及面甚广,从纯经济理论到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理学以及思想史。但他的全部著述都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论证自由的内涵和价值。他被誉为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自由主义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p> <p class="ql-block"> 我近来常在各种自媒体上看见或听到哈耶克这个名字,虽只语录式接触到他的只言片语,却着实被震惊到了。尖锐犀利、一语中的!我抽出时间找到了他的几本书:《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法律、立法和自由》、《致命的自负》,短时间内全部通读一遍不大可能,粗略比较了一下,还是重点阅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致命的自负》为好,因为这是哈耶克的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对他自己的思想有全面的回顾和阐述,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span></p> <p class="ql-block"> 此书的背景很有意思:哈耶克写此书时已届耄耋之年,其缘由是1978年他曾打算以“社会主义是否是个错误”为题,在巴黎这个西欧左翼思想的大本营与对手来一场最后决战一般的大辩论。这种在学术讨论中有些反常的做法当然不易得到落实,首先辩论的对手就很难产生。哈耶克便在同道的鼓励下,把原为论战而准备的简短宣言,扩展成了这本通俗易读的《致命的自负》。由这一成书背景所决定,它可以算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致力于探讨市场文明的运行原理、推崇扩展秩序、反对计划经济选择的一个总结。</p><p class="ql-block"> 哈耶克所讨论的社会主义是西方左翼经济学家所推崇的精英治国、计划至上的国家和经济社会管理的模式,与我们所熟知的特色社会主义不完全是一回事。也许此言有些突兀,懂的都懂。</p> <p class="ql-block"> 哈耶克思想体系涉及面很广,且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世人皆知解读哈耶克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扩展秩序”理论。《致命的自负》就是阐述这一理论的。坦白地说,我读这本书很吃力,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太多;引用历史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大多我比较陌生;外语翻译成中文后更感到不同文化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几乎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了!硬着头皮啃下来,总算粗略搞明白了“扩展秩序”为何物。通俗一点说,就是众多自由的经济个体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将传导准确的市场信息、进而不自觉地导致更大范围的良性市场秩序。是不是有点拗口不好理解呀,那就再说一下与之相对立的“建构论理性主义”(我干脆把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称为建构秩序,与扩展秩序相对应),有参照物就好理解了。“建构秩序”是指以精英、智者、专家(当然是政府主导)为中心,以弘扬集体主义为旗帜,以市场预判和缜密计划为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确立目标、指明方向、组织资源、构建秩序。这样应该看清了两者的截然不同了吧!</p><p class="ql-block">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并非简单的物质交换场所,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的形成和演化需要个体的自由行动和市场的自发力量,而非人为的设计和控制。因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应该是促进和保护市场秩序的形成,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坏市场的自发性。在他看来,一切打算对整个社会实行计划的企图,不管它们是出于何种高尚的动机,都是建立在这种危险的知识自负上。因此和许多人的看法相反,哈耶克一再声明,他和社会主义者的分歧并不是出于意识形态或价值选择的对立,而是由于事实判断上的不同——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所设定的目标在道德上是否可取,而是用它所倡导的办法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哈耶克衍生的重要观点就是“政府权利必须关进制度与法律的笼子”,哪怕是号称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府!为了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哈耶克从原始社会的进化动力、本能和理性的不同作用、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不同路径、合作与冲突的道德逻辑、自由财产和公正的起源、贸易与文明的共生关系、继承与学习的异同之处等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讨论。能感受到哈耶克的坚守、执着甚至是固执,他对反面观点的批判丝毫不留情面,气势汹汹绝不苟同。</p><p class="ql-block"> 我试图用通俗语言拼凑一下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的逻辑关系:</p><p class="ql-block"> 首先人必须是自由的,并且既有传统的继承和道德的约束又有不断学习和努力创新;其次,拥有自己的(分设的独立的)财产或资源,且神圣不可侵犯;有健全公正独立的司法及法律。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个体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无可厚非的,看似利己,但在无知无觉中产生利他效果,这比设定利他目标让人去遵行更有效。扩展秩序在不自觉中产生。</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自由平等至关重要。哈耶克说:我这里想到正是我们的自由。自由要求允许个人追求他自己的目标:所谓自由的人,是一个在和平年代不再受其共同体具体的共同目标束缚的人。这种个人决定的自由之成为可能,是因为规定了明确的个人权利(例如财产权),并界定了每个人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手段用于个人目标的范围。也就是说,为每个人都规定了一块公认的自由领地。这件事至关重要,因为拥有自己的东西,不管它多么少,构成了独立的个体得以形成的基础,它创造了能够追求具体的个人目标的特定环境。</p><p class="ql-block"> 扩展秩序的概念不是被人发明出来的,它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是哈耶克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它是人类群体生长出的复杂结构,它介乎本能和理性之间,使人类文明成为可能。文明,不管是起源还是维持,都取决于人类合作中不断扩展的秩序。这种扩展秩序并不是人类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而是自然发生的:它是在无意之间遵守某些传统、主要是道德中产生的,其中许多人们并不喜欢,通常不理解其含义,也不能证明其正确。“扩展秩序中行为的大多数目标都不是自觉的或深思熟虑的。”“我们的价值和制度不单是由既往的原因所决定,而且也是一种结构或模式不自觉地进行自我组织的过程之一部分。”与扩展秩序相近的思想有许多名称,如自发生成论、控制论、内生平衡、自生秩序、自组织、协同论、系统论等。</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看了一段视频,讲述在自然界中看似混沌杂乱的现象会自动生存秩序。例如掠鸟飞行,只要遵循简单的六鸟定律(每只鸟都与周边的六只鸟保持相同的距离和速度)就会形成巨大的有机整体,蔚为壮观,能有效抵御猛禽的进攻。再例如,制定简单规则在方格纸上涂黑部分格子,起初杂乱无章,毫无规律,但持续下去后(现在让计算机做这种事很容易了)奇迹出现了,涂黑部分形成了一条趋向无穷长的直线!人类的经济活动、市场交易从表象上看</p><p class="ql-block">“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混乱不堪,无序可言。但却不自觉地形成了范围越来越大的秩序。哈耶克说许多知识分子之所以敌视市场秩序的原因,即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或根本不愿理解这抽象的自发模式在一切生命领域中所起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杰出代表,他师承奥派第三代掌门人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人们常说,没有米塞斯就没有哈耶克的恍然大悟。了解一下米塞斯就更加懂得了哈耶克。</p><p class="ql-block"> 米塞斯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坚决予以反对。自从苏联诞生以来,他就一直在研究“计划经济”这一当时世界受到无数学者瞩目的新生事物。1920年,他发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算问题》这篇著名的论文,从根本上否定了在中央计划体制下实行经济计算与合理配置的可能性。米塞斯指出,在私有制经济中,之所以能对商品合理定价,是因为用货币计量单位所表现的价格是真实的,而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中,甚至根本不存在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格机制,所以完全无法确定某种商品是否是人们所需要的,也就不能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和原材料是否浪费。1922年,米塞斯除了再次深入阐述以上观点之外,还很自然地预言了在失去价格机制的情况下,中央计划体制必然面临的经济效率低下、计划机制失灵乃至彻底瓦解的整个过程。</p><p class="ql-block"> 用米塞斯后来在奥地利学派的集大成之作《人的行为》中的话说,“计划是在资本主义和混乱之间展开的——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而是所有能使人体面生活的制度的替代物。强调这一点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正如讲授钾氧化物不是营养品而是一种致命毒药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主要任务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米塞斯这位被后世经济学家认为“贡献不下于五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伟大预言者对二十世纪经济学最为伟大的贡献了。而在当时,米塞斯的论证,则是那场著名的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大论战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在跨越了20世纪20-30年代的那场论战中,米塞斯那些极富洞见的观点和论证,逼迫着对手不得不认真审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米塞斯的论断可能带有先见之明,很多国家还是一致运用了“计划经济”的治理模式。</p><p class="ql-block">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5年诞生以后,曾有好几位来自苏联的数理经济学家由于在算法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荣膺该奖,表明苏联当局十分重视被认为是能够为计划经济的运行提供支持的数理经济学研究,却最终没能挽回计划经济体制陷于崩溃的命运。米塞斯和他的奥地利学派赢了。无疑,这也正是米塞斯的理论在20世纪末叶引发人们巨大关注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说一个小插曲。美国第一个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的萨缪尔森长期关注并研究苏联经济的发展,当时苏联经济蒸蒸日上势不可挡。他认为苏联模式比市场经济模式更优越,并预言苏联在1997年赶超美国。结果预言后不到两年苏联解体了,反而倒是应验了米塞斯60多年前的预言:苏联必将走向混乱、贫穷和崩溃!萨缪尔森被打脸,只好悄悄删除了说过的话。</p> <p class="ql-block"> 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扩展秩序的继续扩展,最不需要的就是出现一个伟大的领导。越是遇到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人民的日子就会越难过。前不久我读的《大宋之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历史上的商鞅、王莽、王安石,一心要带着老百姓过幸福生活,结果都是老百姓遭殃。相反,不以自己的意愿去折腾的领导,例如汉武帝、宋仁宗,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理念,社会繁荣人民幸福。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有人戏言,如果让马斯克当欧洲的领导将是人类的灾难,因为他太聪明了太有才了也许会太自负了,致命的问题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耶克二十句金句:</p><p class="ql-block"> 1.自由,服从共同的抽象规则:奴役,服从共同的具体目标。</p><p class="ql-block"> 2.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p><p class="ql-block"> 3.私有财产制度是给人得以有限的自由与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p><p class="ql-block"> 4.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得多。</p><p class="ql-block"> 5.竞争经济的最后手段是诉诸法警,而计划经济的最后制裁则诉诸绞刑官。</p><p class="ql-block"> 6.金钱是人类发明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则将永远不会。</p><p class="ql-block"> 7.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没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正式的法律制度,就没有自由。</p><p class="ql-block"> 8.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善意铺成的。(有的翻译成:所有通往地狱之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去的。)</p><p class="ql-block"> 9.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p><p class="ql-block"> 10.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那些“大人物”们总想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11.法治的含义不是政府以法律来治理社会,而是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之下。</p><p class="ql-block"> 12.在社会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p><p class="ql-block"> 13.尽最大的可能保护私有财产,肯定是人类社会延续最为重要的必要条件。</p><p class="ql-block"> 14.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p><p class="ql-block"> 15.一个富人掌权的国家远远比一个掌权之后才能成为富人的国家好得多。 </p><p class="ql-block"> 16.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章的约束。这些规章使得个人可以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种情况下,会如何使用它的强制能力,再根据这种预见规划他的个人事务。</p><p class="ql-block"> 17.在一个政府是唯一的雇主的国家里,反抗就等于慢慢地饿死。"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旧的原则,已被"不服从者不得食"这个新的原则所代替。</p><p class="ql-block"> 18.为什么人类的许多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那是因为解决问题的人,往往就是制造问题的人。</p><p class="ql-block"> 19.财富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p><p class="ql-block"> 20.在社会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p>